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正年轻》

 若飞若扬1963 2015-01-03

夜正年轻  

作者:张秀亚

 

 

夜正年轻 而记忆 却越来越老

我看见 一朵朵苦笑 从你的唇边消亡

犹如灯花 一盏盏飘落

夜正年轻 夜 正寒

图片 

寒夜里,你还在拨那炉中的灰烬吗

你双鬓如雪,回忆中的江干 有无数残灯

哎,收拾起我的叹息

我听到 从那扇虚掩的心门 有个声音泄露出来

象颤动的光线 像我颤动的心

图片 

则济利亚

我将这琴 遗忘在灰尘下太久

如果这声音能取悦到你

那就坐下来吧,静静的,听我把它弹完

因为你是我最初的 也是最后的知音

图片 

则济利亚

当琴弦为你一根根断裂 当生命的曲调化作了永恒

弦上,清泪斑斑
 则济利亚

如同梦里 如同回忆中 如同那无数 江干残灯

则济利亚

 图片

我看见灯火在纷纷衰落,

我看见寂寞在一浪浪扑来

我看见 一朵朵苦笑 从你的唇边消亡

夜正年轻 夜正年轻

而我们 却越来越老

 图片

张秀亚的诗意境高远,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艺术空灵。这首《夜正年轻》也表现出作者独有的艺术特色,而又独具奇美。

诗行描述在多年以后,在一个难眠的寒夜,“鬓已星星”的诗人与“唯一的知音”相逢了,这一见面使诗人忽的“听见”“心门”中“泄露出来”一个声音,在炉火的颤动里,这个声音也如光线的颤动,而在这恍惚的火光里,“你”的苦笑“自你的唇边消失”,于是诗人把爱情的怀恋化作一串串意象:回忆过去犹如抚摸着尘封已久的“琴”,琴弦已断,知音远离,弦上闪烁的“斑斑清泪”仿佛如同回忆中分手时那江干无数的残灯。面对回忆,面对过去那一份沉甸甸的真情,连对方都有点欲说还休,只能发出一声哀惋的叹息。而此时年迈的诗人却已不再是慌乱的少女,在经历了思念的折磨与情感的砥砺之后,诗人的情感已变得深沉、凝重和沉稳,情感已经化作陈年的芳醇。对于命运的戏弄和情缘的失之交臂,诗人不仅没有责怪对方,也不再自责,诗人还善意地劝解对方“哎,收拾起你的叹息” 。对方的“苦笑”,“叹息”, 是对方在表露自己的慌乱、无奈、苦痛和凄悲,而诗人却真实地告诉对方,尽管你是我“最初的最后的知音”,可是我也曾将这挚爱的“琴”忘在灰尘下太久了,虽则如此,我这闭掩的“心门”只是“虚掩着”,当一遇到对方,便会泄露出一个声音来,如果这声音能使你“悦乐”的话,让你快乐而不再孤单,我便轻轻地呼你为我唯一的“知音”。在诗人高超的诗艺下,“琴”已成为“情”,“弦”已成为“悬”,诗人的悬想里,有着斑斑的情泪,如同回忆中那遥远的往事和江干的灯火。

这首诗的另一写作特点是,诗人用两两相对的意象表达情感的永恒存在与现实变化的反差,如“夜的年轻”和“记忆的古老”,“夜正寒”和“小炉中的灰烬”,“一朵朵苦笑”和“声音悦乐你”,“记忆”和“遗忘”,“弦断”和“永恒”,“年青”和“鬓已星星”,“现实的相逢”和“梦”,“我看见”和“回忆中”,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的表述;而叠音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诗作的韵律感,也使诗情表达更加充分和完整,更加增强了时空久远之感,如“一朵朵苦笑”,“鬓已星星”“更怕见梦也星星”“坐下来吧,静静的”,“清泪斑斑”,使缠绵悱恻的爱恋,垂垂老矣的年龄,魂牵梦绕的挂念和怀恋,静如潜流的苦情重诉都表述的淋漓尽致,巧妙贴切。
    这首诗左旗的朗诵或婉转如燕影穿檐,或倾情似临宣泼墨, 节奏缓急相辅, 诗律起伏相成。 情感亦流淌在声音的琴弦上... 细细聆品,醇美如酒。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