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施路径】确保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对实施“工业4.0”战略计划的建议

 haosunzhe 2015-01-04
编者语

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对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的未来计划提出了详细的建议与安排。本文是该文本的执行摘要。工业4.0工作小组提出了8个的关键领域,这些领域涉及了德国制造业进一步升级所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与技术。

文/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编译/国研网

德国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其装备制造业居全球领先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德国在创新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方面以及复杂工业流程管理方面的专业化。德国强大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machinery and pla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全球显著的IT能力及其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都意味着德国在成为制造工程业的领袖方面处于极其有利的位置。因此,德国在利用新型工业化——工业4.0(Industrie 4.0)的潜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前三次工业革命分别由机械化(mechanisation)、电气化(electricity)和IT化推动的。而今,将物和服务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and Services)引入制造业正在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未来,企业将建立如下全球网络:该网络将机器、仓储系统和生产设施以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的形式整合在一起。在制造业中,信息物理系统由能够独立自动交换信息、触发行动及相互控制的智能机器、储存系统和生产设施组成。这将为制造、工程、物料使用以及供应链和生命周期管理所涉及的工业流程的根本改进提供便利。已经开始出现的智能工厂(smart factories)采用了全新的生产方法。智能产品具有唯一标识,可以在任何时候被定位,并存储了有关自身历史状态、当前状态以及实现其目标状态的其他路径(alternative routes)的信息。嵌入式制造系统与工厂和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纵向互联,并与可以实时管理的分散价值网络——从发送订单一直到出货物流(outbound logistics)——横向互联。此外,无论是纵向互联还是横向互联都要求并且能够实现整条价值链上的端到端工程(end-to-end engineering)。

工业4.0拥有巨大潜力。智能工厂能够满足单个客户的要求,这意味着即便是一次性制造项目也有利可图。比方说,在工业4.0时代,动态的业务和工程程序(dynamic business and engineering process)使最后一分钟改变生产成为可能,并使供应商能够灵活应对干扰(disruptions)和故障(failures)。在制造过程中可以实现端到端的透明化(end-to-end transparency),从而促进决策优化。工业4.0也将带来价值创造的新方式和新颖的业务模式。特别是,工业4.0将给初创企业和小型企业带来发展并提供下游服务的机会。

此外,工业4.0将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些挑战,例如:资源和能源效率、城市生产(urban production)和人口结构变化。工业4.0将持续提升整个价值网络中的资源生产率和效率。工业4.0以考虑人口结构变化和社会因素的方式来组织工作。智能辅助系统(smart assistance system)将工人从不得不完成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专注于有创新性的价值增值活动。考虑到技术工人短缺的迫切形势,智能辅助系统将延长年龄较大的工人的工作年限(working lives),并更持久地保持其生产力。灵活的工作安排将使工人更有效率地将他们的工作、私人生活和持续职业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工作-生活更好的平衡。

制造工程业的全球竞争正越来越激烈,德国并不是唯一一个认识到“将物和服务联网运用于制造业”趋势的国家。此外,给德国制造业带来威胁的不仅仅是来自亚洲的竞争对手——美国也已采取措施,通过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计划来应对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sation)。

为了实现从工业生产到工业4.0的转变,德国需要采取双重战略(dual strategy)。通过不断将信息和通信技术融入其传统高科技战略中,德国应该努力保持其装备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的领导地位,以便使德国成为智能制造技术的主要供应国。与此同时,德国将有必要为CPS技术和产品创造新的主要市场并为其提供服务。为了实现CPS的双重战略目标,德国工业4.0应具有以下特点:

1)整个价值网络的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


2)整条价值链中工程的端到端数字一体化(digital integration)


3)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与网络化的制造系统

实现工业4.0要求德国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努力。为了实施双重战略,需要研究制造系统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以及工程的端到端一体化(integration of engineering)。此外,还应关注工厂中新的社会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将因为工业4.0系统和CPS技术的持续发展而出现。

若要成功实施工业4.0,那么在进行研发活动的同时还需要做出适当的工业决策和工业政策决策。工业4.0工作小组认为,需要在以下8个关键领域采取行动:

(1)标准化和参考架构:工业4.0将涉及到通过价值网络对多个不同企业进行整合和联网。只有在制定一套单独的共同标准的情况下,这种协作伙伴关系(collaborative partnership)才可能实现。要提供有关这些标准的技术说明并便利实施这些标准,我们需要制定参考架构(reference architecture)。

(2)管理复杂的系统:产品和制造系统正变得越来越复杂。适当的规划和解释性模型(explanatory model)可以为管理与日俱增的复杂性提供依据。因此,工程师应当掌握开发这类模型所需的方法和工具。

(3)全面的宽带基础设施:可靠、全面和高质量的通信网络是工业4.0的关键要求。因此,无论是在德国内部还是在德国与其伙伴国之间,宽带互联网基础设施都需要大规模地扩大。

(4)安全与保障(safety and security):安全与保障对于智能制造系统的成功都至关重要。重要的是,确保生产设施和产品本身不会对人或环境构成威胁。与此同时,需要保护生产设施和产品(尤其是其所包含的数据和信息)不会被滥用以及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访问。这就需要,例如,有效利用一体化的安全与保障架构以及唯一标识符,以及对培训及持续的职业发展 内容进行相关的改进。

(5)工作组织与设计:在智能工厂中,员工的角色将发生显著变化。日益增加的实时控制(real-time oriented control)将改变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工作环境。运用社会-技术方法进行工作组织,将为工人提供如下机会:承担更大责任,促进个人发展。为使其成为可能,有必要采取参与性工作设计(participative work design)以及终身学习措施,并启动示范参考项目(model reference project)。

(6)培训与持续职业发展:工业4.0将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就业与能力特征(competence profile)。因此,将有必要实施适当的培训策略,并以一种可以促进学习、并使终身学习和基于工作场所的持续职业发展(CPD)成为可能的方式来组织工作。为此,应该推进发展示范项目和“最佳实践网络(best practice networks)”,同时还应该研究数字化学习技术。

(7)监管框架:一方面,在工业4.0中创建的新制造流程和横向业务网络(horizontal business networks) 需要遵守法律;另一方面,也需要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调整,以考虑新的创新成果。这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包括:企业数据的保护、责任问题、私人数据的处理以及交 易限制。应对这些挑战不仅需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还需要采取符合企业利益的其他举措——合适的工具大量存在,包括指导原则、标准合同(model contract)和公司协议或自我监管计划(如审计)。

8)资源效率:且不说高额的成本,制造业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也对环境和供应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工业4.0将使资源生产率和效率得到提升。有必要对智能工厂所需投入的额外资源与带来的资源的潜在节约之间进行权衡。

工业4.0之路是一个渐进演化的过程。目前的基本技术和经验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制造工程发展的具体要求,同时必须探索针对新地点和新市场的创新解决方案。如果能够成功地做到这一点,那么工业4.0将会提升德国的全球竞争力,并使其国内制造业得到保护。(完)

文章来源: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acatech)2013年4月(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篇编辑:余芽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