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嵩焘:定识人间有此人

 东秋元图书馆 2015-01-03

  原标题:定识人间有此人

◆王金声

  傲慢疏慵不失真,惟余老态托传神,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世人欲杀定为才,迂拙频遭反噬来,学问半通官半显,一生怀抱几曾开。

  这是晚清使臣郭嵩焘的《戏书小像》一首,诗中多悲凉叹息语,个中隐情也自知不能言诠。如今这张“小像”置之寒斋案头,上有亲题:“端甫世讲、弟郭嵩焘摄自英京,时戊寅四月”。那年是1878年,距今136年,其珍稀程度不言而喻。

  回望近世一百多年中的前尘旧痕,终不能摆脱“外来冲击”这一主题,闭关锁国直接导致鸦片战争爆发,国耻连连,进一步触发中华古老文明的危机,解救危机的最终举措是稍作妥协并纳入“中体西用”的基本模式,天下风气大开,新思潮、新概念接踵而至,于是便有了“洋务运动”。“洋务”是一门新学问,不免要走出国门去转悠一下吧。

  光绪二年清政府正式派遣了首任驻外公使,不过上任的第一项任务有些窝囊,是为在英驻华使馆翻译在云南被戕的所谓“马嘉理案”向英国道歉,无奈朝中无人应命,光绪忧心忡忡,中兴名臣、时任兵部侍郎的郭嵩焘认定“时难方艰、无忍坐视之理”便自告奋勇担当此任,由此拉开了中国职业外交官登场的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1878年5月,一群拖着辫子的中国人出现在了第三届巴黎世博会的开幕式上,郭嵩焘无疑又成为中国第一位率员参加世博会开幕式的外交官,不仅亲自参观了中国馆的展览,还充分利用这一重要场合会晤各国政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由一名封建士大夫转变为新时代的先行者,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探索真理的勇气,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留下重彩亮丽的一抹。

  遗憾的是自他启程赴任起,从上海至伦敦的五十日辑成《使西纪程》一部游记,寄呈总理衙门为之刊行,却激起了保守派大臣的公愤,要求对郭嵩焘撤职查办,更有人参劾他“有二心于英国,欲中国臣事之”,结果闹到奉旨毁版、禁其流传。

  最为可笑的整蛊竟来自他身边的副使刘锡鸿,此人随行后殊为鄙琐,时常无端作梗,短短一年多便网罗了郭嵩焘十大罪状,诸如“游炮台披洋人衣、见巴西国王擅自起立、柏金宫殿听音乐会效仿洋人屡翻节目单、令妇女学洋语”等等,其实这些罪状不仅鸡毛蒜皮上不了台面,而且完全合乎国际交往礼仪,足证英人称誉其“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洵不巫也。郭因此不得不与之“窝里斗”,结果衔命出使,铩羽而归,翌年双双被撤回。

  郭嵩焘回国后托病归隐乡里,从此赋闲,1891年病逝,其友王先谦等人联名上奏赐谥立传,终得圣谕:所请着不准行,硬被剥夺清史列传的资格,身后寂寞,令人唏嘘!

责编:王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