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氏养胃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1-04

叶氏养胃汤

  近代·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

  【主治】

  【方论选萃】

  【近代验证】

  例一  王希知治噎膈呕吐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刘男,65岁。

  主诉:因呕吐不能饮食经检查确诊为胃癌。仅以输液及其它支持疗法维持生命,历时两个多月呕吐未稍减。因患者年老体弱且属晚期

胃癌,无法手术及化疗或放疗,故转我院请求中药治疗。

  诊查:干呕呃逆频作,口干渴思冷饮,饮入即吐,数日不更衣。形体消瘦,舌红有裂纹、无苔少津,脉细数。

  辩证:胃阴亏损。

  治法:方用叶氏养胃汤加减。

  处方;白干参30克  北沙参15克  麦冬30克  玉竹  扁豆12克  甘草10克  花粉15克  淮山30克  生谷芽30克  乌梅9克

  煎水频频呷服,服药一周,呕吐呃逆止,能进流质饮食,偶能进半流质饮食,大便1~2日一次。后宗原方略事加减,兼以银耳、淡菜

煨鸭汤等作食疗,历时三个月呕吐不复见。但终因消化道出血而死亡。

  【按语】

  考李东垣《脾胃论》中,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诸方,均以甘温益气,升举清阳为务,宜于脾胃阳虚,而胃阴不足一面,仍然空缺

。清代叶天士从阳明燥土,须予柔润甘药着想,自出机×,用甘寒生津之品,组合养胃汤方治,实补前人之未逮也。又宋·陈无择《三因

极一病证方论》养胃汤,厚朴、藿香、半夏、茯苓各一两,人参、炙甘草、炮附子、去皮脐、橘皮各三分、草果、去皮、白术各半两,似

为湿困胃阳而设,与本方名同实异。学者最须留意焉。

  附方一

  益胃汤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沙参三钱  麦门冬  生地黄各五钱  冰糖一钱  炒玉竹一钱五分

  水煎,分二次服。

  【主治】阳明温病,下后汗出,胃阴受损,身无热,口干咽燥者。

  【方论选萃】

  娄杰:“温热本伤阴之病。若下后汗出.则胃阴受伤。急复其阴,益胃场主之”(《温病指南》)。

  赵绍琴:“益胃汤中诸药,纯属一派甘寒生津养阴之品,有滋养肺胃之功。本方与沙参麦冬汤功用近似,均为气分证后期,瘥后调理

之方.然二者亦稍有所偏:沙参麦冬汤偏重于肺,并有轻宣之力;本方则偏重于胃,前无清宣之功”(《温病纵横》)。

  【近代验证】

  例一  刘善志治肺痨发热案(选自《陕西中医》1985.5)

  王某,女,28岁,农民。

  患者平素体瘦食少,嗜食厚味,8个月前患肺结核,经西医治疗已至“好转期。”因对链霉素、卡那霉素产生副反应不能再用,只口服

抗痨西药。近1月唯觉肌肤发热,食欲差,不咳嗽咯痰,一就诊前曾服清骨散2剂无效,继服补中益气汤加减2剂热反转甚。作胸部拍片示肺

部病变已吸收。血沉及血常规各项数值均正常。体温未超过38℃。舌质红干。少苔,脉沉细而数。证属脾阴不足,生化乏源。治宜甘寒养

阴,培土生金。方用益胃汤加减,

  处方:沙参  山药各30克  麦冬  生山楂  扁豆各15克  鸡内金  白薇各10克  地骨皮12克

  2剂。

  二诊:热降食增,继用原方2剂。

  三诊:已不发热,舌润有苔,食欲良好,精神转佳。原方去白薇、地骨皮,加太子参15克,白术、茯苓、神曲各10克,甘草10克。4剂

,并配合西药抗痨剂以善后。

  例二  刘善志治饭后倦怠案(选自《陕西中医》1985.5)

  王某,男,48岁,农民。

  自叙5年来如遇消化不好,就四肢酸困,口干舌燥,晚饭后尤甚。但食欲及食量均佳,别无它症。舌质红干而少苔,脉细缓。证属脾阴

不足,运化乏力。治宜滋养脾阴,以助运化。方用益胃汤加减,

  处方:沙参20克  麦冬30克  玉竹  石斛  生山楂  白芍各15克  甘草2克

  2剂,水煎服。

  二诊:前方每服2剂,可愈1月时间,过后旧病仍作。诊其舌、脉如前。前方稍更。

  处方:沙参20克  麦冬30克  生地  生山楂  木瓜  扁豆各15克  甘草3克

  3剂。上方另取10剂,为末蜜丸,早晚各服1丸(每丸重10克)。随访3年未作。

  【按语】

  热病后期,余邪未清,胃阴耗伤者,每以胃药收功。《伤寒论》中之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温病之沙参麦冬汤、叶氏养胃汤等,均

属此例。吴氏此方,亦从此着眼,惟地黄柔润重浊,不若石斛之甘凉生津、清滋养胃为当耳。如能加入橘白、佛手、谷芽等品,疏醒气机

,更为×当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