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同事的另一种使用方式

 汕头能率 2015-01-04


▎李嘉文


前橙会、单飞企鹅俱乐部、百老汇、旧金山……互联网圈子里的离职群已经形成一种非常有趣的职场生态,当大家互为前同事,这样的群还能为你提供什么职业帮助



2014年12月19日,在上海静安区的上海创客中心里,一场80多人的聚会正在进行,寿远并没有想到会来这么多人,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他原本为这次聚会预估的名额是50个人左右。这已经是“前橙会”在上海举办的第4次活动了,每月的19日他们都会进行一次这样的聚会,除了便于“橙子”们相互交流,寿远也会解答一些“橙子”们关心的问题—橙子,是这群阿里巴巴离职人员给自己取的名字。


阿里巴巴的离职群成立于4年前,是目前所有离职群里较为活跃的组织。事实上,大部分离职群也都是在那个时候流行起来,它们有一些共性:耐人寻味的名字、共同的公司背景和圈子、大佬级人物作为发起人。比如腾讯的单飞企鹅俱乐部和南极圈、百度的百老汇、金山的旧金山等都是目前比较知名的离职群。它们最初成立时的样态很朴素,一个简单的QQ群,把一群怀念公司文化的离职人员聚到一起,发展到后来,群设立得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当我们离职群里的人数达到几百人时,大家觉得该给这群起个名字,于是有了前橙会。后来淘宝、支付宝、雅虎的前同事也开始不断加入,现在覆盖的人数已达2.5万人。”寿远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侯峰和寿远一样,也管理着大约1.2万人的庞大的离职群,他是单飞企鹅俱乐部的发起者,并且从2014年年初开始已经转为全职管理。为了让更多的腾讯前员工能聚集到一起,他想了很多办法。“走访互联网行业不同公司的HR,将他们手上的腾讯离职人员拉拢过来,同时也树立单飞企鹅俱乐部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前同事聚集过来。”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像单飞企鹅俱乐部这样表现活跃的离职群大多集中在互联网行业。


“互联网公司的离职率要比整个行业都高很多,至少在30%左右。”科锐国际总监邢志明给出这样的判断,“最Top的BAT三家公司可能相对来说离职率会低一些,但是在这个行业3至5年是离职高峰。”对于行业的高离职率,侯峰认为这和个人诉求有关,很多人来腾讯都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但当他们在这个岗位上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就觉得没有成长,就会从兴奋到疲倦—而疲倦,在互联网行业是件可怕的事。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2012年后外部资金环境比较好,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热潮,创业门槛降低了,尤其是80后90后,更愿意为了兴趣去做一些事。”侯峰说。刑志明也同意这样的观点,“他们要创业、要传播,而这个时候,前同事之间是比较容易传播的。”


工号和邀请函是被允许进入群组织的前提条件,这在很多离职群里都是一个很严格的规定。为了增加组织的黏性,这些发起人会定期举行线下聚会、设立公众号、建立网站等,增加成员之间的互动,也让原本松散的组织变得更有凝聚力。


这种聚在一起的感觉弥补了公司人离职后的情感落差。大型互联网公司往往都有很独特鲜明的企业文化,而大部分人最开始去的时候也都是冲着这个企业品牌去的。“所以离开多半是因为上下级关系或是职业上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但离职员工对于原雇主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在现代社会其实很稀缺。”邢志明这样解释离职群的凝聚力。


这群经历过相似的能力考核、受过同样的文化熏陶、经历过类似的职业成长的人,往往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可以这么理解,他们是一群有着相同“基因”的人。事实上,在离职群的聚会中,怀念老东家的话题也时有出现:腾讯务实的工程师文化,阿里巴巴的花名文化、倒立传统等都经常被提及—怀念是一种常见的情感,也是维系离职群的情感纽带。


除了在活动中有交集,进入离职群的人在平时也会互相关注其他人的状况,甚至在需要时伸出援手。


腾讯前员工刘慧艳前阵子就碰到了一件难事,她的父亲意外重伤入了院,之前家里的经济重担一直都是由她扛着,这次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有些措手不及,因为工作不久,她的收入很难维持父亲在医院的医疗费。这件事后来被南极圈的人知道了,前同事们开始在群内发起筹款,帮助她缓解经济上的困难。


除了情感上的相互支撑,越来越多的公司人发现,离职群能带给他们一些对职业发展更有利的机会。



周妮是南极圈深圳群里的积极分子。2008年加入腾讯游戏运营部,之后因为家庭原因辞职,而孩子的出生也让她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一直保持兼职状态—帮朋友的创业项目做一些业务。2014年7月,她参加了南极圈的一个线下活动,在了解了潘国华对于组织的想法之后,她主动加入了他的团队。


这是离职群的一个好处,身在其中的公司人能给彼此带来对于行业的各个角度的观察,这些最新的行业动态和讯息对于这群有着共同背景和职业需求的人来说,显然更有效且有针对性。曾经在腾讯担任HR的侯峰在职期间曾问过腾讯员工关于职业选择问题,“我发现很多人在一家大公司里待久了,就会对外面的世界不那么敏感,也失去了相应的借鉴能力。”


这种资源和信息共享的特点也给许多创业者带了很大帮助。


爱拼车的朱峰就是通过前橙会找到了他想要的人。2013年,朱峰和他在阿里巴巴的两位同事辞职创办了他们的租车公司—爱拼车。本身就是做技术出身的朱峰并没有在招聘技术人员上面遇到什么困难,但让他苦恼的是,一家初创公司有很多法律上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是他未曾涉猎的领域。“当时通过阿里的离职群接触到了懂得法律服务的人,解决了我创业初期的一些困惑。对我帮助很大。”朱峰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做资本运作出身的黄巍在创业时则遇到了和朱峰不一样的问题。他创办的车猫专注的是二手车市场,在招聘技术人员的时候显得有些迷茫。于是通过前橙会这个平台,他找到了很靠谱的工程师。


互联网公司出来的创业者往往有一些共性,也偏爱找与自己有共同背景的人来合作,比如腾讯系的创业者会通过南极圈或单飞企鹅俱乐部来寻找合适的人。毕竟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如果能找到马上能上手干活的人是最理想的选择,“有腾讯背景的人,大家工作起来的方式会比较接近,这样共事起来也比较舒服。”南极圈的发起人潘国华认为,这能缩短新入进入一家公司后的磨合期。


除了帮助创业公司招人、为离职人员谋求更利于职业发展的机会,离职群自带的资源整合作用也给不同需求的公司人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大家聚在一起会有很多资源,比如公司高管们凑在一起会讨论出一个新的战略合作;谁有个创业项目可以看看能否吸引到投资;一个牛人离职了,看看谁的创业团队能吸引ta加入等等。”寿远说。


逐渐形成气候的离职群也引起了大公司的关注,马化腾及马云都曾经在公开场合提到并认可这些公司离职群的做法,而事实上这些离职群也确实和自己的老东家保持着互动,甚至合作。“目前我们跟腾讯云以及腾讯投资机构都有合作。腾讯的投资机构会通过我们看一些投资项目。”侯峰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2014年8月腾讯离职人在深圳举办了一场150多人的聚会,“我们在资金和嘉宾方面都给予了支持。”腾讯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总监凌云说。从他的角度来说,这群关注腾讯、关注行业的群体是帮助他收集意见的窗口,同时这个群体里有很多人都还在腾讯的生态链上,因此也会是潜在的业务合作伙伴。


凌云说的现象在互联网圈内很普遍。以腾讯为例,脸萌的郭列、口袋网的吴道等都是离职后创业的典型。这些创业公司构建了一个更加完整和多元的互联网生态圈。而与这些创业公司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也是有利而无害的。


另一方面,当公司有人员流失后,在离职群中寻找合适的人才,做好人才回流也是大公司与离职群保持互动的原因。毕竟曾经在公司工作过,身上带有原公司的烙印,重回公司后,其忠诚度应该会有所提升,对公司工作方式的习惯、文化的认同也会让公司人更好地进入工作。“阿里的HR以及BD经常参加我们的线下活动,想要通过我们招聘到符合他们要求的人。”寿远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如果把离职群看成是一个细分的市场,那么这个市场基本已经被几大互联网公司离职群的发起人给占领了,他们甚至组建团队,开始对其进行全职化的管理,并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不过邢志明并不那么看好,“离职群是离职人员管理的社会化的一步,大部分离职群只是背书而已,想要做商业化路还很长。”


不过这并不影响公司人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实在点说,离职群本身就是一个被过滤之后的很好的人脉积累,一旦商业化,你也可以更快更高效地获得所需—当你要找一份工作时,它能提供更全面且跨领域的资源;你打算创业时,资源整合后的离职群能提供更规范的帮助,比如资本对接、法律服务等等。


所以,善用离职群,或许是帮助你职业发展的一条捷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