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七 伍子胥与申包胥:人各有志

 万里无云万里天 2015-01-05
春秋末期,东南渐渐崛起,而盘踞在东南的楚吴越三国也是能人辈出。说起楚吴越的英雄人物,肯定要先讲讲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楚国人,其人性格刚强,好文习武,勇而多谋。
  楚平王时,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作了太子建的太傅,而太子建还有一位少傅,叫费无忌。费无忌一向不得太子建的喜欢,为了生存与发展,他打算寻机另谋出路。机会总是要给有准备的人,当然也得给一直想另谋出路的费无忌了。
  孩子大了总得娶亲,太子就更得如此了。楚平王为太子建选了一桩门当户对的亲事,就是与秦国结亲。他派太子建的少傅费无忌为使,赴秦娶秦女归楚。费无忌一见秦女美貌,就计上心来。他疾驰归楚将秦女之美报奏于平王,平王一听就起了垂涎之意。费无忌又见机行事,建议平王自己娶了秦女,再为太子另娶。本就是好色之徒的楚平王,早把伦常之念抛于脑后,对这样的妙计当然欣然采纳,对费无忌也自然另眼相看。
  由此,费无忌获得了平王的欢心,也趁机离开了太子建转而侍奉平王。但平王已老,他怕太子建继位后会对自己下杀手,就常常在平王的面前诋毁太子建。平王也就渐渐疏远了太子建,派他去驻守城父,防卫边疆。后来,费无忌又对平王说,太子建因秦女对平王怨恨在心,正勾结他国谋划犯上作乱。平王大怒,将辅助太子的太傅伍奢召回审问。伍奢知道是费无忌进了谗言,就对平王说:“大王怎能因小人之言而怀疑骨肉至亲呢?”这话费无忌当然不爱听,他恼羞成怒,又向楚王进谏道:“现在不加制止,太子一党的阴谋必然得逞,大王就只有束手就擒了。”平王怒不可遏,当即下令把伍奢投入大牢,并派人去抓太子。可太子已先一步得到消息,跑了。
  虽然伍奢被囚,虽然太子已走,但费无忌知道事情并没结束。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有才能,如果不除,必为后患。所以,费无忌为平王献计,以伍奢为人质把他的两个儿子召来。楚平王同意了,对伍奢说:“能将你的两个儿子招来,你就生;招不来,你就死!”伍奢明白平王是想将他们父子同斩,就回道:“伍尚为人宽厚仁慈,呼之必来;伍员为人桀骜不驯,能忍辱负重,可成大事,他知道来将一同被擒,势必不来。”伍奢之言不能影响楚平王的决定,他派人去召伍子胥和他的哥哥伍尚,并下令说:“回来,你父命在;不回来,伍奢即刻毙命”。
  接到命令后,兄弟二人虽然都明白楚平王斩草除根的用意,但决定却不一致:伍尚要归楚以身殉父,伍子胥想远赴他国为父报仇。伍尚对伍子胥说:“听到父亲可以免死而不回,是不孝;父亲被杀而不能报仇,是无谋。凡事量力而行,方为明智之举。我之才远不及你,你定能为父报仇。我回楚国,你走吧!”于是,兄弟二人含泪而别,各奔前程:伍尚回楚赴死,伍子胥则踏上了漫漫逃亡之路。
  伍子胥听说太子建在宋国,就先赶奔宋国,却正逢宋国内乱,不宜久留。他与太子建会合后,就匆匆逃到了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对他们礼遇有加,但太子建却与晋国私通,意欲侵占郑国。不幸,他的图谋被察觉。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让郑国君臣异常愤慨,太子建遭到了果断地诛杀。伍子胥自然受到了牵连,只得带着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继续逃亡,奔吴国而去。
  到吴国要经过楚吴边境的昭关,当时楚平王正在四处悬赏捉拿伍子胥,昭关也张贴着伍子胥的画像并有重兵把守,过往行人都要受到严密盘查。如何过昭关,让伍子胥犯了难。据说,他一夜之间愁白了头,但容貌的突变反而为他过关提供了便利条件。有仗义之人东皋公很同情伍子胥的遭遇,愿意助他过关。东皋公有一好友皇甫讷长相酷似伍子胥,他让皇甫讷假扮成伍子胥先一步过关。守关楚军将皇甫讷错认为伍子胥扣下来盘查,而随后而来的真正的伍子胥则因须发皆白蒙混过了关。
  伍子胥过了昭关后,怕有追兵赶来,疾步而行,仓惶到了江边,却无舟可渡。就在前阻大水、后虑追兵的危急时刻,忽有一渔翁驾着一叶扁舟飘然而来。伍子胥不禁叹道:“天不绝我!”渔翁载他过了江后,伍子胥解下佩剑递向渔翁说:“这把剑价值百金,送给您!”可渔翁却不接,对伍子胥说:“按照楚国的法律,抓到伍子胥,赐粟五万石,封爵上大夫。我不贪上卿之赏,而贪你只值百金之剑吗?”
  辞别了渔翁,伍子胥不敢松懈继续赶奔吴国,可中途却身染重病,盘资用尽,只得乞食于人。
  经历了千辛万苦,伍子胥终于到了吴国。当时,公子光做将军。伍子胥通过公子光见到了吴王僚,并得到赏识。后来,吴楚纠纷,吴王派公子光伐楚。吴军战胜了楚军,但公子光却只占领了楚国的钟离、居巢就撤军了。伍子胥对吴王说:“楚国可破,大王应该再派公子光出兵。”可公子光却并不愿意出兵,他对吴王说:“伍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所杀,他劝大王攻打楚国,是为了给他自己报仇。攻打楚国,是没有胜算的。”吴王僚听信了公子光的话,不再提攻打楚国之事。伍子胥看出公子光有篡位自立的野心,在这一心愿达成之前,是无法说服他对外用兵的。攻打楚国受阻,伍子胥决定先退隐山林,躬耕于野。
  公子光一直很欣赏伍子胥的才干,只恨其不能为己所用,就趁他归隐之时私下拜访。伍子胥认为公子光是可谋大事之人,答应助他一臂之力,并向他推荐了专诸。
  不久,楚平王病死了,秦女所生之子继承了王位,就是楚昭王。伍子胥闻讯后,为不能手刃仇人而捶胸大哭。但悲愤之余,他也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他建议公子光劝说吴王僚趁丧乱发兵伐楚,然后他们好趁国内空虚刺杀吴王僚以成大事。公子光听从了伍子胥的建议,说服吴王僚发兵伐楚。
  吴军袭楚,却被楚军切断后路,无法归国。而在此期间,专诸却为公子光成功刺杀了吴王僚,公子光自立为王,也就是吴王阖闾。伍子胥为阖闾谋成了大事,阖闾自然也要为伍子胥报父兄之仇,而报仇就要伐楚。当然,这伐楚不仅是为了给伍子胥报仇,也是为了阖闾自己的霸业。
  三年后,阖闾派伍子胥率军伐楚,大胜之后本想继续向郢都进发,但将军孙武却阻拦说:“长年征战,百姓疲惫,应该等休养生息之后再作打算。”阖闾深以为然,就收兵回国了。
  阖闾九年,孙武和伍子胥都认为时机已到,建议大举伐楚。阖闾采纳建议,举全国之兵,联合唐、蔡两国共同攻打楚国。大军势如破竹,一路高奏凯歌,五战之后即进入了郢都。
  在吴军的凌厉攻势下,楚昭王弃城而逃。他先是到了云梦地区,后又到了陨地,最后得到了随国的收留。
  伍子胥找不到楚昭王,为解不能手刃仇人之恨,他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拉出了他的尸体,鞭尸三百方才罢手。
  伍子胥终于覆灭楚国,大仇得报,但楚国就此亡了吗?当然没有,要是亡了,哪里还能有后来战国七雄中的强楚呢!所以,楚国还要复兴。而说到楚国的复兴,就不得不提到申包胥了。
  申包胥,是伍子胥的至交好友。伍子胥逃亡时,曾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报父兄之仇!”申包胥听了后,拍着他的肩膀说:“好自为之吧,你能颠覆楚国,我必定能复兴楚国。”
  伍子胥要颠覆楚国,申包胥要复兴楚国。这对好友立场针锋相对,追求皆然相反,可申包胥不劝解伍子胥,伍子胥也不谴责申包胥。人生际遇各有不同,立场自然不同,追求也就自然不同。这就是人各有志。谁都没权力、也没有资格指责别人的追求。所以,我们要尊重人各有志!
  伍子胥夙愿得偿,申包胥必然要准备一筹壮志了。
  楚昭王出逃后,申包胥也逃到了山中,在得知昭王在随国后,开始思虑复国之计。因想到楚昭王的母亲是秦国人,秦楚又相邻,他决定向秦国求助。于是,他日夜西驰,赶奔秦国。据说,他马不停蹄地赶路以致足踵俱裂。
  到了秦国后,申包胥见到了秦哀公,请求道:“吴国贪如大猪,毒如长蛇,早就想吞食各国了,楚国只不过是个开始。寡君没能守住社稷,远避荒野,特命下臣向上国告急,希望君侯念甥舅之情,能兴兵为我国解困。”此时的秦国已不复穆公时期的风采,国事衰微。所以,虽然申包胥言辞恳切,但秦哀公还是拒绝说:“秦国地处偏僻的西陲,兵微将寡,自顾不暇,哪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呢?”申包胥救国心切,见秦哀公拒绝就又说:“秦楚相连,吴如果灭了楚,下一个就是秦,君救楚,也是保卫秦。如果君能救楚于危急之中,使其不绝祭祀,我们情愿世代北面事秦。”秦哀公还是不想出兵,但又不忍拒绝申包胥,就说:“大夫先到馆驿歇息吧,容寡人与群臣商议后再行定夺。”申包胥回答道:“寡君远避荒野,还没得到安居之地,下臣怎么能贪图安逸去休息呢?”
  申包胥站在秦庭日夜嚎哭,七天七夜水米未沾。秦哀公见此,终被他撼动,叹道:“楚君虽无道,但有这样的贤臣,怎能让楚国灭亡呢?”他为申包胥赋《无衣》之诗:“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与兴师,与子同仇。”在申包胥锲而不舍的努力之下,秦哀公终于发兵随申包胥救楚。
  楚国,军民同仇敌忾,又有秦军相助,而吴国却发生了内乱。在内外双重压力之下,阖闾弃楚归国,楚昭王则打回郢都,并最终将吴军赶出楚国。申包胥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复兴了楚国。
  伍子胥和申包胥所行之事虽背道而驰,但都成就了事业一番,都不失为一代豪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