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生丸

 学中医书馆 2015-01-04

四生丸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生荷叶  生艾叶  生柏叶  生地黄

  上等分烂研,圆如鸡子大,每服一圆。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无时候。

  【主治】疗吐血。凡吐血、衄血,阳乘於阴,血热妄行,宜服此药。

  【方论选萃】

  明·吴昆:阳乘于阴,血热妄行,或吐或衄,此方亦良。统而论之,生之则寒,则四生皆能去火。析而论之,则荷、艾清香,去火于

气;芐、柏质实,泻火于阴。火去则血归经而吐、衄愈矣(《医方考》)。

  清·柯韵伯:心肾不交,则五脏齐损;阴虚而阳无所附,则火炎上焦;阳盛则阳络伤,故血上溢于口鼻也。凡草木之性,生者凉,而

熟之则温;熟者补,而生者泻。四味皆清寒之品,尽取其生者,而捣烂为丸,所以全其水气;不经火煮,更以远于火令矣。生地多膏,清

心肾而通血脉之源;柏叶西指,清肺金而调营卫之气;艾叶芳香,入脾胃而和生血之司;荷叶法震,入肝家而和藏血之室。五脏安堵,则

水火不相射,阴平阳秘,而血归经矣。是方也,可暂用以遏妄行之热血,如多用则伤营,盖血得寒则瘀血不散,而新血不生也。设但知清

火凉血,而不用归脾、养营等以善其后,鲜有不绵连岁月而毙者,非立方之不善,妄用者之过耳(《古今名医方论》)!

  清·程国彭:暴吐血,以祛瘀为主,而兼之降火;久吐血,以养阴为主,而兼之理脾。古方四生丸、十灰散,……祛瘀降火之法也;

古方六味汤、四物汤、四君子汤,养阴补脾之法也(《医学心悟》)。

  清·张秉成:此即仿《金匮》柏叶汤之意。凡吐血一证,热伤阳络者,当清其火;劳伤阳络者,当理其虚;有热伏阴分,用寒凉直折

其热,而热仍不解者,则必用辛温芳香之品,从血分以宣发其邪,使热自阴出阳,然后清之、泄之,乃为得当。如艾叶、荷叶,虽所入脏

腑、主治各有不同,而性味气质大都相似,芳香入血,辛苦而温,且其叶皆有解散之机,从此阴中伏热涣散不留。而以侧柏、生地直清其

血,况侧柏之凉,仍寓香燥之意,恐留不尽之邪;生地之凉,乃有安抚之功,防有虚羸之失。皆用汁者,取其新鲜力专之意。由是知古方

虽简,必有深意存焉,学者不可草草忽之也(《成方便读》)。

  近代·冉雪峰:查此方疏于清,清不滋滞,寓行于止,止不凝泣,四药生用,取其质清,捣而为丸,取其汁出,所以全其水性,而远

于火令也。以丸剂为汤剂,另是一格。艾叶性暖,最易燃烧,故诸药针多用艾,其香沉郁,能化诸药之滞,俾血不冲溢,亦不凝泣,准以

中法,是凉血而佐以化气。况本方不宁艾叶香,荷叶、柏叶亦清香,生气未漓,稀释醒豁,因热妄行之血,何致遽寒,血因热壅,正待清

释,何得遽瘀,……予谓此方当热血腾沸,未静止时,尚不宜过煎,以开水浸泡可矣。血止后再用煎,尚须续服二三剂,以防再发,然后

再议调摄可也(《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按语】

  本方四药皆生用,取其质清气全,捣而为丸,则全其水性而远于火令。方意旨在凉血止血,而艾叶性温气香,侧柏、荷叶气味清芬,

三者疏利醒豁。合而成方,则凉血而又化气,庶无凝瘀之弊。其构思之巧,寓意之深,堪与经方媲美焉。

  现代常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咯血,崩漏,产后恶露不净,又有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