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数据还原外滩跨年夜零点人流量峰值惊人

 haosunzhe 2015-01-04
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推送研究的个推公司,在得知外滩事件后,运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围栏”技术,运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测得12月31日晚上六点到次日凌晨三点,外滩地区的人群密度变化图。大数据分析显示,外滩人流量在31日晚11点之后形成最高峰,峰值时刻人流密度为前一天同时刻人流量的5.5倍。





1月2日晚上11点半,杭州个推公司推出的2014年12月30日晚6点到31日凌晨3点和12月31日晚6点到2015年1月1日凌晨3点上海外滩地区人群密度对比图显示,该地区1月1日零点的人流量最高峰是前一天同一时刻的5.5倍。


在标注时间为31日(实际为1月1日零点)的图上,外滩整个区域处于大面积橙色,其中还有一个小圈为红色。“这表示当时外滩的人流极为密集。”个推公司CEO方毅说。


个推公司使用的是一项被他们称为“电子围栏”的新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区域内设置“围栏”,手机发出的信号“撞”上“围栏”,就会留下一个记录。在一个时间段内,根据手机信号“撞”过的数据,就可以大致推算有多少人正在这个区域内。方毅强调,“电子围栏”无法精确统计到底有几个人在这一区域,但是可以给出相对精准的范围。加上与之前的数据(如前一天同时刻)作对比,可以精准地判断出人流增加的几何数量级。2014年第三季度,“电子围栏”技术已完成全国布局和测试,但原计划要2015年4月才对外公开。方毅作为80后大学生创业者的佼佼者,一直活跃在杭州和全国的各种大学生创业大赛上,并多次获奖。


3年前,方毅在公司内部讨论会上,产生了用移动互联网来做地震测定的想法。当一个地区的手机突然同时出现震动时,我们理论上可以判定这个地区出现了地震。他随即将这一近乎“天方夜谭”的想法与国家地震局进行了沟通,并逐步完善和测试,开发了一款名为“地震速报”的APP,结合国家地震台网的数据,这一应用已经在多次地震中及时发挥作用,第一时间发出警示,为震源附近的人群推送地震信息,提醒尽快撤离。最近,方毅正在与国家地震局开展深度探讨,希望用“电子围栏”技术分析地震前后人群密度对比图,为救灾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在大数据时代,天方夜谭似乎也变得可行了。”方毅强调,静态数据要经过实时汇总统计,才能帮助运营团队形成对事件和实际状况的精确展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