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又名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亦作武瞾、武照,本名不详,通称武则天或武后,并州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掌握君权而因此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705年崩于 洛阳 上阳宫 仙居殿。武则天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武则天造字 武则天当了皇帝以后,想方设法树立自己的权威,为了显示她博学多才,竟别出心裁地造出许多新字。 武则天本名为「照」,她认为自己是天上的日月,日月当空,普照神州大地,给天下百姓送来光明、带来温暖,便将「照」字改为「曌」字。她认为这才是宇宙运行的正道,造化中应有的真谛。 除了「曌」字,她还造了一下这些字: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大周故郢州刺史杨府君之碑”中所见武周时期造字:
唐武周时期造的“天”字
唐武周时期造的“地”字
唐武周时期造的“授”字 武则天书法 武则天除精通史籍诗文之外,还精于书法。尤其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特点的书法,难度极大,但看上去却极为高雅。武则天当年曾以飞白书把大臣姓名写出来赐给他们,有大臣就上表说:“蒙恩作飞白书,题臣等名字垂赐,跪呈宝贶,仰戴琼文,如批七曜之图,似发五神之检。冠六文而首出,掩八体而孤骞……钟繇竭力而难比,伯英绝筋而不逮。则知乃神乃圣,包众智而同归;多才多艺,总群芳而兼善。”武则天的书法造诣于此可见一斑! 武则天留下来的书法资料不多,有《荐福寺碑》题额、为《崇福寺题额》,只有《升仙太子碑》是武则天亲自撰文并书丹镌刻的碑刻。这块碑刻于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六月立,现存于河南省偃师县缑山仙君庙。共有行草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有飞白书碑额。碑阴刻有武则天《游仙篇》诗文,是武则天76岁时所作,碑阴书法为薛曜正书书丹。明赵涵《石墨镌华》说:“碑首升仙太子之碑六个大字,飞白书,作鸟形,亦佳。飞白书久不传于世,此其仅存者耳”。碑阴还有薛稷、钟绍京等人的题名,其书法笔迹也皆艳丽,遒劲得法。 《升仙太子碑》也是我国行草书碑刻中最早的一种,当然武则天更是我国第一个由女人写的碑。两千多字都是由她亲撰并书丹,撇捺等笔专袭王羲之偶有的方折,如此加重笔力,使得字态英迈奇崛。由于武则天爱好书法,善书就被列为入士的重要条件,在这样的政治形势下,迅速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如陆柬之、贺知章、孙过庭、李邕、王知敬、薛曜、贾膺福、韩景阳、徐峤之、王绍宗、钟绍京等。碑文上下款和碑阴的《游仙篇》杂言诗、题名等,分别出自唐代著名书法家薛稷、钟绍京之手。 武则天书法尤其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特点的书法,难度极大,但看上去却极为高雅。武则天当年曾以飞白书把大臣姓名写出来赐给他们。 明赵涵《石墨镌华》说:碑首升仙太子之碑六个大字,飞白书,作鸟形,亦佳。飞白书久不传于世,此其仅存者耳。武则天只有《升仙太子碑》是武则天亲自撰文并书丹镌刻的碑刻。现存于河南省偃师县缑山仙君庙。共有行草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有飞白书碑额。碑阴还有薛稷、钟绍京等人的题名,其书法笔迹也皆艳丽,遒劲得法。 此碑书体极草,多用侧锋,尚存一定古雅之气。《宣和书谱》评:“后初得晋王导十世孙方庆家藏书迹,摹拓把玩,自此笔力益进。其行书有丈夫气。”
点击 阅读原文 关注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