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市金融财税年终决算会议上获悉:2014年,预计全市完成公共财政收入64.16亿元,全省排名继续保持在第11位,实现了收入总量和收入质量稳定提升,保证了财政经济平稳运行。 市领导童国祥、陈可可、李刚出席会议。 据介绍,2014年,我市的财政指标基本达到预期,实现了收入总量稳中奋进、收入质量有序提升的目标,预计全市完成公共财政收入64.6亿元,同比增长6.19%;其中国税完成13.28亿元,增幅11.9%;地税完成41.54亿元,增幅4.7%;财政完成9.5亿元,增幅4.59%,为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全市公共财政支出75.01亿元,同比增长7.39%。全年安排民生支出55.79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4.38%。值得注意的是,城乡社区事务、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节能环保、教育等民生支出增幅均大于公共财政支出增幅。 一年来,我市金融机构频现创新亮点,金融服务个性化发展,金融体系日趋完善,融资渠道呈现多元化。同时,金融机构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三农”、家庭农场、中小微企业等的金融支 持。同时,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转型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效应在我市表现尤为明显,企业金融风险拖累信贷减速,融资总量一直在低位徘徊。预计2014年银行贷款余额811.16亿元,比年初增加67.42亿元,新增贷款增速为9.05%,单位中长期贷款新增40亿元。 市委书记童国祥对财税金融系统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他说,在整个宏观形势严峻和复杂的情况下,2014年我市财税金融部门信贷投放总量持续加大,金融创新步伐加快,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财税征管工作圆满完成,有力地推进了丹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童国祥指出,在新的一年里,我市面临的金融任务更加繁重,市财税金融部门要树立发展信心,把稳增长、控风险作为主要任务,同时要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拓展创新思路,各金融机构必须联合创新、联合管理,避免担保风险蔓延;抓好金融机构队伍管理建设,杜绝金融乱象,力求让政策措施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在2015年能够更加健康发展。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刚主持会议并对2015年工作做具体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