分享

【格格讲坛】决定白居易命运的怪事——话说嵌名诗之二十一

 闻诗人 2015-01-02

         【格格讲坛】决定白居易命运的怪事 <wbr>——话说嵌名诗之二十一

说起唐代诗人,中国人很少有不知道白居易的,他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几乎家喻户晓。这两句诗是白居易十五岁时写下的,他也因此一举成名。今天,他的多篇诗作还被编入中小学教材,如《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后作的一首诗,里面不是有一句“座中泪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吗?看!白居易哭得把衣服都湿透了。为什么哭呢?为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弟走从军阿姨死,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娘死了,弟弟参了军,她便嫁给了一个买卖人。那年头可不像现在,如果家里有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那是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纵观建国以前的各个朝代,旧政权统治下的百姓没一个是心甘情愿去当兵的,不是有句话叫“好铁不打钉,好人不当兵”吗?哦,扯远了!这一篇格格讲的重点不是琵琶女,而是白居易,是说他怎么去的江州。有朋友要说了:白居易那是遭贬了啊!可他为什么被贬呢?总得有个理由吧!下面,格格就慢慢告知您其中的缘由。不过,格格可以先透露一点信息:白居易被贬江州的理由很怪,甚至可以说怪得出奇!

据野史《格格春秋》记载,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也就是公元772年正月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也就是今天河南省新郑市东郭寺村,唐武宗会昌六年——即公元846年八月十四于洛阳去世,葬于洛阳城南香山琵琶峰。因为少年便负盛名,所以,年轻的白居易很快便受到朝廷的重用。功名遂心,少年得志,白居易很想干一番事业。《格格春秋》上说,这是公元808年的事。朝廷给了他个什么官呢?左拾遗。这个官职,在前几章里格格也说起过,是负责规劝皇上的,属谏官之类。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中,凡忠臣者,必须要“武死战,文死谏”。为了尽忠皇上,武将不能怕死,文官不能怕烦,提醒一遍皇上不听,就得接着来第二遍、第三遍,直到皇上认可了你的建议,落下了“明君”的好名声,你才算尽了忠臣之道。《格格春秋》上评论说,武将不怕死倒是简单,只要豁出去了什么麻烦都没有。至于这“文死谏”, 则往往是不那么顺当,天下哪有那么多“明君”啊?别说是主宰天下人命运的皇上了,就是普普通通的平头百姓,有几个不是听了好话就喜、听了恶语就怒?所以,真要碰上糊涂主儿,那些不识相的谏臣也免不了被视作“奸臣”,被砍了脑袋丢了小命儿还认为自己以忠获咎,临行前还坚信自己会流芳千古呢!譬如说殷商的比干,为保祖宗留下来的江山被他的纣王侄子挖心摘肝,死后一具僵尸还在为朝廷分忧。还别说,比干享受的香火还真不少,他是皮草界公认的鼻祖。关于比干的故事,格格还会在以后的章节里讲到,这里不再赘述。单说这少年成名的白居易,由于满肚子灌的都是墨汁,所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相当深,总想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做贡献,藉以尽忠皇上。当了国家干部之后,责任意识就更强了。偏又赶上干的是谏官的行当,所以,今天一个提案,明天一个建议,忙活的比谁都急。他提意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时用调查报告的形式,有时干脆写成诗歌,譬如那首流传千古的《卖炭翁》,就是他在一次深入基层调研后写成的。但是,尽管他的见解非常独到,却无法引起“圣主”的关注,“圣主”哪里看得上他这个毛头小伙子呢?因此,白居易的建议很少被采纳。这白居易的傻劲还真上来了,写报告不行就当面说,后来也终于把皇上惹烦了,唐宪宗曾慨叹道:白居易这小子怎么一点儿情面也不讲啊?这就为白居易的仕途坎坷埋下了隐患。更为不幸的是,他的两首“谏诗”后来被定性为“反诗”,成了遭贬最充分的理由。

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刺。面对如此严重的政治事件,当权的宦官却迟迟不作处理。白居易这回又憋不住了,熬了大半夜写成一份报告,建议立即成立案件侦破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缉拿凶手。不想,这下却给自己惹了麻烦。本来他就让领导心烦了,这个建议一递上去,更引起了领导的不快:这么大的事用得着你一个毛头小子操心?结果,领导就想以“越职言事”的理由处分他,可又觉得理由不够充分,就想找点别的把柄。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些人想来想去,竟给白居易捏造出一个“有伤孝道”的罪名。一个连最基本的孝道都不能践行的干部还能留在中央国家机关?不管是对是错,白居易糊里糊涂的被贬到江州做了司马。

那么,白居易有伤孝道的罪名又是怎么回事呢?《格格春秋》上说,这事要从白居易母亲去世说起。白居易的母亲是公元811年去世的,她的去世完全是一场意外。怎么死的呢?在花园里赏花时不小心掉进井里淹死的。就为这件事,白居易被人抓住了把柄,被指责母亲在赏花时掉进井里淹死了还有心作“赏花诗”和“新井诗”,这不是破坏名教又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不懂人臣之礼,有伤孝道。并且,那些人还把白居易的“赏花诗”、“新井诗”都找出来了:看看吧,白居易就这德行!当时,白居易真是气蒙了,那诗还真是他写的,可都是在母亲去世前写的啊!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据《格格春秋》记载,“赏花诗”、“新井诗”都是白居易为规劝皇上写的。有一段时间,白居易发现皇上在生活上一味追求享乐,严重脱离群众,便写了这两首诗进行劝谏。其中的“赏花诗”是这么写的:

 

牵牛野草丛,

独睐牡丹红。

锦盘千钟粟,

方见半夜星。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这首也不难理解,它的大意是:要多到田野上去走走,看看草丛里开出的牵牛花,不要只在皇宫里欣赏富贵牡丹。那样,才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才能体察到百姓半夜三更辛苦劳作的艰难。

在这首诗里,白居易说:乐天始悟,遇圣觉察。就是这样一首思想性极强的爱民诗,怎么能与有伤孝道挂钩呢?还有,“新井诗”是这样写的:

 

卧湘宫独偷欢,

失天下万顷田。

得江南新井水,

闻中州千里干。

 

这首诗的大意是:整天在皇宫里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最容易失去天下的沃野良田。江南井中流出的水只在梦里,中原地区赤地千里的旱情让人心惊啊!

啊!居易梦惊……

诗是写了,官也贬了,随它去吧!就因为这两首嵌名诗吗?历史上有许多类似事件让人产生了这样的错误认识:文化有罪,因为它净给文人惹祸!可令白居易至死也想不到的是,生前他曾因两首嵌名诗阴差阳错的倒了八辈子霉,死后却因一首嵌名诗尽享哀荣。那是在公元847年,唐朝最后一位有为皇帝宣宗李忱登基了。李老总上台后想起的第一个人就是白居易,他要任命白居易做宰相。可是晚了,白居易辞世已八个月有余。李老总真是慨然兮凄然兮,在巨大的悲痛中以巨大的力量谱成一曲《吊白居易》:

 

缀玉联球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在这首诗里,李老总表达了对白居易的深切哀思之情。他说:你在中国文坛上辛勤耕耘六十年,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浮云留不住你,造化更是没用的东西!你优秀的诗歌作品不仅让全国的少年儿童都能传唱,更得到了国际友人的称赞。你伟大的作品已经家喻户晓,可是,我却不敢想你啊!因为想一次就要哭一回……

在这里,李总特别强调:居易字乐天,代表作品为《长恨》和《琵琶》。

据《格格春秋》记载,李老总的这首诗最初是刻在一块大理石碑上的。树碑那天,各界群众一万多人参加了悼念仪式。这首嵌名诗因为刻在石碑上而得以流传;而白居易的那两首则很不幸,没能流传下来,《格格春秋》上分析说:大概因为是有争议的作品的缘故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