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枣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1-05

十枣汤

  (峻逐水饮法)

  汉·张仲景《伤寒论》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

。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主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并治饮后

水流胁下,咳唾引胸中痛,脉沉而弦,病名悬饮者。

  【方论选萃】

  明·许宏:下利呕逆者,里受邪也。若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者,又不恶寒,此表邪已解,但里未和。若心下痞硬,引胁下痛,干

呕短气者,非为结胸,乃伏饮所结于里也。若无表症,亦必烈駃之剂泄之乃已。故用芫花为君,破饮逐水;以甘遂、大戟为臣;佐之以大

枣,以益脾而胜水为使。经曰:“以辛散之者,芫花之辛,散其伏饮。苦以泄之者,以甘遂、大戟之苦,以泄其水。甘以缓之者,以大枣

之甘,益脾而缓其中也。”(《金镜内台方议》)。

  明·李时珍:仲景治伤寒太阳证,表未解心下有水气而咳,干呕,发热,或喘,或利,小青龙汤主之。表已解,有时头痛恶寒,心下

有水气,干呕,痛引两胁,或喘或咳,十枣汤主之。盖青龙散表邪,使水从汗出,《内经》所谓开鬼门也;十枣逐里邪,使水从二便出,

《内经》所谓洁净府,去陈莝法也(《伤寒论集注》)。

  清·吕震:按下利呕逆,明是水邪为患。但病属太阳中风而来,必须表罢可攻,漐漐汗出,有似表证,但发作有恶寒非表矣。头痛有

似表证,但汗出不恶寒,则非表矣。而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诸证,全是水邪内壅之状,乃知汗出亦属水气外蒸,疼痛亦属水

邪上逆,主里而不主表。里未和则宜攻下,但邪在胸胁,与攻胃实不同法。胃实者邪劫津液,责其无水;此则邪搏胸胁,责其多水。若施

荡涤肠胃之药,诛伐无过,反滋变逆,故用芫花、甘遂、大戟三味,皆逐水之峻药,别捣为散,而以大枣作汤,取其味甘,载药入至高之

分,分逐水邪,从上而下。此法今人多畏而不敢用,岂知不如此,水邪何由攻下耶!(《伤寒寻源》)。

  清·王旭高:诸证皆水气为患,仲景利水之方,种种不同,此其最峻者也。芫花、甘遂、大戟,为决水之猛药,故用大枣甘以缓之,

欲其缓循经络,不欲其峻走肠胃也。缓攻则从心及胁之水饮,皆从二便出矣。又悬饮者,如悬物也。水饮痰涎,久踞经络,结成窠囊,悬

于胁下,惟此三味,能直达水饮窝囊隐僻之处,非他药所能及(《王旭高医书六种》)。

  清·柯韵伯:仲景利水之剂,种种不同,此其最峻者也。凡水气为患,或喘,或咳,或利,或吐,或叶利而无汗,病一处而已。此则

外走皮毛而汗出,内上咽喉而呕逆,下走肠胃而下利,水邪之泛溢者,既浩浩莫御矣。且头痛、短气,心腹胁下皆痞硬满痛,是水邪尚留

给于中,三焦升降之气拒隔而难通也。表邪已罢,非汗散所宣,里邪充斥,又非渗泄之品所能治,非选利水之至锐者以直折之,中气不支

,亡可立待矣!甘遂、芫花、大戟,皆辛苦气寒而禀性最毒,并举而任之,气同味合,相须相济,决渎而大下。一举而水患可平矣。然邪

之所凑,其气已虚,而毒药攻邪,脾胃必弱,使无健脾调胃之品主宰其间,邪气尽,而元气亦随之尽。故选枣之大肥者为君,预培脾土之

虚,且制水气之横,又和诸药之毒,既不使邪气之盛而不制,又不使元气之虚而不支,此仲景立法之尽善也(《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

)。

  清·邹润安:仲景于饮之剧者,类萃甘遂、大戟、芫花为十枣汤……夫谓不嫌其峻,则驱饮之物岂止三味,若谓以其功用相近,则一

味足矣,何必三味,愚因此细参,而后知三味之蠲逐饮邪,用各不同,其与病性甚为贴切也。夫甘遂用根,且须形类连珠体实重者,是其

性著里……不可知其为饮在里,纵下利而不减者用乎?大戟用根皮,其茎中空,是其性为著表,再参之治一身十二经之水,及中风皮肤疼

痛吐逆,又不可知其为饮在表,而兼吐逆者用乎?芫花用花,且其物先花后叶,是其性为著上,再其主治为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

。更不可知其为饮横于上者用乎(《伤寒论集注》)。

  【近代验证】

  例一  吴怀棠等治胸腔积液(选自上海中医药杂志,1956,4期,28~34)

  报告内服十枣汤并结合原发病的治疗,治愈胸膜积液14例。由积液潴留所引起的一般症状均能得到缓解,且未见严重的副作用。作者

指出,悬饮即现代的胸膜炎并发胸膜积液的疾病,悬饮与胸膜积液两者仅为古今名称的不同。本方治疗胸膜积液具有疗效迅速、安全、经

济、简便的优点,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十枣汤确有攻逐机体内部积液的功能。

  方剂组成及用法:将大戟、甘遂、芫花各0.3克研末备用,大枣去核加水2碗(约600毫升)煎成汤液(约300毫升)。先服枣汤一半,隔10

分钟后用余半枣汤冲服药末。服本方后约1~2小时,即觉腹中鸣响、隐痛,继即大便泻下稀水约5~6次,有的同时出汗,有的上腹部有不

适感及略有泛恶现象,少数或有呕吐。若不用枣汤送下,则呕吐更甚。如服药后泻不止,可饮浓米汤1~2盏即可停止。如服后虽效而未痊

愈者,可隔3~5日后再服1~2次。

  例二  尤学周等治臌胀(肝硬化腹水)(选自《上海中医药杂志》1957年,10期,24~29)

  文中报告5例臌胀均为肝硬化腹水。经用十枣丸为主,配键脾利湿、理气活血等法,具有一定疗效,其中1例恢复健康。十枣丸之用量

,每日最多6克,个别病例加到12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