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节 疏散外风剂第一节 疏散外风剂-小续命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1-04

第一节  疏散外风剂

  一  疏散风邪剂

  小续命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麻黄  防已  人参  黄芩  桂心  甘草  芍药  川芎  杏仁各一两  附子一枚  防风一两半  生姜五两

  为粗末,先以水煮麻黄去上沫,再入诸药同煮,分三次服。

  【主治】治中风,口服歪斜,筋脉拘急,半身不遂,舌强不能语,或神情闷乱方。

  【方论选萃】

  明·吴昆:麻黄、杏仁,麻黄汤也,仲景以之治太阳证之伤寒;桂枝、芍药,桂枝汤也,仲景以之治太阳证之中风。如此言之,则中

风而有头疼、身热、脊强者,皆在所必用也。人参、甘草,四君子之二也,《局方》用之以补气;芍药、川芎,四物汤之二也,《局方》

用之以养血。如此言之,则中风而有气虚、血虚者,皆在所必用也。风淫末疾,故佐以防风;湿淫腹疾,故佐以防已;阴淫寒疾,故佐以

附子;阳淫热疾,故佐以黄芩。盖病不单来,杂揉而至,故其用药,亦兼该也。热者,去附子,用白附子;筋急、语迟、脉弦者,倍人参

,加薏苡、当归,去黄芩、芍药,以避中寒;烦躁、不大便,去附、桂,倍加芍药、竹沥;日久大便不行,胸中不快。加枳壳、大黄;语

言蹇涩,手足颤掉,加石菖蒲、竹沥;口渴,加麦门冬、瓜蒌、天花粉;身痛发搐,加羌活;烦渴、多惊,加犀角、羚羊角;汗多,去麻

黄;舌燥,加石膏,去附、桂(《医方考》)。

  清·张璐:续命方,专为中风六经形证而立,以其死生反掌,较之伤寒尤为叵测。盖伤寒之邪,卒然从表而入,非若中风皆由本虚,

虚风直犯无禁,且多痰涎内壅,表里纠缠之难于分解也。所以小续命汤虽本《古今录验》,而麻黄、桂枝两方皆在其中,以其本虚,必加

人参驾驭。麻、桂发越在表之邪,又需附子直入少阴,搜逐在里之邪,不使外内交攻,正气立断,续命之名,信乎不虚。其余川芎、黄芩

、防风、防已,不过为麻黄之使,以祛标热耳(《千金方衍义》)。

  清·张秉成:此方所治之不省人事、神气溃乱者,乃邪气骤加,正气不守之象,筋脉拘急者,筋得寒则收引也。半身不遂者,乘人所

禀阴阳之偏盛,气血之盈亏,以致虚邪客于身半也。语言蹇涩者,风中于络而舌本强也。目眼喎斜者,受邪之处反缓,正气为邪所引而急

也。方中用麻黄、桂枝、防风、防已大队入太阳之经祛风逐湿者,以开其表;邪壅于外,则里气不宣,里既不宣,则郁而为热,故以杏仁

利之,黄芩清之,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以人参、甘草益气而调中;白芍、川芎护营而和血;用附子者,既可动补药之力,又能济麻

黄以行表也;姜、枣为引者,亦假之以和营卫耳(《成方便读》)。

  【近代验证】

  例一  周平治半身不汗出案(选自《山东中医杂志》1991;(2):25)

  谢某,女,42岁。患者10余年前产后出现左侧面瘫,给以自拟荆防牵正散合针灸治疗l0次后痊愈。继而发生右侧半身肢体不汗出。近

日左半侧肢体发凉,以左颈肩为甚。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无其他症状可询。给以小续命汤加味,

  处方:桂枝、附子各10克  麻黄6克  党参15克  白芍12克  杏仁、防风各10克  防己6克  黄芩、当归各l0克  黄芪30克  葛根、甘

草各10克。

  水煎服,日1剂。

  二诊:3剂后汗出均匀,左半侧发凉亦好转。上方去杏仁加羌活、独活各10克,增黄芪至60克,又服3剂后痊愈。

  例二  曾福保治脊髓神经损伤案(选自《新中医》1988:(6):21)

  黄某某,男,14岁。四肢软瘫,下肢尤甚,癫痫大发作日10余次。患儿10岁时患癫痫屡治未效,家人忧之甚急。经某医生诊治,服其

自制草药末20余日病无变化。医用针沿脊椎从上至下刺10余处1次,仍继服药末,4日后发热,头晕,全身不适,四肢无力,嘱其停药休息

。继之反应迟钝,举动异常,四肢不灵,行走颠倒步履不稳,病情日重,至全身软瘫,不能坐立,两目呆视,癫痫频作日10余次,经某院

检查:颅神经未见异常,感觉检查不合作,双上肢反应对称,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下降,不能行走,两下肢巴氏反射亢进,左侧可引出

阵痉挛。脑电图检查:中度异常,弥漫性改变。诊为癫痫并脊髓神经损伤。入院时癫痫持续发作,昏迷不醒,经抢救治疗,癫痫缓解,软

瘫未除。诊见:症如前述,语言吃力,饮食尚可,二便均调。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迟。证属素体多痰,经络受损,外邪乘湿痰,上

蒙清窍,阻滞经络。治宜化痰开窍,祛风通络。

  处方:麻黄、桂枝、党参、防风、祈蛇、僵蚕、胆星、郁金、石菖蒲各10克  制附片、川芎、白芍、黄芩、甘草各6克  全蝎3克。

  3剂,日1剂,水煎2次分服。

  二诊:服上方后四肢运动障碍大减,来诊时步行20余里,途中休息1次,神志清楚,语言对答如流,癫痫控制未发,舌体正常,苔白,

脉濡滑。原方继服3剂。

  三诊:已复如常,学习、劳动无异,惟癫痫发作1次,片刻苏醒,改风引汤合控涎丹加减调治。

  川芎茶调散

  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薄荷叶不见火,八两  川芎  荆芥去梗,各四两  香附子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  防风去芦,一两半  白芷  羌活  甘草

爁,各二两

  右件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

  【主治】治丈夫、妇人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注,太

阳穴疼,但是感风气,悉皆治之。

  【方论选萃】

  明·汪讱庵:此足三阳药也。羌活治太阳头痛,白芷治阳明头痛,川芎治少阳头痛,细辛治少阴头痛,防风为风药卒徒,皆能解表散

寒,以风热在上,宜于升散也。头痛必用风药者,以巅顶之上惟风可到也。薄荷、荆芥并能消散风热,清利头目,故以为君,同诸药上行

,以升清阳而散郁火。加甘草者,以缓中也。用茶调者,茶能上清头目也(《医方集解》)。

  清·徐大椿:风邪久郁遏热,而清阳之气不舒,故头痛连额,眩晕不已焉。川芎上行头角,下行血海,能行血中之气;香附内调血气

,外达皮毛,能彻腠理之邪;羌活散太阳之经,白芷散阳明之经,防风散肌表之风,荆芥散血分之风,薄荷清利头目,甘草缓中和药也。

为散茶调,使风邪外解,则热亦得泄而头目清利,何头痛眩晕之不瘳哉?此疏风解郁之剂,为久风头痛眩晕之耑方(《医略六书·杂病证

治》)。

  清·费伯雄:川芎茶调散,轻扬解表,三阳并治。兼用细辛,并能散寒,惟虚人宜去此一味。盖细辛善走,试恐重门洞开,反引三阳

之邪内犯少阴,此不可以不虑也(《医方论》)。

  清·张秉成:夫头痛久而不愈,即为头风。头风久必害眼者,以目为肝窍,风气通于肝,若风热相灼,则肝肾所聚之精华,渐致耗损

,故目亦渐致失明,斯时如不先去风热,徒与滋水柔肝,无益也。故以薄荷之辛香,能清利头目,搜风散热者,以之为君;川芎、荆芥皆

能内行肝胆,外散风邪,其辛香走窜之性,用之治上,无往不宜,故以为臣;羌、防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以病在于巅,惟风可

到也,以之为佐;细辛宣邪达窍,甘草和药缓中,茶性苦寒,能清上而降下,以之为使也。食后服者,欲其留恋于上,勿使速下耳(《成

方便读》)。

  【近代验证】

  例一  苗后清治经前头痛案(选自《浙江中医杂志》1993;(4):184)

  刘某,女,39岁。自诉经前头痛20余年,呈阵发性发作。患者自初次月经来潮时前2日即感头痛,起初痛较轻,尚能忍受,以后逐渐加

重,头痛待月经来潮即消失,疼痛部位局限在两眉间及两眉棱骨处,既往疼痛发作时服用解热止痛片,每日服用l~2片疼痛缓解,近2年虽

每次服3片亦不能止痛。诊时正值经前2日,头痛已作,病人痛苦异常。舌淡,苔白,脉弦。方用川芎茶调散,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并嘱

其间停服西药。

  二诊:2剂后,头痛已觉减轻。以后连续5次在经前3日服药治疗,共服该方17剂,经前头痛消失,后停药观察3月头痛未作。

  例二  苗后清治荨麻疹案(选自《浙江中医杂志》1993;(4):184)

  张某,男,52岁。全身皮肤瘙痒,起风团4日,伴腹痛腹泻,呕吐,寒热交作,体温37.8~38.5℃,当地医院诊为胃肠型荨麻疹,给以

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口服强的松、赛庚啶、维生素B6、莨菪浸膏片,治疗3日,腹痛、呕吐减轻,但皮肤仍瘙痒难忍,风团此起彼伏。诊

见:全身皮肤遍布小如扁豆,大如巴掌的风团,色淡红,尤以腹壁两侧及两大腿内侧为甚,患者烦躁不安,恶风寒,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舌淡,苔白,脉弦。证属外感风寒,气血运行失和。治以祛风散寒解表,行气活血。选方川芎茶调散,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服药3剂,瘙痒明显减轻,风团出现减少,余症均瘥,原方续进6剂,疹消痒止获愈。

  【按语】

  此方乃清散上焦风热之法也。薄荷用量达八钱之多,为川芎、荆芥之倍,羌活、白芷之二倍,故为君药,取其辛凉散风也;荆芥为伍

,则散风之力倍增,川芎上行头目,善于走窜者也,二者以为臣药;佐以羌活、白芷,一入太阳,一入阳明,以治偏正头痛;使以防风,

以其为风药之卒徒也;香附辛香理气,以为风药之佐使也。诸药杵为散,以茶清调之,以茶能清头耳。

  川芎散

  元·罗天益《卫生宝鉴》

  川芎  菊花  细辛  牛蒡子  石膏  僵蚕  蒺藜各一两

  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主治】眼痛不红不痒。

  防风散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防风  川椒  麦门冬各一两  天雄  附子  人参  细辛各三两  柴胡  麻黄  山茱萸  白芷  桔梗各半两

  研为散,每服方寸匕,温酒调下,一日三次。

  【主治】卒风眩冒不知人,四肢不知痛处,不能行步,或偏枯不遂,口吐涎沫,手足拘急。

  侯氏黑散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菊花四十分  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参三分  矾石三分(《外台》如马齿者烧令汁尽

研)  黄芩五分  当归三分  干姜三分  芎藭三分  桂枝三分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

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

  【主治】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方论选萃】

  元·徐忠可:此为中风家挟寒而未变热者,治法之准则也。谓风从外入,挟寒作势,此为大风,证见四肢烦重,岂非四肢为诸阳之本

,为邪所痹而阳气不运乎,然但见于四肢,不犹愈体重不胜乎。证又见心中恶寒不足,岂非渐欲凌心乎,然燥热尤未乘,不犹愈于不识人

乎。故侯氏黑散用参苓归芎补气血为君,菊花白术牡蛎养肝脾肾为臣,而加防风以行痹著之气,细辛干姜以驱内伏之寒,兼桔梗黄芩以开

提肺热为佐,矾石所至,除湿解毒,收涩心气,酒力运行周身为使。且必为散,酒服六十日止。又常冷食,使药积腹中不下,填塞胸中之

空窍,而邪不复内,《内经》所谓塞其空窍,是为良工之理也(《金匮要略论注》)。

  沈明宗:直侵肌肉脏腑,故为大风,邪困于脾,则四肢烦重,阳气虚而风未化热,则心中恶寒不足,故用参、术、茯苓健脾安土,用

干姜温中补气,以菊花、防风能驱表里之风,芎藭宣血养血为助,桂枝引导诸药而开痹者,以矾石化痰除湿,牡蛎收阴养正,桔梗开提邪

气,而使大气得转,风邪得去,黄芩专清风化之热,细辛祛风而通心肾之气相交,以酒引群药到周身经络为使也(《金匮要略编注》)。

  明·徐彬:此为中风家挟寒而未变热者治法之准则也。……用参苓归芎补其气血为君,菊花白术牡蛎养肝脾肾为臣,而加防风、桂枝

以行痹着之气。细辛、干姜,以驱内伏之邪,兼桔梗黄芩,以开提肺热为佐,矾石所至,却湿解毒,收涩心气,酒力运行周身为使,且必

为散,酒服至六十日止,又常冷食,使药积腹中不下,填塞胸中之空窍,而邪不复内,《内经》所谓塞其空窍,是为良工之理也(《金匮

要略论注》)。

  清·曹颖甫:侯氏黑散,以桂枝为《伤寒论》中风主药;防风以去风;菊花能清血分之热;黄芩解清肺热;白术、茯苓以去湿;湿胜

必为痰,故用桔梗以开肺;细辛、干姜、牡蛎以运化湿痰;但湿热之生由于气血两虚,故用人参以补气;当归、川芎以和血,此药味之可

知者也。惟矾石一味不甚了然,近人张锡纯始发明为皂矾,按皂矾色黑,能染黑布,主通燥粪而清内脏蕴热(《金匮发微》)。

  清·莫枚士:此石发家服食之方也。《病源·寒食散发候》云皇甫云:寒食药者,世莫知焉。或曰华陀,或曰仲景,考之于实,陀之

精微,方类单省,而仲景经有侯氏黑散,紫石英方,皆数种相出入,节度略同,然则寒食草、石二方,出自仲景,非陀也。据此知侯氏黑

散,乃服食之药,故有冷填肠胃之说,所以然者,石药性热,热极生风,故经以黑散入之中风门,大约服石之风,开于汉季,盛于隋唐,

故仲景出治而后。《外台》一书,用此方者,尤不一也。自宋以来,服石者鲜,此方几乎息矣。近喻昌说:中风主方踵之者,见其药不对

症,专取菊花一味,以为本之仲景,而此方之义湮,幸有《病源》可考,用者审诸云侯氏者,侯姓所传也。其人盖在仲景以前,《伤寒论

》序所谓:博采众方者,此类是也。《千金》无此二方,有寒食钟乳散,与此二方相似。此当为治风眩之方。……经文当云:风眩四肢烦

重,心中恶寒不足者,侯氏黑散主之。烦重者,气血寒痰之壅也;恶寒者,风邪之内追也。不足,故用参、姜、术、苓,合理中法,其用

菊、术、防、芎、参、桂、茯六味着,与徐嗣伯天雄散同,是半皆治眩晕倒旋也,不离桂、术、防三味。徐嗣伯治眩十方,八方用防风,

是防风风眩要药也(《经方例释》)。

  【近代验证】

  例一  谢映庐治大便下血案(选自《谢映庐医案》)。

  王惠阶,年壮形伟,大便下血。医治半载,以平素嗜酒,无不利湿清热以止血,如地偷、柏叶、姜、连之类,服之不应。厥后补中、

胃风、四神之属,投亦罔效,求治于余。诊脉小弦,大便或溏或泄,不及至圊,每多自遗,其血清淡,间有鲜色。更有奇者,腹中无痛,

但觉愊愊有声鼓动。因悟此必虚风内扰,以风属无形有声,与经旨久风成飨泄吻合。且脉弦者肝象也;肝风内动,血不能藏故耳!因与玉

屏风,重防风,加白术,乃扶土制木之意;更加葛根,辛甘属阳,鼓舞胃气;荷叶仰盂象震,挺达肝风。叠投多剂,其症一日或减,越日

复增,轻重无常。予思虚风内动,按症投剂,疾不能瘳者,何故?潜思累夕,不得其解。忽记经有虚风邪害空窍之语。盖风居阳间,尽是

空窍之地,非补填窍隧,旧风虽出,新风复入,无所底止,故暂退而复进。乃以《金匾》侯氏黑散驱风堵截之义,悟出治法填塞空窍,将

原方加入龙骨、石脂,兼吞景岳玉关九。不数日果获全瘳。

  【按语】

  此为气血不足,风从外入,挟寒作势者立法也。方中人参、白术、茯苓以补气;当归、川芎以养血;以治其本。防风、桂枝辛以散风

,细辛、干姜,温以散寒;菊花清散风热,黄芩清泄肺热,以风邪挟寒作势,邪从热化焉。矾石燥湿化痰,除风清热,后世白金丸,取义

于此。桔梗载药上行。以此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则可,以治中风则不可。以其方载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篇中,未加深究者以之

治中风,为后世外风学说之张本,贻祸非浅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