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

 许愿真 2015-01-03

   高考在“古诗词鉴赏”方面一般考些什么呢?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对所有题目做一个题型分类,然后按照分类寻找解决的方法。仔细研读了18份试卷,我们发现“古诗词鉴赏”题目一般分为下列几类:
  1、单个词鉴赏题:说“单个词鉴赏”而不说“诗眼鉴赏”或者“炼字鉴赏”,是因为许多试题并不是“诗眼”,也不属于“炼字”,所以我们统称“单个词鉴赏”。比如:
  天津卷《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题目是: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你看,“遍”就是一个用得比较好的词,而非诗眼。
  2、手法鉴赏题:即鉴赏一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者艺术手法。这是常考的考点。例如:福建卷《绝句漫兴九首》(其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题目是: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3、情景鉴赏题:即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如果要回答关系还要用一个表示情景关系的词语加以概括。比如:天津卷第二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4、比较鉴赏题:比较鉴赏是每次考试都要考到的一个题型,有手法比较,有主旨比较,有感情比较,有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诗中表达效果及情感的比较,比如:
  湖南卷就是把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与王昌龄《龙标野宴》“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里相同的一个词“愁”进行比较,它的题目是: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5、修辞鉴赏题:对于考生而言这种题型是最好把握的,只要我们对修辞辞格比较熟悉,且能准确判断,回答这样的题目相对比较容易,比如:
  四川卷[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它的第二题的题目是: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6、思想感情把握题:这是相对比较难的题型,因为思想感情的把握需要在读懂全诗(词、曲)的基础上进行,它最能考出考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水平。比如:
  北京卷第二题顾炎武的《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题目是: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7、风格分析题:一般来说,这样的题目,命题者都会提供该诗(词、曲)或者暗示作品的风格让我们分析,这种题型看上去有难度,其实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后,就会变得很容易把握。比如:
  北京卷第三题: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8、内容概括题:这种题型实际上是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内容归纳,即回答写了什么,它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阅读概括能力。比如:
  江苏卷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题目是: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规范格式】
  1、单个词鉴赏题:单个词鉴赏需要把握5个点:1)、修辞手法;2)、转化(主要是动静、虚实)3)、写出了什么样的事物情状;4)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结构功能。掌握这5个点就可以回答问题了。需要提醒的是:1)这5个点并不是都需要答,有就答,没有就放过,其中的3)和4)点是必须的。2)形容词鉴赏要注意词语的双关性及与前后句的对比反衬关系。
  2、手法鉴赏题:手法+情感。手法界定掌握两句话: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所谓“大处”即指先看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如果是抒情,先看它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在间接抒情里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如果是描写要看它属于哪种描写方式等等。所谓“小处”,即指具体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动静、虚实、想象、渲染、正面侧面加上修辞手法等等。
  3、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
  关系术语:
  1)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2)前景后情——触景生情
  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
  4、比较鉴赏题:扣住比较角度探究差异即可。格式是:(比较对象)A侧重于……,(比较对象B侧重于……。
  5、修辞鉴赏题:修辞手法界定+诗中作用分析。
  6、思想感情鉴赏题:诗中关键词的深层含义+注释中的关键信息分析。
  7、风格分析题:风格界定+例子分析+总结
  8、内容概括题:陈述主体+概括内容。
  【答题示例】
  1、单个词鉴赏示例: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天津卷)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遍”字写出鹤巢和松树之多(事物情状),表达了诗人对山间景物的喜爱(诗人情感),同时与下句的“稀”字构成对比(结构功能),突出了环境的幽静。
  参考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分析:按照规范格式答题,比较全面周到,兼顾到所有采分点。
  2、手法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福建卷)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作者运用描写手法(大处着眼),生动细腻地写出了燕子频频衔泥弄脏琴书,飞虫乱飞扰人的情景,烘托了(小处入手)了作者客居他乡的苦闷和烦躁不安的心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分析:答题的基本格式掌握之后,情感的分析与判断要针对前面的手法而来,参考答案给出两种答案,我们的答案切合第二种,把燕子和飞虫的种种表现看着“景”,其实有些牵强,因为它更多的是一种情形,所以用表达方式“描写”来分析更为恰当。
  3、情景鉴赏题: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天津卷)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分析:这类题目标准答法必须要答关系,参考答案给出的是采分点,由于各省市的要求不一样,对于我们考生来说,掌握规范答法永远处于不败之地。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时,要考虑两个方面:1、对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
  4、比较鉴赏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湖南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地名,今湖南省黔阳县
  题目: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两首诗都写了“愁”(角度),李白诗中的“愁”是对王昌龄的命运的担忧及对友人的怀念(内容),它是涵盖全诗情感的“诗眼”(作用)。王昌龄的“愁”是左迁之愁(内容),作者以“莫道”句表达自己远离愁绪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怀(作用)。
  参考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分析:笔者扣住“含义”和“作用”两个角度比较两首诗里“愁”各不相同的内涵,与参考答案相比,用语不如参考答案凝练,但是基本内容相近,这样的答题在高考阅卷中不会被扣分,因为采分点上的要求基本得到了满足。
  5、修辞手法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题目:“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总为浮云”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手法界定)。含蓄生动地表达了小人当道,君主被蒙蔽(尾联第一句“浮云”和“日”的本体回归),自己不能为国尽力(长安不见)的忧愁和苦闷。
  参考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分析:修辞手法鉴赏题的格式是:手法界定+作用分析,掌握了这个格式后,首先要界定修辞格,然后要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千万不能泛泛而谈。
  6、思想感情鉴赏题: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题目:“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肝胆”是指自己对故国的忠心,“阅”本是“看”的意思,语境义是“看到”的意思。这两句表达了作者虽已年老,但是抗清复明之心未泯,忠心报国的伟大情怀。
  参考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
  分析:这个题目分两步,第一步是一个提示,只要能够理解“肝胆”和“阅”的意思,就可以借助思想感情鉴赏格式来回答第二问。思想感情鉴赏题的答题需要掌握:诗中关键词的深层含义+注释中的关键信息分析。那么这句诗里的关键词是什么呢?是“鬓华”,即“花白的头发”,这个词就表明了年纪已大,而注释里的关键信息是什么呢?当然是:抗清起义,志存恢复。有了这些信息,回答问题就很容易了。
  7、风格分析题: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北京卷)(原诗见第6点)
  题目: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而顾炎武的这首诗的风格是沉郁悲凉(风格界定)。在这首诗里表明这一诗风的是作者把自己内心深沉悲凉的爱国情感熔铸在景物之中,“酒”和“花”本是令人愉悦之物,但作者的“离怀”和“愁眼”却使美好事物打上了作者特定情境下的悲凉色彩。而“已无家”的遭遇更是令人心情沉重(举例分析风格),全诗体现了沉郁悲凉的特色(总结)。
  参考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分析:风格分析题是最难的,特别是风格界定,所以命题者给了一个暗示,那就是杜甫的诗风,有了杜甫的诗风,我们借助题干中“相近”这个词,用杜甫的诗风根据本诗特点重新进行一次近义词词语重组。这样作者的诗歌风格就比较容易界定了。界定之后,还要用例子来证明它,参考答案是概述性的,一般人不容易做到,在这种情形之下,结合原诗来分析是最好的一种方式,事实上,证明诗歌风格的只能是诗歌本身。所以这样的答题不会被扣分。
  8、内容概括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苏卷)(原诗见第5点)
  题目: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答:颔联写六朝故都曾有的繁华和显赫的人物早已一去不返;颈联写金陵附近气象壮丽的自然景物,寄寓了作者对于时代更替、物是人非,自然永存,繁华难在的感慨。
  参考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分析:内容概括题的格式是:陈述主体+概括内容。所以陈述主体不能忘记,笔者概括的内容要比参考答案好,尤其是对颔联的概括,参考答案不完整,因为颔联不仅仅写历史古迹,主要是写历史遗迹的一去不返(“埋幽径、“成古丘”),而寄寓情感在怀古诗里基本是相同的,所以笔者的概括与参考答案基本是相同的。
  【失误分析】
  在高考考场,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呢?据笔者的阅卷体会,一般被扣分的地方在于:
  1、缺少对采分点的把握。比如:单个词的鉴赏,由于没有规范格式的约束,常常会丢失采分点,最常见的丢分在于:缺少作者情感的分析。
  2、手法鉴赏题不知道从何下手,往往看到试卷一片茫然,缺少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方法,其实大处记住抒情(直接、间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言志)、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方法,小处记住几个常用手法(对比、衬托、动静、虚实、想象、渲染、感官、色彩、正面侧面描写加修辞手法)即可,掌握了这些基本可以应对表现手法的大多题型。
  3、情景鉴赏题中的“景“不细,往往比较粗,其实一定要把景物概述具体,另外情感概括往往会忘记作者的内心感受,而只有作者对景物的态度。
  4、风格特征类题型缺少举例和例析,只有概括性的句子。不能证明自己的界定。
  5、对一些类别诗缺少总体把握,比如怀古诗、田园诗、边塞诗的基本思想内容要清楚,心中有类别诗的主要思想内容的概括,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诗歌的类别来判断诗歌的思想内容。
  6、平时对诗歌的阅读量较少,一些常见的诗歌意象不是太了解,所以在完成考题时显得手足无措。
  【真题试做】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安徽卷)
  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小孤山挺立在长江之中,面对狂风巨浪毫无畏惧,借此作者表达自己面对南宋危局,挺身而出,希望力挽狂澜,抗击元军的一腔豪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孤”字既写小孤山独立江中的情形,也写自己孑然抗元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身处危局依旧希望像小孤山一样中流砥柱、耸然坚定的傲态及面对将帅匮乏、孤立无援的苦闷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广东卷)
  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答:两首诗描述的木芙蓉的自然特性是:都在秋天霜前开放,它们冒着微寒展示着属于自己的灿烂红色。都运用了比拟(或对比)的修辞手法。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的有什么不同?(5分)
  答:第一首诗里的木芙蓉开在小池南畔,不像桃李非得依靠东风才能开落,它在雨后或者霜前都能绽放鲜艳的红色。它是不依附权势独立潇洒的形象;第二首诗里的木芙蓉开在窗前,它冒着严寒,开得很辛苦,但是它能向霜神致意,且面对严寒之境不作孤苦怨态。它是面对困境乐观坚强的形象。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湖北卷)
  临江仙[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答:从这首词里,我们可以看出侯蒙:1)诙谐幽默。他把画有他画像的风筝写成自己他自己,“入高空”、“看我碧霄中”,读来趣味盎然;2)积极乐观。风筝远飞,在他眼里是“远赴蟾宫”;3)志趣高远。末句最能说明他内心的情怀,希望自己能够像风筝一样出人头地。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阀“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答:《三国演义》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巨变及对物是人非、朝代更替、英雄难在的感叹;侯蒙词作中的“夕阳红”是大器晚成,终有遇合的象征。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西卷)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全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诗中实写所见到的宋金界河的典型环境,南北船只各行其岸,淮河波痕交涉,鸥鸟自在飞翔;虚写作者的内心情感:对祖国分裂的心痛与愤懑,希望国家统一,南宋人民能够像自由的鸥鹭,早日回归家园。这样写,虚实结合,使得全诗余味无穷,令人遐想。
  五.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辽宁卷)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1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1)对偶:“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比喻:“白如练”、“塞鸿一字来如线”;3)夸张:“疾如箭”、“飞如电”。4)比拟:“新月初学扇”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1)从写景顺序看:一、二句写江,写山,是从大处、远处落笔。三、四句写帆,写泉,分别属长江、淮山中的个体景物,是从近处,细处着眼。五、六、七三句由白天转到晚上,由地面转入空中。2)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着重勾勒大江远山之寥廓,是静态画面;三四句侧重描写江帆、山泉之飞奔迅疾,是动态镜头。五、六、七三句则动静结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1)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这两个字分别是“明”和“退”:“明”字熨帖生动,形象刻画了白羽皎皎、鹭鸟栖息沙滩的情景,耀眼夺目;而一“退”字更是匠心独运,别出机杼,极其巧妙而又形象地道出了刹那间江天辽阔、鸿飞雁举时使人容易产生的一种后退错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亦可分析“拳”——“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和“退”。)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作者在尾联“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可知,作者向往一种悠闲淡泊的归隐生活,当然,他虽然向往田园,渴望归隐,但是字里行间仍然流露出希望像三国人物一样建功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绪。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2)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网”字运用比喻——“雨丝如网”和拟人手法——“欲网春”,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渲染了落花时节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的情怀,寄寓了诗人对时事维艰的忧虑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作者首先借景抒情,借“小雨网春”和“落花狼藉”寄寓自己对秦桧打击异己,主战派惨遭不幸的愤懑和政治上不得志的愁绪;借“车尘不到”和“自掩门”表达作者知己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情怀以及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全国课标卷)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答:一条小溪从山上落下,瑟瑟的秋风吹拂着树林,一个人抱着水瓮在溪边行走,隔着山坞还有一座寺庙。呈现的气氛是:乡村之景的宁静、祥和。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这是一幅题画诗,画面是静止的,但是我们透过画面能够读到许多画面之外的意趣:比如我们仿佛听到潺潺的流水声、风吹树林声,仿佛看到近处的村庄,仿佛听到远处的钟声。这些都是画外意趣。这样写,使画面有了动感,不但有声(意趣),而且有色(画面),丰富了画面的内容。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浙江卷)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此诗领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答:屈原和白居易
  (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答:“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是:1)、漂泊他乡之苦;2)被贬失意之闷;3)正道在心无人理解之忧;4)年老体衰之愁;5)时光流逝之痛;6)厌倦官场之情。
  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首句触景生情,以“西风摇落”引出作者羁旅情怀,次句“乱如丝”比喻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而“羁绪”一句笼罩全诗,是全诗的情感之纲。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重庆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答: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文学作品通常是把媚眼比作秋波,把眉峰比作春山,此处却反其意而用之。其次“眉眼盈盈”以人写江南山的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第三作者写送别一反送别词中的悲悲切切,写得美丽动人而又富有灵性。这些都体现了词作的“新丽“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