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五 吴起:得其时而不得其主

 万里无云万里天 2015-01-05

大凡成为名家的人,都是术业有专攻的,然后以专攻之术业闻名于世,但凡事总有例外,也有名声在“诗”外的,吴起就是其中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孙子吴起列传》,可见,他确实是一位能与孙武相提并论的军事家,但人们耳熟能详的却不是他的兵法卓著,也不是他的战功赫赫,而是他的人品败坏!

吴起,战国时期卫国人。了解点战国掌故的人都知道,笑料百出的是宋国,人才辈出的是卫国。吴起,也是卫国人,从小就立志要成一番大事。不过,他却并非是人穷志不穷。据说,吴起家里颇有家财,但却被他列国游说的求官活动而荡尽一空。当时,还不存在买官的理念,但求官也是要钱的。首先,周游列国需要盘缠;再有就是,要想求得官来就必须得获得诸侯的认可,可当时的诸侯们虽不像后来的皇帝、元首,那也不是谁说见就能见,必须得弯门盗洞找关系地托人引荐才行,那凡是懂点人情世故的人都知道谁能无缘无故地给你引荐呢,不得有点见面礼呀。这桩桩件件哪不得用钱呢?这可能也是当年穷困不堪的百里奚大器蹉跎到古稀之年才成的原因之一吧!看来,当下的贫寒子弟也不必对当今社会的不公大肆抱怨,穷人自古想改变命运都难哪。不过,有钱也不一定就能改变命运,吴起荡尽家财也未能求得一官半职。人都是势利眼,吴起没当成官,钱又打了水漂,灰溜溜地回了家,自然就成了邻里乡亲们茶余饭后的笑柄。他本来是有钱人,又有大志,怎么能受得了这样的侮辱呢?终于有一天,他爆发了,杀了三十多个讥笑他的人。虽说当时诸侯们没有依法治国,但也不允许谁随意破坏和谐社会。吴起只有跑路,在与母亲诀别时,他咬着胳膊发誓:“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在饱受奚落的日子里,吴起明白了:要做大事,还是要有大本事。于是,在逃出卫国后,他决定去拜师学艺。起初,他热心于儒学,拜孔子的弟子曾参为师。就在钻研儒学的期间,吴起接到母亲逝世的噩耗。他纠结没纠结咱无从得知,但的确遵守了自己当初的誓言,怕耽误学业没回去奔丧。他的老师曾参,在学术界是以孝道扬名立万的,他的行为无疑是打了老师的脸。因而,没有为母奔丧的吴起非但没受到“坚守学位,舍小家顾大家”的褒奖,还被逐出了师门。曾参是儒学界的大佬,得罪了他,吴起只得转“学”了。转学什么呢,这是个问题。

经过失学的打击,吴起对时势有了新认识:当今时代的主题不是和平发展,而是兼并掠夺。所以,在审时度势之后,吴起决定去鲁国学习兵法。学成之后,他就地而仕,作了鲁臣。

为将者,有战事才有机会建功。在鲁国,吴起等来了期盼已久的战事,齐国来犯。本想着机会来了,可倒霉的是,他的美貌妻子竟是齐国人。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只是担心吴起顾念娇妻而对齐国徇私。可这实在是多虑,妻子如衣服,不是什么新观念,衣服既然能换,那毁了也无所谓。吴起一心求成,狠心杀了发妻。这一不道德的举动虽然成了吴起一生的诟病但当时他却是因此才获得了任用,率军出征。

齐鲁两国是近邻,但齐国势强,一直都压了鲁国一头。所以,跟鲁国打仗,齐军根本就未将鲁军放在眼里。利用齐军这种心理,吴起并未一到前线就开战而是先示弱。他邀齐军和谈,并以老弱病残之军展示于众。齐军认为鲁军无意也无力一战,就放松了戒备。但就在齐军高枕无忧之时,吴起却以精锐之师发动突然袭击。齐军仓促应战,一触即溃。

大败齐军,总是仰齐鼻息鲁国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一次机会改变命运,吴起一战显露才华。自此,他声名鹊起,但却是毁誉参半。有的人出于德才兼备的用人观,有的人出于嫉贤妒能的看人观,反正不管出于什么吧,发出的心声都差不多,那就是吴起这个人,人品不怎么样,弃母杀妻,行径恶略。这样的话听得多了,鲁君自然对吴起喜欢不起来。再说,鲁国是个小国,国力羸弱,发展军事必然会招致祸端。如此一来,吴起在鲁国就渐渐地居于靠边站的位置了。

梦想破灭,吴起只能另找东家。他听说魏文侯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贤明之君,就去了魏国。对于吴起的求职,魏文侯并未立即给出答复,而是进行了一番调查了解。魏文侯问自己的股肱之臣李克:“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答道:“吴起贪名好色,但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不能超过他。”魏文侯想要的是不是感化众人的道德楷模而是能为他攻城略地的将领,一听此言就封了吴起为将。很快,在对秦国的战役中,吴起就为魏国夺下了五座城池。

一提起军事家,好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都是用兵如神,而实际上军事家的第一建树不是用兵如神而是治军有道。用兵的手段再高,也要有一支令行禁止、骁勇善战的军队才能发挥作用。对于将领来说,治军是根本。

吴起廉洁自律,赏罚分明、处事公平。这些虽也难能,但却非吴起的可贵之处,吴起治军另有独到之处。那就是搞精神文明建设,让士兵享受平等,甚至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

当兵吃粮,道出了兵之所为,但马斯洛的需要论对谁都适用,兵哥哥们也不能例外。吃饱喝足了以后,他们也有精神需要,而吴起治军手段的独到之处就是满足了他们的这种精神需要。

军队最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地方,官大一级就压死人,兵勇们自然就是那活跃在最底层的一群。可往往,越没地位的人就越是渴望平等,而吴起就满足了他们这种渴望,给了这些军营底层们和将军一样的平等感。吴起虽贵为三军统帅,但其衣食住行却都向最低等的士兵看齐,穿最粗糙的衣服,吃最粗劣的饭菜,睡觉就席地而卧,也不配坐骑,不但徒步而行,还负重背着口粮。吴起这种屈尊降贵的做法,让士兵们切实感到了最高统帅时刻跟他们战斗在一起,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战斗力。与士兵同甘共苦,吴起可谓是我党我军的先驱呀!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获得了精神享受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那就是在战场的以命相搏。劳动人民虽没有先见之明,却也能在实践中总结出真知。据说,一次一个士兵生了毒疮,身为最高统帅的吴起亲自为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一听说这件事就哭了,但不是感激涕零而是大放悲声:“那年,吴公也为他父亲吸过脓疮,他父亲打起仗来就勇往直前,战死沙场。如今,吴公又为儿子吸脓疮,我不知道他会死在什么地方哪!”

吴起的精神文明建设抓得很有成效,从上到下所有的将士都紧密地团结在以吴起为领导核心的领导班子周围,在战场上拼死效命。指挥这样一支部队,吴起当然是战功卓著,深得魏文侯的器重,被封为河西守将,抵御秦韩两国。在这期间,他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阴晋之战,更是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己的秦军。他为魏国“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立下汗马功劳。这么说吧,在魏国成为战国初期一霸的军功章里,至少有吴起的一半。

魏文侯死后,他的儿子魏武侯对吴起依然器重。按说,照此发展,吴起应该壮志得酬了,但无奈,人总脱不过运气一说。

魏武侯继位后,魏国选相。按才能、功劳,都似乎非吴起莫属,吴起自己也这么认为。但就在他心中喜不自胜只等委任的时候,却接到了田文为相的消息。吴起先是失望,继而是不忿。这田文是什么人呢,他不过就是魏国的贵族,仗着祖上的积累得了权势罢了。于是,他就跑去对田文说:“我想和你一较短长!”田文也并不怯敌,干脆地答应了。吴起先说:“统领三军,让士卒甘愿效命,敌国不敢图谋魏国,你能比得上我吗?”田文坦诚而干脆地答道:“不能!”吴起不肯罢休又说:“治理文武百官,让百姓亲附,使国库充实,你能比得上我吗?”田文又坦诚而干脆地答道:“不能!”吴起得理不饶人,再说:“据守西河,使秦国军队不敢东犯,韩国、赵国归顺,你能比得上我吗?”田文再次坦诚而干脆地答道:“不能!”这下,吴起得理不饶人了,继续说:“这三方面,你都比不上我,但地位却在我之上,为什么呢?”田文并未惊慌,反而侃侃而谈道:“君主年少,国家忧患,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在这个时候,你说是你上位合适还是我上位合适呀?”一听此言,吴起气焰顿消,默然良久,才无可奈何地说道:“你合适!”

在主少国疑的情况下,由带着祖上余威能压得住文武大臣的公室贵族田文出任宰相,当然比才能超群能震得得住诸侯各国的新锐名将吴起更合适。吴起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只能暗自感叹:形势比人强啊!

运气都是等来的,吴起还有耐心。他等着等着,田文就去世了,可还是没轮到他,公叔又出任了宰相。这个公叔才能没什么了不起,祖上也没什么了不起,但老婆却很了不起,是魏国公主。靠老婆上位的他,对有能力、有功劳的吴起很是忌惮。虽然公叔自己没什么才能,但下面却不乏有两把刷子的人。他的一个随从就为他想到了办法并颠颠地跑来献媚道:“赶走吴起并不是难事。”这话自然引发了公叔的无限激情:“说说你的办法!”随从不敢拿乔,马上娓娓道来:“吴起为人有骨气而又好名誉,我们不如……”公叔听过大喜过望,迫不及待地依计行事,跑去对魏武侯说:“吴起是个不可多得的能人啊,但我们魏国不大,又与秦国相邻,臣怕他无心久留哇!”听他这一说,魏武侯也犯了愁,就问:“那怎么办呢?”公叔就为君分忧道:“君侯可将公主嫁给吴起,如果他有心长留魏国就会接受,如果他无心长留魏国就会推辞,这样不就试出来了吗?”魏武侯觉得这个主意,就采纳了。公叔又找了个机会邀吴起到家中,故意找茬让那位公主老婆把自己训斥一顿。吴起是个很有气性的人,一见即使身为国相,讨了公主作老婆也得受气,就干脆地拒绝了成为公室宗亲的机会。这样一来,魏武侯自然就起了疑心,不再信任吴起。

前有齐女事件,后有魏女事件,吴起人品如何我们不做讨论,倒是可以看出他是个极端藐视妇女的人,对“妻子”这一物事很是看轻,更从未将她们与自己的事业联系起来考虑过。可能,他真正将“妻子”看成衣服去贯彻的人。不过,即使当成衣服,他也没贯彻好。事实证明仪表对事业还是有着一定影响的,要不怎么那么多人去面试时,都要西装革履地装扮一番了呢。明显,吴起就没意识到这一点,到底也没选对一件“合身”的衣裳。

魏武侯一起了疑,再加上以公叔为代表的一干羡慕嫉妒恨的人日复一日地添油加醋,吴起渐渐地在魏国也混不下去了,只得再行跳槽。于是,他就跑到了楚国。

而楚国此时正是重整河山待后生之时,楚悼王也是求贤若渴。他早就听说吴起才干了得,一见如故,立马就封了相。吴起一朝壮志得酬,就甩开膀子大干了一番,在楚国进行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变法。这一番不仅再次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更让人见识到了他的政治才能。他严明法令,裁汰政府、军队中的冗员,减除了疏远王族的财政供给,增加军费开支。吴起致力于军事实力的增强,务实不用游说之士的虚无之言。在吴起当政期间,楚国国力强盛,实力大增,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蔡,打退了韩、赵、魏的进攻;向西又征讨了秦国。一时之间,诸侯皆惧。

但是,功业建立的同时积怨也形成了,那些被损害了既得利益的人对吴起极为不满伺机报复。楚悼王一去世,平日里不忿的王公大臣们就发动了骚乱,矛头自然都指向了变法功臣吴起。在追杀之下,吴起走投无路就逃到了楚悼王停尸的地方,但却遭到了弓箭的射杀。吴起明白自己已是在劫难逃,但以他的聪明才智却心有不甘。他拿起了楚悼王的尸体为自己遮挡四面八方射过来的弓箭,挡当然挡不住,但吴起不为遮挡只为报仇。吴起利用临终刹那,让楚悼王的尸体被射成了筛子。把活着的楚悼王怎么样了,跟太子没有关系,但让死了的楚悼王变成了筛子就是不给太子面子了。对于不给面子的人,要继位的太子是不会手下留情的,他把参与这次骚乱的人都杀了。

吴起死了,吴起变法也不了了之。

吴起其人,军事上可步孙武之后尘,政治上可开商鞅之先河,虽然都获得了验证,但却没遇到一个相得之君,让他能淋漓尽致地发挥,风生水起一回:鲁国就不提了,国小力微用不起吴起这样的大将;魏文侯倒是一代明主,只可惜身边的贤能之士太多,吴起到的太晚,没轮上成为主力;魏武侯虽然欣赏吴起,但自身却没什么见识,遇事有点拎不清;楚悼王重用了吴起,可本身能力有限,命又短,没重用上几年。

纵观吴起这一生,纵然也封侯拜相,但总让人觉得他活得有点憋屈。他是个强人,又生逢乱世,正该施展,却因没遇相得之主而不得恣意。英雄让人羡慕,可英雄无用武之地就让人慨叹了。如果感叹诸葛亮用得其主而不得其时,那么感叹吴起就应该用得其时而不得其主了。

看来,能力再强的人,也需要时运的眷顾。关于人生,纵使是英雄也不免要感叹:时也,命也,运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