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文选做题-------不畏浮云遮望眼

 许愿真 2015-01-02

 面对选考题,我们到底选文学类,还是选实用类,这是困扰不少同学的一个大问题。这恐怕因人而异。有点同学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选择习惯,那么你就按照自己的方式选择。有时候,好看的文字不一定题目好做。

老师建议,以题作为突破口,以有感觉为前提。

●文学类作品阅读---吹尽狂沙始到金

● 掌握答题要领

1、如何实现快速解读,把握选文的主旨。

A、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认真读一遍文章。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同时,仔细阅读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B、留意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C、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答题步骤

A、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

B、查语境。

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然后还要认真搜索相关信息区的前后,看是否有与之有并列或承接或递进等关系的语句、段落。

C、看赋分,配答案。

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是一点。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如果未标明序号,考生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可只答一点了事。如果题干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哪些等提示,更要认真把握住。

记住:全用文中的话太呆板,全用自己的话太危险。

几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一)修辞

1、对比: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2
、拟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具体形象生动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对什么什么的热爱等)。

3、比喻: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4、反复: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升华主题
5
、引用: 引用能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的典雅
6
、反语:更强烈表达一种讽刺,愤怒或调侃之情
7
、排比: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同时还便于语义的层层递进或语境的步步扩大。

(二)表现手法

1、象征: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2、对比:突出对比物的特点,起突出强化的作用。

3、正面衬托、烘托:衬托的作用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更鲜明地体现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

4、白描:朴素自然,写出某种情感

5.反衬:为了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更能鲜明的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

6、人称运用:

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有时还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7.举例或列举 这类试题首次出现在2005年的江苏卷中,议论散文中的举例或列举的作用是具体实在,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8、抑扬结合:更能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某种品质,使赞扬或批评更为强烈;还能使文章行文富有波澜,制造曲折,避免平淡。

9、侧面描写: 另辟蹊径地表现事物,体现事物的另一个侧面。

10、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从人们熟悉的实体写到蕴含哲理的象征体,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便于读者的理解逐步深入。

(三)作用题

总思路—

1、结构———设置悬念,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小结上文;照应开头,与某处呼应,引出下文的议论和思考,为下文某处内容作铺垫,为文章某处内容埋下伏笔

2、内容———写出什么内容,突出某个事物,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强某种情趣

3、手法———使用了对比、反衬等手法,渲染气氛

4、主题、情感——开篇点题或卒章显志或呼应开头,体现了什么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中心。

(四)其他方面

1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作用:1)先答出名目——什么手法,(2)这种手法本身的作用(3)结合句子语境分析其效果。

2、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像翻译一样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3、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

一是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翁的一生,二是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4、物象:1)物象的外在特征,包括形态、声音、色彩、状态(2)该物象所蕴涵的内在品质或精神以及所象征的人(3)该物象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物形象:1)代表、身份、地位:(2)性格特征。(3)作者塑造此人物形象的意义。

5、鉴赏语言特色

答题思路:语言风格 + 修辞语言的效果

①常见语言风格:语言表达深刻;用语典雅;富有文采,冷峻深刻;含蓄隽永,富有激情,朴素平白如话,娓娓道来,十分亲切;深入浅出;富有趣味性、生动性。

②考语言,有时还涉及到修辞的效果,因为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五)探究题

我们前些日子的讲义把探究题大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唯一型2、选一型 3、融合型 4、主旨引申型  5、文学扩展型。6、联系实际型 ,但无论那种题型:解答探究性阅读题,其实就像在写一篇小议论文,行文的结构一般来说应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应题,表明观点;结合论据或者联系实际来分析;总结点题。

2007年山东卷22题: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明确观点:我认为奥蒂是英雄,2、陈述理由:“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3、结合文本分析: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斧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4、结论: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

●注意赏析型:

2007浙江卷21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7)

答案:①照应前文,表现泰山之雾浓密;递进句式的运用,表达出思想探索的艰难。②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虚实结合,令人回味。③突出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进而对民族文化、民族命运作更深层的思考。

2007四川卷17、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6分)

答案: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说明:此类的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处理。1、结构   2、内容  3、手法4、主旨。类似于作用题。

【阅卷老师忠告】

首先是答案,从某种程度上讲,实际是极为客观的,并没给学生多少发挥的余地。因此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先熟悉原文,如果确定直接可用的文句,再自行归纳总结不迟。

实际的批改时间至多不过八九秒阅卷人脑中会逐渐凝结出一个间架分明的要点框,阅卷就成了一种套框的机械运动。此时阅卷者的工作不是看清考生答了什么,而是仅仅是看框里套进些什么。也就是说真正能调动眼球注意力的只是几个重要字眼。这一特点要求考生,在答案基本确知的情况下尽力趋简避繁,点到即止,无需过多的修饰强调,以免不必要的信息干扰了要点本身,造成阅卷人的疏漏;而当答案不确定时,则可表述得复杂一些,所谓的复杂并不是围绕一个意思反复强调,而是以简洁的语文列举尽可能多的可能性,以保证要点不被遗漏,其多余的表述通常不会倒扣分。

最后就是卷面。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回答有字数限制的问题时,一定要按给出的空格书写,偶尔超出一二字也无妨,因为评分规定每超出三字扣一分,千万不要怕字数超标而密密麻麻挤在一起,这很容易引起阅卷教师的反感,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如果要作大的改动,最好勾掉原答案后在空格的上方或下方仍按空格填写,便于阅卷人掌握字数。

  小说阅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小说阅读考查要点:

1、故事情节 2、人物形象  3、环境  4、主题     5、构思、手法、语言特色

具体答题思路:

1、某处情节的作用——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2、写某一个人物的作用——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推动某一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3、环境描写作用——环境本身(交代了时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平台,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寄托,暗示,揭示)。

由此可见,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是唇齿相依的,考查其中一个,也要从两外两个考虑,当然,最终还要考虑小说的灵魂——主题。

4、主题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首先:看主人公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如果结局是好的,那一定是赞美主人公某种精神。如果结局是坏的,可能是批判主人公的某种不好的思想,或是同情主人公的遭遇,或是揭示了某种社会问题。

其次,具体根据文中主人公的言语和行为,分析文中到底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倾向。

答题模式一般是:通过…………(某人的遭遇,某件事),揭示了(赞扬了、讽刺了)……,说明了(体现了)……

5、构思、手法、语言特色

1)构思、结构

常见题型:本文在构思上或者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思路:① 有没有双线结构  ② 有没有鲜明清晰的线索  ③ 有没有倒叙,制造悬念 ④有没有采用对照的方式写了两个鲜明对立的人物  ⑤有没有充分铺垫的基础上出现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

2)、手法

思路:

①描写人物的手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

作用——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精神世界,为小说主题服务。

②小说全局角度看,常用的手法:① 以小见大 ② 对比(反衬) ③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④象征⑤ 侧面描写 ⑥ 细节描写

3)以某种东西作题目的作用

思路:一是该物推动情节发展,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翁的一生,二是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4)语言特色:

思路:语言朴素精炼②语言华丽,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  ③幽默,机智,讽刺  ④凝练隽永,委婉含蓄

⑤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