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同时也是最辛苦、最具挑战的职业。妈妈耗尽自己的青春和精力,只为把我们哺育成人。不是每个人生来就会当妈,她们也在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中成长。《妈妈听我说》的接近收官,有网友在微博上总结出了让人印象最深的“十二型妈”,她们的故事囊括了母子相处、育儿方式、亲子矛盾等各方面的问题,堪称当下社会“育儿大百科”。同时,也从侧面道出了中国妈妈的艰辛与不易,让我们对妈妈有了更深的感知和触动。
【类型一】卖房妈妈:拿孩子赌明天
她为让女儿学戏,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不惜变卖家中房产;她杜绝一切影响孩子成名的不好因素,坚决不让女儿当班长,一心只为孩子成为豫剧名角。
点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父母的共同愿望,读书成才被认为是获得成功的最佳出路,万军过独木桥,父母想方设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父母不知道,为孩子设计的明天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绝不是一个健康的成长方式。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不应该放弃其他,举全家之力专注孩子的发展,拿孩子赌明天,风险不亚于赌博,小心满盘皆输,后悔晚矣。
【类型二】表格妈妈:过度干涉的虎妈
她用表格来规划孩子的每分每秒不给孩子留丝毫喘息的机会,为了孩子她不惜从职场女强人,甘心当一个全职妈妈。她为孩子的做出的牺牲我们有目共睹,她过度规划、干涉孩子的时间和未来我们也是有目共睹。 点评:也许妈妈还没意识到,孩子有选择自己空间和成长轨迹的自由,妈妈们过度规划孩子的时间和未来,无意识中剥夺和忽视了孩子成长中各种需求。妈妈过度的关爱与规划给孩子带去的只有沉重的成长压力,会疏远母女之间的距离,妈妈们应该让孩子走自己的人生。把孩子当成事业来培养,这是分分钟把孩子往绝路上逼啊。
【类型三】冷暴妈妈:亲子教育的最大毒瘤
她不打孩子也不骂孩子,只是把孩子关在卫生间,自认为是比棍棒教子更好的方式。卫生间没有暖暖的关心,只有冷冷的墙和孩子冷冷的心。
点评:冷暴力比热暴力杀伤力更大,虽然在孩子的身上没有留下任何的伤疤,却给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心理创伤,影响孩子日后的正常社交。爱他你就打打他吧,千万别让爱冷着~
【类型四】棍棒妈妈:粗暴育儿不可取
孩子只要犯错,她就拿家法棍抽孩子,孩子就如待宰的羔羊一般恐惧。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打一直都存在,棍打下出孝子已被传承了几千年。但是,打也要一个度,不是孩子的每个错误都能靠打解决。
点评:打孩子本身没有错,但是打孩子不是教育的目的,只能算成长过程中的少许鞭策,妈妈不应该把它当做一种育儿常态。孩子在长期挨打的环境中成长,容易形成胆小或逆反的极端性格,缺乏安全感。一根小小的家法棍,打出了孩子的恐惧,也拉开了母子之间的距离。
【类型五】文盲妈妈:身体力行真善美
她隐忍28年,即使不被婆婆接受,她依然坚守着儿媳的本分;饱受苦难,即使没有文化,她依然举止优雅谈吐大方。她就是在舞台上让乐嘉、六六、贾静雯为之落泪的最美、最伟大的妈妈。
点评:她用行动,践行了“百善孝为先”的真谛;她用善良,为儿子树立了好榜样。识字不代表有文化,不识字未必没有教养。文盲妈妈的品质早已甩出很多知识分子几条街。
【类型六】单亲妈妈:独自养儿困难多
孩子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竟跑到电视上为妈妈征婚。单亲家庭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群体,因为离婚,因为丧偶,因为种种不幸,她们不得不独自一个人抚养孩子,其中的痛楚她们也会独自承受。
点评:除了担负沉重经济压力,单亲妈妈要还扮演着父母的双重角色,但却很难弥补孩子对父爱的缺失。当妈不易,单亲妈妈更难当。不要总是陷在过去,孩子需要爸爸,生活需要继续,加油!
【类型七】追星妈妈:走在潮流前线
她不顾儿子意愿,将孩子打扮成mini都教授,金秀贤十足的亲妈粉一枚。她曾对儿子说过,要带儿子去韩国,呼吸金秀贤呼吸过的空气,看金秀贤看过的风景,吃金秀贤吃过的美食,却遭到儿子无情的吐槽。谁没有爱好,但是为人母之后,请不要坚持如此奇葩的爱好。
点评:妈妈痴迷于追星,对孩子的关注和照顾减少,会造成孩子被遗弃的心理压力。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模仿和崇拜的榜样,既然是榜样就需要以身作则,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习惯要舍得摒弃。“坑爹坑妈”不如“坑儿”遇到这样的妈也算是开了眼界啊~
【类型八】抗癌妈妈:孩子生病母担忧
女儿患白血病,给遭遇多重变故的家庭致命一击,妈妈忘我的照顾孩子,让女儿心疼不已。她为了全心全意的照顾女儿,却对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与健康。懂事的女儿,用一个《隐形的翅膀》表达了自己的爱,愿妈妈对自己好一点儿。
点评:孩子生病母担忧,妈妈的伤心欲绝令旁人顿足,孩子的坚强勇敢让人欣慰。妈妈总是如此,她们会把孩子当做生活的全部,为了孩子她们可以不顾自己的健康,这种无私的奉献也许就是母爱吧。妈妈挺住!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伸出援助之手~
【类型九】韩剧妈妈:抽空看剧被抓包
她抽空看韩剧,却遭到女儿的不满和投诉。在中国一直存在一个严肃的问题:女人是不是,生了孩子之后,就不再拥有青春?生活的中心是孩子,凡是都是围着孩子转,自由被无限的放小,这便是中国妈妈的通病。
点评:妈妈看剧本没错,但孩子对母爱的需求更重要。在中国,女人当妈就意味着个人空间的丧失,幸与不幸,冷暖自知。
【类型十】偏心妈妈:多子家庭爱难平衡
偏心妈妈对病弱女儿的额外照顾遭到了哥哥的不满和投诉。像偏心妈妈一样,还有很多多子女家庭,他们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一份爱如何均等的切成两份。
点评:在二胎政策开放的当下,怎样平衡在每个孩子身上的母爱是当下多子家庭的共同难题。每个妈妈都想尽力做到爱均衡,但妈妈不是女超人,无法顾及的地方,孩子体谅一下亲妈可好?
【类型十一】半路妈妈:做好做坏都是错
半路妈妈即是后妈,他对待继女温柔如水,轻言细语却依然遭到孩子的投诉,希望后妈能严厉点。在影视文学作品中,后妈总是被塑造成为一个歹毒的形象。哎,后妈毕竟不是亲妈,难当啊。
点评:在众多重组家庭中,后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对于亲子教育,她们承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后妈想要变成亲妈那样,不仅要爱孩子,还要担起管教的责任,这样才是“亲妈”该有的样子。哎,当妈难,当后妈更难。
【类型十二】工资妈妈:金钱教育对与错
她为了让孩子做家务,想起了用工资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结果工资买来了孩子的积极性,也买来了孩子的财迷意识。妈妈通过给孩子发家务工资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造成了孩子“财迷”的性格。
点评:金钱观的正确建立会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发展,是亲子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点。工资教育未尝不可,但风险较大,尤其在隔代亲的中国,并不适用。
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确的亲子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塑造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妈妈听我说》中出现的这十二种不同类型的妈妈,她们不是简单的故事,也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十二型妈,不是我妈就是你妈,你遇到的是哪一款?十二型妈在亲子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处理办法,值得各位妈妈借鉴和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