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奶爸系列26:馨儿会打电话了

 惊涛拍岸849 2015-01-05

奶爸系列26

馨儿会打电话了

丁启阵

 





 

不久前,馨儿麻麻对我“奶爸系列”的写作,提出了批评。她说:“你不能一味地做赞美派,你的文章里,馨儿可爱聪明,全都是优点,一点儿缺点都没有,读者会反感的。”我承认,她说得很对。作文之道,应该是欲说还休,欲擒故纵,明贬实褒,一味地歌颂,容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

但是,要想落实在行动上,有一定难度。比如妻子本人,在歌颂馨儿方面,一点都不比我落后。有一阵子,她热衷于描绘馨儿的相貌,“黑黑的头发,圆圆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亮亮的眼珠,翘翘的鼻子,小小的嘴巴,白白的牙齿,尖尖的下巴,嫩嫩的皮肤”。一天好几次,不厌其烦。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馨儿的相貌发生变化,她的词语、句子也会有所调整,增添。但描述的结束语,总是一样的感叹句:“有女如此,夫复何求!”

馨儿当然是有许多缺点的。早些时候,给她洗脸、擦鼻涕、掏鼻屎,都跟我们想要谋害她似的,大声尖叫,双手乱舞,浑身挣扎。最近这方面略有好转,但是给她穿衣裤鞋袜、戴尿不湿,她仍然会进行强烈的反抗。近期比较令我们头疼的事情是,晚上十一二点,馨儿玩耍兴致十足,到处攀爬,大呼小叫,不肯睡觉。她姥姥、妈妈都已经招架不住了。我虽然比较能熬夜,但读书写字做文章的时间被她挤得所剩无几,也有苦难言。

现实生活中,我们当然会对馨儿的上述表现提出批评。会告诉她,小朋友要讲卫生,早睡早起身体好,等等道理。但是,煞有介事地写进文章,进行批判,似乎没有必要。这是生命成长过程的一个必然阶段,心智未开的婴儿都这样,且于他人、社会没有危害。

歌颂是危险的,危险来自歌颂对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比如一个成年人,他做了一件事情,你觉得好,于是写文章加以歌颂。可是,事实上很可能并不如同你所想象的,动机并非出于善意,过程跟他本人描述的有出入,效果并不全是良性的。此外,这个人可能在别的时间、场所,干过不少坏事,是个坏蛋。你歌颂他,就等于欺骗了不明真相的大众。还有,这个人在你歌颂他之前,可能的确没有干过坏事。但是,自从你歌颂之后,因为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堕落了,干出了一系列的坏事,使你从前的歌颂变成了事先传播的谎言。一个成年人如此,一个机构、组织、党派也是如此。世上的纸张都是两面的(认真说起来是六面,上下两面加四个边),哪有只有伟大光荣正确一个面的!

相比较而言,歌颂一个死者是比较安全的事情。原因有三:一是因为,他已经变成枯骨,化为灰烬,干不了坏事了;再者,因为人们对死者普遍比较宽容,不会跟他们计较什么;三是因为人类普遍有敬畏鬼神的文化传统,说什么死者为大。因此,追悼会上的悼词,追思会上的发言,总是充满溢美之词,人人都是歌颂者。但是,这也远非绝对安全之事。原因在于,人类有记忆,其中仇恨记忆又特别能持久。因此,盖棺往往并不能论定。掘墓鞭尸,挫骨扬灰的事情,也时有耳闻。

我认为,世上唯有歌颂婴儿,尤其是会说话、走路之前的婴儿,才是一件真正没有危险的事情。撇开人性本恶、本善的哲学争论不说,至少可以肯定一个事实:婴儿心智未开,身体柔弱,她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限于家庭之内,她们的能力不足以对他人对社会构成任何伤害。至于她们长大成人之后犯罪,那是家长和学校教育不当、社会环境浸染所致。无论如何,追溯不到她们的婴儿时期。

当然,最重要的,并非安全的问题。而是,婴儿身上,的确有值得歌颂的东西,那便是:她们日新月异的进步。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其实,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的态度、精神和速度,大相径庭。婴儿阶段是人生学习的鼎盛时期,饮食、爬行、起坐、礼仪、语言、行走、奔跑,诸多技能,都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里学得有模有样,成绩斐然。婴儿学习时那认真的态度,不知疲倦、锲而不舍的精神,令人感动;婴儿的学习,进步神速,往往出人意料,令人惊喜。

说到馨儿,她的心智、体能未必比同龄(月份)的其他婴儿出色。但是,在我们看来,她已经很了不起了,足以令我们为她感到自豪。远的不说,单说眼前。在她将满十一个月以来的这十余天时间里,她就先后掌握了如下技能:摇头,挥手,拍手,作揖。

一天,馨儿对着镜子摇头,被妻子看到。于是,做出摇头示范,馨儿马上跟着摇头。一天之内,馨儿就进步了:不必示范,在她清醒、心情不错时,只要对她说声“摇头”或者“头”,她就会笑着摇头。

以前跟她道别,她会在表情、身体上有所表示,不高兴了,转身,或者身体前倾。不久前某一天,当有人对她说“馨儿再见”时,她忽然伸出手臂挥动起来。我们以为是偶然现象,当即试验,结果是屡试不爽,证明她的挥手,的确是道别的意思。

拍手、作揖的动作,跟挥手道别几乎是同时掌握的。刚开始的时候,她跟复习似的,不时会把挥手、拍手、作揖和稍早学会的摇头,连在一起,做上一遍。

昨天晚上十一点过了,馨儿在我的书房里,席地玩耍。从书桌抽屉里翻出一张上边印满了文字的纸。见她用右手食指指点着其中的阿拉伯数字,我以为她是无意的乱指,未加理会。但是,她一再指着,似乎是让我看。我于是念了一遍,“400-832……”。这时,奇迹发生了:只见馨儿把这张纸举到右耳朵边,像是接电话的样子!

我不相信她会懂得那是电话号码,会是接电话的动作。于是,在她放下那张纸后,比划出打电话的动作,装作打电话给她,“馨儿,你在哪里呀?”没想到,她马上拾起那张纸,放到耳边,冲着我乐。我重复了四回,回回如此。其中最后一次,那张纸不知扔哪儿了,她拿的是两张扑克牌。基本可以确定,馨儿知道那串阿拉伯数字是电话号码,懂得接电话的大概样子。

今天早上,我们又检验了一下,给馨儿真的手机,让她“给麻麻打电话”或者“给粑粑打电话”,她每一次都是先用手指在屏幕上指指点点,应该是拨号;接着,就把手机举到耳朵边,做出打电话的样子。整个过程,一本正经的模样,令我们忍俊不禁!

出生才十一个月零十一天,尚未学会说话,还不会走路的馨儿,已经有这些聪明伶俐的行为,作为父母,我们很知足,我们爱她没商量!

                                                    2015-1-4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