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民革命军第58军抗战经历(六)

 屋檐下过客 2015-01-05
 

第十五章 九岭反扫荡战

1.九岭形势

    鄂南湘北交界的地方,有一个著名的山脉,就是幕阜山。他的边缘,绵延着许多山峰,造成了一个山岳地带。最高峰拔出海面在一千八百公尺左右。无疑地,这是西南各省的屏藩,更是湘北战场上的一个坚强堡垒。

    在这万山环抱、层峦叠障中,有一座奇峰突起的山巅,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保长沙必先保九岭”的“九岭”。

    九岭位于湖北通城县境内,距通城约十五华里,与湖南平江县属的上塔市一带高地连接,是湘北、鄂南交通的要道。抗战以前,由武汉通长沙的公路曾蜿蜒于其间,地势险峻,风景优美。说它是幕阜山的屏障最恰当,说它是湘北战场上一名有力的前哨,更不为过。

    正因为这样,自敌军由武汉上犯,占据崇阳、通城以后,无时无刻不想进攻九岭,以便籍以保卫通城、崇阳的外围,把武汉等地方则作为长江上游的一个大据点,甚至据而进犯长沙,叩开西南内陆的大门。可是,敌人这种如意算盘,在保卫九岭的将士们的英勇抵抗下是打不成的。

    武汉会战以后,敌军曾拟一鼓作气从崇阳、通城进占九岭,结果被我军击溃。二十八年(1939)长沙会战,敌人夺九岭,以为有如囊中取物,但又适得其反。从此,敌军恼羞成怒,视九岭驻军如眼中钉,总图得以歼灭而后甘心。于是在民国三十年(1941)一月四日,自鄂南通城一带,以步炮联合约二联队的兵力,大举向九岭进犯。

    2.借酒浇愁愁更愁

    这时候,鲁副军长正在副主官的悠闲环境中,日常临摹于右任先生的书法,有时和孙军长作上下古今谈,有时也和军部办公厅主任杨伯雄、参谋长鲁元、政治部秘书胡惠民等高级参谋高吟低哦,抒怀遣兴。在半生戎马倥偬之后,这种“无官一身轻”的感觉,本来是很能顺应他的心境的。但是,一个矢志报国壮心未已的高级将才,蒙在人事问题的云翳里,多少会有有志未酬必须仰天长啸的感慨。因此,往往籍诗酒来吐露内心深处的沉痛、抑郁,表现感时伤国的情绪。如他写的《送杨伯雄主任》诗云:

    放眼中华敌正猖,中原一线系存亡。
    欲同携手南归去,谁寄长城万里防?
    两载相依在幕帷,留君无术送君归。
    且凭秃笔酬知己,一路平安祝旅绥。
    君向南归我独留,离情惘惘几时休。
    湘江隔断故人影,落叶萧萧一色秋。


 
    三十年(1941)一月二日,孙军长接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电,令鲁副军长与六十军刘副军长对调。鲁副军长很有些怅触,同时转战数年,旧疾已在复发,他要求孙军长准予辞职,并函薛司令长官申述苦衷。

    当他清理了行装,正准备前往南岳疗养,薛长官的复电便在一月五日到了。上面说:“前方部队人员,如无委员长命今,不得擅自调动。”这时九岭巳经告急,一个重要的任务,显然落在准备倦勤的鲁将军身上。

    3.暴风雨的一夜

    由通城经赛公桥向北港进犯的敌兵,一股由梧桐岭窜向黄岸市,另一股窜到了棉花坡附近。新10师30团与敌激战三昼夜后,该团奉高师长命令退守相师山,续奉命转进白家坳待命。

    另一部敌军窜到花凉亭,新11师36团同时向马港、上塔市撤退。右翼方面,一部敌人由锡山攻阳台尖,另一部由景山攻凤凰台、雪堂岭。这差不多是一边倒,局势愈演愈劣。

    七日下午,军部与新10师的通讯断绝了。情报报告说:九岭已有敌人。孙军长为应付当前紧急情况,令新11师33团向琉璃坳、保定关之线出动攻击,以便减少左翼所受威胁,而使新10师得以从容作战;又令31团接防右翼方面的阳台尖。同时令通信营速架电话与新10师联络。

    通信兵派出去后,找不到新10师的人。电话是架不成了,发无线电也没有回信。

    直到八日下午三时,新10师高师长才从上塔市用电话报告孙军长:“师部昨晚由马港转进到小坪,今天从小坪移到上塔市,各团情况不明。”
 
    孙军长震怒了,斥责他不该轻易撤退,严令他集结队伍收复原阵地。

    这时雨在下,树林在呼啸,溪水在流响。前方的炮声枪声隐隐传来,再加上长沙薛长官频频不断地询问战况的电话铃声,显示出这是一个不平凡、不宁静的夜。

    孙军长是爱护部属的,他对薛长官回答:“敌人企图不大,当前情况并不重要。”在这十分紧张的一刻,他还是希望高师长能戴罪图功,恢复阵地。

    但事实上,长官部有严密的情报,对当前局势已了如指掌。孙军长正坐在鲁副军长寝室讨论战局,军长办公室电话铃又响了。

    孙军长接话后匆忙走回来说:“子泉!长官有令,要你到前方督战。”

   “我有病,不能去,请报告长官。”

   “这是长官的命令,去吧!”

   “命令?我又不是傻子!”鲁副军长用感伤的语调回答,他痛苦的心情,这时是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里,“从出征以来,辗转作战,流血流汗,死拼活拼,才把新11师的番号恢复,把部队名誉弄好,就不要我干了。现在紧急了,又要我来出死力,我是不去的。”

    孙军长听了只得回报长官,答复是:“病了也要去,这是为国家民族!他的一切痛苦我知道,我负责替他解除。”

    一刹那间,电话铃又响了:“鲁子泉出发了没有?告诉他,有不服从命令的,准予斩杀!”

    严厉的声音冲散了鲁副军长的痛苦回忆。薛长官前一个电话表示他能知人善任,后一个电话又说明国事不可当儿戏。鲁副军长思量了一番,而后对孙军长说:“我服从命令就是!”


 
    4.深夜出发督战

    时在当夜十二点钟,鲁副军长偕同高级参谋高伯昂,带卫士一排、通信兵一排和补充团的一个营出发了。

    这时雨下得更大了,晚风呼呼怒吼,队伍在黑暗中一个紧接着一个向上塔市摸索前进。

    迎面传来了错杂的脚步声,中间夹杂着小孩的哭闹声、老年人的喘息声、女人低低的哭泣声,以及嘶声嗄气地颤抖着的呼唤声,这是往后逃难的难民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和凄厉的风雨声交互振荡,战士们的心头是一步一步的沉重。

    走到了南江桥,这本是湘北最热闹的集市,这时候却听不见人声,家家户户屋门紧闭,只有一两只野狗垂着尾巴在懒懒地游逛。

    过了南江桥,路灯下看见迎面而来的一歪一斜的零落散兵。鲁副军长诘问:“你们是哪一部分的?为什么向后走?”

   “10师的,队伍移动了,找不到。”

   “快回去!不准向后跑!”鲁副军长严厉地说。

    散兵们用疲惫无力的眼神,望了一望副军长,就回头往前走。隐约听到他们交头接耳说道:“副军长来了,只好回头,去找队伍……”

    夜半三时左右,鲁副军长一行到了谈家桥。这是新11师31团的驻地,他面令李代团长若虚立即率部向马港攻击。到新11师师部后,他又命梁师长得奎率师直属部队向九岭左侧推进,指挥攻击左翼之敌,并掩护九岭溃退的新10师28、29两团集结反攻。

    九日天明,鲁副军长抵达上塔市。薛长官在电话中问他:“高振鸿有无通敌嫌疑?”

   “报告长官,高振鸿因未习大兵团战斗,指挥无能是实,通敌嫌疑确实没有,我和军长可以担保。”

   “前方情况怎样?”

   “敌人无大企图,我到了前方指挥,三天内可收复九岭,请长官放心。”鲁副军长以坚定、负责的语气说。

    薛长官激励道:“好!你好好地干!”

    当日下午五时,鲁副军长到达夏家洞,设立指挥所,立即部署反攻。

    过了三个钟头,新11师33团张惠之团长报告:“正面敌人增加了千余人,难以固守,请副军长派援兵。”

    “敌军增加决不会到五百人,即使增一千,以你一团之众,还不能抵抗一千人吗?非死守不可!你如果要下来,先把头斩下。”鲁副军长声色俱厉地答复了张团长的报告。

    不久,新10师高师长偕参谋长杨兆麒来指挥所报告作战经过。高师长眉宇间露着焦急不安的神色。鲁副军长和蔼地安慰他:“这次作战失败,原因是你不明敌情,指挥又欠灵活。希望你快回去指挥,将九岭收复。我和军长可以负责请求长官免予处分。”

    但是,等不到孙军长、鲁副军长的请求,高师长的撤职命令很快到来了,于是他便悄悄地离去了

    5.三荡三决克九岭

    九日下午,鲁副军长就曾接到28团占领九岭的报告。因为前方枪炮沉寂,又不见伤兵下来,鲁副军长未予置信。当时他指派新11师师副龚德敏及军部参谋处科长梅正雨前往观察。

    十日拂晓,接到二人回报:“宝盖山、华龙山仍有敌据守,28、29两团主力控制在杨家坳至上塔市的西南地区。”

    鲁副军长非常愤怒,当即下达给28、29两团一道紧急命令:“限今日攻占宝盖山及华龙山,乘机攻占九岭。如有阳奉阴违或擅自后退者,杀!”随即下命随带的补充团一营封锁九岭到上塔市的退路,防止潜逃。

    鲁副军长调集新10师各团官兵训话,并发给零用钱,士气为之一振。

    下午四时,捷报如雪片飞来:28、29两团已占领宝盖山、华龙山;后增派的30团正向九岭攻击;32团已占领田家山,正向杨家岭攻击前进;33团已将保定关、琉璃坳之敌肃清。

    晚间薛长官指示:“联络右翼友军133师于明晨拂晓前,由阳台尖之线攻击白石尖,侧击九岭之敌,以绿色信号弹为记号。”

    鲁副军长遵照指示,立即令32团由杨家岭、白石尖之线攻击前进;28、29、33共三个团仍攻九岭正面,五八攻击队攻击九岭右侧。

    十一日,天色欲晓的时候,冲锋号声大作,接着是炮声、枪声。上午六时开始,前方电话陆续报告:

    “九岭之敌已被击溃,遗尸数百具,向通城退去。”

    “32团进抵团山,正向鸣鼓山攻击。”

    “133师夏副师长率所部三团攻至白石尖。”

    鲁副军长指示:“各团乘胜追击,先入通城者,奖其二千元。”

    下午,正面28、29两团先头进击部队进抵五里牌与敌激战,左翼32团一部围攻通城外围重要据点鼓鸣山,33团已占领白尖山至北港之线,通城已在望。

    薛长官以新10师高师长已撤职,电令鲁副军长兼任。孙军长即于当晚电令新10师调回整补,新11师接防新10师阵地。鲁副军长令新10师各团移交防务后,即将指挥所移到曾家洞。


 
    6.中央社的报道

    十三日晨,鲁副军长对新10师各处人员及直属部队训话刚完毕,突然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中央社九战区随军组主任胡定芬、摄影师何玉林、《力报》记者段椒、《南天日报》记者陈是训、《大公报》记者周北溟,探询收复九岭经过,并要求前往战场视察。早餐后,鲁副军长就策马陪同他们发临九岭。视察九岭后,中央社记者即刻发出了这样一条战讯:

   【中央社平江一月十三日电】九岭前线克复三小时后,记者随鲁道源将军重登九岭观察。西瞰洞庭,茫无涯际;北望武汉,原野苍茫。敌军争夺此处山头,已有二次,前年长沙会战时为第一次,今为第二次。敌纠集一万五千余之兵力,于一月六日起向我九岭包围,欲将其通城外卫线扩展至九岭。当敌猖獗进犯时,我左翼之黄岸市、保定关,右翼之阳台尖、雪堂岭均被敌窜扰。九岭前进少数据点因地形突出,我军乃主动转进。八日起我军实施全面歼灭战,至九日晨将敌各个击破,不仅将进犯两翼之敌军驱逐尽净,即九岭正面各前进据点,亦悉复旧观。我追击部队,十九日已直捣通城城下,通城东南两面敌之景山、锡山两据点,亦在我围攻之中。以沿途所见敌之尸体与伤兵,再证以俘虏供状,证明敌此次进犯,死亡至少在三千以上,尤以町尻师团所属部队死伤最巨。凡敌迹所至之处,烧杀抢掠较昔更甚,遗弃之瓦斯弹壳到处皆是。战地难民已还乡重理旧业。湘省府已派员亲临战地办理急赈,民众无不欢声载道。

    战讯而外,胡定芬先生又写了一篇长篇通讯。


 
    7.胡定芬的长篇通讯

    倚马伟雄山头

    “一寸河山一寸血,万家烟火万家春”,这是克复九岭的鲁子泉副军长写给记者的一副对联。今年一月七日,风雨之夜,他奉薛长官之命,率同梁得奎师长亲往九岭督战,看到南江桥、上塔市一带人民在一夜之间,疏散一空,市间顿呈萧条。五天之后他获捷南归,又看到这两个小小街头复趋繁荣活跃,感触所及,因而集此佳句。诚然,万家灯火万家春,是我们忠勇将士热血忠魂换来的代价。记者今日能重登九岭,不能不感佩太原部队孙志舟(孙渡)军长以次全体将士的劳苦功高,不能不对着九岭阵亡将士英灵而致其永恒的崇敬。”

    九岭今日之所以为举世瞩目,不是因为它的高耸云霄,也不是因为它的形势险要,而完全是历史的因素所形成。第一、曾国藩上清廷书中曾力言:欲保长沙,必保九岭;第二、湘鄂公路通车以后,九岭山路峻削,传为全路之尤,行人视为畏途;第三、抗战前后期分野之际,鄂南正面,敌我即相持于九岭。三年以来,敌人毫无进展,视为侵华的悬崖。基于这三个历史因素,再加以战地记者的渲染,于是九岭就为国际观赡所系。

    其实九岭是由九座同样拔海数百公尺的小山组合而成。论高远,它不及两侧的阳台尖、梧桐山;论险峻,更赶不上邻近的宝盖山、华龙山。然而它终能跻居今日西南国防第一线的地位,这不能不令人深佩历史与人为力量的伟大。


 
    记者这次重登九岭,得助于当日参加收复九岭战役后的安守仁、李毓新两位指导甚多。倚马九岭,从隔邻的宝盖山观察敌势,有如在黄鹤楼上看帆船。通城确是危如累卵,敌人虽然占有景山、锡山、五里牌、断背屋、灵官庙、鼓鸣山、杜婆山、铁柱山等几个据点,来作通城的护卫,可是这几个据点,整个处在我们三面包围之中,通城无异于我囊中之物。我们的最前线距通城只有八里;双方步哨的距离,最近的只二百公尺。敌人的马嘶之声、嘈杂的谈话、部队的运动,以及大炮的装射,我们都能目见耳闻。有时双方士兵,同站在山头对话对骂,手舞足蹈。前线人民的镇定,令人为之瞠目咋舌。在阵地后方的不必说,就是在我敌阵地间隔地带的人民,依旧照常耕作。偶有炮战,耕作并不随之中断;要是步兵接触,人民也只卧地暂时掩蔽,等到枪声停息,人民又继续起来耕作。单凭我们人民在这火网中勇敢生产的精神,也够把所谓的“大和魂”吓飞天外了!记者在九岭四周任何山头,都看到敌人遗弃的营养食品、纸烟。头颅、枯骨,更是随处皆有。“上岭容易下岭难”,这是侵略民族应有的悲惨结局。

    预约痛饮黄龙


 
    在记者过去想象的阴霾中,老实说一句,总觉得太原部队(此处指云南来的部队)富于某种狭隘观点。九岭之捷,反使我的想象发生动摇。与孙军长的一席话,清除了我想象中的阴霾。后来记者走遍九岭全线,历访太原部队的各位将士,目击最高统帅和薛司令长官的精神,确已深深灌注了他们的每个细胞。“精忠救国”,成为他们思想的最高准则;“苦干必生,苦斗必存”,成为他们行动的一致信条。记者在九岭前线,个人思想行动所受的感应,好像还是在中央和精忠司令部一样,没有丝毫奇异的象征。高级和下级,前方和后方的精神,能够构成这样强化的交流。记者才坚信太原部队确已成为国家的干城,民族的劲旅。

    不但如此,他们内部那种无隔阂无虚伪的真情流露,证实他们上下亲密地打成了一片。这一点对于命令的贯彻、任务的达成,一定可以起积极作用。还有他们的战斗成绩,已经使通城一带敌人谈虎色变。夜袭奇袭、破坏交通,固然是他们的拿手杰作;他们另外训练了许多特种技术人员,常常钻进敌人营房,或是拿件呢大衣来御寒,或是牵匹马来代步。最奇怪的,有一次竟把敌人的电话总机都拆下来搬回来了,真是神乎其神!

    记者因觉九岭距武汉较近,预祝他们发扬这种成绩,将来首先进攻武汉。并且与孙军长、鲁副军长相约,三人将来定要头一个来到黄鹤楼,一杯一口,痛饮千杯!


 
    8.万众欢呼迎凯旋

    鲁副军长决定十四日往军部向孙军长报告作战经过。这消息传出后,十四日一早,就有几位上塔市的保长来到曾家洞等候,他们代表老百姓诚恳地说:“我们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是靠副军长指挥保住的。我们今天想请副军长喝杯酒,表示我们的敬意。”

    上午九时,上塔市街上,拥挤得水泄不通,一个个老百姓踮起脚跟,注视着鲁副军长一行。爆竹劈劈啪啪地响,红红绿绿的标语贴满了街头。在一家比较宽敞的杂货店里,摆起了丰盛的筵席。保长们虔挚地向鲁副军长敬酒。席闻猜拳行令,保长们输了拳,大口地吞下黄汤,带着抑不住的笑声倒下去。军民之间的感情,就这样洋溢交流。

    午后三时,鲁副军长到达南江桥的时候,在河边沙滩上站满了的欢迎人群里面,有戴眼镜的绅士,有年轻的公务员,有活泼可爱的小学生,有弯腰驼背的老人家,还有军部的官佐。整齐的行列从河滩延长到市区,爆竹声和欢呼声在空中震荡,成为一片巨响。当五天之前鲁副军长上前线督战的时候,南江桥一带无限凄凉;曾几何时,现在却迅速地恢复了旧观。闭目一思,他不禁心中感喟交集,街头新生的欢乐气象使他安慰,他也更深地领略出“一寸河山一寸血”这话的深长意味。

    暮霭笼罩着大地,藻溪军部门口,孙军长、鲁参谋长和僚属们笑迎着鲁副军长。不久,军部内摆上一桌丰盛的胜利筵席,来庆祝鲁副军长凯旋。



第十六章 幕阜山下


 九岭战后,全军就在原驻地整理,磨厉以须。

    民国三十年(1941)一月十五日,鲁副军长到达白家坳新10师师部,正式履行兼师长的职务。十七日集全师官兵训话,说明二十年来带兵治军的作风:对人以诚,对事主公、对金钱公开。勉励官兵服从命令,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争取民族的生存独立。训话既毕,鲁兼师长亲自检查各团人数、士兵素质及武器装备。

    1.千杯不醉一战成功

    九岭战役是一个最现实的教训。鲁兼师长觉得要养成一支能作战的队伍,必须赏罚严明、健全人事。为惩前毖后,他将九岭作战功过人员分别报请军部核处。不久,军部命令下来了:30团团长由11师副官主任茅嘉毅接充;28团副团长吕自卫调11师,遗缺以杨禄增接充。除29团外,其余各团的营长均有更动。从此,官兵意志得以集中,全师官兵成为了一个运用自如的有机战斗体。

    为提高各级官兵的学识技能,每星期二、五两日,调各营的排、连长到师部上课一次;每星期一、三,各团的营长到师部上军官讲堂一次。鲁兼师长现身说法,亲将作战所得经验教训详细讲述,并阐释蒋委员长训词及连坐法。

    师部驻地在白家坳,面临幕阜山,背负张师山。

    张师山跨湘鄂两省,分隶岳阳、通城、平江三县,拔海四千余公尺,形势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敌。曾国藩与洪、杨作战,曾在山上屯兵,坐镇一方。现在还能看见垒石而成的石城,城分南北二门。

    白云寺相传是辅佐汉高祖灭强秦、败雄楚的张良出家的地方,并不巍峨高大,瓦屋数椽而已。内有子房的全身座像,约三尺高,系用木质雕刻。峨冠道袍,文质彬彬,一派书生气。座像照壁有一大“忍”字,这大概是昭示后人,起自布衣的张子房(张良),所以能够创立大功,完全是基于能替圯上老人三取其履的“忍”吧?寺前的紫竹林,在山风吹敲中,声如琴丝,环珮琅珰,使人视听都能得到满足。出南门向东折,有一丈多宽的黄金岩,传说张子房曾在岩上修道。黄金印据全山最高峰,可以眺望洞庭湖的远景。

    鲁兼师长长年驻节名山之间,仰怀先贤的勋业,肃然而起敬。为承先启后,他又着手开办军士队,汲引并造就干部人才。

    时光荏苒,旧历二月三日,鲁副军长的诞辰日到了。10师师部和11、12两师官佐都以祝寿表示敬爱长官的诚意。鲁副军长知道了,恳切辞谢。但他们已准备齐全。

    这天一早,孙军长、梁师长星楼、张师长友曾、10师各级官佐、中央社记者胡定芬、前进社社长伏笑雨,都同时赶来了。梁、张两师长率领官佐行礼并读祝词。胡记者定芬当场写了一副寿联“千杯不醉,一战成功”。鲁道源将军当筵赋诗答赠胡定芬先生等,其诗云:

    雪地冰天马蹄忙,探看战迹到前防。
    湖山无语供凭吊,野叟多情话短长。
    劫后文章皆泪史,当前大难自争强。
    羡君抱有如花笔,写尽忠魂姓氏扬。

    胡定芬当场步韵相和:

    一枝秃笔不胜忙,愧非长城万里防。
    火线中心观战急,赣江策马引鞭长。
    敌氛屡挫今无力,士气伸张我更强。
    铁血英雄欣领导,杀敌致果姓名扬。

    又有记者步韵赠胡定芬先生等,诗云:

    征云战雨任他忙,心作长城肉作防。
    抗战军书星火急,宣传文艺似流长。
    一枝铁笔君须记,十万貅貔我自强。
    同是斯文欣把晤,蹁跹笑语两眉扬。


 
    2.梁师克通城天柱港

    三月初,驻在通城的敌人忽然忙乱起来,用汽车满载物品向北开去。鲁副军长判断敌人有放弃该城的可能。十日,指示梁师长饬第一线部队严加监视,相机收复通城。

    十一日发现敌军果然有撤退迹象,梁师31团乘机攻击前进,占领通城后,并直趋天柱港。当梁师通过通城向北追击时,右翼133师也进入通城。梁师长询问怎样向上面呈报,鲁副军长平心静气地回答道:“有功不必争,他们报克复通城,你报克复天柱港好了。”

    收复通城后,九战区副长官杨森将军入城抚慰民众,道出白家坳。鲁兼师长召集全师官兵请副长官训话,他以“师克在和”的要义,谆谆告诫大家。

    3.军长赴长沙受训

    孙军长奉长官部命令,调第三期干训团受训,并兼任将官班主任。军长职务由鲁副军长代理。

    孙军长到长沙后,援前将官班主任的例,要在团里演剧聚餐。鲁副军长即指示政治部马主任等准备组织剧团。剧团很快地在一星期内组织完成,男女演员共百余人,全体集中在招待所排演,五月五日准备就绪,即以“金马剧团”名义向长沙进发。

    继金马剧团之后,鲁副军长又拟另组一剧团在驻地公演,俾调剂官兵的生活。同时又派员到长沙罗致了男女演员十二人,并制备了道具。鲁副军长对他们期望甚殷,特别提高待遇,把演员视为士兵和民众的教育者。

    新10师铁血训练班军士队计划开办三期,每期三个中队,训练两周,已于三月二十七日开学。鲁副军长来部后,便将军士队也移到了军部,他百忙中每周抽出两个钟头去作精神讲话。第一期月底举行结业典礼,鲁副军长、鲁参谋长都前往参加。这些军士们便开始把新增的学识技能带回去领导士兵了。


 
    4.幕阜山揽胜
 
    幕阜山雄踞在湘鄂赣三省的交点上,虎视江汉,屏障东南,它是南岭山系中绵延湘鄂间的罗霄山脉余峰中突起的一个,拔海二千公尺。它也是作为湘江、赣水两大水系分水界的大脊椎骨,尾椎落在鄂境阳新、大治之间的为半壁山,向东延伸至鄂赣而为庐山山脉。整个的山麓呈一个扇形,鄂南的陆溪、湘北的汨罗、赣北的修水,都发源于山麓,顺着山势,分流而下。其西南是洞庭,东边是鄱阳,北边是黄盖、黄塘、梁子等湖沼。大江、湖、沼,烟波浩瀚,互相吞吐。它润泽着附近的土地,使它们膏腴肥沃。这之中最著名的便是武汉盆地。

    幕阜山在军事上又是一个天险。曾国藩、胡林翼与石达开之战,北伐军与北方军阀之战,长沙会战的歼灭敌寇,它都发生过使人惊异的作用。

    鲁副军长驻军幕阜山下,胸怀益加壮阔,万千气象唤起了他对大自然的醉心。但是,军部各处的官兵却有少数暮气沉沉,办事纡缓。除了规定四时半起床,五时早操,实施制定教练和学习太极拳外,鲁副军长又发动了攀登幕阜山的爬山运动,以提起蓬勃的朝气,废弃懒惰萎靡的恶习。

    民国三十年(1941)六月九日上午六时,鲁副军长亲自率官佐们登山。出发之初,阳光照着他们的姿影,初夏的天气略微有点燠热。行到山麓,天气转阴,感到有一沉郁阴森的杀气。山道崎岖,两旁是翠绿的树木;轻烟薄雾,缭绕卷舒,乍散乍凝。回首向后望,山下江水蜿蜒似线,水上扁舟,有如细碎的片叶。江水流过的所在,阡陌相连,梯田盈野,禾稼如云。竹篱茅舍,杂在田间、山陬,细小如蝇,与自飞机舱中俯瞰一般。葱茏的树木,各种罕见的奇花,形形色色、错错落落地布在其间。嵯岈的老树枝桠,也不时探出头来。峥嵘的怪石,远远看去,或像狮子伏着,或像大熊蹲着,或者就像一只停立的大雕。各种声籁,尖脆的、婉啭的、豪劲的、粗粝的、舒徐和畅的、还有凄厉可怕的,好像使人走进了一个最大的音乐演奏会。峰回路转,可以换听一曲。人们的两脚不断往上爬,会留连侧面的景色,也很急切地要看看前面濛混一色的究竟,同时还会回眸后顾。要满足听觉,却无可避免地夺去了眼睛的注意力,真是五光、十色、八音俱全,美不胜收。

    快登上山巅时,路更陡更狭,空气亦渐稀薄。烟雾渐渐由疏淡而浓密,一片白色弥漫,令人恍惚浸到了云雾的大海里。在这迷茫中、缥缈中,云雾游曳,似乎一切情景都在轻飘飘的薄梦中。

    这些官佐们是时代的儿女,走入任何一片美好的土地,都会促使他们眷怀祖国的苦难,促使他们觉得更要加紧用刚强的斗志去踏灭处处烽火。有个笔名叫“声远”的长驻五十八军的随军记者,在登上幕阜巅峰时,当即赋五律一首:

    登幕阜山

    雄峰数胜迹,在汉布吴师。汨罗歼寇日,九岭奏功时。
    月自怀间出,云从足底生。名山无俗客,幕阜有雄兵。

    不是凉秋季节,是因为山太高吧,风势很大,大家都有点发抖。“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也许就是这种感觉,于是大家走到庙宇里去避风。

    天岳寺耸立山巅,已很颓朽,它那龙钟的身躯不断在受山风的欺凌。这里没有别的好所在,大家只得在庙里借宿。

    从禅房中远眺,黄昏中岩壑衔烟,云封山柱,雾锁丛林,又是另外一番景致。水声淙淙,隐约可闻;流泉漱石,点破岑寂,水声与山色相得而益彰。风敛的时候,水声如丝如竹,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如歌一曲。风起的时候,只听到浩浩的一片,这浩浩的声息,如万马奔腾,如海上怒潮,好像英雄们在作天翻地覆的暴叫,更好像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发出来的吼声。

    第二天,鲁副军长一行从庙宇中走出来,登上了一个峰尖。站在峰尖上,近处看到的是云封岩谷,树插层霄。俯仰四顾远方,云海浩瀚,渺无涯际,好像是插身在天边,不禁心旷神怡,胸襟开朗。鲁副军长触景生情,随口占了一绝句:

    幕阜巍巍峻极天,攀登竟日到山巅。
    浮云变化忽前后,忘却红尘似羽仙。

    从峰尖下来,不循原来登临的径路,另外绕过一边,已是岩峭路绝,岩上遮满苍劲的古藤,下面渗流着碧绿的山泉。大家好容易攀援而过,真像盘旋在空际的羊肠鸟道上,偏有奇花异卉逗人驻足;而前面的朵朵奇峰,又会更加牵惹人的心情。游人从这峰翻过那峰,游云也从这角飘到那角。游云有时像一大块棉花似的往下坠落,有时又冉冉地向上升腾,变幻莫测,诡谲异常。游人在追逐游云,游云也像和游人捉迷藏。

    大家到了另一个悬崖万丈处,驻足观看瀑布。急湍不能受深壑的约束,冲涌而出,又与下一段限制它的巉岩相冲激。冲激处银花盛开,吼声不息。听这声音好像一秒钟一秒钟在增加力量,在无限地扩大。一阵风起,空中也像有一种力量在奔流,渐渐地,所有的力量仿佛汇聚一起,化成了震耳欲聋的声音,引发谷应山鸣!土崩河决,不如这声音峻厉;千军万马奔腾,不如它雄伟。在山上,瀑布蔚为奇观,令人赞叹称赏。这白练往下流去,更成了农民的恩物,灌溉了无数的梯田。

    忽然一片湿云腾上,大家感到凉意侵入肌肤,知道已有雨意,随着就开始下山。走不数步,细雨濛濛,山路有点油滑。不知是准,注意起脚下踏着的石子来。这些石子闪烁刺目,丰润圆滑,有人说这叫做“螺甸石”。它不知是经过了几千几百年的风雨剥蚀、冲激、分化而形成的。

    冒雨下山,多少觉得不便,但雨中风景,却又不是晴日可比拟的。向天边看,山峰浸在雨云里,若隐若现。较远的山峰一片空濛,渐渐的只看得出一抹淡淡的银灰色。较近的或有或无,或隐或现,就要凭雨的大小来决定了。烟雨霏霏,岩壑的形状似乎已经改换,路旁的苍松冷杉,雨洗之后,水点在枝叶上凝结成细碎的珍珠,更觉得色泽鲜妍。

    濛濛的雨,变成了迷茫的雨;迷茫的雨,又变成了滂沱的大雨。山路泥泞,戎装鞋靴都湿了,但大家的兴味还是盎然不减。也许是与醉后赏花、月下看美人同样的道理,雨中游山也多了一种神韵。俯首下看,阡陌之间,水田漠漠;丛丛茅屋,都浸在烟雨中。这情景有如一幅潇洒超逸的好画图。但画图里抹不上这样恰如其分的颜色,更捉不住这栩栩如生的情意。因此,在归途中,大家都有点恋恋不舍呢。

    鲁副军长回到军部后,写了“雄霸南天”四个丈许大的字,雇工前往山巅岩壁上铭刻,以留纪念。后来又以天岳寺颓圮,游人休憩不便,派员雇土木工上山加以修缮,并重新题了一块“天岳寺”门匾。同时,还捉笔写了一篇《游天岳山记》:

   “岳之名天下者,东泰、南衡、西华、北恒、中嵩。而兹山曰‘天岳’,意其雄拔峻奇、巍峨幽邃,不下五岳;而四方岳渎之际,遐古成习,故别名以‘天岳’也。昔鲁子敬、太史慈曾屯兵其上,万幕浮空,丛帐如阜,故又名‘幕阜’,或曰‘幕浮’。夙慕壮观,未快登临。御侮军兴,驰突南北。辛巳夏,提师湘赣,周览阨塞。往往歼渠蜮首,寨旗挫锐,其能行曳柴减灶之策,得动于九天、藏于九地者,胥岳之形势是赖。岳曲浴血,倏忽竟岁;具瞻磅礴,奚啻长城?金鼓之暇,爰集僚属其上,横槊酾酒,俯仰四顾:眄孙吴之遗迹,愤岛夷之凭陵;神州北望,有河山莽莽之慨;而天风浩瀚,又若将荡沉翳而返清明也。既擘窠泐崖石,后葺残宇,俾来游者得息止焉。”

    5.南江桥畔吊忠魂

    三十年(1941)一月反攻九岭,是五十八军参战以来的重要一役。然而,胜利的得来,也不是轻易和偶然的。忠勇的官兵为夺回九岭,洒下了碧血,掷下了头颅。当时亲临督战的鲁将军在脑幕上特别清晰地萦留着这页记忆。他在代理军长的期间,特集资在南江桥建立了一座阵亡官兵墓地,并树碑勒铭,叙述官兵作战的英勇、牺牲的惨烈,以供后人永念。
 
    一日清晨,鲁将军复至墓地巡游,徘徊良久,油然有感,信口占了一首七绝:

    滇儿报国奋精忠,死去还能作鬼雄。
    万里挥戈经百战,洒将碧血大江东。

    到八月间,孙军长受训尚未回部,新10师却奉到了移防通城的命令。鲁兼师长必须回师部料理一切,便把军部事务交由鲁参谋长主持,径直回师部去了。
===================================
 

    鲁元将军,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八军军长,中将军衔。字号子真,云南剑川县人。1907年11月12日生于剑川西门,2000年1月13日卒于昆明,享年九十三岁。葬于昆明西郊筇竹寺玉案山公墓。

    家族背景

    鲁元将军的祖父鲁国栋,号筠堂。清季率部出师越南,躬亲中法之战,凯旋返滇,授振威将军。堂伯祖父鲁国梁,号瑞彩。从杨武愍公玉科平杜文秀之战,率师围攻大理杜巢时,在城北角阵亡。追封延武公,建威将军。父亲鲁铨,号少堂。业儒,博通经史,雅擅古乐,精于书法。鲁家一府三帅,名震剑川。

    元家境贫寒,其父母家教甚严,自幼勤奋好学,从小立志报效祖国。十八初赋: “宇自茫茫时自新。人生了是浮云尘,立身天地求无愧,流澈良知照九垠。”

    求学背景

    1914年,进报国寺初等小学,1918年,转入本地营盘巷段拔贡私塾,从学四年,熟读四书五经,纲鉴史记,昭明文选,唐宋诗醇。幼学琼林,俱讲读一尽。1925年,以第八名成绩考入云南民治学院。十九岁在昆明遇乡贤云南省图书馆馆长赵藩,以充图书管理员,日课经史,夜授方略。二十岁时,离乡赴沪,投先祖父故交国务总理李根源印泉世伯,得益苏州图书馆工作,随拜国学大师章太炎为师,入其所办国学研究所肄业,其间,与海内名流交游,获益终身。时年,国是动荡,外辱国殇,元意投笔从戎,随赴南京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从军生涯

    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炮兵科、工兵科肄业、随后升中央军校高教班第十期学习。

    1928年,留校军官教育连机关枪、坦克研究班。

    1929年,从黄埔军官教育连及中央军校高教班第十期毕业。

    1929年,任教导第二师工兵团一营三连上尉连长。

    1930年,火线率部抗敌,以军功升任少校营长。

    1931年,任宁、镇、澄、淞四路要塞工兵教导总队少校队长。

    1932年,任抗日进击军总指挥部少校作战参谋。

    1934年,任中央军校洛阳第一分校重兵器中校主任教官,第一大队中校队长。

    1937年,任中央军校洛阳第一分校第一大队上校大队长。

    1938年,受聘西北联合大学文学史教授,同年冬,任第一补训处第九团上校团长。

    1939年夏,任第九战区干训团尉官大队少将大队长。

    1940年春,任第五十八军少将参谋长,率军征战抗日前线,先后参加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一、二、三次会战、常德会战、浙赣会战。

    1943年,代理五十八军军长兼常德警备司令。

    1944年,兼任第九战区前进指挥所参谋长。

    1945年,任华中中将受降指导官。

    1947年,任赣南师管区中将副司令。

    1948年,任第五十八军中将副军长。

    1949年2月,任五十八军代军长兼武汉卫戍司令。

    1949年6月,任第五十八军军长兼左纵队中将司令,同年秋,重病住院医治,12月拒赴台湾。

    1952年 1月,被拘入狱。

    1975年12月,恢复自由。

    1976年后,任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血性将军

    将军戎马军旅半生,身先士卒,抗击日寇,与属下前线并肩,生死与共。血战沙场豪壮赋诗: “列国由来自有疆,倭夷放肆逞凶狂。提刀借尓头颅血,为我河山奠一觞。”

    淞沪驱寇,将军会友挥毫: “欲扫东瀛贼焰狂,挥戈策马过苏常。感君知己千杯醉,愧我无才一济匡。报国莫徒呼负负,舍身齐勉救苍苍。挽洋洗净倭儿恶,重展江山万丈光。”

    抗战烽烟起,将军一首请缨浩歌,震憾宇環。“ 吾生兮卫国,望疆场兮泪潸。决歼倭寇兮,捍卫我河山,不胜兮誓不还 ” 。

    将军身陷囹圄,狱吏强元交待,元铮铮铁骨正色言: “余国民政府高级将领,参加北伐统一祖国战争,抗日卫国战争,余无所交待。”

    将军顶天立地,无愧于中华民族之栋樑。惜,空载半世。

    军中儒将

    鲁元将军是国军中著名的儒将。在军旅艰苦征战中,三千余首诗词文赋,记录了抗日报国之心迹。编著有<九天一草庐诗稿>,<为将之道>,<新释中国十大家兵书>等诗书。

    其才情比翼,喜爱诗赋书画,犹以梅花为最爱。“ 记否幽轩雅唱酬,春风拂座鸟声柔。多卿磨细半孟墨,同把梅花画一楼。” 将军携妻吟诗作画,情趣盎然,悠悠弄梅于战乱之中。

    将军体恤将士,视官兵为兄弟,其一贯清寒生活,生平从不求田问舍,制产置业,一生两袖清风,襟怀坦荡超然,德厚流光。虽位高官奉禄,亦时时照顾下属,以至卸职回归平民终老,却无任何财产留给子孙。

    鲁元将军坦荡一生,精忠卫国,是中国人之骄傲,是云南人之骄傲,也是剑川人之骄傲。

    注: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八军丶第六十军丶新编第三军是云南子弟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