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十部很老很老的电影 绝对值得淘出来看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5-01-03

这些电影大多数名声不显,它们是1920至1970的老电影,有些经典永远值得怀念!

10.人猿星球 Planet of the Apes (1968)

 



       最老版本的第一部!内容大于包装的终极胜利!神作!根本不存在任何深度的探讨,简单粗暴的硬科幻故事,用一句话就能实现概括与剧透,但我要哑口强推,所有看过最新两部的人都滚去看这部!忍耐它的傻逼画面傻逼化妆和傻逼台词直到最后,或许不结合重启版它还没这么神!

9.2001太空漫游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这部电影的伟大,或许更多在于启发性,造就更多神作诞生的灵感源泉不容贬低,再怎么苛刻庸俗地看待它,仍会感觉尚未开凿的内容如太空无垠。它耗费我一个上午的时间,我也暂时没觉悟到什么,但这毕竟就如无词音乐,陶醉也是莫名。成神成魔,应在观者一念间。

 

用幻灯片拍科幻片!瓦解的末世建筑、全片唯一动态的眼睛、绝美摄影的沙粒感,奇特而不违和。潜意识映像穿越的概念居然早在1962年就被玩过了,影像与内核一样牛逼,未来狱警威严一瞥,美好回忆无奈倒地。每秒24帧的理念瞬间黯淡无光,这是一部反电影的电影!

8.日落大道 Sunset Blvd. (1950)

 



        受欢迎还是受关注本是天壤之别,她却走火入魔地归为一体。可这是她的错吗?怀尔德在替好莱坞自嘲自讽。面对那双惊悚而自我陶醉双眼,是该压抑地对默片时代致敬,还是直面虚荣与欲望的凶残,黑色,无情,这无疑是比《艺术家》那样毫无创意的跪舔高出几个档次的作品。

7.福尔摩斯二世 Sherlock, Jr. (1924)

 



        默片时代的艺术家似乎并不注重表达的内容,反而沉浸在无厘头的模式里,致力于玩出新花样来,拍摄难度完全不亚于现代,却依旧能造就经典。巴斯特·基顿的表演,夸张而不浮夸;45分钟内,搞笑之外的思想虽然简单,却不空虚;逻辑的漏洞在绝佳的创意下根本不值一提。

        对前阵子豆瓣的“高逼格观影片单”表示鄙视,作为第一名的电影如此有趣通俗,完全只存在能否发现、看不看的问题,跟逼格无关。

6.M就是凶手 M (1931)

        原来,他只是个卖萌大师。中间有一段很惊艳的平行硬切剪辑,瞬间明朗了两个势力、一个目标的局势;想不到在全民哄笑那一刻燃了;最后的辩论虽然升华了高度,但也同时削弱了快感;那支口哨的旋律,忘不得。配乐贫乏、完全依靠影像推进的原味悬疑片,这是黑色艺术品。


 

5.十二怒汉 12 Angry Men

 



        我的态度依旧中立,然而这场讨论的结局早已不该成为评价此片的权衡点。没有牵扯到私人利弊的裁决,也是一种无懈可击的正义,电影的格局与表现的体制,都能让我朝无地自容。演员们用简单的语言、神态甚至汗滴子,营造了无与伦比的临场感,《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一点也不神了。

4.杀手 The Killing (1956)

 



        第三部库布里克。多线叙事简明畅快,节奏与情绪同步叠加,方方面面都能牵扯你的神经,舞动钞票心头一寒,就爱这种突如其来的震撼。神人神在不只玩高深,拍一部规矩的类型片也能秒杀同行,相比《太空漫游》和《奇爱博士》,更喜欢这种通俗易懂而不显廉价的黑色娱乐。

3.控方证人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1957)

 



        先复制当时的短评:句句成金的台词,丝毫没有遗存老片气息的自然表演,还有一个不能更可爱的胖子。如果没人告诉我结尾会反转的话,我不会点开一部1957年的老电影;如果没有坚守到最后十分钟的连环颠覆的话,你就不会爱上怀尔德。没有玩叙事结构却如此大快人心,史无前例的前例。

        好了,在之后的更多观影后冷静下来,就没有那么多幼稚的感叹了,把这部列为我的黑白电影启蒙片,感谢缘分让我够早遇上怀尔德。


2.双重赔偿 Double Indemnity (1944)


 



        芭芭拉·斯坦威克就算我唯一一个不在人世的女神了。

        我认为这是我看过最棒的剧本。无懈可击,仅有的纰漏甚是故意为之,由后戏步步揭开。如果放到现代,指纹线索可以瓦解整部电影,但也反倒使得它无以复加。

1.偷自行车的人 Ladri di biciclette (1948)

 



        凭着最原始的观感评价《偷自行车的人》,可以用两部不算老的电影对号入座: 这部电影虽然充斥着煽情的配乐,但镜头的记录、反映的现实却显得极度的冷静,这首先让我想到2013丹麦片《狩猎》; 再者,是背景和人物的设定,近乎是史密斯父子的《当幸福来敲门》的蓝本。

        父亲和儿子(恩佐·斯泰奥拉 Enzo Staiola,1948年拍摄此片仅有九岁,和演绎父亲的朗培尔托·马齐奥拉尼 Lamberto Maggiorani一样,在豆瓣上连影人简介都没有)的表演,足以载入影史、成为典范了。用网络语言形容儿子,那就是萌翻的正太,正是没有过分讲究表演的技巧,才能一举博得观众的怜惜,不夸张地说,他从第一次露脸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让观者深深寄情于这个孩子,你会觉得,父子俩无论在后面犯下多么无理的罪行,都值得原谅,或者说,你从一开始就像跟随父亲的儿子,你早已不是站在正义的一方,而是穷苦人的一方,而且促使你选择立场的不是一种上等对下等的同情,而完全来自于他们的表演——父亲深邃的眼睛、儿子写满忠诚的脸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