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大夫普及正宗中医绝学5

 学中医书馆 2015-01-06
杨大夫九十一讲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欢迎大家每晚关注我们这个传统中医讲座。为了家人的平安健康,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传承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宝中友文化遗产。最近两天,我们在学习这个阳明病篇,所谓的阳明病,就是胃肠消化系统不正常,而产生的证状。证状表现,首先是大便不来了,燥屎在大肠里干结了,然后发酵,导上胃上高热,全身发烧,流汗。为什么会流汗呢?因为胃中发高热,人体是一个高级智能调节系统,自主调节本能要继持人体温度平衡,把胃中热量往外扩散,只能靠水了,靠血中津液了,通过津液外泄,把热量扩散出去。从这个出汗上,我们就知道了,出汗伤津液,这可不是小事情。一旦人体津液流过多,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证状表现。在伤寒论第6条里,已经讲过了,出汗过多,人会抽筯,手足发抖,尿失禁,等等,很严重的问题。如果这个阳明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还会持续的发高烧,流汗。阳明病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先感冒,出汗过多了,胃肠津液不足了,胃肠无力蠕动了,才大便干结,发酵,高烧。

伤寒论第185条,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他这里说,本来,人刚刚得了太阳病,就是感冒了,医生开了发汗的药,让病人发汗。汗出不彻,因为这个发汗的药喝的有点少了,不够,结果汗没有出透,外寒没有完全解除。因转属阳明,他说就是因为汗没出透,才导致了阳明病。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汗没有出透,说明胃中津不足,没有津液了,就不会再流汗了。也可能是这个发汗药里面没有补津液的药物。张仲景在处方时,补胃肠津液善用生姜,大枣,甘草,来补津液,补肺津液善用粳米,杏仁。人参大补胃津。因为胃中津液不足,没有汗流出来了,这个感冒还没好,结果转成阳明证了。胃中无津,胃肠无力蠕动,大便下不去,在此发酵产生高热,致使大便秘结。所以,治疗阳明病,应该及时把这个秘结的大便排出去。大便排出,高烧立马就退了。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就是说人得了伤寒感冒,证状是发烧,没有汗,怕冷。为什么呕不能食?呕不能食,符合少阳证小柴胡汤的证状。少阳小柴胡汤证,前面都讲过了,有四大特征,凡具有一个特征,即可认定为小柴胡证。少阳小柴胡证的四大特证是,往来寒热,胁下苦满,反胃呕吐,默默不欲饮食。那么现在,四大特征中,具备了两个,说明病人具有少阳证。也就是说,现在病人的证状,具备了大阳病和少阳病的特点,是两阳并病,病机比转复杂。如果再转化为阳明病,这可能是三阳并病了,同时有三种病发生。他说这个病人先是有太阳病,又得了少阳证,结果汗出,不停的流汗,于是胃中津液不足,又转化成阳明病了。为什么会出汗呢?这个伤寒,感冒发热,怕冷,是没有汗的,但是,因为又有了少阳证,才会流汗。我们前面讲少阳证时,少阳证是怎么得的呢?少阳证的发生,是病人先感冒,因为感冒很多天不好,体质下降了,津液不足了,出汗很少,感冒好不了,结果外邪入里,外界病菌进入人体三焦淋巴系统,进入肝胆,产生了发热,然后才又流汗的,一会有汗,一会没汗。伤寒证,是无汗的,但少阳证是有汗的。这个流汗,是因为少阳证才流汗的。先是有伤寒感冒,然后又转变成少阳,再进一步转化为更复杂的阳明病。
这个185条,讲的还是阳明病是如何转变来的,讲的是病机。

伤寒论第186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这一条讲的是阳明病的脉象。这个阳明的脉的位置是在病人右手关部。当病人得了阳明证时,右手关脉是很大的。脉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脉很粗,很硬,很有力。如果病人有太阳证时,脉是浮的,手一摸上就能感到脉动,有少阳证时,脉是弦的,象打鞭子一样,有阳明证时,脉是大的,又粗,又有力。如果病人的脉象,又浮,又弦,又大,这是太阳少阳阳明三阳并病。当病人病情复杂的时候,医生要对病人的脉象进行详细诊察,以便于准确掌握病机。如果病机不明,治疗会是无效的,还会延误病情,更加恶化,严重。
伤寒三日,实际不是三天应是半个月。过去讲五天为一候,三侯为半个月。他说三日,是指三侯,半个月,伤寒转阳明,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伤寒论第187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伤寒脉浮而缓,本来伤寒证的脉应该是浮数,跳得快,结果现在是五子缓,跳得慢,说明气血不足了,津液不足了。手足自温者,就是说他手脚不凉,是温暖的,说明胃不寒,胃的功能是正常的。以前我们也讲过了,医生诊病,首先要去摸病人的手,手脚的温度,来自于胃。如果手凉,说明胃寒,如果手热,说明胃热。现在手脚是温的,说明胃是正常的。是为系在太阴,太阴,就是脾脏。这句话说的意思是,病人的胃是正常的,他感冒了,本来应该是浮数脉,结果是浮缓脉。脉缓,跳的慢,气血不足,是脾脏的问题,病位在脾。所以,我们学习中医,在诊脉时,病人出现缓脉,你应该知道,是脾的问题,老师都告诉你了,不学习,水平不到位,是自己的事情。太阴者,身当发黄,这个脾脏有问题的时候,病人吃不下饭,吸收不了,气血生化没有来源,会贫血。当人贫血时,透过皮肤可以看到血的颜色是发黄的,成了黄皮肤。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他说如果病人小便是正常的,就不会皮肤发黄。为什么是这样呢?小便充足,这个小便的水,来自于胃肠津液,小便充足,说明人体血中津液充足。这个脾,在中医里面讲,脾喜燥,恶湿,胃喜湿,恶燥。脾脏里面,应该不能湿,现在小便充足,也说明了脾中的湿会及时走向小便,脾就不应该有问题,正常的。小便自利,脾中就无湿,脾的生理功能正常,人就能吃饭,能吸收,气血就充足,身上不会缺血,不会发黄。我们学习到这里,就会知道,张仲景不喜欢用补药的原因。他说,如果脾正常,就会血充足,不需要用补药来解决,利尿,才是正法。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他说如果病人七八天不大便了,大便肯定会秘结,形成阳明病,发热,汗出,不怕冷。这一条,他前面先说伤寒脉浮缓,让我们去辨别是怎么一回事,这里他强调的是脾,因为脾中有湿,导致吃饭不好,吸收不好,然后缺血,身发黄,便秘,形成阳明病。同时老师也告诉了我们,凡身发黄的人,他会有便秘的。所以,中医看见身发黄的人,还没摸脉,首先告诉病人,他有便秘。病人会问,你怎么知道?你是神仙吗?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明晚继续学习。
再见。
杨大夫九十二讲
各位帅哥,美女们,大家晚上好
最近几天,讲的是阳明病,这个病,多数是由感冒出汗过多引起的。出汗过多,胃肠津液没有了,胃肠不能蠕动了,大便干结,不来大便,然后发烧,出汗,脉是大的,粗,硬,有力,为大脉。昨天讲的187条,很精彩,从人的皮肤颜色上,可以看出人的脾胃功能,还可推测小便和大便的状况,这些都是中医里面很重要的诊断辨证的方法。

伤寒论第188条,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濈然微汗出也。
这一条,张仲景再一次告诉我们,这个阳明病,是由伤寒感冒误治发汗过多,没有补充胃肠津液造成的。
也可能是医生误用下法,误用利尿法,造成的。同时也告诉我们,阳明病的证状,不光是大便不来,发高烧,同时还有一个重要证状是,身上有汗,是全身都有汗。如果说只有手脚上出汗,那是胃虚。阳明证是全身出汗,有区别的。

伤寒论第189条,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这一条,阳明中风,就是病人有了阳明证,身上有汗,大便秘结,发烧,同时又有感冒,中风证。中风证是脉浮缓,有汗,低烧,怕风,是一种体质较差才得的感冒。这句话是说,病人体质差,又有了阳明证,又感冒没有好,怕风。口苦咽干,这个是少阳证的特证,说明外邪入里了,进入三焦淋巴系统了,会有胁下满,反胃,不想吃饭,忽冷忽热这些证状。到这里,张仲景已经告诉我们了,现在是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并病了。三阳并病,脉象是怎样的呢?太阳病,脉是浮的,阳明病,脉是大的,少阳证,脉是弦的。所以现在,三阳合病,脉象应该是浮大弦的,脉很大,又很有了。腹满微喘,为什么会腹满呢?因为胃虚掉了,不能汽化水汽,水与气停在胃肠,胀胀的,才腹满。为什么会喘呢?这个喘,证状表现在肺上,但原因却在胃与三焦上。因为胃中无津,又咽干口苦,这是少阳证,少阳证时,病人是默默不欲食的,现在又不能吃饭了,胃中虚掉了,肺也会肺掉,也会寒掉,因为肺胃相因。同时,少阳证时,热入三焦了,三焦通连全身,也会引起肺热。所以,此时,肺是一个虚热的状态,不能正常进行气体的转换,而出现微微喘气,这个是热喘。发热恶寒,这三阳合病,每一病都会是发热的,所以表现的证状是发热。
为什么恶寒?因为胃虚掉了,胃中没有热力了,人体热量是由胃气供应的,胃气没有了,身上没热力,才怕冷,恶寒。现在,尽管是他还在发烧,但他却怕冷。发烧的原因是大便发酵,产热,还有三焦郁热,这些都是不正常的邪热,不是正常人体产生的正热。脉浮而紧,浮,说明有感冒证状,紧,这里是弦紧,不是沉紧,弦紧,说明有邪热,不正常的热。沉紧,那是里寒。现在不是沉紧,要分清楚。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张仲景告诉我们,现在,病人有阳明证,本来应该开泻药,但现在却不能开泻药了。为什么不能开泻药?在太阳病篇里,张仲景反复强调当人有感冒证状时,不可开泻药。如果开了泻药,严重时会引起结胸,轻的会引起痞满,使病情恶化。他说,如果医生开了泻药,病人会腹满。为什么会腹满呢?
本来胃肠津液没有了,你再喝下泻的药,气血津液顺着胃肠往下跑,胃中津液会更缺乏,不能运化食物和水汽,停留在胃中,会胀起来,会茶水都不能入的。为什么会小便难呢?小便难,就是不来小便了。因为攻下,胃肠津液跑光了,血中津液也没有了,小便,来自于血中的津液。没津液,又不能喝水,小便的源头没有了,自然没有小便了。这一条,讲的是三阳合病的证状与发病机理,并告诫后学者,此时,不可下。

伤寒论第190条,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这一条,又是对阳明病辨证的进一步陈述。阳明病,就是大便秘结发酵产生发烧的证状,身上会出汗,
若能食,名中风,如果病人能吃饭,说明胃还不是很寒,胃中是热的,才能吃饭,这个叫胃的中风。中风,就是虚,还不是很严重。不能食,名中寒。如果病人不能吃饭了,说明胃中己经由虚进一步发展到寒了。胃中太寒,胃就不能蠕动了,吃不下饭的。这一条辨讲的是,同样是得了阳明证,关于胃,有寒热之分。病人虽然在发烧,不一定说明他的胃是热的。可能他胃热,也可能胃是寒的。如何知道病人的胃是热的还是寒的呢?他还能吃饭,说明胃是热的,不能吃饭,说明胃寒掉了,胃寒,是由胃虚转化而来的,先虚,后寒。在中医临床上,医生会问病人能不能吃饭,病人回答说,能吃饭,说明胃不寒。如果病人回答说不能吃饭,那就是胃寒了。

伤寒论第191条,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濈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阳明病,就是大便秘结,发烧,汗出。中寒者,不能食,就是胃中太虚太寒了,无津了,吃不下饭了,无力消化,胃蠕动不了了。小便不利,因为胃中无津,又不能吃饭喝水了,同时又在出汗,小便的源头没有了,自然就没有小便了。手足濈然汗出,当胃中极虚时,手上才会出虚汗,说明胃太虚了,这个也是中医里一个重要的辩证方法。此欲作固瘕,这个因为小便也没有了,手脚又在出汗,都证明了胃中极度虚寒了,先由虚,然后转化为中寒。如果胃中极度虚寒,胃肠根本就无法蠕动,会吃什么拉什么,吃的玉米粒,拉出来的还是玉米粒,这个样子,会形成很严重的下利,刚吃饭,不一会就上厕所。固瘕,就是很顽固的吃了马上就上厕所拉大便,吃的什么,还是原样拉出来。必大便初硬而后溏。这个大便还是很奇怪,先硬后稀,因为阳明证时身上在发热,这个热,来自大肠。大肠中的热,很快把大便烧干,所以刚开始拉出来的是干的。为什么后面是稀的呢?因为胃和小肠还是寒的,蠕动不了,食物顺着滑下来了,没有在大肠被烧干。因为小肠里面有肝的酸汁,胆的苦汁,脾的甜汁滋润,不会干掉的。如果小肠也干了,那人就不能活了。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为什么会是大便后面稀呢?因为胃中太寒了,不能吸收吃下去的食物和水。
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杨大夫九十三讲
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上一节课,讲的是病人不能吃饭,吃什么拉什么,原样子拉出来,并且是先干后稀。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是胃虚胃寒了,不能吸收水谷精微物质了,胃中冷掉了。如何解决这个胃中冷呢?我们前面学习过的甘草干姜汤,可以解决,四逆汤,茯苓四逆汤都可以。如果胃中有热力,就不会出现这个消化不良的问题。当然,消化与吸收是两回事。要想吸收好,那与心脏,肝脏,有关系。消化好,吸收好,病人就恢复的快。

伤寒论第192条,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痛,翁翁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这个阳明病,就是发热,汗出,不怕冷,壮热的。初欲食,就是刚得病时是还想吃饭的。想吃饭,想喝水,都说明脾脏功能是正常的,有运化能力。想吃饭,又吃不下,那是胃的问题。现在,张仲景又给学生开始出难题了。他说,小便不利,大便自调。现在来看病人证状了,病人不来小便了,大便却正常。这是怎么回事呢?阳明病的病机是,胃中寒,不能正常消化食物。不能消化,这个人体气血津液就没有来源了,血少了,津液少了,自然就没有小便了。就算是喝下去的水,也不能够吸收进入血液,会从大便走掉,所以大便会正常。这里要说明一点,我们吃下去的饭,其中的水分是靠胃的热力蒸发进入人体的,是往上走的,食物是往下走的。这个方向完全不同。其人骨节痛。为什么会骨节痛呢?我们之前讲过,人的手脚温度是由胃传过来的,现在这个阳明病人,他胃是虚的,寒的,没有热力向四肢手脚传送了,所以关节也会凉,会关节疼痛。说到这里,我们有的人会关节疼,是怎样一回事,现在你可以明白了。
翕翕如有热状,这个气血在不能在四肢正常运行了,人体生理代谢产生的热量不能向外扩散,所以感觉里面有郁热,难受。奄然发狂,因为这个郁热会一阵一阵的不舒服,病人心里会很烦躁,想发狂,着急。
濈然汗出而解者,如果医生看见病人出汗了,就说明胃气回复了,胃中有热力,有津液,才会出汗,汗来自胃中津液。有汗出,说明胃中不寒了,毛孔打开了,小便也会跟着来了,小便源自津液,汗,津,尿,同源。所以说,刚开始病人没小便,后来有汗出,就知道病人马上会好的。此水不胜谷气,就是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刚开始病人能吃饭,说明脾脏运化功能正常,胃却没热力消磨水谷,没有汗,没有小便,没有津液,是胃不能消化水谷的问题,病源在胃。这个水,来自对水谷的消化吸收,水,指的是汗,津,小便。与汗共并,说的是小便,汗,津液,同源。脉紧则愈,如果医生摸一下病人的脉是紧的,就知道病人马上会好,不用再吃药了。阳明病,脉是大的,粗大,有力。现在病人的脉变了,成了紧脉了,这里的紧脉,是弦紧,不是沉紧。脉大的时候,说明身体热重,沉紧,那是有寒,弦紧,是不会发热的,顶多是一个潮热,不会发烧的。胃脉弦紧,说明胃是偏热的,不会胃寒,所以,病人出现这个脉象,病会很快好的。如果胃有热力了,小便自然会正常,骨节疼,也会好的。

伤寒论第193条,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这里是说,这个阳明病,病好的时候,一般会是在下午3点钟到7点这个时间。申至戌,这是过去古代人对时间的划分,是下午3点到7点这一段时间。这一时段,是脾经与胃经当令的时间,是脾胃功能最旺盛的时间段。阳明病发作时,也是在这一时段较严重,病好时,也会在这一时段。如果这时病人说他出汗了,或小便正常了,或者很饿,要东西吃,医生就知道,他病要好了,不用再吃药了。

伤寒论第194条,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上小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这里说的是阳明证的病人,不能吃饭了,如果医生开了清热药去清胃中热,那是非常错误的,如果喝了清热药,病人会呕吐的。不能吃饭,那是胃寒,不是胃热。胃中有热的人,饭量很大的。所以然者,这是一个什么道理呢?为什么会这样呢?胃中虚冷故也。这个阳明病虽然是在发热,但他胃中是寒的,这一点我们千万不可以搞错。胃中因虚致冷,再用清热的凉药下去,胃会更寒凉。胃中极冷,会是吃什么吐什么,水饭不能入。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本来胃很虚寒的人,用清热药去攻热,肯定会出现呕吐的现象。
所以,当我们看到怀孕的妇女干呕时,即可知道她胃中虚冷。

伤寒论第195条,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后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病脉迟,就是有胃肠病的人,他的脉跳的迟,迟,就是慢了,缓了,一分钟在60下以下,说明气血不足了,虚掉了。食难用饱,就是吃一点就再也吃不下去了,不能吃饱,说明胃中虚寒掉了。饱则微烦头眩,如果很吃,吃得饱饱的,他就会心里很烦,也会头晕。为什么会微烦呢?因为吃下去的东西消化不了,胃里难受,所以才烦。为什么会头晕呢?我们平时吃饭,首先看到的是头上会冒汗,这说明胃中热量首先是往头部走,现在胃中不能消化,停止了,头部就会一下子空虚掉了,得不到胃气的补充,所以才会头晕。必小便难,因为脾胃功能没有了,不能消化水谷了,就没有津液来源了,自然就会没有小便了。
此故作谷瘅,现在这个情况,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吃不下,现在是能吃下,但运化不了,胃中饱胀,这不是胃的事情了,是脾的事情了,是脾不能运化带动胃蠕动了,脾没有吸收功能了。谷瘅,就是脾没有能吸收功能了。虽下之,腹满如故,如果医下开了泻药把胃中食物排出来,病人肚子还会胀的,因为脾虚了。所以然者,脉迟故也。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因为阳明病由脉大转变成脉迟,脾统血,脉迟,说明血不足了。血不足的原因是脾不能运化吸收了,所以病的根本在脾。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明晚继续。
再见,各位。
杨大夫九十四讲
各位朋友,大家晚好。
现在,又到了我们一起共同学习伤寒论的时间了。昨天,我们讲的是,病人呕吐,这个是胃中虚寒造成的,伤寒论的每一句话,都在向后学者门阐明医理。腹满呢,是脾虚不能运化造成的。所以,当我们知道了病人的证状之后,是怎么一回事,原因何在,这是一目了然的。这就是中医的辨证法,所以,中医应该是,病人讲述证状后,方子立即就出来了,不要再去乱辨了,中医其实很简单,不要人为地去把它搞得太复杂了。烦,是因为身上不舒服,才会烦。头晕的原因,是因为胃肠不能消化而导致气血不足造成的,
中医的核心是辨证,这些方法,在伤寒论里讲得很明了,我们一定要去相信它,并且去尊守这个原则,不要去乱辩,错辩。临床上遇到脉迟缓的病人,这个是脾不运化的原因,应该去脾湿才对, 不要一味的去补,脾恶湿,喜燥。

伤寒论第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阳明病,就是因为胃中虚寒而引起的发热,全身有汗,不怕冷。阳明病,就是胃肠消化系统的疾病。
法多汗,就是说本来应该是全身有汗出的。反无汗,但是现在病人不是全身出汗,而是没有汗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这个病人身上又痒了,皮肤象有虫子在里面跑一样,很痒的。为什么会痒呢?首先他说病人身上没汗了,为什么没汗?前面讲过,汗,津,尿,同源的。出汗,源于胃中的津液,现在胃中无津液了,自然就没有汗出来了。我们人体有一部分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是依靠汗,来把它散发出去的。现在没汗了,说明胃中津液不足了。因为津液不足了,在向外扩散的过程中,汗液走到皮肤了,又走不出去了,停在皮肤,才会庠,象虫子在爬一样。如果是这样,那么一个桂枝汤就可以解决了。此以久虚故也,他说这个病人没有汗,皮肤又痒,是太虚了,津液不足,血不足了。这一条,讲的是无汗,皮肤痒的发病机理,与胃肠有关系。

伤寒论第197条,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阳明病,就是这个胃中无津而造成的疾病。反无汗,而小便利,这个小便利,说明胃中津液还是充足的。
但是,病人没有汗,为什么会这样呢?前面我们讲过,人体的汗,来自于胃中津液,现在胃中有津,却没汗,说明是胃中没有热力了。这个样子,才会出现小便正常,但却无汗。如果说病人是受了寒而引起不出汗的话,那他小便也不会正常的。因为皮肤毛孔不打开,小便不会自利的。现在不是受寒了,而是胃中无热力造成的无汗。二三日呕而咳,这个无汗的证状,过了二三天了,病人又出现了呕吐和咳嗽了。呕吐的原因,昨天刚讲过,是胃中虚寒引起的。咳嗽呢,在太阳病篇里已经讲过咳嗽的原因了。有热咳,有寒咳。现在身上无汗,说明胃中冷,胃气上行入肺,胃冷,肺也会冷,现在这个是寒咳。手足厥者,因为手脚的温度来源于胃,现在胃冷了,四肢手脚也会冰凉的。厥逆,就是冰冷。必苦头痛,这里又讲头痛的原因了。为什么会头痛?前两天讲过,人吃饭时,首先会头上冒汗,说明人体的胃气是上行的,首先往头顶走。现在胃中冷了,这个冷气首先会往头上去,导致血管受寒,不通。不通,则痛。说到这里,应该说一下脱发的问题。脱发的原因有几个,但这个胃中热力不足也是导致脱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胃中热力不足,头顶也会热力不足,造成循环不畅,皮肤失养,毛发脱落。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如果没有咳漱,又不反胃,手脚是温热的,病人就不会头痛的。这一条,讲的是汗,尿,咳,呕,手脚冷,头痛的辨证方法,头痛为寒。如果胃中有热力,手脚也不会冰凉,也不会头痛的。

伤寒论第198条,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好,张仲景现在又在讲咽喉疼痛的原因了。
阳明病,这个是胃中虚寒而引起的发热汗出。但头眩,就是病人头晕了,这个头晕的原因,前面讲过了,是胃肠功能不正常,吸收不好而缺血,才会头晕的。不恶寒,病人不怕冷,说明在发烧,胃中很热了。
故能食而咳,因为胃中很热,病人才会胃口大开,想吃饭。为什么又会咳嗽呢?刚才讲的是寒咳,现在胃中热了,还会咳。因为胃中太热了,这个胃中热气会走肺,引起肺热,肺热了,会发炎,炎性物质会堵塞肺中气道,引起咳嗽。一个胃的不正常,会引发很多问题出来。中医就是这样去认识疾病的,与西医不同的。其人咽人必痛,为什么会咽喉疼痛呢?因为咽喉这地方,是胃气与肺气交汇的地方,现在肺胃都有热,咽喉也会发热,发炎而疼痛。所以,这个咽喉疼痛的原因是肺胃有热。若不咳者,咽不痛。如果病人肺不热,不发炎,胃不热,就不会咽喉疼痛的。

伤寒论第199条,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侬者,身必发黄。
阳明病,就是胃中无津,发热,汗出,不怕冷的证状。无汗,小便不利,现在他发烧,也没汗出了,小便也没有了,说明胃中无津了,血中无津液了。心中懊侬,他心里很恼火,因为胃中无津,胃会很难受,会痛的,血中无津了,血量少了,心脏会供血不足,会心慌,脉会迟的。身必发黄,血中无津液了,透过皮肤可看到血的颜色发黄了。这一条是通过汗和小便是否正常来推断是否缺血了。

伤寒论第200条,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这个有阳明证的人,胃虚了,身上在发烧,医生误治了,以为是感冒了,用火来烤他,让他出汗,额上微汗出,这个只有头上有汗,身上没汗,这个在太阳篇里己经讲过了,是因为血中无津了,才会只有脖子以上出微汗,脖子以下没有汗。小便不利,身上没汗了,小便也没了,说明血中无津了,血稠了。必发黄,血中无津液,血稠了,透过皮肤可看见血的颜色是黄的。这一条,告诫我们为医者,阳明病,不可以火疗的,热疗,会误治,病会加重。
今晚就学习到这里。
再见,晚安,各位。
杨大夫九十五讲
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欢迎大家每晚与我一起学习中医经典伤寒论。
先回顾一下昨晚所讲内容。前天讲的是由于阳明病,引起的头晕,腹胀,呕吐。昨天又讲了阳明病会引人贫血,身发黄,皮肤痒,沒有汗,还有咳嗽,头痛,沒小便,头上有汗身无汗,这些诸多证状。所以,这个阳明病篇里讲的是很多的疑难杂证。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这个阳明病篇,不要小看了。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你不明白,治病,你就无从下手,沒有方向,沒有对策。弄懂了,才会有好的疗效。

伤寒论第20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昨天还讲了,这个阳明病,你不要去用火疗的,之前在太阳病篇也讲过,不可以火疗,热疗。火疗,会加重病情的。这个阳明病,就是胃肠缺津液而导致气血循环不畅而引起的发热,流汗,不怕冷。脉浮而紧,这个浮脉,说明病人有感冒,外面受寒了,胃中热力往外走驱寒,才会脉浮。紧呢?有沉紧,有浮紧,有弦紧,现在是浮紧,说明胃中热力很大了,太热了。如果脉是沉紧,那是胃中寒。弦紧,那是有内热,脾热,肝热,胆热。所以,要从脉上把病证分清楚。浮紧,是胃中热力很强。必潮热,我们以前学过,张仲景爱说日哺潮热,就是胃中有热,会在半下午天黑之前病人会发热盗汗,一阵一阵的。这里就是说,病人脉浮紧,就是胃中热重了,半下午三点到七点这个时间病人会发热一阵一阵的流汗。这个时间是胃经当令,胃的生理活动比较旺盛。发作有时,不是不停地发热流汗,是一阵一阵的。但浮者,必盗汗出。什么意思呢?因为浮脉,说明胃中热力充足,才有足够的热力往外扩散,热中胃中向皮肤走,病人才会出汗。
如果脉不浮,说明胃中热力不足,就不会有汗出,那胃中一定是凉的了。这一条讲的是,从脉上看,即可知道病人有汗没汗。中医的问诊,有十问,一问寒热二问汗。现在呢,张仲景就是在教导我们如何去辨汗。平时遇到病人时,一摸脉,很弱,即可知道他身上无汗,小便少,胃是寒的,手脚是凉的,骨节是疼的,心是烦的。

伤寒论第202条,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这个阳明病,同样是发烧,但是否会胃中冷,却不一定的,胃干也可能是冷的,也可能是热的,但汗出,肯定有,多与少却不一定,与胃的状态有关系。阳明病,口燥,说明胃中很热了,烧得口舌都干了。但欲漱水不欲因者,现在病人想喝水又喝不下,只能用水漱一下口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关于阳明病,中医一般说是有两种,一种是阳明经热,就是胃肠血脉神经里面有热,这个是阳明经热,一般用白虎汤来解决,另一种是腑热,就是大便堵起不通了,发酵了,产生了高热,这个是用承气汤把大便攻下来即可。实际上还有第三种,记得我在太阳篇中讲过了第三种。现在呢,病人喝不下去水了,这个是胃肠堵塞了,口中很干,只能漱一下口,滋润一下了。如果是阳明经热的话,病人会大渴要水喝的。所以,这个经热与腑热,证状很好区别,问一下病人能不能喝水就知道了。此必衄。如果病人喝不下去水,他会流鼻血的。为什么会这样子呢?首先,他口干,说明胃中很干了,太热了,这个热,会直接往肺走,让肺也热起来了。为什么会走肺?这个原理我曾讲过多遍了,黄帝内经里面讲,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然后由肺向全身输送营养精华,脉朝百脉,这是人体的营养气机输送通道。现在是胃肺都高热了,胃肠又堵塞不通,又发酵产高热排不出去,人体里的热力无处扩散了。我们人体是一个高级智能系统,它有很精确的自主调节功能。现在体内发高热,大便又排不出,无法泄热,又加上喝不下去水了,体内没有水了,自然也就没有津液了,没有汗了,没有尿了。体内的热力往何处去?出不去呀,都不通畅了,这个胃中热会往上冲,经肺,经鼻往外排。鼻中毛细血管受热膨胀破裂,所以才流鼻血,热从鼻子出。流出的血,会很热的。所以,这个阳明病,胃肠病,还会引起鼻子流血,会流很多的血,医生一定要洞悉此理,尽快采取措施。阳明腑证时,可以用大承气汤尽快把大便通下来,鼻子就不会再流血了。这也是中医的急下存阴方法,快点攻下,不要让病人失血过多,防止危证出现。如果大便不通,喝不下水,病人鼻子流血不止,那会有生命危险的。

伤寒论第203条,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这个阳明病,证状应该是发热有汗出的。医更重发汗,这个医生呢,看见病人在发烧流汗,以为是感冒了,没有问详细,也没有摸脉,结果又开了发汗的药,让病人很发汗,肯定会伤胃中津液了。病已差,这一发汗,病人看上去是退烧了,因为胃中无津了,无津,就会更虚,就会胃中无热力了,看上去不发烧,实际病没好,更严重了。尚微烦不了了者,这个病人心里烦个不停,因为胃中更虚了,肚子很难受。此必大便硬故也,胃肠中无津了,大便会更加干结而硬了。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这个大便硬,是因为胃中伤失津液造成的,发汗造成的。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这时医生应该怎么办呢?医生应该去问一下病人小便情况,一天有几次?若本小便日三四行,如果病人回答说一天有三四次小便,这个说明病人血中津液还是充足的,不要紧的。如果没有小便,那就麻烦了。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病人昨天小便一天好几次,今天还是好几次,说明体内津液充足,医生就会知道,病人不久就会有大便拉出来的。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他又说了,现在的尿量与昨天相同,数少,就是次数少了,但每次的尿量己经多了,尽管次数少,但尿量增却增加了,说明津液充足时,同时也说明他体力又有所恢复好转,每次尿量很少的人,那是体质差。比如胖子,每次尿量都很少,一点点。这个尿,来源于人体的津液,津液,汗,血,尿,同源。尿量增加了,说明津液足了,这个津液会自动补充胃中,因为胃曾经因发汗而流失津液过多。胃中津液足了,大便就会通畅。
我们在学习太阳篇时,经常在讲,生姜,大枣,炙甘草,人参,都是补充胃肠津液的,如果你平时常吃这些,大便就会很通畅,不会便秘,不会生痔疮的。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感谢大家与我一起共同分享。
再见。
杨大夫九十六讲
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现在,我们继续学习中医经典伤寒论昨天呢,又讲了这个盗汗,流鼻血,还有如何观察小便,会知道大便来不来。我们学习伤寒论,就是要明白,张仲景在说什么,这个病证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其实,这些都是人体生理的运行规律。知道了这些,才能准确掌握发病原理,才能为下一步的用药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学习伤寒论以来,张仲景至始至终都在围绕一个津液在说病。如果我们把张仲景的思想牢记于心中,那么,这个中医学是不是很简单了?所以,中医根本不是玄学,也不神秘,更不是什么天书。学习中医,至要一点,我们不要被那些杂说所误导。相信仲景学说,不会错的。否则,将是一错到底了。

伤寒论第204条,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伤寒呕多,就是人感冒发烧了,又呕吐很厉害的。伤寒,我们前面讲过太多了,这个啥意思,大家都理解了。呕多呢,这个妇女怀孕也会呕吐,这个是生理妊娠反应,不算是病。但这里讲的呕吐,不是妊娠反应,是病理性的。凡呕,都要归纳到少阳证里面,因为前面讲过,忽冷忽热,反胃呕吐,胁下满痛,嘿嘿不欲食,这是少阳证四大特点,凡占一证,都可定性为少阳证。少阳证,就是胃中津液不足,胃中虚冷,无热力,外邪乘机进入人体导致三焦淋巴发热发炎,肝胆郁热,肝脾肿大了。现在有四证之一出现,可以定性为有少阳证了。所以,这个伤寒呕多,就是说病人有了感冒又有了里热少阳证,两阳并病了,合并证。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我们前面学习的这个阳明病,治疗方法主要是通大便。但是现在,情况变化了,现在是太阳证,少阳证,阳明证都出现了,是不可以攻大便的。出现太阳证,一般是用发汗法,出现少阳证是用小柴胡来和解。太阳病伤寒,少阳证,都不可以攻下的。如果攻下了,轻的会出现痞满,肚子胀,严重的会结胸,会更严重。医生治病,不能让病情去恶化,只能让 病情好转。如果有太阳证,少阳证,都不可以攻下。先把这些治好,再攻下。临床上会是开药时同时会加上润下的药,但不可以猛攻。

伤寒论第205条,阳明病,心下痞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上者死,利止者愈。
这个阳明证的证状,就是发热,汗出,腹满,又口干很渴,是因为胃中津液不足引起的。心下硬满者,就是说这个肚子胀很久了,肚子按上去已经很硬了,有干结的大便在里面。按上会疼的。不可攻之,这种情况,还是不能攻下,他说这个攻,就是用猛药,比如有个大承气汤,一喝下去,大便立马就拉出来了,还没走到厕所就拉出来了,不要轻易去猛攻。攻之,利遂不止者死,这个大承气汤喝了,会不停的拉肚子,流失胃肠津液过多,会有生命危险,那这个腹部硬满应该怎样去解决呢?我们在太阳篇里学了五个泻心汤,是专门解决这个问题的。利止者愈。如果病人喝了攻下的大承气汤,他下利不停,医生应该怎样处呢?可以对证用药,因为胃中虚,又喝了攻下的寒药,胃中极寒了,你可以开甘草干姜汤,四逆汤,或者再加葛根,只要病人胃不寒了,拉肚子就会停止,病就会自己好。所以,这个阳明证,证状很复杂,只要胃肠通顺不堵,病就会自已好。当然,证状处理完毕时,病人饮食要注意,尽管很饿,也不可猛吃猛喝,要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少与之,不要心急。这两条,讲的都是要看清病证,不要盲目去攻下,阳明证,要谨慎用药,查明病情。

伤寒论第206条,阳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这一条,讲的还是阳明病,有时还是不可攻下的。阳明病,就是发烧,汗出,不怕冷,口舌干喝,腹满。
面合赤色,现在病人脸上突然发红了,说明这是胃中极热了,热往上冲,烧得脸都红了,这个热很重的。
不可攻下,当胃中太热了,也不可以攻下。为什么呢?因为胃中高热,胃中津液会极速往身体外围扩散,胃中津液极度缺乏了。你再及攻下,这个津液再往下跑,胃肠恐怕要干掉了。必发热,如果攻下了,体内津液流失严重,血中会无津了,会血稠的。血稠,就会发热,这个在伤寒论第6条已经讲过了,不光会发热,还会有更严重的证状表现出来。我们人体的热量,是储存在血中红细胞里,不是储存在津液里。当血中无津时,血会变稠,血中会很热,会引起高烧的。色黄者,小便不利也。如果攻下了,会重伤津液,会血稠,会发高烧,因为血中无津了,透过皮肤可以看到血的颜色是黄的,小便也会没有了,因为尿与津同源。

伤寒论第207条,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阳明病,就是发热,汗出,腹满,口干渴。不吐不下,不吐,他不反胃,不呕吐,说明没有少阳证,
不下,就是说他不来大便了,怎么办呢?心烦者,这个大便不来,心里会很烦的,很担心受怕了。可与调胃承气汤,这个阳明病大便不来,可以用调胃承气汤来解决。调胃承气汤口上炙甘草7克,芒硝10克,大黄15克组成,这个方子在太阳篇里己经讲过了。调胃承气汤是中医攻下方剂中最轻的一个。芒硝味咸散结,能把干结的燥屎打散开来,同时刺激肠道产生更多津液,软化肠道,解除肠痉挛,大黄,能加快胃肠蠕动,让大便加速外排。炙甘草能够双向调节胃肠功能,防上因大黄而导致的胃肠蠕动过快,使大便缓缓排出。这个调胃承气汤的使用方法是,先煮甘草和大黄,煮好后再加芒硝,小火上溶化,即可。

伤寒论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己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这个阳明病脉迟,就是说病人发热汗出腹满口渴,又脉迟了。脉迟,说明血中无津了,血稠了,血液供应不上心脏了。
虽汗出,不恶寒,病人还在流汗,胃中很热,因为血稠了,身上高热是肯定出现了。这个脉迟,也说明了胃中无津,干掉了,但现在还是一在出汗,这汗是因为发烧太严重了,血中津液在往外跑。其身必重,现在胃干的很厉害了,胃气已经没有了,人体的阳气来自于胃气,胃气没了,也就没有阳气了。没阳气了,会全身无力,感觉全身沉重。
好吧,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学习到这里。
朋友们,再见。
杨大夫九十七讲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现在,我们继续学习伤寒论。
昨天呢,讲了这个阳明病,通常是用攻下法,但有的时候,是不可以攻下的。当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三阳并发的时候,不可以攻下。阳明病,很严重的时候,肚子胀满了,发硬了,也不可以攻下。阳明病,当病人身上或脸上耶发红了,热太重了,也不可攻下。这么严重的病情,却不能去攻下,怎么办呢?你先把他的证状减轻一点,然后再考虑攻下法也不晚,不要把病情搞得太危险了。因为攻大伤津液,应特别小心为好。一定要谨慎。
下面我们来看这个208条,
伤寒论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己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阳明病脉迟,说明病人血不足了,津液亏了。虽汗出,不恶寒者,这个汗出不怕冷发热,是阳明证的特点证状。其身必重,因为身上缺血了,缺血了,才会四肢无力身重。短气,因为胃中很热,胃热上行入肺,肺都胀了,气道狭窄了,才胸闷气短。腹满而喘,这个阳明病,就是大便不通才腹满,这个胃肠都受热发胀了,往上占位挤迫肺脏,导致肺不能正常舒张与收缩,严重时病人会喘气。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这个潮热,就是张仲景常说的日哺潮热,就是半下午会发烧,汗出,说明胃气回来了,胃中有津液了,有热力了。胃中有津液,有热力了,才会有汗出,汗出后病人有感冒就会先好。感冒证状没有了,才可以考虑攻下。如果感冒证状不去,不可以攻下的。一旦攻下,轻则腹满,重则结胸。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己硬也,大承气汤主之。关于这个手上出汗,这里讲一下。以前呢,张仲景说了,人的手脚温度来自于胃,病人手脚凉,原因是胃中寒。那现在手脚流汗是怎么回事呢?这个手汗,同样是来自于胃中津液。阳明病,本来应该是全身流汗的,现在呢,身上没汗了,只有手脚上有,说明胃中己无津液了,只有最后一点点了,才会有这个证状。所以,大便会很干。这个大承气汤,就是在胃中无津液的情况下才用的。此时身上己无汗了,赶快用大承气汤把大便攻下来,以求安全,这个是急下存阴的方法。如果病人只是发烧,腹满,只要身上还有汗,就不要用大承气汤,因为这个方子力量太强了。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阳明病应该是不怕冷的,现在病人怕冷,说明有感冒没好,可以先用桂枝汤把感冒先治好。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就是说病人如果只发烧但身上发烧流汗不是很严重,不可以用这个大承气汤。承气汤是在发高烧,大便堵塞,腹胀满,身上无汗了,只有手上才有汗的时候才用的。
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就是说病人只是大便不来,腹部胀满的时候,是用小承气汤,此时应该是身上还有汗的,不是只有手上才有汗的那种。微和胃乞,勿令至大泄下。在使用承气汤攻下的时候,应该根据病人证状的特点来处方用药,不可强攻,轻微的去调理胃气即可。防止病人泻利不止.。

攻下的三个承气汤,这里综合比较一下,临床上不可以用错了。
如果病人多日不来大便了,己经腹胀满了,身上还有汗,此时用小承气汤来攻大便。
当病人多日不来大便了,腹胀满了,身上没汗了,只有手上在流汗了,这时是用大承气汤。
如果病人怕冷,有感冒,反胃呕吐,肚子已经硬满了,或者病人脸上身上都发红了,此时不可以攻下,要等病情缓解在再攻下。
大承气汤方组成,大黄15克用酒洗,厚朴30克,枳实20克,芒硝30克。
我们一看这个方子,用药量很大,所以攻大便的力量很强罕。大黄,是攻下去实满的,能够增强肠道蠕动功能,把大便往外排。芒硝,味咸,咸能散结,能把干结的大便打散开来,把大便变软变稀。厚朴宽肠下气,能把肠子扩宽,并使胃气下行,平时如果不想吃饭,你用厚朴泡水喝,喝下去立马就有饥饿感。厚朴还能调气,调肺气,调胃气,是中医要药。为什么大黄要用酒洗呢?因为这个芒硝对胃肠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危重病人,是不可以用芒硝的,用了芒硝,胃肠会很疼痛的。大黄的动力太强了,用酒洗过,就是制大黄了,力量比较缓慢了,这样才能减轻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性。这个大承气汤的用法,先煮厚朴和枳实,煮好后再放大黄,稍煮一会儿,再放芒硝,小火溶化后即可。这个大黄力猛,气薄,不宜久煮,煮久了就没效果了。
小承气汤方组成,大黄15克,酒洗,厚朴7克,炙,枳实10克,炙。
这个小承气汤,里面没有芒硝,这个是病人腹满大便不来时用的,但肚子还没有变硬。肚子硬满了,不可攻。身上没汗了,用大承气汤。这个小承气汤里的厚朴和枳实,都要灸一下,就是放铁板上烤焦。为什么要炙呢?药物生用,性是凉的,制过后是温性的,不至于导致胃寒,这样子的。这个小承气汤的使用方法,三味药一块煮,煮好后分两次喝,如果第一次喝了,应该很快要来大便,这里他说初服汤更衣,就是喝后会往厕所跑。如果大便不来,再喝第二次,大便出来了,就不要再喝了,再喝会下利的,会拉肚子的。大便下来了,就不要再喝了。
好了,阳明病篇里三个攻下方子,我们己经学完了,在什么时候不可攻下,什么情况下用调胃承气汤,什么时候用大承气汤,什么情况时用小承气汤,我讲的已经很明白了,希望大家课后认真复习今天所讲内容。喝了攻下的药,大便来了,就不要再喝了,不要舍不得剩下的药汤,不然会下利不止。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明晚,我们继续分享千古中医传奇。
朋友们,再见。
杨大夫九十八讲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现在呢,我们继续学习中医经典伤寒论。
前面呢,刚刚讲过的,阳明病,本应该攻下,但有时也是不可以攻下的,这个要看具体情况如果病人几天没来大便了,肚子也不胀满,一般是用调胃承 气汤把大便通顺下来。如果肚子己经胀满了,可以用小承气汤来把大便清出来,如果病人肚子胀满了,又发硬了,或者是看见手上在流汗,这时才用大承气汤来解决。病情轻重不同,用药都是不同的,这个一定要把握清楚。大便大来后,就不要再喝药了。承气汤中用的大黄,一定是要酒制过的,因为生大黄力太猛,大便排出后还会继续拉水,伤津液,所以大黄要酒制。
讲了这么长时间的阳明病,我们也看到了,阳明病是怎么一回事了。阳明病,说的就是这个胃肠病。那为什么叫阳明呢?最近几年,中医的扶阳学说很是盛起,姜桂附己是很多中医的贯用药,大家都非常重视扶阳。张仲景把人体疾病的原因分为六个块区来讲,也有的人说张仲景的学说,是六经辩证。但我们学了这么久,并没有看到六经辨证的条文,他只是把人体分作六大系统来讲,这样才能条理分明,不致于杂乱无章。
阳明,因为中医是以阴阳学说为基础,先有阳,后有阴,然后呢,阴来生阳,这是阴阳互根。没有阴,阳从何来?太阳,讲的是人体内外寒热交替变化的规律,还有因为受寒热影的人体内的水循环规律。首先,第一步,只有人体寒热平衡了,体内五脏六腑才能正常运转,所以,太阳篇很重要。太阳篇里所用药物,都是调节人体寒热与水循环的。既然,中医以阴阳为基础,那就要去辨这个阴阳。阳,很重要,人体是如何获得充足的阳气呢?张仲景是一贯不喜欢用补药的,所以,他就在太阳篇之后,把阳明篇摆出来了。中医为何要把胃肠称为阳明呢?因为胃肠系统正常了,才能饮食入胃,消化吸收,生成血液。阳气,是存在于血液中的。只有血液充足,人体才会有足够的阳气,不是补药能做到的。胃肠功能要想正常,里面必须是通顺的,不能堵塞,里面一定要有足够的空间,不能实了。胃肠里有一定的空间,人才会有饥饿感,才能进饮食 ,充血脉。目的,还是为了一个血脉。血足,阳自生。所以,阳明,就是生发阳气的根本,里面一定要保持宽厰明亮。这是阳明的含义,与六经无关系。
看新条文,

伤寒论第209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便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阳明病,潮热,就是胃肠不通顺,堵塞了,发热,汗出,不怕冷,潮热,就是半下午又明显发热,与其它时段有区别,说明严重了,才这样。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就是只有大便发硬的时候才可以用大承气汤。 不硬者,不可与之。大便不硬,不要给病人喝大承气汤,这个是原则。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如果病人好多天不大便了,医生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大便硬结了呢?如何去知道呢?可以先给病人喝一点小承气汤,来看一看,是否大便已硬了。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如果病人喝了少量的小承气汤,他肚子会有响声,有屁放出来,这说明肠中大便干结成块状了。乃可攻之,当判断肠中确实有燥屎了,才可以用大承气攻下。如果肠中大便是稀的,那里面不会有气的,就不会放屁出来,也不会肠中响鸣。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必后溏,不可攻之。如果病人喝了小承气汤,没有屁放出来,他便秘,那也只是刚开始拉时是硬的,后面会是稀的,这种情况不能用大承气汤攻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如果此时医生用了大承气汤来攻下,胃中会因为流失津液而变得更虚,更冷。胃凉了,才会胀满,不能运化水谷。欲饮水者,与水则哕。攻大后,病人胀满,也会想喝水,但喝了会吐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攻下,只是伤到胃肠,没有伤到脾。想喝水,说明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喝下又吐,说明胃虚掉了,不能承受,太虚太寒了。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这个连水也不能喝了,胃虚到如此程度,无津了,如果再发烧的话,病人大便肯定会硬的,以小承气汤和之,以前用大承汤,太攻下过头了,现在只能用小承气汤来调和,这个小承气汤,攻下力量只是一般。不转矢气者,不可攻也。如果医生想知道病人大便是否已干硬,可以用小承气汤来试试看,如果病人喝药后肚子不响,不放屁,说明大便是稀的,千万不可用大承气汤来攻下。
这一条讲的是大承气汤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伤寒论第210条,大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澹语,喘满则死,下利者也死。
夫实则谵语,病人如果出现胡言乱语的情况,这个是胃肠不通顺了,大便堵起了,实了,胃中浊气上冲于脑,病人神经才错乱。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如果病人胃中不实,是虚的,太虚了,会出现郑声的证状。什么叫郑声呢?郑声就是一句话说了一遍又一遍,重复说。直视谵语,喘满者死。如果病人在胡言乱语,那是大便干结不通了,眼珠不能转动了,说明肝中无血了,身上津液没有了。当人体血液不足时,心脏会供血不足,无力带动肺来进行呼吸作用,这时会出现哮喘发作。体内无血无津了,胃肠干掉了,冷掉了,不能蠕动了,才会出现腹胀满,这时候的病情是很严重的,有生命危险,但不一定非是一定会死。这一条讲的是阳明病最严重时的证状,误治造成的。
伤寒论第211条,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这个病人得了阳明病,发热,汗出,出了很多汗了,如果医生再误治,再去让病人吃发汗药,那胃中会无津,血中也会无津。亡其阳,人体阴阳本藏于血中,血中津液为阳,血为阴。亡阳,就是亡津液。谵语脉短者死,病人身上已无津液了,无热力了,现在又说狂话,大便堵起了,无津液,这个大便就下不来的。
脉短,就是很微弱了,几乎快没有脉跳了,因为缺血了,脉跳不起来了。病人可能有生命危险,因为身上血干了,病人会是皮包骨头的状况,很危险。脉自和者不死,不管病人证状有多严重,只要他脉跳有力,说明身体血液充足,津液充足,就不会出现生命危险。临床上,不管什么病,只要病人身上血充足,就不会死人的。死的,多是皮包骨头身上无血的病人。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朋友们,再见。
杨大夫九十九讲
各位朋友,大家节日都开心点,快乐点啊。
昨天,我们在讲阳明病这个攻下方法,这个可是要小心谨慎,不可用错药啊。病人多日不来大便,能不能用大承气汤来改呢?,这个医圣张仲景又说了,你先用小承气汤来试一下,如果病人肚子里有气,他会有屁放出来,说明大便已干,才可以用大承气汤来攻。如果病人肠子里不响,不放屁,那说明大便是稀的,不可以用大承气汤来攻。后面他又说了,严重时病人会眼珠不转动直直的看人,这个是津液没有了,血不足了,才这样子。回想一下,我们周围有很多精神病人,胡言乱语,眼睛直视,是什么原因引起他这样?我不再说了,大家也应该明白了。所以,张仲景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现代各种疑难病的完美解说。这些病,早己被我们的祖先攻克了。喘满,这个哮喘病,同样是因为病人体内严重缺血缺津造成的。

伤寒论第212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澹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就是说病人感冒了,证状是发高娆,怕冷,身上无汗,医生开错了药,喝过之后上吐下泻了,虚掉了,这个感冒没有好。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这个病人因为上吐下泻导致胃中虚掉了,他不能吃饭了,结果呢,好多天不来大便了。日哺所发潮热,就是病人半下午又发烧了,又流汗了,说明胃中很热了。这个胃中太热,会往外排汗,排胃中津液,胃肠里面会干掉的。不恶寒,病人身上热很重,汗出了,寒气排掉了,现在就没有伤寒证了,不存在感冒的问题了。独语如见鬼状,他在那里自言自语,这个与胡言乱语不同的,独语,是他一个人在那里说话,说了一遍又一遍,这就是我们昨天讲的重语,郑声,是因为太虚了。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如果病人严重的时候,他会发作,会不认识自已的亲人,找不到东
西南北方向,到处乱摸。现在这个证状,已经发展到小脑萎缩了,他头已经是很晕了。惕而不安,就是吃饭端碗都害怕,上床睡觉都害怕会掉下来,相当于现在的帕金森综合证了。所有这些证状,都是因为津液丧失过多造成的。微喘直视,因为血不足,心脏供血不足,无力来带动肺进行呼吸,才会哮喘。肝中无血,不能供应眼睛循环,才直视,直直的看东西,看人。脉弦者生,涩者死。如果病人现在脉跳有力,说明血还充足,不会有危险。如果脉己经涩了,就是几乎摸不到脉跳了,病人会有生命危险。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如果病人脉跳很微弱,但不是摸不到的涩脉,他又在发热,胡言乱语,这个是大便堵起了,在这时还可以攻下,用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是在最严重时来攻大便的。现在还在发热,说明身体还有一定生命力,如果身上一点热力没有了,那病人也就没救了。 若一服利,则止后服。如果病人喝了第一次药汤后来大便了,就要停止服用没喝完的药,不要太小气了,再喝会下利不止的,那就麻烦大了。如果真的是误喝药而下利不止,我们可以给他喝四逆汤,理中汤这些。这一条辩,讲的很是对应于现代的小脑萎缩,帕金森综合证。

伤寒论第213条,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再服。
这个阳明病,就是因为胃肠无津而蠕动缓慢,导致大便不通,发酵产热,而发高烧,流汗,腹满,不怕冷。其人多汗,因为胃中太热了,流了很多汗,津液流出来了,病情进一步恶化了。胃中燥,大便必硬。胃肠津液都排出去成汗水了,胃中会很干,才导致大便干结。 硬则澹语,就是因为大便干结了,排不出去了,这个肠中浊气会上冲于脑,引起神经错乱,胡言乱语,说看见鬼了。小承气汤主之,现在病人胡言乱语,用小承气汤把大便润通下来就好了。现在的情况还没有发展到肚子很硬满的时候,硬满时才用大承气汤攻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如果病人喝了第一琬小承气汤后,他不再乱讲话了,说明大便己通了,己经下行了,就不要再去喝剩余的药了。这一条,张仲景告诉我们的是病人有胡言乱语的治疗方法。

伤寒论第214条,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急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就是病人有胃肠病,大便不通了,浊气上攻于脑,病人胡言乱语了,半下午的时候又发热又流汗。这些都是阳明证的常见证状。脉滑而疾者,这个滑脉,就是脉很细了,血在脉管中跑得又弱又快,象流水一样,无力的,说明病人血不足了。疾者,就是流得很快。小承气汤主之,现在病人胡言乱语了,大便不道了,血又不足了,应该用小承气汤来通大便。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如果病人喝了半碗药汤,他肚子里肠鸣声,有屁放出来,说明大便己干结,里面不是呈稀糊状的,是干的。那就可以再喝半碗,把大便通下来即可。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如果病人喝了小承气汤,没有肠鸣声,也没有屁放出来,说明大便是稀糊状的,就不要再喝药汤了。大便稀的,他自已可以解出来。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病人大便是稀的,可是呢,第二天还是没来大便,病人的脉己经快摸不到了,非常微弱的脉,说明他缺血了,这个是里虚,里虚就是血虚,就是阴虚,外为阳为气,里为阴为血。不可更与承气汤也。病人大便是稀的,但又解不下来,他身上没有血了,没有津了,这时不可以再攻下。如果再攻下,会更伤津液,伤阴伤血,会有生命危险。这一条讲的是小承气汤的用法以及注意事项。

伤寒论第215条,阳明病,谵语而嘲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阳明病,就是胃肠病,胃中津液不足而虚弱引起蠕动无力而发热汗出,腹满。谵语有潮热,大便干硬不通了才会胡言乱语,半下午身上发热流汗更明显。 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如果病人一点饭也吃不下去了,严重到这个时候,肯定是病程有一个星期以上了,这个肠子里肯定会有好几粒硬粪团块的。这里张仲景又把肠说成胃了,所以我们学习伤寒论要清楚一点,张仲景把胃肠系统,统称为胃。若能食者,但便耳,宜大承气汤下之。如果病人还能吃饭,但只要是大便干结了,就要用大承气汤来攻下。只要推断出大便己硬了,能吃饭时就要用大承气汤来攻,不能吃饭呢?更要攻下了。所以,这一条所讲的是大承气汤的用法。只要看到病人说话语无伦次了,胡言乱语了,说明病己加重了。大便稀时,用小承气汤,大便是很多干硬了,用大承气来攻下。今天讲的是大小承气汤的临床应用法则,运用这些法则,可以治疗几种常见疑难病。
朋友们,今天就学习到这里,明晚,我们继续分享。再见。
杨大夫一百讲
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还是承气汤的用法。如果病人已经严重要在说胡话的时候,多日没来大便了,这时尽快用大承气汤,把大便攻下来,以求急下存阴。如果先用小承气汤试一下,病人胃肠里面是稀的,这时就不可以攻下。如果病人在发热流汗,又一点饭也不能吃了,这时肯定是大便干结了,可以用大承气汤。总之,这个大承气汤要慎用,当判断出大便己确实干结了,才可以用,不干结,不可以用的,用了会伤胃肠津液。

伤寒论第216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阳明病,就是胃肠津液不足而导致大便不通畅的一种发热汗出不怕冷的证状。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病人现在又大便拉出血来了,如果是女人,也会象月经一样流血,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说了,病人又在说胡话了,男人,肯定是大便堵塞了,下出来有血,但大便可是没有拉出来,拉的是血。为什么会拉血呢?老师说,此为热入血室,这个血室,就是指肝脏,因为肝藏血。当然,女性的血室,包括肝脏和子宫。就是说,这个阳明病发烧时间久了,肝脏也会发热,发炎了。临床上常见病程较长的病人。
所以,这个大便拉血,如果没有痔疮,那就是肝脏上面有热了。但头汗出者,身上没有汗,只有头汗了,说明身上缺血了,津不足了,刺期门,现在肝热很重,拉血了,身上又缺血了,没津了,怎么办?先刺期门穴,放点血出来,病人热就退了。随其实而泻之,他说这个刺期门穴,可出泻血中的实热,可以泻肝火。濈然汗出则愈。那泻了肝中血热,是不是病就好了呢?不是的,医生要想办法让病人胃肠津液充足,然后病人身上有汗出了,说明胃中津液才充足,病才会好。这一条讲的是阳明证严重时会出现下血的证状,以及治疗方向。

伤寒论第217条,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汗出谵语,现在病人在胡言乱语了,这是胃中无津大便堵塞浊气上攻造成的。既然胃中无津了,为何又能出汗呢?这个汗,不是来自胃肠津液,是表虚不固了,流的是血中津液。以有燥屎在胃中,说胡话,是胃中大便干结造成的。此为风也,他说这个流汗,是因为人太虚了,虚为风。血虚的人会怕风吹。须下之,现在病人太虚了,又大便干结堵塞了,就要用攻下法,如果不太虚,暂且不可以攻下。过经乃可下之,什么意思呢?攻下,肯定是要了,但也不能操之过急,你要等上几天,先把病人的表虚解决掉才可以。正在流汗时不能攻,先固表去风止汗后,再攻下。下之过早,语言必乱。如果病人还在流汗,你就攻下,胃肠津液会更缺失严重,病人会更虚。虚则郑声,郑声即重语,病人会出现说话重复说一句话的证状。一句话,讲了一遍又一遍。以表虚里实故也。他说,阳明证是里实,现在又有表虚不固汗了,不可以提前攻下。提前攻下,病人会重复说他刚说过的话,太虚了。下之愈,宜大承气汤。医生要先固表止汗后,再用大承气汤来攻下,病人才能病好,反之,病会加重。这一条讲的是,阳明证又兼有表虚证时的治疗原则。

伤寒论第218条,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澹语。
伤寒四五日,伤寒,就是我们平时所说感冒的一种,证状是发高烧,怕冷,身上没有汗,脉是浮数的。这种感冒,身体好的人才会得,脉浮数,说明气血充足,脉才有力,才能数。但过了几天没好,气血就会下降,就浮数不起来了。脉沉而喘满。现在病人多日不好,脉沉了,就是用手指按到骨头才感觉到脉跳,说明气血严重不足了。为何会喘满?因为身上血少了,心脏供血不足,无力带动肺来进行呼吸了,才会喘气。因为体内血少了,胃肠津液不足了,无力运化了,吃下去的饭消化吸收不了,才会腹满。沉为在里,脉沉,是里证,不是外感证,中医讲阴阳,阳为外,阴为里,阳为气,阴为血,沉为在里,这个里,就是阴,就是血。脉沉,说明血不足。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现在病人缺血了,医生还要反过来去发汗,血中津液会向外流失严重的。大便为难,这个便秘的原因,就是因为血中津液不足造成的。表虚里实,久则谵语。因为体内无津无血了,没有津液,大便会秘结干硬。没有血,才会表虚自汗。时间久了,病人大便干结堵塞才会胡言乱语。这一条,是对上一条的回应,上一条讲的是表虚里实的治疗原则,本条辨讲的是表虚里实是怎么来的,怎么产生的。

伤寒论第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则,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云向经,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三阳合病,就是太阳,少阳,阳明,三种病证同时出现了。太阳证,就是感冒怕冷,少阳证就是不想吃饭,胁下痛滿,阳明证就是发热汗出腹满大便不通。这三个病证同时发生时,病情较为复杂,病证表现太阳证怕冷,阳明证不怕冷。那到底现在是病人怕冷不怕冷呢?三阳并病,说明有太阳证,病人肯定是怕冷的,有表寒。有阳明证在发热,为何还不能驱除表寒呢?因为此时胃中己无足够的热力了。为何会胃中无热力呢?因为有少阳证存在,少阳证就是外邪入里了,三焦淋巴有热发炎了,肝脾肿大了。这个胃外面的淋巴发热会烧干胃中津液,胃中无津液了,不能出汗了,才导敢太阳证不解。本来阳明证是不怕冷,但现在还是怕冷了。尽快没有发热不怕冷的典型阳明证证状,但此时大便不通,依然可以认定为阳明证。所以说,阳明证,就是大便不通,就是胃肠病,不一定非要发热汗出但热不寒才可以认定。由于时间关糸,今天就学习到这里,明晚,我们接着学习这一条辨。
朋友们,再见,祝大家新年愉快,开心快乐。
杨大夫一0一讲
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昨天,讲到了219条,三阳并病,就是同时出现了太阳,阳明,少阳的证状了。
伤寒论第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则,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云向经,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什么证状呢?太阳证,肯定是怕冷了。少阳证就是不能吃饭,反胃了。阳明证就是发热腹满了。他说,腹满身重。阳明证,肯定是腹满了,又加上少阳三焦有热,肝脾肿大,这时腹满更加严重了。所以,他说,难以转侧。腹满太严重了,转个身子都很困难。口不仁面垢。就是不想吃东西了 ,吃了也没味道,面垢,就是脸上也发黑了,没有光泽了。所以,中医望诊时,当看见病人脸上有斑点,有黑雾状斑垢时,就知道病人胃肠不正常了。又作枯,一作向经。这个是伤寒论流传版本的事情,口不仁面垢,有的版本上写的是枯,也有的是写成向经了,这是版本流传的事情,这里不作解释。谵语遗尿。因为病人已经吃不下饭了,大便堵在肠里不下去,发酵了,浊气上冲于脑,才会胡言乱语。为什么会遗尿呢?伤寒论第6条己讲过,这个小便失去控制,是因为血中无津,血稠了,才造成的。现在已经腹满了,胃肠不能吸收食物精华,血中津液没有了来源了。就算能喝水,但水是不能转化为津液的,津液要由食物转化而来的。发汗则谵语。如果医生此时开了发汗药想去解他的太阳证怕冷,将会出现病人胡言乱语的现象。因为发汗,发的是胃中津液,胃肠再流失津液,肠子就会干掉了,大便会下不去,病人才会说胡话。下之则额头上生汗。如果医生开了泻药,大便是攻下来了,但气血下行,胃肠更加伤津,血中津液会更缺乏。当血中无津时,人会出现头上有汗,身上无汗的现象。手足厥冷。当病人血中无津了,才会出现手脚冰冷的现象。所以,中医临来上,在为病人诊脉前,首先要摸一下病人的手,手是温的,表明正常,凉的,说明血亏津弱。手热,那是有胃热。现在是手冷了,也说明病人胃中已冷,胃中无津才会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他前面说了,这个三阳并病,医生即不能去发汗,也不能去攻下。那要怎么办呢?他说了,病人本不该发汗或攻下,但是己经攻下或发汗了,现在病人有自汗出的现象,这个自汗出,流的是血中津液,不能让他流这个汗,要用白虎汤来解决。
这个白虎汤,也是中医名方,很多人认为这个方子很寒,不敢用,甚至有医生说,亲娘不用白虎汤。白虎汤有这么可怕吗?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它。
白虎汤方组成,知母20克,生石膏30克,炙甘草7克,粳米60克。
这个知母和生石膏,是用来补充血液中的水来用的。粳米是补充胃中粘液用的,炙甘草补充胃中津液,调节胃肠功能用的。整个白虎汤,是滋阴生津的含义,用滋润来清理燥热的,是养阴润燥的含义,并非大寒之品。这一条辨,讲的是三阳并病时,即不可发汗,也不可攻下,最重要的是补充肺胃津液和血中津液。
三阳并病时,病人发烧,腹满,吃不下饭,又怕冷,说明胃中己无津,无热力了,冷掉了。但这时还是不可以用热药来发汗。要用白虎汤这个凉药来补津液才行。临来上,很多时候,病人发热,我们还要去用热药,有时病人发冷,我们还要用凉药,这是什么道理呢?希望大家对本辨有一个认真的领悟。

伤寒论第220条,三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摯摯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三阳并病。现在说的还是与上一条有承上启下的关系。太阳证罢。就是说病人原来怕冷,但发烧汗出了,这个感冒好了,不怕冷了,但发潮热,这个潮,就是海水涨潮的潮字,一会儿来一会儿退,这个发热是一阵一阵的。这个潮热,是从胃中来的热。手足摯摯汗出。这个手上出汗,我们前面已讲过,当胃中无津液了,才会手脚出汗的。说明现在胃中无津了。下便难而谵语者。胃肠无津了,大便会干掉了,不下行,燥屎浊气上冲脑干导致神经错乱,才会胡言乱语。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现在这一条,刚开始是三阳并病,三阳并病是不可以发汗和攻下的,只能用白虎汤来补津液。津液补足后,病人自然会汗出,感冒才好了。感冒好之后,他不怕冷了,但现在是在说胡话,这时才可以攻下,用大承气汤。前面一条讲的是用白虎汤补津,这一条讲的是补津后汗出感冒怕冷证状没有了,又大便干结了,才可以攻下。

伤寒论第22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七小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侬,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阳明病。现在不是说三阳并病了。阳明病就是发热,汗出,腹满,渴欲饮水。脉浮而紧。现在没说太阳病,现在这个脉浮,不是太阳证的脉浮,而是阳明证的脉大,更大了,说明热比较重了。紧,又进一步说明热重了,是胃肠的热重了。咽燥口苦。这个咽喉已被胃热烧得很干了。本来胆汁应该是下行的,但因为胃热太重,胆汁逆流入胃了,才会口苦。平时胃热不严重,表现出来是口干,严重时会口苦。腹满而喘。腹满,这个是大便堵在胃肠造成的。喘,是因为腹满了,胃肠向上挤压肺了,又加上肺也同时会有热,才会喘气。胃太热,胃气入肺,也会导致肺热的。这个肺热了,也会肿大了,也会喘,气管通气不正常了,会喘的。发热汗出,不恶寒。现在胃肺都很热,肺胃要通过向外排津液以求散热,保持体内寒热平衡。汗出了,体表不会有寒的,所以就没有怕冷的现象。反恶热,身重。因为他前面就说过,这个脉浮紧身上很热了,所以他害怕见热风,睡觉也不想盖被子。因为有腹满,所以才会身重,不想活动一下。
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明晚继续学习。
杨大夫一0二讲(栀子豉汤、猪苓汤)
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医重要方剂白虎汤。这个白虎汤,是中医名方,很常用,有的医生不敢用,这个完全没有必要过多的担心。白虎汤,是一个大补肺胃津液的方子,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灵活应用,不用过多的担心。
阳明病,脉浮而紧。就是病人有了胃肠病了,脉浮紧,说明热很重,病人会高烧39度以上了。咽燥口苦。嘴巴很干了,胃太热了。口苦,是胃太热,胆汁不能下行了,上逆了。腹满而喘。阳明病本身就是胃肠不通而腹满,胃肠往上压迫肺了,影响呼吸了,才喘气。发热汗出,因为大便不通才发热,胃中津液往外走来散热,这是人体自主调节功能在发挥作用。不恶寒。身热汗出了,寒被驱走了。反恶热,因为病人发烧,汗出了,外寒赶走了,只剩下一身热气了,所以才怕热。身重。因为腹满了,身上自然感觉很重,又加上胃中津液外流,人已经很虚了,无力了,自然会更加身重。若发汗则噪,心愦愦,反谵语。如果医生开误诊,以为是感冒发烧,再开发汗的药,病人会血中更加干燥。血中无津,病人会担惊受怕。反谵语,就是血中无津了,大便会干结,浊气上冲于脑,病人会胡说八道,乱说话。若加温针,必怵惕。如果医生再用烧热的针来刺激病人发汗,病人会出现心脏象被人抓了一样。因为津液流失太多了,血不养心了。烦躁不得眠。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心脏,心脏会乱跳,病人会失眠。所以,这个失眠,就是心血不足引起的。若下之,则胃中空虚.。本来是胃肠病,胃中有热,医生却按感冒治了,伤津太多了,如果再开泻药来攻下,冑肠津液再次下行流失,他胃中会更虚,更空了。客气动隔。这个客气,就是虚,如果病人胃中太虚了,病人会打呃,这个胸腔横膈膜会乱跳,引起打呃。心中懊侬,病人现在心乱跳,又不停地打呃,他心里会非常苦恼的。舌上苔者。这里应该是缺了一个字,应该是舌上无胎者。由于胃中大热,又无津,胃中无津,病人会没有舌胎的。栀子豉汤主之。用栀子豉汤来治这个心烦,不眠,舌上无苔。从这一条,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栀子,豆豉的功能了。栀子,可以清胃中热,可以清心热,治疗心律失常,治疗失眠,是中医临床要药。
栀子豉汤的组成,仅简单的二味药,栀子20克,豆豉20克。
栀子,能够清热,能够除烦。豆豉,能够调和胃肠,能向上宣发,能向下通降,调和胃肠气机。胃不和,则卧不安,豆豉是调胃的,栀子是清心安神的。这个汤剂,病人喝后如果出现了呕吐,就不要再喝了。为什么会呕吐呢?因为之前,病人的胃被医生攻下了,胃气一直往下行。现在喝了药,喝了这个豆豉汤,胃气被调和,胃气会上行,喝多了,会出现呕吐的现象。所以一出现反胃现象,就要停药了。这个221条,讲的是阳明病被误治,被发汗,被攻下,导致病情加重后的治疗方法。栀子豉汤,可以治疗失眠,心律不齐,打呃。

伤寒论笫222条,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这个阳明病,就是胃肠虚弱了,腹满了,发烧了,汗出了,不怕冷了,大渴欲饮水,喝了水还是渴。如果血中无津液,血稠了,人会发低烧,人体热量是储存于血中的。血稠,会发热,会引发一系列的证状,这个在第6条里己讲过了。白虎加人参汤的组成是,知母20克,生石膏30克,炙甘草7克,粳米60克,人参10克。知母,生石膏,是滋阴清热的,补充肺胃津液的,炙甘草调节胃肠,粳米补充胃中粘液,润胃的,人参,是大补肺胃津液的。关于这个人参,很多人认为是大补元阳的,实际不是的。人参是阴药,是补津液用的,从本方里可以看出,人参是滋阴的,这个方子是一个滋阴的方子。回阳的方子,甘草干姜场,四逆汤,里面都不用人参,因为人参不是阳药。如果用了人参,反而不能回阳。所以,这一点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

伤寒论第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脉浮,肯定是病人在发烧了,才会脉浮,轻轻一碰,即能感觉到脉跳。渴欲饮水。病人在发热,这个热能,来源于胃中,胃里很热,烧干了,才口渴,想喝水。小便不利者。现在又出现新情况了,病人总是喝水,却不来小便了,怎么回事呢?水到哪里去了呢?病人没有小便了,喝的水肯定会走汗出去的。小便,来源于血中的津液。小便不来,说明血中无津液,喝下去的水,没有被吸收,没有进入血液。喝下去的水,一定是走肺向皮肤扩散了,这样就会出现肺水肿,脸肿,皮肤肿,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如何把这个肺水肿,皮肤肿,脸肿,调正常呢?他说,用这个猪苓汤来解决即可。
猪苓汤的组成,猪苓,茯苓,泽泻,阿股,滑石,各5克。
这个猪苓,是专门利肾水的,能够加强肾的利尿功能,疏通肾脏,清理肾脏中的垃圾。茯苓,是专门通利胃中水湿的,把胃中的水导向膀胱小便。泽泻,是专门去皮肤,肺中的水湿的,能把水湿从皮肤拉向胃中。阿胶,可以养心血,安心神,增强心脏功能,加强体内气,血,水的循环。滑石,可以清六腑的热,就是心包,胆,胃,膀胱,大肠,小肠,三焦的热。所谓中医的清热原理,并且是用寒来对抗热,而是对人体器官的一个双向调节功能。这个方剂原理,泽泻把体表和肺的水往胃中收,然后由茯苓把胃中水导向小便。猪苓是专利人体下焦水湿的。滑石,阿胶,起配合调节功能的,一清热,二强循环。这个猪苓汤,同时也是治疗肾结石,尿路结石的重要方剂,滑石很滑,有利于结石的排出,阿胶可止血,防止结石排出造成损伤而出血。这一条,讲的是阳明病治疗后出现小便不利的治法。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朋友们,再见。
杨大夫一0三讲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前面,接连讲了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猪苓汤。这三个方子是干什么的呢?这三个方子,是阳明病被医生误治,误下,误发汗,把病治严重了以后,使用的方子。当病人出现心里特别烦,已经失眠了,用栀子豉汤来解决。病人心烦失眠解决了之后,用白虎加人参汤来大补肺胃津液,津液足了,发烧才会退掉,血糖才会降下来发烧退掉之后,病人没有小便,再用猪苓汤来利小便,调节水循环。关于利小便,我们前面学习过五苓散。五苓散也是利小便的,为什么不用五苓散?而要出来一个猪苓汤呢?因为五苓散里有桂枝和白术,这两味药是热性的,现在这个阳明燥热,肯定不能用热药了,要用凉药才可以。所以,这个猪苓汤里出来了一个滑石,专门清六腑热的。因为之前有心烦失眠,用阿胶来滋心阴,除烦,安眠。猪苓汤,还是治疗肾结石,膀胱结石的重要方剂。

伤寒论第224条,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阳明病。就是腹满,发热,汗出,脉大,口很干渴。汗出多而渴者。就是病人流了很多汗,又口渴,因为发热才重了,流汗才过多,才口渴。不可与猪苓汤。出汗太多,不能用猪苓汤来利尿了。以汗多胃中燥。因为出汗多了,胃中会干燥,会大渴。猪苓汤复利小便故也。这个猪苓汤是利小便的,胃中己干燥,不能再利尿了。这个猪苓汤,是在病人不来人便的时候,又发热,才用的。如果病人此时大汗出,就算小便不来,也要暂且不用,要先把大汗解决掉,才可以再考虑利小便。这一条讲的是猪苓汤的使用时机,注意事项。

伤寒论第225条,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脉浮,代表身上很热了,太阳证,阳明证,都会脉浮。迟,代表血不足了,津液不足了。表热里寒。现在病人在发烧,一摸他皮肤,很烫手。因为脉迟,胃中津不足了,胃中会虚寒的,所以才叫里寒。下利清谷者。胃中无津液了,寒掉了,吃下去的什么,拉出来还是什么。四逆汤主之。病人吃什么拉什么,胃中虚冷了,用四逆汤来解决。
四逆汤组成,炙甘草7克,干姜6克,生附子15克。
这个甘草和干姜,是甘草干姜汤,是专门回复胃阳的,干姜守而不走,热力很足,喝下去马上胃就热起来了,胃中温,津液得生,四肢得伸。这个生附子,是专门强心阳的,也是一个大热的药,喝下去,马上胃就热起来了,并且能强力疏通全身经络,让全身都热起来。全身得热,胃肠功能马上就强起来了,下利清谷就解决了。这一条,讲的是四逆汤不仅能温暖全身,还可治下利清谷。

伤寒论第226条,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这一条讲的是,有的人不光吃不下饭,连喝口水都要打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胃中无津了,血中无津了,才会胃中太冷,茶饭都吃不下,吃了会打呃。

伤寒论第227条,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脉浮,说明血中很热了,发热是肯定的了。口干鼻燥。口干,说明胃中很热了。鼻燥,说明肺中太热了,鼻子上连一点汗也没有,肺太热了。能食者则衄。这里的意思是,胃热的人,是很能吃饭的。肺热的人,会流鼻血。所以,当我们问诊时,病人说他特别能吃饭,超过平常人,医生就知道了,他胃上有热,脉会是浮的。当病人说他经常流鼻血时,医生就知道病人肺上有热。阳明证,是热证,常常会出现特别能吃饭,有时流鼻血的情况。

伤寒论第228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阳明病,就是腹满,发热,汗出,脉大,不怕冷,只怕热。下之。医生误治了,攻下了。其外有热,手足温。外有热,说明虽然攻下了,但发烧还没退。手足温,说明胃中热力充足,津液不充足。不结胸。虽然攻下了,但外邪没有进来,说明身体正气充足,外邪才没入里。心中懊侬。病人心里很烦,一定是胃中不舒服,还有发烧没退,病久了。饥不能食。病人很想吃饭,说明脾的功能是正常的。但又吃不下,这个是胃出问题了,被攻下药刺激了。但头汗出者。现在病人身上没汗了,只有头上有汗了,说明血中津液没有了,血稠了。原来,他心里烦,是因为血中无津的原因,血稠的原因造成的。他吃不下饭,也是因为血稠了,无津了,才造成的。血稠了,身上会发热的。原来,他手脚温,并不是他胃中津液充足,而是因为血稠了,胃中会有热,会向手脚传送。血稠了,堵寒心血管,引起心脏功能不正常,才会心烦。那要如何解决呢?还是用栀子豉汤来解决。栀子可以清血中的热,宁心安神。豆豉可以宣发胃气,同时又向下通降胃气,通过调节作用,可使胃功能恢复,可使病人能进饮食。栀子清热,豆豉调胃。热清,烦自除。胃和,饮食得入。

伤寒论第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阳明病。就是腹满,发热,汗出,脉大,不怕冷,只怕热。发潮热。就是半下午时一阵一阵地发热流汗。
大便溏,小便自可。现在大便通利,小便也正常。胸胁满不去者。就是说病人阳明病的证状不太严重了,但是胸胁满比较严重了。这个胸胁满,是少阳证的四大证状之一,即可判定为少阳证。少阳证,胸胁满,往来寒热,反胃呕吐,不想吃饭,有一证出现,即可判定为少阳证。少阳证,是胃中津液不足,外邪乘机入里而造成三焦发热,肝脾肿大。这个少阳证,胸胁满,说明肝脾肿大了,用小柴胡汤来解决。现在病人大小便正常,只有发热和胸胁满,小柴胡汤里的柴胡,黄芩,可以把热退掉,退退,胸胁满即除。小柴胡汤里的生姜,大枣,甘草,人参,半夏,都是补胃津,调胃肠的。胃中津液足,胃气回复,病就很快可以康复了。阳明病的发病原因,就是胃中津液不足造成的,这里补胃津,也是对证治疗的。这一条辩,讲的是阳明证与少阳证合病时的治疗方法。当大小便正常时,一个小柴胡汤就解决了。当然,如果大小便不正常,可以适当加药味即可。总的原则,阳明,少阳,合病时,以小柴胡为主方。
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杨大夫一0四讲
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我们昨天讲了这个猪苓汤。这个猪苓汤呢,是利小便的,在有胃肠内热又小便又不通的时候用的。如果没有内热,是用五苓散来利尿。这个猪苓汤,还可以治疗泌尿系统的结石,还可以治因水湿而引起的腰痛。中医的方剂,往往是运用好了,可以一方多能。前面还讲了阳明病下利清谷时,用四逆汤。昨天还有人说,附子不能用于阳明证,实际这是对阳明证的误解。以前,也有人说,阳明证就两个证状,一是阳明经热,一是阳明腑热。通过学习,我们也看到了,阳明证不仅就这两个证状,实际上证状很多的,很复杂。有时是热,有时是寒。总之,阳明证,就是指的胃肠系统的一系列的病变。当阳明病与少阳病合并时,如果病人阳明证不很严重时,可以先用小柴胡汤来先解少阳证。

伤寒论第230条,阳明病,胁下便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自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阳明病。就是胃肠津液不足了,功能下降了,引起了腹满,发热,汗出,脉大,不怕冷,只怕热的证状。胁下硬满。就是大便不通了,腹满了,很严重,肚子都涨得发硬了。不大便而呕。不大便,他大便通利,就不会腹满了。呕,就是反胃,不想吃饭。现在是阳明与少阳合病了。呕,是少阳证四大证状之一。舌上白苔者。舌上的苔还是白的,说明阳明证发热不明显,也不会流大汗的。如果胃热严重,舌苔会发黄的。可与小柴胡汤。现在虽然腹满,但发热很轻微,可以先用小柴胡汤来解这个反胃呕吐的少阳证。上焦得通,津液自下。上焦,指的是心肺,小柴胡汤里的柴胡和黄芩,可以清解三焦淋巴的热。淋巴系统的热退掉了,三焦就会疏利,上下气机循环通利。肺中津液可以通过三焦系统向全身输布。胃气得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三焦淋巴热除掉了,气机通顺了,小柴胡里的生姜,大枣,甘草,人参,都是大补胃津的,胃津充足了,很快会胃气恢复,有足够的热力发汗,汗出,说明胃津已充足,这时连阳明证也解决了。病人汗出了,说明胃肠津液己足。津液足,胃肠就有充足的蠕动能力,大便会排出来,腹满会自退了。这一条讲的还是阳明与少阳并病时,阳明发热不严重,还是用小柴胡来解决。这个也是同病异治,虽然都是阳明病,但随着证状表现不同,用药也不同。

伤寒论第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阳明中风。就是病人有胃肠病,又有了感冒了。脉弦浮大而短气。这个弦脉,是少阳证的脉象。浮,是感冒的脉象。大,是阳明证的脉象。现在是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并病了。阳明证,发热,腹满,少阳证,胁下痛满。现在这个肚子很涨了。往上挤压肺,影响了呼吸,所以才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现在腹满太严重了,往上顶得不光是短气,而且心都是痛的了。久按之气不通。医生用手按病人的肚子,按了很久,病人也没放个屁出来。鼻干,不得汗,嗜卧。病人的鼻子没有潮气了,说明肺太热了。这个肺热,是从胃传送过来的,说明胃也太热了。身上也没有汗。身上发热那么严重,他还不来汗,好奇怪啊。为什么呢?他胃中津液已经没有了。病人总是想卧不想站,因为胃中太干了,很难受。血中津液没有了,也没精神,只想睡觉。一身及目悉黄。病人血中没有津液了,透过皮肤可看见血的颜色是黄的了。缺血了。小便难。血中津液没有了,自然也就没有小便了。有潮热。这是阳明证的表现,半下午会一阵一阵的发热。时时哕。因为胃中无津了,胃太虚了,所以才时不时的打呃。耳前后肿。病人的耳朵前后都肿起来了,这是少阳证严重时的表现。刺之小差。如果医生用针刺少阳经和期门穴,病情会好一些。张仲景在针刺泻内热时,喜欢针刺期门穴。外不解,病过十日。现在是三阳合病,病情又严重,病人的感冒证状也没解决,还是怕冷,这样持续了十多天。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如果病人的脉还是浮的,说明病人本身体质较强,此时,解决这个三阳并病,还是用小柴胡汤。好,这个小柴胡汤,连续用了几次,用在阳明证上,看来,这个小柴胡汤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和黄芩,把三焦淋巴连同肝胆脾的热都清掉了。三焦通利,津液自下,胃气得和,这个清解三焦少阳郁热在中医里面非常重要啊。所以中医的方剂里面,大多数都会用到这两味药。大家一定要学会善用这两味药。过去,有一部分老中医一辈子就基本上是只用了一张方子治疗各种疾病,就是小柴胡汤加减。这其中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明白了,中医就很简单了。小柴胡汤里面的生姜,大枣,人参,甘草,是专门大补胃肠津液的。津液足,阳明病就好了。胃中津液足,胃功能会强盛起来,会热力充足,会发汗,感冒也会好。张仲景的治病方法,始终在围绕津液说事,他只用生姜,大枣,甘草,人参,就把人体津液补足了。这就是中医的大补药了。别的补药似乎他都看不上。学习中医,必须了解仲景心法。

伤寒论第232条,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脉但浮。目前的条文,还是在阳明篇,肯定是有阳明发热,汗出,腹满了。脉象只是浮脉,但没有阳明的大脉,说明胃热不严重了,阳明证不严重。无余证者。现在的脉是浮的,主要证状是感冒了,阳明证只是很轻微。与麻黄汤。主要证状是感冒,用麻黄汤解决就可以了。这一条,还是接着上一条文说的,三阳并病,用了小柴胡汤之后,病人证状好多了,只剩下有感冒的证状了,有点怕冷,发烧,用麻黄汤就可以了。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前面呢,病人已经病了十多天了,经过喝了小柴胡汤,病人还是不来小便,因为血中无津液了,才没有了小便。如果病人阳明证的腹满还没解决掉,就是阳明证没解决掉。又加上病人又在反胃打呃,说明胃中无津了,胃中己经干掉了。胃肠里面己经干了,大便又下不来,这种病人就没法再治了,没有希望能救活,这样的病人,医生就不要再去治了。死了人,病人家属可能会找医生的麻烦的。所以,不要去治了。
以上所讲的,都是用小柴胡汤去治疗三阳合病,这个原理是怎么一回事?希望大家课后认真思考。这也是中医的至重秘法。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我们明晚将继续学习。
杨大夫普及正宗中医绝学5 - 舍得 - 舍得
杨大夫普及正宗中医绝学5 - 舍得 - 舍得
杨大夫一0五讲
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现在,继续学习中医经典伤寒论。
昨天呢,讲了小柴胡汤在阳明证里的临来应用。这个小柴胡汤,在三阳并病时,通常是要用到的。当阳明证太严重时,经过治疗,还是腹满,并且连尿也没有,救治的希望已经不大了。

伤寒论第233条,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不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前人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阳明病,自汗出。就是胃肠疾病,发热,腹满,汗出,脉大,不怕冷,怕热。若发汗,小便自利者。如果医生看到病人发热,以为是感冒了,结果开了发汗的药,胃中津液向皮肤走出去了,但病人的小便却很多。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发汗的药,我们知道有个麻黄汤,喝下去之后会出汗,还会有很多小便。但此时,本为阳明证,胃中津液本来就不足才引起这个阳明证的。此为津液内竭。现在,正当阳明病,医生却让病人发汗又利尿了,胃肠津液会枯竭的。虽硬不可攻之。当病人大便秘结了,因为他胃肠津液没有了,也是不可以攻下的。当须自愈大便。那么医生此时不可急于攻下。攻下之前先看看病人是否津液还充足。
宜蜜煎导而通之。就是说,不可以攻下了,但可以用蜜煎导方来通大便。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也可以用土瓜根或猪胆汁来通大便。这个蜜导煎方,就是把蜂蜜放铜锅里面小大煎稠,象糊糊一样稠时,稍冷一下,用手捻成象半个粉笔一样大小的锭子,当大便不通时,放进直肠头里,过上二十分钟,病人就要来大便了。土瓜根的使用方法,伤寒论的流传过程中,已失传。还有就是用猪胆汁来通便,可以把猪胆汁用注射器注入肛门里面,不一会,大便就会来了。这一条辨讲的是,胃中无津时不可以攻下,要让他自已排便,可以用蜂蜜,猪胆汁来解决便秘。

伤寒论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阳明病,就是胃肠病,腹满,身热,汗出,不怕冷,怕热,脉大。脉迟,就是血不足了,津亏了。汗出多,本来就津亏了,又出了很多汗,津更亏了。微恶寒者,因为血不足了,又受了外面的凉风了,有点怕冷。表未解也。此时他怕冷,说明有表证,有外寒。可发汗,宜桂枝汤。现在是太阳,阳明合病了,可以先发汗解表。如果是三阳并病,就不是用桂枝汤了,是用小柴胡汤。这个桂枝汤可以解外寒,同时,桂枝汤里的生姜,大枣,甘草,可以补充胃肠津液,同时,阳明病也解决了。

伤寒论第235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阳明病,就是胃肠病,发热,汗出,怕热,不怕冷,脉浮大。无汗而喘者。现在身上没汗了,本来发烧应该流汗,现在却没汗了,是因为病人外面受凉了,毛孔关闭了。肺主皮毛,皮肤毛孔关闭,肺泡也会闭,所以才会无汗而喘。发汗则愈,宜麻黄汤。现在病人在喘气,用麻黄汤来发汗,把皮肤毛孔打开,肺泡打开,病人喘气就好了。
上面两条,讲的是,阳明证病人当受凉感冒时,要先去解决感冒的问题,先解太阳。不可以先攻下。

伤寒论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阳明病,就是胃肠病了,发热汗出者,这还是阳明证的特征。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他说这个病人发热汗出,是胃热向体外扩散的一种生理调节本能,一般不会引起病人身体发黄的。但头汗出,身无汗,就是现在病人情况变化了,只有头上有汗了,身上却没汗了,说明血中津液流失严重了。剂颈而还。就是从脖子往下没汗了,脖子以上有汗。小便不利。病人小便也没有了,说明血中津液没有了。渴引水浆者。此时病人还是很口渴,喝水不停。病人没小便了,但还要喝水。喝的水到哪里去了呢?没有进入津液呀?怎么回事呢?这个喝的水一定是从头上跑出去了,所以他前面说剂颈而还,水从脖子以上跑出去了。此时,说明胃中极热了,水被蒸发,往上冲,不往下行了。此为瘀热在里。他说,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病人体内热盛,瘀重,引起的。身必发黄,茵陈嵩汤主之。现在病人胃热较重,瘀血又重,血稠了,无津液了,身上会发黄的,用茵陈蒿汤来解决。所以,这个茵陈蒿汤,就是一个去热,清瘀血的一个方子。那么,这个病理,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病人没小便,还在口渴要喝水,说明胃热,三焦热重,中焦热重。喝了水,为何没有进入血液呢?因为此时脾不能吸收了,问题出在脾。脾,恶湿,喜燥。脾不能运化吸收了,说明脾中湿气太重了。
茵陈蒿汤的组成是,茵陈20克,栀子15克,大黄7克。
这个方子里面,茵陈,可以利湿,栀子清三焦热,大黄通便,活血化瘀。栀子,可以把胃中的热清掉,茵陈可以把脾中的湿除掉。脾中无湿了,就能恢复吸收功能,喝的水就可以进入血液,再流向小便。本方是清解中焦湿热的重要方剂,常常用于治疗各种肝炎,疗效显著。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
杨大夫一0六讲(抵当汤)
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昨天呢,我们学习了茵陈蒿汤,这是中医里的重要方剂。这个方子,是专门清利中焦湿热的,也是治疗肝炎的基础方炎证,崩漏,都要用到这个方剂。这个方子,既清热,又利湿,又化瘀,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昨天讲的这个条文,张仲景说,阳剂。此方对于治疗各种疑难杂证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痤疮,口腔溃疡,阑尾炎,胆炎,宫颈炎,妇科明病发热汗出就是往外散热,一般不会引起严重贫而全身发黄,但是也要提防伤津过多而发黄。当出现病人没小便时,又口渴要喝水,喝的水全部从头上冒出来的时候,这是脾中有湿了,要去湿才行。 脾湿去掉了,喝下去的水就能被吸收,往小便走,不会再头上冒汗了。这种病证的发生是因为有瘀热,热在胃,瘀在脾,在膀胱。茵陈蒿汤就把它解决了。茵陈利三焦湿,栀子清三焦热,大黄化三焦瘀。

伤寒论第237条,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阳明证,就是胃肠系统不正常,常常是腹满,汗出,发热,不怕冷,脉大。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这里说了,这个有的人有小脑萎缩了,记忆力没有了,有时会发狂,这个病是阳明证引起的,是有蓄血了,就是瘀血,血稠了,血中垃圾多了。所以然者。为什么会有这个证状出现呢?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这个记忆力丧失,就是因为长期瘀血造成的。关于这个瘀血会造成记忆丧失,这里,要引用《黄帝内经》里的一句话,灵枢第80篇有一段话;上气不足,下气有余,久之不以时上,则善忘。他这里说的是,上气不足,就是小脑萎缩了。下气有余,就是人的下焦会有多余的气血,多余的瘀血,比如,会引起前列腺增生,尿闭。这种情况下,病人严重时发发狂奔走,丧失记忆力。那么,长久的瘀血,中医如何通过诊断才能知道呢?可以有四种方法诊查出病人有久瘀。
一,病人的舌头两边有齿痕。二,口渴但不想喝水。三,舌头背面的静脉发黑而粗大。四,可用手指按压三阴交,有疼感。
四种方法,可诊断病人有长期的久瘀,这个在临床上非常的实用。
矢虽鞭,大便反易。就是病人长久瘀血了,他头脑虽然很空了,但是他下焦还是血太多,大便虽然很干,但不会便秘。因为大肠附近有多余的血。其色必黑。因为大肠周围有瘀血,病人的大便会是黑色的,而正常人大便是黄色的。宜抵当汤下之。这个小脑萎缩,小便闭关,大便黑,都是因为瘀血造成的,应该用抵当汤来把瘀血导出来。这个抵当汤,是专门下严重瘀血的,喝下去之后,病人会拉出发黑的血块,不用害怕的。
抵当汤的组成是,水蛭30个,虻虫30个去翅足,桃仁20个,大黄10克。
当人体瘀血不是很严重时,会出现小便不通的问题,用核桃承气汤来解决。当人体瘀血严重时,会小脑萎缩,记忆丧失,发狂奔走,小便闭锁,用抵当汤来解决。

伤寒论第238条,阳明病,下之,心中懊侬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就是因为胃肠津液不足而引起的胃肠病,证状是发热,腹满,汗出,脉大,不怕冷,但怕热。
下之,心中懊侬而烦。本来胃中津液不足了,医生又去攻下,津液下行流失严重,血会变稠,胃会变干,病人会很难受,心烦。因为胃会痛,心会发慌,所以才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前面都讲很多遍了,只是单纯的阳明病,没有太阳病,没有少阳证时,只要确诊为大便己干,就可以用大承气来攻下。如果病人同时还有感冒,要先治感冒,先发汗为先。如果是三阳合病时,要用小柴胡来解决。
攻下,不是随便就可以攻,用药非常谨慎的。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他说,病人只是有轻微的腹满,大便还是稀的,只是大便初头有点硬,不可以攻下。张仲景一再强调,攻下,一定是大便全部干结了,才可以攻下,大便不太干,不可以攻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如果确诊为大便已经燥结了,才可以用大承气汤来攻下。
这一条,是对前面所讲阳明病的总结,再次强调大承气汤临床应用的原则。

伤寒论第239条,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这一条讲的是多日不来大便的证状。病人不大便五六日,就是病人有一个星期不来大便了。绕脐痛,烦躁。病人会出现肚脐周围痛的现象,还会心里烦。所以临来上,病人一说他肚脐周围痛,医生就应该知道了,病人可能多日没大便了。发作有时。他肚脐周围痛,是一阵一阵的,不是一直在痛。如果一直在痛,那应该是肠炎。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他肚脐周围一阵一阵地痛 ,这是因为肠中大便已经干结了,拉不出来了。这时应该是可以考虑攻下的。

伤寒论第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则宜桂枝汤。
病人烦热。就是在发烧,又心烦,说明胃中发烧,把津液烧干了,胃中难受,又心慌,才会烦。汗出则解。汗出了,热就退了,证状减轻了,又如疟状,就出现了走路不稳的证状了。日晡所发热者,就是太阳快下山时又出现发热严重的证状了,属阳明也,这个还是阳明证。因为阳明证的主要特点就是会半下午时候会发烧。脉实者,宜下之。脉实,就是浮大而有力,说明病人身体正气还很足,胃中津液会是充足的,可以攻下。脉浮虚者,宜发汗。脉浮虚,就是脉还是浮大,但是无力了,脉不硬,是软的了,说明胃中热力不足了,胃中津液不足了,可以用发汗的药。因为发汗的药是补充胃中津液的。意思不是让你去发汗,而是要补津液。如果要攻下,用的是大承气汤。补津液,要用发汗的药,桂枝汤。桂枝汤里的生姜,大枣,甘草,都是补胃中津液的。
这一条,说的是,阳明病发汗过多,会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只要病人正气足,也可以攻下。如果正气不足了,要用发汗的药来补津液。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
杨大夫一0七讲(吴茱萸汤)
各位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上一节课,第237条,很重要,讲了人体有蓄血,会造成善忘,发狂奔走。这个善忘,就是头晕。内经里面讲的很清楚,第80篇,大惑论里说,上气不足,下气过实,其人善忘。所以,这个头晕,小脑萎缩,发狅,精神病人,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头为人体之上,上部气血不足,病人一定会有瘀血,瘀血下沉,会引发小便失禁的,但大便不会太干。如何解除瘀血的问题?比较轻的,用核桃承气汤,严重时用抵当汤。
第240条,又讲了人走路不稳的原因,这是由于血中津液不足,血循环不正常造成的。所以,很多的疑难杂证,在伤寒论里都讲得很清楚了。中医治病,最重要的是要对病证作出正确的判断。只有认证明确,用药才不会失误,疗效才会很好。
总之,医生要脉证合参,认准病机,把脉调至常脉,病就康复了。

伤寒论第241条,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就是病人有了胃肠病,医生用了泻药,病人拉了肚子了,然后还是一个星期不来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就是病人很难受,肚子很胀,胀得很痛了。此有燥屎也。这个肚子又胀又痛,这个是胃肠有干结的大便。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因为病人本来有胃肠病,胃中津液不足,再经攻下后,津液会更不足,大便又再一次干结了。宜大承气汤。这个严重的大便干结,肚子都一又胀又痛了,用大承气汤来解决。大承气汤攻下会不会导致胃肠再一次干燥失津呢?不会的,张仲景组方非常科学,大承气汤里有厚朴宽肠调气,有枳实生津,有芒硝大补津液。这一条,张仲景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他说,大承气汤突出的功效,能够调节胃肠津液,与别的泻药不同的。

伤寒论第242条,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一作息怫郁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就是说病人小便没有了,大便有时好有时会便秘。说明血中津液不足了。
时有微热,喘冒。有时病人出现了发热,不是怕冷发寒,这个要搞清楚。大便不通顺,病人才会有低热,因为大便不顺,肠中邪热不能排出去,所以会冒,就是头晕。喘。为什么会喘?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里面有热,会把这个邪热传导给肺。肺热了,会喘气。一作息怫郁不能卧者。就是说还有一种情况,病人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现在病人没小便了,血中津液己干了,大肠里面又很热,应该用大承气汤来把大便攻下来。如果此时不攻下,这个燥屎会越来越干,在大肠里面发酵,发热,耗津,病情会更加严重。张仲景一再强调大承气汤的临床应用,总的原则,大便不干结,不要用。只要发现大肠中大便己干结,就不要再等了,马上用。

伤寒论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食谷欲呕。就是病人吃了饭后会反胃,吐酸水。不吃饭则不反胃吐酸水。为什么出现这个证状呢?因为,胃是正常的,如果胃不正常,不吃饭也会不舒服。这个胃中反酸,这个酸,来自于肝脏,因为肝属木,肝味酸。如果是胆汁入胃,会口苦,那是胃太热造成的。胃反酸,是因为肝太寒了,太虚了。肝寒,胃也会寒。吴茱萸汤主之。这个吴茱萸是温肝的,肝温了,胃也就不会寒,也就不会反酸了。这个食谷欲呕,就是反酸,说明肝寒了,胃寒了,中焦寒了。温中焦,我们前面学过甘草干姜汤,那是温脾的。吴茱萸汤是温肝的。这个是有区别的,但都是温中焦的。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就是说,如果病人喝了这个吴茱萸汤后,病情却又没有好转,反加剧了,这是上焦有问题。如果病人上焦,心,肺,有热的话,他吃饭后也会反胃呕吐。如果再喝吴茱萸汤,中焦再热起来,这个病就会加重。就不可以用这个方剂了。这一条说的是,吃饭后反胃呕吐,有两种原因,一是肝寒,二是心肺有热。肝寒,可以用吴茱萸汤。那心肺有热怎么办呢?心肺有热,饭后呕吐,可以用栀子豉汤来处理。
吴茱萸汤方组成,吴茱萸20克,人参10克,生姜20克,大枣30克。
这个方子很简单,人参,生姜,大枣,是大补胃肠津液的,吴茱萸是温肝的。凡是有肝虚,肝寒的人,可以用此方。有肝火的人则不宜用。这个方子,特别适合于酒精肝,肝硬化的病人。

伤寒论第224条,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太阳病,就是人感冒了,会发热,怕冷,脉浮。寸缓,就是病人气血不足了,脉跳慢了。关浮,张仲景讲脉,左手只讲阴阳,不讲关,只讲寸和尺。凡是他说关脉,指的是右手关脉,脾胃脉。关浮,说明脾胃很热了,应该很能吃饭,饭量大。尺弱。尺是肾脉,张仲景说是阴脉。尺弱,说明阴血不足了,津不足了。现在的情况是,病人感冒怕冷,又血虚亏了,又有胃热。其人发热汗出,这是因为胃中热才会发热汗出。复恶寒。现在病人还是怕冷,说明感冒没好。既然出汗了,为何感冒不好?因为血中津亏了,胃中津液不足,汗出不透彻的原因。不呕,说明胃中不寒。心下痞,就是肚子又胀了,虚胀,里面是空的。为何会虚胀,而不是大便实满呢?此以医下之也。胃中虚胀,是因为医生用了泻药,让胃受凉了,泻药都是凉的。本来胃中是热的,被医生误治了,津本来就虚,再收下,胃中无津了,虚了,寒了,痞满了,胃不能运化了。本来很能吃饭,结果现在吃不下了。如果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如果医生不攻下,病人汗出后感冒会好,就不会怕冷。如但但是口渴,这只是一个阳明证了。痞满,用的是泻心汤,属太阳病,不是阳明病。小便数者,大便必硬。小便数,不是小便正常。小便正常,应该是小便自利。数,就是一次只有一点点,说明津不足了,大便也会干。不更衣十日,无所苦。病人十天不上厕所,也没便意了。渴欲饮水,少少与之。现在大便堵塞了,喝水一次也不能喝多,因为胃中无津,连水也吸收不了。但以法救之。这时要小心调理。渴者,宜五苓散。如果病人口渴,他又不来小便,一次小便一点点,这个要用五苓散来利小便。五苓散吃下去,桂枝升阳暖胃去胃寒,白术去脾中湿,脾湿去才能有吸收功能。茯苓,泽泻,猪苓,都是利小便的。五苓散吃下去,小便来了,病人也能喝水了,喝的水可以进入血液,补充血中水份。胃中暖和了,湿去了,痞满就会消掉了。痞满的原因,一是胃寒,二是胃中有湿,三是胃中无津。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
杨大夫一0八讲(便秘,脱发,贫血,麻子仁丸)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现在,我们继续学习中医经典伤寒论。昨天,讲了一个吴茱萸汤,这个是治疗反胃吐酸水的方子,很实用,这个方子是温暖中焦的,又是治疗反胃的经典方剂。中焦太寒,会反胃,用这个方子。但临床上,上焦心肺有热时也会反胃。所以,临证时要详细诊查,以免用错药。上焦有热,吃了这个方子后,证状会加重。昨天又讲了五苓散在阳明病中的应用,如果病人没有小便,又口渴,可以用五苓散来利小便。

伤寒论第245条,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脉阳微。这个阳脉,指的是右手的脉,右手为阳,因为人的右手比左手灵巧,力量大,所以在手为阳。脉阳微,就是病人右手的脉跳得很微了。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中医治病,讲的就是一个调和阴阳平衡。
阳脉弱,出汗少,这个现象说明阴阳平衡了。如果出汗反多,那是不正常了,表不固了。阳脉弱,说明胃中无热力,如果出汗反多,那是表虚不固,津液流失,病会加重,就不正常了,不是自和了。汗出多者,为太过。如果出汗反多,那就不正常了,汗出太过了。阳脉实,因发其汗,汗出多者,也为太过。如果医生看到病人的阳脉浮大而有力,认为是感冒了,开了发汗的药,病人发汗过多,也是医生的失误,汗出过多了,伤津液了。阳脉实,就是浮大脉,是阳明病,医生搞错了,结果以为是感冒,开了发汗的药,开错了。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如果发汗过多,人体阳气会因为阴血不足而减弱,因为津液丧失了,病人会没有小便的,也会出现大便干结的。这一条讲的是阳明病的发病原因,因为血中无津,才会出现大便干硬。

伤寒论第246条,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博,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脉浮,就是医生一应指,即可感到脉跳,脉跳浮起来了。芤,就是空,脉管里面很空了,缺血少津了,脉会无力的。浮为阳,浮脉,表示病人身体很热,热从胃中出来的,胃很热了。芤为阴,芤脉说明津血不足了,阴,就是津,血。浮芤相博,胃气生热。现在病人胃中很热,会蒸发津液,但此时又津液不足了,所以现在有个矛盾,一方面要耗津液,一方面血中缺津,所以说相博。胃中无津,胃中又热,这样会越来越热的。因为没有津液了,胃中烧干了,会变得更热。胃中有热,津又不足,越来越热,津液越来越少。血中无津,脉就会很沉微。沉微脉,就没有什么阳气可言了。所以说,其阳则绝。阳气没有了,是因为津不足,又有热,热伤津的原因。这一条就是说,胃热,会伤津液,这是人体阳气虚的原因。现在很多庸医,一看见病人阳气虚,就去补肾阳,补脾阳,结果适得其反,用了热药,又耗伤津液,使病情越来越严重。
中医的扶阳,一定要注意补津液,清内热,才行。决不是盲目去开热药。

伤寒论第247条,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博,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跌阳脉,就是在脚背上,有一个冲阳的脉。浮,就是很大了,鼓的很大了。涩,就是很很微弱。浮而涩,就是一个很空虚无力的脉象。浮则胃气强。这个跌阳脉浮,说明胃中很热,热为阳,为气,说明胃中很热。涩则小便数。跌阳脉的力量很弱,说明病人津液不足了,自然会小便很少了,一次只有一点点尿。
浮涩相博,就是说病人胃中热,又加上津液不足,这样会更如耗伤津液,这不是自和,是相搏,病会加重的。大便则难。本来血不足,又胃热耗津,就会小便没有了,大便会硬了。证状会出现,因为胃热,所以吃饭胃口很大。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这种胃热伤津的疾病,张仲景把它叫做脾约,用麻子仁丸来治疗。这个脾约,会是一个怎样的证状呢?因为胃热伤津,尽管很能吃,但总是身体很差,不健康,无力,甚至脱发。很多人认为脱发是肾虚,但吃补肾的药却没有效果,因为这个是胃热造成的。并且胃热上冲直达巅顶,灼伤毛发,头油会多。因为胃热,伤了津液,才会大便干燥,脱发的人都会有严重的便秘。这个脾约,因为胃中太热,胃气首先会入脾,再入肺,会引起脾热。脾热了,脾中的湿就会退去,脾的功能会很强劲,因为脾喜燥。脾热了,脾的功能强了,吸收能力也太过了,喝下去的水,刚刚走进小肠,就被脾吸收了,所以小肠里会比较干。这样,大便在小肠开始干结了,出来之后会象羊粪那样小小的颗粒。如果是干在大肠,大便的硬块会比较大团的。所以,我们学习了这个脾约,对防止便秘,脱发,贫血,等等,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麻子仁丸方,麻子仁20克,芍药10克,枳实10克,大黄7克,厚朴10克,杏仁20克。
麻仁,能够养心血,润肠通便。芍药呢,味酸,是阴药,是寒药。芍药能够软肝疏肝,加强静脉循环。芍药的寒,能清胃热,芍药的酸能敛湿,可以补脾中湿气,降低脾中燥热。枳实,厚朴,是宽肠下气的,让大便往下行走。大黄,增加肠蠕动,有利于大便排出,同时大黄性寒,能清胃热。杏仁,是补肺中阴液的,能润肺。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大肠也会更有力,健康。补肿津,就是在补大肠的津液。大黄,白芍,麻仁,清胃热。杏仁,补津液,厚朴,枳实宽肠下气行大便。麻子仁丸方,不用汤剂,而用丸剂,因为汤剂力量太猛,丸剂力量比较慢,现在的便干不是很严重,用丸剂比较合适。

伤寒论第248条,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病人感冒三天了,喝了发汗的药,汗也出了,但是病却没有好。如果是感冒,汗出后就会好,现在汗出了还不好,就不是感冒的问题了,是有别的原因。蒸蒸发热者,就是整个身上都在发热冒汗,这个是不怕冷的。感冒的人,他头上发热,身上发热,但不是全身发热,手脚是凉的。现在是全身发热,不是感冒了,病情转化了,发生变化了,原因是前面感冒,发汗了,汗出伤津了。津不足,血会稠,阳明胃发热是血稠循环不畅造成的发热。调胃承气汤主之。现在还没有发展到腹满,痛满,阳明证刚开始,可以用攻下最轻的方子处理一下就行了。调胃承气汤里有大黄,芒硝,这些都是凉药,即能通大便,又能除胃热。所以,张仲景用药法则,既精准,又奇妙。一箭双雕。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朋友们,再见。
杨大夫一0九讲(承气汤)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伤寒论的重点核心内容,就在太阳篇和阳明篇里,现在,阳明篇也快学习完了。大阳篇里,讲的都是平常容易得的小病。阳明篇,就不同了,阳明,就是胃肠,是各种重大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阳明证学习好。麻仁丸非常重要,讲了一个脾约,就是因为脾太燥了,吸收能力太强了,才导致大便在小肠就干结了,用了麻仁丸,组方非常精妙,我们一定要领会这个方法。现在很多老年人便秘,年轻人也是,用这个麻子仁丸来解决,非常好。

伤寒论第249条,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伤寒,就是人感冒了,发烧,怕冷,身上没有汗,脉浮数,身痛。结果呢,又吃了变质的食物,或有毒的东西,结果闹肚子了,呕吐了,会伤胃中津液的。胃中无津液了,虚掉了,胃的蠕动功能下降了,吃下去的东西不能消化和吸收,所以才腹胀满,转化成了阳明病了。过去有的医书上说,六经转变规律,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实际不是这样的,不一定就要转成阳明的。即然已经胃肠虚弱了,腹满了,可以用调胃承气汤来调和大便。调胃承气汤是通顺大便最轻的方子,有轻微腹满时可以用。当大便在小肠里面干结时,用小承汽汤,诊断的方法是病人小腹胀满。当大便在大肠干结时,用大承气汤来攻下,检查的方法是腹满而硬痛。
调胃承气汤的组成是,炙甘草7克,芒硝5克,大黄12克。
小承气汤的组成是,大黄12克,厚朴7克,枳实10克。
大承气汤的组成是,酒大黄12克,厚朴20克,枳实15克,芒硝6克
临床应用时,一定要不可以用错了。
伤寒论第250条,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太阳病,就是人感冒了,会发烧,胃中会很热的。若吐,若下,若发汗,这些方法都会伤胃肠津液的。微烦,胃中丧失津液了,胃中会不舒服,所以才心里有点烦。小便数,小便来的时候,只有一点点,不是很多,说明血中无津了,也可能是脾太湿,小便也会不利的。大便因硬者,胃肠太虚了,不能吸收水分了,血中无津了,小便少了,大便会因此而干结。另一方面,胃虚了,胃寒了,脾也会寒。脾寒,会生脾湿。脾湿,则不能吸收。现在,大便硬了,但还没有腹满而痛,不严重,用小承气解决就行了。

伤寒论第251条,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他说,人得病了,过了二三天,脉变弱了。为什么会变弱了呢?太阳病,脉是浮数或浮缓,阳明病的脉是浮大的。现在脉弱了,不浮了,很微弱了,可能是经过了汗,吐,下,现在津液不足了,血不足了。无太阳柴胡证。柴胡证,就是胁下满痛,心烦不想吃饭,反胃,忽冷忽热,是因为胃中本虚,外邪又入里造成了内热,肝脾肿大。现在没有这些证状。烦燥,心下硬。现在没有里热,只是一个单纯的胃肠病,肚子胀得已经硬了,说明大便已干了。至四五日,虽能食。又过了两天,病人还是能吃下一点点饭,还没有严重到一口水也喝不下去的时候。以小承气汤少少与。现在病人还能吃饭,但大便己干了,怎么办呢?可以让他少少的喝一点小承气汤,不要太多。如果是一点东西也吃不下,那就要用大承气汤了。微和之,令小安。吃一点点小承气汤,攻下力量不大,只是一个调和的方法,不要让病情发展,保持病势稳定不发展。
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如果又过了两天,还是腹满,就可以让病人喝半碗大承气汤了。
由此可以看出,张仲景对于攻下,非常的谨慎,非常的细心,千万不要心急,要防止大下。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如果一个星期过去了,病人还是没来大便,但小便已经少了。所以,张仲景在诊断大便是否干结时,特别注重观察病人小便的。虽不能食。病人已经不能吃饭了。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如果病人已经不能吃饭了,但是,如果他的大便只是初头干结,后面是是稀的,也是不可以攻下的。只要大便没有完全干结,用了大承气汤攻下,病人一定会下利,拉稀的,会泻利不止。张仲景一再强调,攻下,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可以失误的。须小便利,屎定便,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他又说了,大承气汤的使用时机,一是要确定大便已完全干结,二是病人要有正常的小便,才可以攻下,用大承气汤。如果病人没小便了,说明血中津液没有了,就不可以攻下。误攻下,病人再严重伤津液,血稠了,病人会发高烧,会发狂,会尿失禁。这些严重性,在伤寒论第6条已明示了。
之前,讲了三个承气汤的适应证,这一条辨再次详细解释了大承气汤的使用时机。
如果病人没小便,医生应想办法去补津液,让小便正常了,才可以攻下,并且要小剂量用,不要猛攻。

伤寒论第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六七日,就是人感冒发烧怕冷一个星期了。目中不了了,病人眼珠转动不灵活了,眼珠发直了,无光了,说明肝血不足了,血中无津了。睛不和,无表里证。病人只是感觉眼睛不好,没有别的证状,不怕冷,身上也不发烧了。因为病久了,胃中津液都从汗排出了,所以才不发烧了,没热力了。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病人没有别的证状,就是大便拉不下来,不是大便不来,而是拉不下来。身上有很轻微的发热,这是因为大便堵塞的原因,堵塞了,中医叫实证,不是虚证,治病要分清虚实。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病人眼珠都发直了,他大便解不出,这时不可再等了,快点用大承气汤把大便攻下来。

伤寒论第253条,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就是胃肠太虚了,上下不通畅,发热,汗出,不怕冷,但怕热。
汗多者。病人现在流汗太多了,说明胃中太热了,体温会非常的高。这个时候要降体温,不能让他流汗太多,流汗太多,会大便干结,会虚脱。
所以,在看到病人流大汗时,要及早尽快把体温降下来。
这个大承气汤,凡是攻下的药,都是寒凉的,一喝下去,病人体温降下来了,就不会流大汗了,大便也下来了,然后再调理一下,补一下胃津,就可以了。
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