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参养荣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1-04

人参养荣汤

  (调益心脾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白芍药三两  当归  陈皮  黄芪  桂心去粗皮  人参  白术煨  甘草炙,各一两  熟地黄制  五味子  茯苓各七钱半  远志炒,去心

,半两

  右剉散。每服四线,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便精遗泄,加龙骨一两。咳嗽,加阿胶甚妙。

  【主治】治积劳虚损,四肢沉滞,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啜,小腹枸急,腰背强痛,心虚惊悸,咽乾唇燥,饮食无味,阴阳衰

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急者百日,渐至瘦削,五脏气竭,难可振复。又治肺与大肠俱虚,咳嗽下痢,喘乏少气,呕吐痰涎

  【方论选萃】

  清·柯韵伯:古人治气虚以四君,治血虚以四物,气血俱虚者以八珍,更加黄芪、肉桂,名十全大补,宜乎万举万当也。而用之有不

获效者,盖补气而不用行气之品,则气虚之甚者,无气以受其补,补血而仍用行血之物于其间,则血虚之甚者,更无血以流行。故加陈皮

以行气,而补气者,悉得效其用;去川芎行血之味,而补血者,因以奏其功。此善治者,只一加一减,便能转旋造化之机也。然气可召而

至,血易亏难成,苟不有以求其血脉之主而养之,则营气终归不足。故倍人参为君,而佐以远志之苦,先入心以安神定志,使甘温之品始

得化而为血,以奉生身。又心苦缓,必得五味子之酸以收敛神明,使营行脉中而流于四脏。名之曰养荣,不必仍以十全之名,而收效有如

此者。(《古今名医方论》)。

  清·陈修园:十全大补汤为气血双补之剂,柯韵伯病其补气而不用行气之品,则气虚之甚者,无气以受其补,补血而仍用行血之药于

其间,则血虚之甚者,更无血以流行,正非过贬语。而人参养荣汤之妙,从仲景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套出。何以知之?以其用生芍药为

君知之也。芍药苦平破滞,本泻药,非补药也,若与甘草同用,则为滋阴之品;若与生姜、大枣、肉桂同用,则为和荣卫之品;若与附子

、干姜同用,则能急收阳气,归根于阴,又为补肾之品。虽非补药,昔贤往往取为补药之主,其旨微矣。此方以芍药为君,建中汤诸品俱

在,恶饴糖之过甜动呕,故以熟地、当归、白术、人参诸种甘润之品代饴糖,以补至阴。然饴糖制造,主以麦蘖,麦为心谷,心者化血而

奉生身也,故又代以远志之入心,麦造为蘖,能疏达而畅气也,故又代以陈皮之行气。建中汤中原有胸满去枣加茯苓之例,故用茯苓。细

思其用意,无非从建中套来,故气血两虚变见诸症者,皆可服也。其以养荣名汤奈何?心主营而苦缓,必得五味子之酸以收之,使营行脉

中而流于四脏,非若十全、八珍之泛泛无归也。按《神农本草经》云:芍药气味平苦无毒,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止痛,

利小便,益气。原文只此二十九字,后人妄改圣经而曰微酸,是没其苦泄攻坚之性,而加以酸敛和阴之名,则芍药之真面目掩矣。不知古

人用法,或取其苦以泄甘,或取其苦以制辛,或取其攻利以行补药之滞,皆善用芍药以为补,非以芍药之补而用之也。但芍药之性略同大

黄,凡泄泻必务去之,此圣法也。《本经》不明,宋、元以后,无不误认为酸敛之药,不得不急正之(《时方歌括》)。

  清·王晋三:养营者,调养营气循卫而行,不使其行之度数疾于卫也。故于十全大补汤中减川芎行血之品,独用血分填补收敛之药,

则营行之度缓于气分,药中加广皮行气之品,则卫行之度速。观其一减一加,便能调平营卫,使其行度不愆。复远志、五味者,《经》言

,营出中焦,心经主之。以远志通肾,使阴精上奉于心,佐以五味收摄神明,一通一敛,则营有所主而长养矣(《绛雪园古方选注》)。

  【近代验证】

  例一  米伯让治震颤麻痹综合症(轻度脑萎缩)案(选自《米伯让先生医案》)。

  张×,男,46岁,干部。

  1986年8月26日初诊。患者右手震颤无力三十年。曾在市中心医院作CT等检查,诊为“轻度脑萎缩”。现症有手震颤,多梦,头昏,纳

差,怕冷,阳萎,易出汗。舌质淡,苔色白,脉虚细。诊断:①类中风。②阳萎。辨证:肝肾两虚。治则:补养气血,调和营卫,滋补肝

肾。处方:①人参养荣汤。

  炙黄芪35克  肉桂10.5克  党参17.5克  白术10.5克  熟地28克  当归10.5克  杭芍14克  炙甘草10.5克  陈皮10.5克  远志10.5克 

五味子7克  每日一剂,服十四剂。

  ②金匮肾气丸。每服10克,一日二次,早晚开水送服。

  10月15日二诊:服药后出汗、怕冷、纳差、头昏消失。舌淡色白,脉沉细,继用上方十四剂。

  10月30日三诊:右手震颤好转,舌淡色白,脉沉细,继用上方十四剂。

  11月15日四诊:右手震颤有时发作。舌淡色白,脉沉细,继用上方十四剂。

  11月30日五诊:右手震颤偶发,写字、生活均可用右手,舌淡色白,脉沉缓。改用人参养荣丸,每次10克,一日两次,早晚开水送服

,连服三个月,配服金匮肾气丸调理。

  【按语】

  此即八珍汤去川芎;加黄芪、肉桂、远志、五味子、远志者也。旨在益气养血,兼顾心神。

  附方一

  十全大补汤

  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川芎  地黄洗酒,蒸,焙  茯苓焙  白术焙  甘草炙  黄耆去芦  川当归洗,去芦  白芍药各等分

  上一十味,剉为粗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二个,同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温服。

  【主治】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

力,一切病後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并皆治之。此药性温不热,平补有效,养气育神,醒脾止

渴,顺正辟邪,温暖脾肾,其效不可具述。

  【方论选萃】

  明·吴昆:肉极由于阴火久灼者,难治,宜别主六味地黄丸。若因饮食劳倦伤脾而致肉极者,宜大补气血以充之。经曰:气主煦之,

血主濡之。故用人参、白术、黄芪、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以补气,气盛则能充实于肌肉矣;用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肉桂味厚之品以

补血,血生则能润泽其枯矣(《医方考》)。

  清·王晋三:四君、四物,加黄芪、肉桂,是刚柔复法。盖脾为柔脏,制以四君刚药,恐过刚损柔,乃复黄芪,维持柔气,肝为刚胜

,制以四物柔药,恐过柔损刚,乃复肉桂,回护刚气。调剂周密,是谓十全。独补肝脾而曰大者,《太阴阳明论》云:脾脏者,常著胃土

之精者也,生万物而法天地,为后天立命之本。肝虽牡脏而位卑,不使其有虚实乘胜之患,故必补益之中仍寓刚柔互制之法,俾肝和脾健

,中宫生化不息,一如天地位而万物育,故曰大补(《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张秉成:八珍并补气血之功,固无论矣。而又加黄芪助正气以益卫,肉桂温血脉而和营,且各药得温养之力,则补性愈足,见效

愈多。非惟阳虚可温,即阴虚者亦可温,以无阳则阴无以生,故一切有形之物,皆属于阴,莫不生于春夏而杀于秋冬也。凡遇人之真阴亏

损,欲成痨瘵等证,总宜以甘温之品收效。或虚之甚者,即炮姜、肉桂,亦可加于大队补药之中,自有神效。若仅以苦寒柔静,一切滋润

之药,久久服之,不特阴不能生,而阳和生气,日渐丧亡,不至阳气同归于尽不止耳。每记为人治阴虚内热一证,屡用甘寒润静之剂,而

热仍不退,于原方中加入炮姜五分,其热顿退,神乎其神,因录之以助学者之参悟(《成方便读》)。

  【近代验证】

  例一  米伯让治痹证(类风湿)案(选自《米伯让先生医案》)。

  高×,女,50岁,干部。

  患高血压、类风湿、椎间盘脱出十年。现症:头晕,乏力,胃脘胀,关节剧痛,舌淡苔白,脉沉细。此乃痹证,为气血双亏证。方用

十全大补汤加干姜、白花蛇一条。处方:

  黄芪35克  当归17.5克  熟地35克  川芎17.5克  党参17.5克  白术17.5克  芍药10.5克  茯苓17.5克  甘草10.5克  肉桂17.5克 

干姜17.5克  大枣5枚  白花蛇一条

  上方三剂,共研极细木,加蜜炼为丸,每服10克,一日二次,连服三月。

  二诊:服上方一月后,关节剧痛明显减轻,二月后消失,三月后遇天气变化无不适。

  例二  梅和平治下肢溃疡案(选自《陕西中医》1989;(11):511)

  宋某,男,32岁。右小腿出现痒痛、红肿,继而破烂蔓延,行走困难2年,反复发作,多方治疗罔效。此次发作4个月,经检查右小腿

约三分之一处溃烂,中有一凹陷创口,已见部分组织坏死脱落,创面呈白色,并有少量稀薄脓液渗出,纳少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缓

。证属脾虚无力生养肌肉。治以补气养血,健脾生肌法。

  处方:黄芪30克  党参、泽泻各12克  川芎6克  茯苓、熟地、牛膝各15克  白术、当归、白芍各10克  肉桂5克。

  外用仙指散(陈茶叶末、人指甲炒焦各适量,研细末外用)。

  二诊:如上法连续治疗月余,溃疡面全部愈合。

  【按语】

  此四君、四物、保元三方复合之剂也。以其益气培元,养血和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生阳长,至臻完美,故名十全大补。诸凡

大病之后,精血失亡,中气怯弱,行动乏力,头昏目黯,心悸怔忡,容色萎黄者,投之糜不应手取效。

  附方二

  八珍汤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

  当归  赤芍药  川芎  熟地黄  人参  茯苓  甘草  砂仁各等分

  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服。

  【主治】少气懒言,食欲不振。

  【方论选萃】

  明·吴昆:血气俱虚者,此方主之。人之身,气血而已。气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养者也。是方也,人参、白术、

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也,所以补气;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质润之品也,所以补血。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血旺则百骸资之以养。

形体既充,则百邪不入,故人乐有药饵焉。

  气血,人身之阴阳也,两相得则治,一有失则病。故阴血虚损,则阳气独治,阳气亲上,故令头痛、眩晕。是方也,当归、川芎、芍

药、地黄,味厚养血之品也。复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以养气者,何哉?太极之妙,阴生于阳,故兼用此辈以益气耳。或问

头痛而用人参,阳邪不益亢乎?余曰:虚火可补,人参、黄芪之类,此之谓也(《医方考》)。

  清·张秉成:治气血两虚,将成虚损之证。细阅方意,止能调理寻常一切气血不足之证。若真正气血大虚,阴阳并竭之证,似又不宜

再以归、芎之辛散扰阴,地、芍之阴寒碍阳耳(《成方便读》)。

  近代·张山雷:四君、四物合为八珍。按之药理功能,可谓四君气药,能动脾胃之阳;四物血药,能养脾胃之阴。一属于气,一属于

血。只可专主脾胃讲,决不能泛泛然谓四君补气,四物补血。然汪讱庵但认得一个气字,即曰肺主气,而遂谓四君即是补肺补气药;又居

然认得一个血字,即曰心主血,而遂谓四物即是补心补血药。其《医方集解》之八珍汤下,竟曰治心肺虚损,气血两虚。又注之曰,心主

血,肺主气云云。于是八珍汤之专补心肺,乃为确切不移。究竟此八物之实在功用奚若?其他方书言之已详,分而审之,宜悟物理之真;

合而参之,当识调剂之妙(《沈氏女科辑要笺正》)。

  【近代验证】

  例一  高辉远治血虚发热(产后上感)案(选自《高辉远临证验案精选》)。

  王某,女,27岁,工人。难产后半月,忽作发热,微恶风,体温38.7℃,心烦口渴,全身酸楚,食纳不佳,前医曾以外感风寒郁而化

热入气分,给予白虎加人参汤2剂,热不解,食欲更差。舌质淡红,苔白少津,脉浮数无力。高师析为产后血虚阳浮发热。治拟益气养血。

应用八珍汤加味。

  药用炙黄芪15克  太子参15克   熟地15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川芎6克  炙甘草5克  生姜3片  大枣5枚。

  服药3剂,热退,诸证尽消,体温正常,病即旋愈。

  【按语】

  此方首见于《瑞竹堂方》,名八珍散,明虞抟《医学正传》名之为八物汤;《外科发挥》名之为八珍汤。

  泰山磐石散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人参一钱  黄芪一钱  当归一钱  川续断一钱  黄芩一钱  白术二钱  川芎八分  芍药八分  熟地黄八分  砂仁五分  炙甘草五分 

糯米一撮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远服。但觉有孕,三、五日常用一服;四月之后,方无虑也。

  【主治】妇人气血两虚,或肥而不实,或瘦而血热,或肝脾素亏,倦怠少食,屡致堕胎。

  【方论选萃】

  近代·程门雪:房室太过,以致胎动不安,腰酸坠痛,则有小产之虞。《大全》所谓妇人肾以系胞,腰酸甚则胎堕是也;又带脉环腰

,房室伤任、带二脉,任主胞胎,带为系胞,二脉不固,胎安能牢耶!此受胎之后,必须分房之理也。泰山磐石散用参、芪、当归、续断

各一钱,川芎、白芍、熟地各八分,白术二钱,炙草、砂仁各五分,糯米一撮水煎,食送散,治胎动不安,欲漏下者甚佳(《书种室歌诀

二种》)。

  【近代验证】

  例一  周筱斋治激经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二》)。

  马某某,女。

  主诉:素体甚健,长于体育,于三十岁结婚。婚后怀妊至三个月,月月下红,量少而色淡。有泛恶呕吐,不思饮食,头痛,腰痠等证

  诊查:脉象软小少力,与形体不侔。

  辨证:断为气虚,血失摄固,此所谓“激经”是也。患者虽素体甚健,但脉来软小无力,红下色谈量少,故非血盛有余之实证,而为

脾气虚弱,血失固摄之象。

  治法:拟补气健脾、养血安胎为治,方选泰山磐石散加减。

  处方:党参10克  白术10克  炙草3克  当归10克  熟地12克  川断10克  砂仁3克(后下〕 黄芩10克  阿胶10克(烊冲) 苎麻根60

  服药十余帖,下红已除,一切正常,及期顺产。

  【按语】

  此安胎之要方也。方中黄芩、白术安胎,为仲景用药之例;人参、黄芪益气固元;当归、续断、熟地、白芍滋肾涵肝,补益冲任,当

归宣通带脉;冲任得固,则元自固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