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燥救肺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1-04

清燥救肺汤

  (甘凉滋润法)

  清·喻嘉言《医门法律》

  经霜桑叶三钱,去枝、梗  石膏二钱五分  甘草一钱  人参七分  胡麻仁一钱,炒研  真阿胶八分  麦门冬一钱二分,去心  杏仁七

分,泡去皮尖,炒黄  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

  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痰多加贝母、瓜蒌;血枯加生地黄;热甚加犀角、羚羊角,或加牛黄。

  【主治】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痰。

  【方论选萃】

  清·喻嘉言:诸气膹郁之属于肺者,属于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法,以痿、呕属阳明,以喘属肺。是则呕与痿属之中下,而惟喘属之上

矣。所以千百方中,亦无一方及于肺之燥也,即喘之属于肺者。非表即下,非行气即泻气,间有一二用润剂者,又不得其旨矣。总之《内

经》六气,脱误秋伤于燥一气,指长夏之湿为秋之燥,后人不敢更端其说,置此一气于不理,即或明知理燥,而用药大杂,如弋获飞虫,

茫无定法示人也。今拟此方,命名清燥救肺汤。大约以胃气为主,胃土为肺金之母也。其天门冬,虽能保肺,然味苦而气滞,恐反伤胃阻

痰,故不用也。其知母能滋肾水清肺金,亦以苦而不用。至如苦寒降火,正治之药,尤在所忌。盖肺金自至于燥,所存阴气,不过一线耳

。倘更以苦寒下其气,伤其胃,其人尚有生理乎。诚仿此增损以救肺燥变生诸证,如沃焦救焚,不厌其频,庶克有济耳(《医门法律》)

  清·柯韵伯:古方用香燥之品以治气郁,不获奏效者,以火就燥也。惟缪仲淳知之,故用甘凉滋润之品,清金保肺之法。喻氏宗其旨

,集诸润剂而制此汤,用意深,取药当,无遗蕴矣。石膏、麦冬禀西方之色,多液而甘寒,培肺金主气之源,而气可不郁;土为金母,子

病则母虚,用甘草调补中宫生气之源,而金有所持,金燥则水无以食气而相生,母令子虚矣。取阿胶、胡麻黑色通肾者,滋其阴以上通生

水之源,而金始不孤;西方虚,则东方实矣。木实金平之,二叶禀东方之色,入通于肝,枇杷叶外应毫毛,固肝家之肺药,而经霜之桑叶

,非肺家之肝药乎、损其肺者益其气,人参之甘以补气;气有余便是火,故佐杏仁之苦以降气,气降火亦降,而治节有权(《古今名医方

论》)。

  清·徐玉台:喻氏补秋燥一门,以正四时,以备六气,可谓发前人之所未发。但燥气伤人,必由阴分先虚,非比风寒暑湿,由于外感

者多。所制清燥救肺汤,治诸气膹郁,诸痿喘呕之症,纯以生津伤肺立法,并不杂入外感之药。石膏清肺中之热;麦冬滋肺中之阴;阿胶

补肺中之血;佐胡麻滑以利窍;人参补肺中之气;佐杏仁苦以豁痰;经霜桑叶、枇杷叶轻清凉泄;复以甘草和之。统论全方,清金平木,

以制亢逆之火;补胃生肺,以壮高源之水,名曰救肺,凉而能补之谓也……泄郁不用辛香,清热不用苦寒,凡治燥症之权衡,以毕具于此

矣。

  清·王子接。燥曰清者,伤于天之燥气,当清以化之,非比内伤血燥,宜于润也。肺日救者,燥从金化,最易自戕肺气,经言秋伤于

燥,上逆而咳,发为痿厥,肺为娇脏,不容缓图,故日救。石膏之辛,麦冬之甘,杏仁之苦,肃清肺经之气;人参、甘草生津补土,培肺

之母气;桑叶入肺走肾,枇杷叶入肝走肺,清西方之燥,泻东方之实;阿胶、胡麻色黑入肾,壮生水之源,虽亢火害金,水得承而制之,

则肺之清气肃而治节行,尚何有喘呕痿厥之患哉(《绎雪园古方选注》)?

  清·吴谦等:经云:损其肺者益其气。肺主诸气故也。然火与元气不两立,故用人参、甘草甘温而补气,气壮火自消,是用少火生气

之法也。若夫火燥膹郁于肺,非佐甘寒多液之品,不足以滋肺燥,而肺气反为壮火所食,益助其燥矣。故佐以石膏、麦冬、桑叶、阿胶、

胡麻仁辈,使清肃令行,而壮火亦从气化也。经日: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降之。故又佐以杏仁、枇杷叶之苦以降气。气降火亦降,而制

节有权。气行则不郁,诸痿喘呕自除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清·张秉成:夫燥之一证,有金燥,有火燥。前已论之详矣。此方为喻氏独创,另具卓识,发为议论,后人也无从置辨。虽其主治因

无金燥、火燥之分,而细阅其方,仍从火燥一端起见。此必六淫火邪,外伤于肺,而肺之津液素亏,为火刑逼,是以见诸气膹郁、诸痿喘

呕之象。然外来之火,非徒用清除可愈。经有火郁发之之说,故以桑叶之轻宣肌表者,以解外来之邪,且此物得金气而柔润不凋,取之为

君。石膏甘寒色白,直清肺部之火,禀西方清肃之气。以治其主病。肺与大肠为表里,火逼津枯,肺燥则大肠亦燥,故以杏仁、麻仁降肺

而润肠,阿胶、麦冬以保肺之津液,人参、甘草以补肺之母气,枇杷叶苦平降气,除热消痰,使金令得以下行,则膹郁喘呕之证,皆可痊

矣(《成方便读》)。

  现代·李畴人:喻氏改《内经》秋伤于燥,冬生咳嗽之文,而立此方治之。人参、甘草、阿胶、麦冬补肺气而救肺阴,杏仁泄肺化痰

,石膏泻肺胃之火,麻仁润燥而滋大肠,桑叶、枇杷叶清肺络,化痰止咳。肺胃之火热去,津液还,秋燥平,而津气复矣(《医方概要》

)。

  近代·何廉臣:喻氏宗缪仲淳甘凉滋润之法,制出此方,名曰清燥,实以滋水,即《易》所谓润万物者,莫润乎水是也。名曰救肺,

实以补胃,以胃液为肺津之母也。(《重订广温热论》)

  【近代验证】

  例一  张之亮治燥咳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周××,女,50岁。

  初诊:1978年10月9日。

  主诉:干咳,入夜尤甚,咳时无痰,胸中闷胀。

  诊查:唇舌及咽喉灼干,声音略带嘶哑,心烦,食欲减退,无苔,脉数无力。

  辩证:燥热伤津,心火刑金。

  治法:清火生津润肺。方选清燥救肺汤,加知母、贝母。

  处方:霜桑叶10克  生石膏10克  党参10克  生草5克  胡麻仁(捣细)8克  阿胶10克  麦冬15克  杏仁10克  批把叶6克  贝母10克

 知母10克

  一诊:服药三剂后,咳嗽减轻,胸闷、心烦、声哑等症虽也相继减轻,但未全除。咽喉仍有干燥之感,脉数亦无力。应以甘寒生津清

养肺胃为主,兼用止咳宁嗽之品。

  处方:沙参15克  霜桑叶10克  生扁豆12克  玉竹12克  天花粉12克  净杷叶6克  贝母10克

  服上方药三剂后,食欲增加,脉象缓和,咽喉干燥、口渴、胸闷、心烦、嘶哑等症全部消除而痊愈。

  例二  汪志伟治便秘案(选自《湖北中医杂志》1989.5)

  汪某某,男,62岁,退休干部。

  患者素有便秘史,7日1次大便乃常事,需服泻下药才使便通。此次因大便半月未解,服用缓泻剂无效而来就诊。诊见:腹胀,咳嗽。

有嗜烟史40余年。舌质红,苔黄腻而黑,脉滑。证属肺热燥结。治宜清燥润肺。方用清燥救肺汤,

  处方:党参15克  生石膏30克(打碎先煎)  阿胶(烊化)  麦冬  枇杷叶  杏仁  甘草各10克  胡麻仁60克(打碎)

  二诊:6剂后解出许多“羊屎样”大便,腹胀除。继守上方,麻子仁改为30克,服药5剂。

  三诊:大便调。再服上方5剂以巩固疗效。半年来随访,患者大便正常。

  例三  汪志伟治便秘案(选自《湖北中医杂志》1989.5)

  杨某某,女,42岁,工人。

  便秘反复发作已1年。每星期难解大便1次,行乙状纤维镜检查,诊断为“溃疡结肠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四月余,不效。诊见。大

便难行,结如羊屎,皮肤皲裂。舌干,无苔,脉细数。证属燥热伤肺,大肠失润。冶宜清燥润肺通便。以清燥救肺场调治,

  处方:桑叶10克  杏仁10克  生石膏10克  党参6克  胡麻仁6克  阿胶6克  枇杷叶10克  甘草6克

  二诊:服上方7剂,每日即有便意,3日可行便1次。服20剂,每日解便五次,大便如常。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按语】

  《内经》独遗“秋伤于燥”经文,致千百年来,治燥之理难明,考方甚少。清代·喻嘉言氏,揭示《内经》六气,脱误“秋伤于燥”

一气。如拨云见日,为其后秋燥学说之形成,起推波助澜之作用。其所制之清燥救肺汤,深得“火就燥,水就湿”之哲理。取桑叶、杏仁

,生石膏清气燥,用人参、麦冬、麻仁、阿胶滋肾燥,此滋水清金法焉。非源头悟彻者,焉能达此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