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邮海拾贝

 轻风无意 2015-01-03
        邮海拾贝-无文字邮票、人质危机邮票、能坐火车的邮票
     无文字邮票
    1874年,奥地利发行了一种没有任何文字的新闻纸邮票(是专供报社寄递报纸贴用而发行的邮票),全套一枚,票面中央印有传信神墨丘利头像,周围饰以回纹边框,此外别无标记,人们称之为“传信神”邮票。“传信神”邮票距今(2012年)已有138年的历史。
    人质危机邮票

    1983年,伊朗邮海拾贝-无文字邮票、人质危机邮票、能坐火车的邮票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邮票上,在被蒙着眼睛的美国人质背后,伊朗学生正在焚烧美国国旗,票面上还有英语和波斯语写着:“接管美国的间谍巢穴”,邮票面值是28里亚尔,即从伊朗到美国船寄邮资,这就是反映1979年11月4日伊朗美国人质危机时间的人质危机邮票。在人质危机中,美国不但成功解救人质,还死了8名特种突击队员,直接导致美国时任总统卡特在精选中失败。贴上这种邮票的信函,不能拒绝邮递,但可有“拒绝收信”的自由,当局暗中鼓励收信人退回信件,并通过万国邮联向伊朗提出抗议。对于美国的抗议,伊朗邮政电信部提出反驳,认为“邮票不管设计如何,贴上它的邮件,便不可质疑的具有投递和领取的义务”,并且态度强硬地表示:“如果第一次发行的500万枚售完,准备再版!”
    能做火车的邮票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台湾省台北至士林有一段二十多华里的铁路正式竣工通车,客车票价为四十仙(和银元四角)。当时,中法战争刚结束,百废待兴,火车票一时印不出来。于是铁路部门与邮政署协商,决定使用当年发行的“龙马”邮票代替火车票,铁路公司在上面加印了自己的标志,在台北和士林车站出售,被称其为“能做火车的邮票”。
邮海拾贝-无文字邮票、人质危机邮票、能坐火车的邮票
    “龙马”邮票的正式名称为《大清台湾邮政局邮票》,主图上龙下马,通称龙马邮票。于1886年由慈禧太后下令在台湾发行。1888年巡抚刘铭传首创以邮代驿办理台湾邮政,并向英伦订制面值20文龙马图邮票一批,“龙”乃清室象征,寓意台湾民众不忘清庭,“马”表示台湾民众刻苦耐劳,而“FORMOSA”(意指:美丽之岛)则系洋人对台湾原有之称谓。邮票分红、绿二种颜色,试色样票则见红、红棕、棕、绿、橄绿及蓝等六种,因邮票定额20文难以适用长程邮资变化所需(间距二站以上,每站收费20文,旁站30文),且当时岛内刚刚建立邮政业务, 由于岛内人口稀少、邮政局鲜有业务,所以这套邮票从未在邮件往来中真正使用过,却被用作火车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