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詠山海關》 《出榆關》 戚繼光 前驅皆大將,列陣盡元戎。 夜出榆關外,朝看朔漠空。
《山海關》 江南靖士 不再控山海,尚存雄偉城。 幾回摩冷堞,想像昔陳兵。
《山海關》 明代學士黃洪憲 長城古堞俯滄瀛,百二河山擁上京。 銀海仙槎來漢使,玉關秋草戍秦兵。 星臨尾部雙龍合,月照平沙萬馬明。 聞道遼陽飛羽急,書生急欲請長纓。
《山海關》 清代納蘭性德 雄關阻塞戴靈鼇,控制盧龍勝百牢。 山界萬重橫翠黛,海當三面湧銀濤。 哀笳帶月傳聲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舊是六師開險處,待陪巡幸扈星旌。
《山海關》 (明)顧炎武 芒芒碣石東,此關自天作。 粵惟中山王,經營始開拓。 東支限重門,幽州截垠堮。 前海彌浩溔,後嶺橫岝崿。 紫塞為周垣,蒼山為鎖鑰。 緬思開創初,設險制東索。 中葉狃康娛,小有幹王略。 撫順矢初穿,廣寧旗已落。 抱頭化貞逃,束手廷弼卻。 骎骎河以西,千裏屯氈幕。 關外修八城,指揮煩內閣。 楊公築二翼,東西立羅郭。 時稱節鎮雄,頗折氛祲惡。 神京既顛隕,國勢靡所托。 啟關元帥降,歃血名王諾 自此來域中,土崩無鬥格。 海燕春乳樓,塞鷹曉飛泊。 七廟竟為灰,六州難鑄錯。
《山海關》 (清)魏源 嚴城當子夜,百道起邊聲。 島嶼天風起,如聞鴨綠兵。 《鎮東樓》 (明)戚繼光 樓前風物隔遼西,日暮憑欄望欲迷。 禹貢萬年歸紫極,秦城千裏靜雕題。 蓬瀛只在滄波外,宮殿遙瞻北斗齊。 為問青牛能複度,願從仙吏換刀圭。 注:鎮東樓:山海關東門城樓
《觀海亭》 (明)戚繼光 曾經澤國鯨兒息,更依邊城氛祲消。 春入漢關三月雨,風吹秦島五更潮。 但從使者傳封事,莫向將軍問賜貂。 故里蒼茫看不極,松楸何處夢魂遙。 注:觀海亭:在山海關城南十裏長城入海處老龍頭的寧海城城臺上,可俯瞰大海
《澄海樓》 (清)康熙 危樓千尺壓洪荒,騁目雲霞入渺茫。 吞吐百川歸領袖,往來萬國奉梓航。 波濤滾滾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 閬苑蓬壺何處是,豈貪漢武覓神方。
《澄海樓》 (清)雍正 觀海登樓日未斜,晴空萬里淨雲霞。 才經一陣風過檻,倏起千堆雪卷花。 貝闕鼇峰如可接,鵬津蛟室豈終遐。 詭詞未許張融賦,到此方知語不誇。
《澄海樓》 (清)乾隆 我有一勺水,瀉為東滄溟。 無今亦無古,不減亦不盈。 臘雪難為白,秋旻差共青。 百川歸茹納,習坎惟心亨。 卻笑祖龍癡,鞭石求蓬瀛。 誰能忘天倪,與汝共濯清。 注:澄海樓位於老龍頭入海處
《角山》( 明)白瑜 山靈招隱已多年,穿石扳藤肯讓先。 謾說太行窮地盡,驚看溟海與天連。 低徊眼界塵凡外,笑傲身疑牛鬥邊。 不是恩寬容選勝,當關猶稅買山錢。 注:角山位於距山海關城北約3公里處
《角山》(明)陳綰 每日城中見角山,入山始覺遠人寰。 香雲細嫋龍宮靜,石蘚斜侵烏道斑。 殿閣影從滄海落,梵鐘聲度碧空還。 關門吏隱渾無事,猶羨僧齋盡日閑。
《燕塞湖》 吳作人 人定勝天工, 燕山蓄翠洪。 壩頭頃萬斛,湖上立千峰。 注:詩標題為後世之人所加。燕塞湖地處燕山腳下,位於旅遊名城山海關境內
《望夫石》 (明)顧炎武 威遠臺前春草萋,望夫岡畔夜烏啼。 九枝白日扶桑上,萬壘蒼山大海西。 國事祇憑三寸舌,老謀終惜一丸泥。 愁心欲共春貞女,目斷天涯路轉迷。 注:在孟薑女廟內。
《遊孟薑女廟》 (清)德楞額 策馬雄關外,遙臨古寺頭。 清操留片石,烈氣稟千秋。 淚滴蒼峰翠,情牽碧海愁。 荒祠雖結伴,巾幗邈難儔。
《薑女墳》 (明)徐渭 海山萬裏渺無窮,秋草春花插髻紅。 自送夫君出門去,一生長立月明中。
《懸陽洞》 (明)朱洪範 僻關偏雅趣,石洞隱山阿, 萬草叢生合,群峰壁立多。 跡稀迷小徑,夕照渺崇坡。 欸欸朝天竅,層層辟俗窩。 造茲新大士,稱彼舊彌陀。 邊臣欣勝集,遊子樂風和。 劇飲忘歸去,高懷發浩歌。 一經題品處,萬古偕山河。
《懸陽洞》 (清)陸開泰 峰環路折草芊芊,岩竇深藏別有天。 光透複盆飛碧落,陽回葭管印珠圓; 雲留一線疑方吐,月映千尋似到煙。 靜臥洞中深寂寂,遙聽石鼓和潺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