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肾良药“青娥丸”趣闻

 钟家台 2015-01-03

补肾良药“青娥丸”趣闻

相传,唐元和7年,郑姻以五旬之身,奉朝廷之命出任岭南节度使,由于年高体弱,加之岭南气候潮湿,郑姻任职不久即内外感伤湿邪,身体日衰,经多方治疗不见好转。

这时,一位来自词陵国(今印尼爪哇或苏门答腊)的船主李摩诃获知郑的病况后,前来探望,并向郑献方。郑服用七八日后,病情开始减轻,于是坚持服药,最后获愈,身体也强壮了许多。

3年后,郑姻回京,将此方广为传送,经多人服用,发现功效卓著,不仅对腰痛、脚气(因湿邪造成的下肢肿胀)等有良效,而且常服用还有“强健体魄、活血脉、乌须发、轻身耐老”之功。对此,后人有诗称赞:“三年持节向南隅,人信方知药力殊,夺得春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青娥丸方名由此传世。

其实,李船主所献之方只有胡桃肉和补骨脂两味药,后来才在原方中加入杜仲和大蒜,主治肾气虚、五脏虚损、各类腰痛及脚气症等。青娥者,古代指少女美貌,也指耳前鬓发,方名取青娥,意指该药有“乌须发”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