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古方药物组成探疑三则

 杏林脉香 2015-01-06

浅谈古方药物组成探疑三则

关键词:独活寄生汤;枳实消痞汤;中满分消丸;方剂组成

古往今来,历代医药学家都很重视对方剂组成的研究和探讨。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不少古代方剂仍然未能尽识“庐山真面目”,甚至出现一些误解现象。现例举几方予以商榷。

1.独活寄生汤之桂心

独活寄生汤,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以下简称《要方》)卷8.由独活三两,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组成。方中桂心,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等皆以为是肉桂。而孙氏在其《要方》卷1中称:“凡云桂一尺者,削去皮毕,重半两为正。甘草一尺者,重二两为正。”无论唐代一尺现在量有多长,一两现在称有多重,但同等长度的甘草的重量为桂的四倍,则是一成不变的。很明显,孙氏所指桂即是桂枝。因为在同等长度下,甘草的重量有可能为桂枝的四倍,不可能为肉桂的四倍。另外,《要方》卷3厚朴汤中有“厚朴如手大,长四寸……取桂一尺”之文。孙氏之另一部著作《千金翼方》(以下简称《翼方》)卷5也载有此方,只是将方中桂改成桂心。毫无疑问,孙氏认为桂即是桂心,桂心即是桂枝。因为只有桂心即是桂枝,才不需要交待其宽度,只说明其长度就行了。若是肉桂,必定要象厚朴一样,不但要交待其长度,而且要说明其宽度。

正因为孙氏认为桂心指的就是桂枝,所以《要方》竟将仲景28首方中的桂枝改写成桂心,如卷9麻黄汤、小青龙汤等等。即使是同一方,在《要方》之前部写成桂心,在后部写成桂枝,如卷5与卷9桂枝汤等。更有甚者,在《要方》、《翼方》两部著作中,还有方名中为桂枝,组成中却为桂心者,如《要方》卷5桂枝汤,《翼方》卷10大桂枝丸、小桂枝丸等等。

综上所述,独活寄生汤之创制者孙思邈认为方中桂心即是桂枝。

2.枳实消痞汤之干生姜

枳实消痞丸,出自宋李杲《兰室秘藏》卷上胃脘痛门。由干生姜一钱,炙甘草、麦芽曲、白茯苓以上各二钱,半夏曲、人参以上各三钱,厚朴四钱,枳实、黄连以上各五钱组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等误认为干生姜是干姜。

通过多方考证,笔者认为枳实消痞丸中干生姜不是干姜,而是生姜。理由如下:(1)东垣之师张元素在《医学启源》卷下药类法象中,将干生姜与干姜并列论述。东垣秉承师旨亦在《东垣试效方》卷1药象门将此二药并列论述。充分说明干生姜与干姜不是同一物;(2)《兰室秘藏》卷上饮食劳倦门之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方名中为生姜,组成中却为干生姜。显而易见,组成中干生姜即是方名中生姜;(3)《东垣试效方》与《兰室秘藏》二书中虽同时载有消痞丸,但前者方中有生姜,后者改为干生姜。说明后者之干生姜即是前者之生姜;(4)《兰室秘藏》卷上饮食劳倦门之扶脾丸中,干生姜与干姜同时出现于一方,且用量截然不同。毋庸置疑,此二药绝非一味药重写之笔误,实为不同的两味药,即一味是干姜,一味是生姜;(5)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26中,将干生姜附在生姜条目下,且在生姜的附方中有“消渴饮水,干生姜一两,以鲫鱼胆汁和丸如梧子大”之文等,说明李时珍也认为干生姜即是生姜。

可以肯定地说,枳实消痞丸中之干生姜不是干姜,而是生姜。既然如此,后世医家以药测证,推断该方主治寒热互结证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更值得商榷了。

3.中满分消丸之干生姜

中满分消丸,出自《兰室秘藏》卷上中满腹胀门,由白术、人参、炙甘草、猪苓(去黑皮)、姜黄各一钱;白茯苓(去皮)、干生姜、砂仁各二钱;泽泻、橘皮各三钱;知母(炒)四钱;黄芩(去腐,炒)夏用一两二钱;黄连(净,炒)一两;半夏(汤洗7次)、枳实(炒)各五钱;厚朴(姜制)一两。共十六味药组成。

方中干生姜现今诸教材及有关参考书籍都认为是干姜,笔者认为亦是生姜,不是干姜。除上述枳实消痞丸中所论述的五条理由外,尤其具有说服力的是:该方虽然在组成中出现了“干生姜”字样,但紧接着在用法中就有“除茯苓、泽泻、生姜外,共为细末”之明示。这说明,该方组成中的干生姜就是用法中的生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