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渊明写《桃花源传》伏羲圣道

 guoguoli 2015-01-05

 陶渊明写桃花源传伏羲圣道

   【主题词】陶渊明  桃花源  伏羲洞  上古神话  酉阳   

               重庆市巴渝文化研究院  田景和

桃花源是陶渊明中的理想世界,更是他为了寻求上古王道的美好愿景。对当时的权夺利、诚信尽失、肆意杀戮等社会现象十分不满便产生了寻找救世之“鸿志”。并主张“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返璞归真、实事求是、诚信和谐的生活态度,根据《山海经》《搜神记》等“望古遥籍”零星记载内容,他还原了武陵腹地仍然还在传承着的上古祖先“羲皇上人”——伏羲之圣道王道,以及当地自然人文真实而美好的生活状态。因此,我们认为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尤其他所写十三首桃花源诗的深遂意境,其实质正是为了回顾与重新宏扬祖德文化,并以“三皇之首”伏羲氏的王道圣道易道,来拯救正在崩溃的社会伦理道德,让人们以史为鉴,传承美德,重新恢复自然和谐、真诚友爱的社会关系。

首先,《桃花源记》的写作背景资料与内容,并非陶渊明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师出名望,以人寓事,物有所指。在江西九江陶渊明纪念馆里,就有他手持《山海经》书卷的形象,也有他阅读“望古遥籍”的文史说明;馆中堂挂有“羲皇上人”的扁牌,就更加应证了他写作《桃花源记》是借古寓今,寓教于史。他曾作“江州祭酒”(专事祭祀“酉”史或者“酒”史的官员。即:祖道之祭),必定“书通二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熟知古史,包括对《山海经》《搜神记》《穆天子传奇》等古籍进行过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与解读后,发现并掌握了许多关于“羲皇上人”王道圣道文化信息,更加敬仰与向往。因此,他便根据相关文献对上古祖先生活在武陵万山之中的零星记载,结合有关“羲皇上人”(伏羲氏)居住“世外桃源”的故事传说,本着批评当朝不知族源、不敬祖先、不讲道义、数典忘祖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特意创作了《桃花源诗》及《桃花源记》,复活了诗人心中无比向往的诚信和睦、师法自然的美好始生活场境,其写作初衷与当年屈原写作《天问》一样,是对华夏上古历史文化的深刻反省、探讨与梳理,目的在于籍此感化世人,拯救时弊。

文章标注了有关真实的自然人文元素,如时间在东晋时代,地点在武陵首阳桃花源,人物有南阳高士刘子骥、上古至秦汉以来的桃花源原住居民、武陵渔父黄道其及武陵太守刘钦《见:龙纹鞭影之“武陵渔父”》等等。于是,《桃花源记》描绘的真实社会生活环境,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文化符号:山水飘渺、与世隔绝,民风淳朴、安宁祥和这样一幅理想国的生活图景,就成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憧憬与追求的精神家园,引得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咏唱不绝,趋之若鹜。

那么,为什么说桃花源就是中国古代“羲皇上人”太昊伏羲氏与女娲氏的真正故乡——华夏文明之源?现在,我们不妨再沿着陶渊明写《桃花源诗》的部分内容来找出相关的答案——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此《命子》长诗乃陶翁小儿出生时写的贺词。他告诉儿子:我们陶家的老祖宗,源自羲皇及尧舜后裔,十分悠久。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此两句诗明确地告诉人们:羲皇与神农离我们太久远了,后世基本上已经找不到他们真正的踪迹了。

    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诗中所诉之人与事,正是《三海经》神话中有关“天宫玉皇”以及“瑶池王母”与天地共生、与日月同寿故事。“玉台”实际上就是指酉阳西山玉柱霞峰顶,“王母娘娘”乃“九(酉)神女”华胥氏及女娲的化身;她就住在“太古桃源”(桃花源)之西山玉柱峰与大酉山的“瑶池”一带,长生不老。可是,年代久也,关于她的出处早已失传。后人东拉西扯,南仿北效,你争我夺,官方为了维护自己所谓正统皇权继位大都是造谣乱说,他宁愿相信民间的故事传说。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诗人阐明了对上古“三皇”文化早已被后人争夺得七零八落的现状,表示了极大的遗憾与同情;这些曾经代表伏羲女娲始祖如凤凰般美丽的形象,渐渐被淹没在战乱频仍的岁月里。诗人想把自己了解的真实情况传达给王母,可是,自己又该如何才能到达天庭瑶池?所以,他只能以“酒”消愁,为“酉”而叹!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洪柯百万寻。森散覆旸谷。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诗人认为:始祖太皋伏羲氏(:太皋),现在已经不再安然快乐,只有望着变异的扶桑之桃木(桃花源祖先文化的化身)黯然失语,传统的美德尽失本分,祖先的历史文化已经被当朝的乱臣贼子给糟蹋得不成体统。而真正了解历史尊重先贤之人,却只能等待着社会秩序的好转,期盼人们能够过上充满阳光的好日子,像神仙一样快乐。可是,这样的美好日子什么时后才能重新回到现实中来啊。

粲粲三株树。寄生赤水阴。亭亭凌风浸。八干共成林。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诗人揭示:供神仙们用以“上天入地”成长了八千年的桃木神树(桃花源文明),如今已经隐蔽归宿寄生于丹水(水银河)的暗处,后人胡乱造假和糟蹋篡改,已经面目全非了。尽管女娲如凤凰般美丽动人,后人却不懂得如何尊重与学习,只有蟠桃园王母娘娘(桃花源后主)还喜欢着她们。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後”。诗人感叹:历史已经过去了无数的年代,作为太嗥伏羲氏的后代,夸父已经不知道自己的祖先太嗥伏羲氏女娲氏究竟出生成长于何处了。但他是一位孝顺长辈祖尊重历史传统的伟人,为了重新找到自己祖先的真正出处,他决心踏遍千山万水也要实现自己“认祖归宗”开宗寻源的愿望。然而,他冒着烈日酷暑,爬山涉水,踏遍了整个黄河流域,也没有找到关于自己祖先的真正历史遗迹;最后,他竟然郁闷不乐含恨离开了人世,而他“认祖归宗”的愿望,也随着他丢下的拐杖,神奇地化成了他梦想里寄托的祖居之地——桃花源。他的伟大义举,为后人继续寻桃花源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引导。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即:居住在(酉阳)西山太古桃源的炎帝幼女女娃,作为祖先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在不幸被代表外族文化的“东夷族”取代之后,内心悲愤不已,变身为一只神鸟精卫(凤凰),继续勇敢地地用(微木)“桃木”宣传着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朱嘉曾经对此评论说: “《折杨柳》(酉阳)歌 ‘西山’,明王道也。道术之广崇,不止求长生一事。可破秦皇之惑,汉武之悔矣。”意即:桃都“西山”不仅是“王道”所存,道术所在,也不仅仅是可以得到“长生不老丹”的地方;真正认识了“西山”的本来面目,则可以解开秦始皇寻找上古祖先王道未果之困惑,还可以帮助汉武帝刘邦找到祖先——人首蛇身的女娲而不再后悔终身。事实上,古“西山”乃今酉阳桃花源之西山,有玉柱峰之华胥氏所踏之“圣人迹”,山侧即是“太古桃源”。

臣猾肆威暴。钦駓违帝旨。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长枯固已剧。鸡鹗岂足恃此诗一针见血:奸臣当道,朝纲败坏,忤逆负贰,违抗圣旨,毁掉了老祖宗伏羲氏(窫窳的灵位,封杀了祖先的传统文化,另立门户,篡权夺位。但苍天有眼,罪恶之人定会遭到惩罚,触犯天条的事千万不要去做。因为优秀的上古历史文化是永远也不会被毁灭,仍然会顽强地传承下去。虽然盘桃古树(表示桃花源伏羲文化)枯而荣,荣而枯,尽管朝代不断更替,鸡鸣狗盗之人并不可怕........。

尤其是下面这首诗,将桃花源里伏羲洞的意境全给表达了出来:“....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谆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意思是说,这个地方虽然没有记录自己历史历法的文章书籍,但是,一年四季,农忙农闲自成规律;人们和谐相处,诚实守信,怡然自得,并不需要多少聪明与智慧。这个神秘的地方不知道隐藏多少个年代,今天却向外面敞开了它的神秘面纱;无论外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而它却始终保持和传承着自己的优良古风。其中:谆薄既异源——原来外面的传统文化(:传统教导)已经被改变和忘记了它的本来源头,与真实的源头文化有了很大的差异。旋复还幽蔽——这里的人,可以在一瞬间消失并躲藏到十分隐蔽的洞穴里去,你就很难找到他们了——这个洞穴,当然就是指酉阳桃花源内的“伏羲洞”了。

总之,通过以上几点陈述,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陶渊明《桃花源记》,还是他的十三首诗,所描写的故事场景,包括华胥氏、伏羲氏、女娲、王母、嫦娥等古人居住过的“酉山、灵山、西山、桃都、瑶池、丹穴山、巫载国、不周山”诸地,都是指酉阳大桃花源,真实存在于古武陵郡腹地,“羲皇上人”的洞穴(伏羲洞)家园。他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要重新传承桃花源之上古伏羲圣道王道: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返璞归真、诚实淳朴、安宁祥和、仰善郁恶、德被苍生、万物皆兴!

如果说以上只是针对陶渊明写《桃花源诗》与《桃花源记》的原文,进行的适当解读;那么,我们像古代的“夸父逐日”一样,再沿着历史的足迹,将我们在甘肃天水“羲皇故里”以及河南淮阳“羲皇故都”等地方的考察发现情况,结合酉阳桃花源伏羲洞等相关历史文化作进一步分析:                             

既2012年2月8日至16日考察江西九江、星子及湖南桃花源以后,又于近日,按照县上领导安排,在县政协黄朝忠主席的带领下,酉阳桃花源5A级旅游景区文化提升工程组一行11人,专程到甘肃天水 、陕西黄陵、河南淮阳等地,进行了为期7天的紧张旅游考察,重点考察了甘肃天水 、陕西黄陵、河南淮阳等有关伏羲与女娲历史文化旅游的地方。数千里来回,一路紧张与快乐同行,在交流与思考中大有收获,可谓文化比较见证学习之旅,收获之旅。

考察印象:

一、 天水发现:

甘肃天水古名称“略阳”,汉代时因久旱不雨,幸汉武帝刘切至突然天降雨水解了大旱,故而赐名“天水”。

天水伏羲与女娲故事(当地至少有四个县都在争抢伏羲与女娲的资源,具体究竟在哪里,他们谁也搞不清楚)同样出自汉高祖刘邦之手。故事原由:汉高祖刘邦得天下以后,为了摆正皇位和还愿(他托仙梦得知自己是白蛇——女娲娘娘的后裔),他便安排收集了很多有利于作为真命天子标榜正常继位的所谓证据。其属下更是到处搜罗,一大臣幸得一块化石——玉石硖白龙,亦称“玉钟白蛇”。刘邦大喜,认为那就是老祖先女娲蛇身的重现!追问来历得知:宝贝来源于甘肃的清水县。于是带领文武百官浩浩荡荡直奔清水,并修建女娲神庙以示忠心!从此,女娲庙在甘肃清水保留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了。

时间到了魏晋唐宋以后,人们为怀念创世造人的人类初祖,就在传说的他们曾经活动的重要地方,建祠修庙集体举行祭祀,便留下了许多文化遗址,或官方祭祀,或民间信仰、传统风习,以及神话传说。如渭水流域的静宁、庄浪县伏羲庙;秦安县陇城乡的女娲庙;天水卦台山金代始修的太昊宫;天水西关建于成化十九年(1483年)的伏羲庙;甘谷县大象山于的伏羲庙;陕西宝鸡伏羲庙;兰田人宗庙(三月三庙会);临潼人祖庙;山西吉县人祖庙;洪洞县赵城镇侯村的女娲庙;临汾、太平、蒲县、灵石等县的女娲庙,高城县建于明代的女娲殿;河北新乐建庙时间早于北魏末年的羲皇伏羲庙;涉县建于汉文帝时的娲皇宫;山东邹县人祖庙;济宁承区山下的女娲庙;微山伏羲庙;河南桐柏、泌阳两县交界处的盘古山;魏晋南北朝时就有了与盘古相关的地名伏羲庙;西华女娲城、淮阳伏羲庙;上蔡县人祖庙等等。由于政治与政权(祭祖“祭酒”成了一种政治形式)的需要,祖先庙宇建设已经遍布了大江南北……

就其规模与影响而言,甘肃天水伏羲与女娲文化无疑夺得头魁,不仅旧时代皇帝有专程祭祀,现代也有好几位国家领导人,包括海内外政要名人在内,同样都去进行过公祭。但是,如果我们根据现场的考察与研究发现,无论是该地的女娲庙、女娲洞、太暤伏羲庙以及所谓的“画卦台”等等,基本上都只能证明这里确实建有相关的人工作品,而并不能证明这里就是有关伏羲、女娲文化的原生之地。

主要观点有七:(一)这些地方属于黄土高坡范围,基本没有能够满足早期“洞穴时代”人类居住生存的简单条件,浑浊的河流不长鱼虾,如何捕鱼耕猎?一眼黄土罐木并无天然洞穴可居,古人如何抵御冰冻寒冷?(二)这些地方根本没有代表祖先“长生不老”文化的丹砂;(三)这里的所谓“画卦台”根本没有能够产生“太极”“八卦”概念的先天自然地理布局,山下虽有所谓“S形的渭河,却是东西走向(南北走向方可分“阴阳”),更无两极东西阴阳“洞穴”极点存在,根本不可能以俯瞰之地貌而定“阴阳”,而成“八卦”;(四)此地民俗及饮食文化与巴蜀(蜀汉)同源,疑为巴蜀移民根据祖源传说仿建而成;(五)这些地方均将两位始祖文化分别放在相距很远各不相干的地方,只重视伏羲文化,对于女娲文化除民间修有庙宇、人工造洞以外,总体来说就是就是不知其所以然。(七)特别重要的是在天水秦城县陇城镇女娲祠(前往女娲墓的路途之间)发现了五块石碑。其中一块有“羲皇酉山姜原……”字迹有些模糊的古代碑文记载,仔细考察其魏碑文字形态与风化程度,估计成碑时间至少在明代以前。询问当地女娲庙守庙老人,他说他并不清楚“酉山”的意义,也可能就是羲皇上人女娲始祖最早生活的地方,或许还是姜原的出生之地,如果是地理名称,现在肯定没有其他人知道这个“酉山”具体在什么地方了。

那么,此碑立在号称天下第一祖庙天水女娲庙的旁边,用酉山羲皇姜原联系在一起,古人是要告诉后人什么信息呢?难道羲皇、女娲、姜原都是从酉山走出来的伟大祖先?或者说是古人将这几位最早的祖先灵位移到了天水(古略阳)?天水(古略阳)与酉阳有什么历史渊源?难道这些历史传说就是三国时代蜀汉(天府之国)诸葛军师“六出岐山”入主天水(古略阳)而留下的文化遗产?

羲皇上人女娲娘娘我们都知道其历史地位,而姜原又是什么人物?我们通过检索查到诗经·生民篇载:“厥初生民,时维姜原”,“载生载育,时维后稷”。传说姜原是“履大人迹”(此故事同“酉河神女”华胥氏“履大人迹”怀伏羲)百受孕生稷,这是感生神话的说法,旨在表明周族发祥的神圣。另有传说姜螈(一作姜原)是周部落的始祖。《史记·周本纪》说:“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又说她出野外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避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姜嫘(原)为古有(酉)邰氏之女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天水市北道区天下四大石窟之一、始建于北魏时代的麦积山石窟里,发现了“小有(酉)洞天”的石刻文字……。难道甘肃天水伏羲、女娲及姜原的真正出处,一如陶渊明所写“羲皇上人”之《桃花源记》及《桃花源诗》所示,酉阳桃花源才是他们最早的共同家园?

这一发现,无疑将为酉阳桃花源伏羲洞作为伏羲女娲最早家园的研究结论,提供了可信的历史依据。

二、 河南淮阳

河南淮阳太昊陵(包括女娲庙)起与春秋的孔子时代,传说2500,周游列国的孔子带领一帮弟子来到了陈国——今天河南的因当地并不相信他所讲的儒家学说,甚至根本就无人赞助他们的生活而“绝粮七日”,仍弦歌买唱(有清康熙年间建造的孔子当年古玄歌台),采野菜充饥,十分落泊;此时恰当地打鱼老头于水池(今天的“龙湖”)里网出一颗长角的人头来,孔子左瞧右瞧突发灵感说:这就是我们祖先伏羲的脑袋,于是率众门徒建庙祭拜从此以后,华夏始祖——三皇之首伏羲的陵墓被孔圣人一句话就这样定在了河南阳,至今已有2500余年!(孔子特别伟大,但他关于太昊在陈国淮阳的结论真的可信吗?)

到了元末明初,因朱元彰在此避难免遭元军绝杀,东山再起做了皇帝以后,便按照明朝皇宫的建筑形式,高规格复建了规模巨大的太昊陵,以示还愿祭祀太昊祖恩。该景区同样配有人工“画卦台”,传说因太昊在蔡水得白龟一只,凿白龟池蓄养,常临池观看,从白龟龟纹得到启发而画出了千古八卦(如此奇怪的传说可信吗?);该景区还有传说中的蓍草,乃当年太昊伏羲氏所凭用蓍草画出了千古流传的八卦,因此蓍草被认为是卜筮的灵物,专用于揲卦。蓍草是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正六棱柱形,春生夏长秋衰冬藏,只有在伏羲陵墓后才生长。但从现场拍摄照片观察,并无“太极八卦”之纹理,仅仅有三个叶角而已(这样的草真的能够激发出伏羲画卦的灵感吗?)

事实上,上述两个地方的太昊陵都不一定真实存在,都是后人因为政治权利的需要而特别设定的历史符号,甚至可能都是历史的误会;但无论熟真熟假,无论哪些主要领导题过什么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地方在为继承与保护太昊等上古历史文化方面,都做了巨大的贡献!几百上千年的古建筑物、古园林以及古文化氛围,本身就已经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作用,甚至确是巧夺天工,值得很好地学习与借鉴。

三、 陕西黄陵:

比较公认的陕西黄陵位于陕西延安境内。因《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而定乾坤。黄帝以他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据说黄帝驾驭黄龙升天,在桥山留下了他的衣冠。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也就是说:关于陕西黄陵的来历,同样出于神话传说,而并没有特别可信的历史依据。但该地方却成了全球华人心中的祖灵之地,旅游特别火爆。其中原由,值得酉阳人民大胆学用。

就在伏羲陵墓旁边,有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明代嘉靖七年闰七月所立,落款为“池南唐琦书”。此台始建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刘彻“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中部县志》载,汉武仙台,“峙黄陵左侧,高出林表,汉武巡朔方还,祭黄帝,筑台祈仙”。据后人相传,当年汉武帝令甲士修筑这座“祈仙台”时,确切人数达18万之多,不过是人人用战袍掬一袍土罢了。此台距陵墓45米,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四围古柏环抱,台顶高达林表。登临其上,四周景色尽收眼底。时下游人有“登台一次,增寿一年”之说。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该“汉武仙台”步道两边的石栏杆上面,分别点缀了“寿桃”形状与“仙丹”宝瓶的石曼。而这两种东西都是代表祖先美德文化“长生不老”,却都出自酉阳(桃花源之“万古桃洞”,银岭、笋岩之“长生不老丹)。因此,我们酉阳就应该大打桃花源伏羲女娲祖先王道圣道“长生不老”的文化牌。

同时,我还有几个重要观点与疑问:酉阳与天水(略阳)、西安(咸阳)、络阳、淮阳、安阳、南阳、襄阳、浔阳等众“阳”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历史渊源?酉阳究竟能否解答下列十一大问题?

1、西安秦朝古都文化被湘西里耶“天下秦城”“里耶秦简”还原历史,而这些“里耶秦简”3万6千多枚、26万多字,为什么是“酉阳丞印”?

2、西安秦始皇“焚书坑儒”,咸阳书生为什么要跑到千里以外的“酉阳桃花源(大酉洞)里去避读?

3、西安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丹”,为什么要尊称“酉阳丹主”巴清氏为“国姐”,并在咸阳筑“怀清台”?

4、为什么西安唐朝太子及长生无忌等许多历史名人都被流放到同属于古酉阳的彭水郁山一带?

5、自东晋江西(九江或星子)的伟大诗人写出《桃花源诗》与《桃花源记》以后,为什么西安唐宋时代那么多大诗人都写过酉阳桃花源的历史诗词?

6、西安唐代大作家段成式为什么遥写出《酉阳杂俎》而成为唐代小说之翘楚?

7、为什么西安唐代特别重视同属于古酉阳地区的彭水郁山古盐都,并列为“天下十监”之一?

8、西安唐代发生之《西游记》故事,为什么说其中《大闹天宫》的内容就是酉阳桃花源的历史回放?

9、在西安咸阳,为什么同样有一条被称为“酉水河”的河流?

 10、为什么在天水(古略阳)女娲庙附近发现“羲皇酉山姜原”及“小有(酉)洞天”的碑记,与古酉阳有什么关系 

11、陶渊明为什么要写《桃花源记》而不写《菊花源记》?

事实上,回答是肯定的。而且,我们此次考察只是走马观花地跑了一圈,如果以后有时间与机会,真正沉下去,我相信一定还会有更多更有说服力的重要发现,来证明我们的酉阳确实隐藏着真正的上古历史秘密。

总之,我们的考察见闻至少给了如下三点重要启示:

(一)关于上古祖先文化在别的地方,仅仅依靠传说与神话故事,都敢大胆地打造宣传,搞得风声水起;而我们酉阳桃花源本身代表的就是上古“羲皇上人”等始祖文化,更应该有理有据深入地地发掘与大胆地宣传出去。而不是因为怕负责任故意放弃甚至设置障碍反对发掘与宣传!

(二我们既然拥有真正的桃花源这一伟大的自然人文品牌,就需要成立专门的文化研究机构来进行系统的研究,要与江西陶渊明研究会等学术机构联合起来,更加深入地研究陶渊明与桃花源历史文化,要出版关于酉阳桃花源及羲皇上人等历史人文的专业研究作品,努力把桃花源所涉及到的主要文化内涵发掘出来,加大宣传力度。

(三)在完善酉阳桃花源及伏羲文化的同时,学习兄弟区县经验,加大对桃花源文化产业及中华姓氏文化产业的研究与投资建设,将酉阳桃花源做成全球华人真正的精神家园。

    

                            

 2012年10月2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