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译注:第二十三章致曲

 江山携手 2015-01-06

 上章谈的是圣人,这章说的是一般的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心无旁骛地专心一意去做,那么通过至诚努力,就会达到一定的境界而使自己不朽。

为一偏,也就是指贤人以下的人某一方面的善性,如对此能真诚发挥,就会充分表露,而且越来越光明显著,从而进一步凝聚感动他人的力量,感化他人向善,这样也戴可以和圣人一样了。

其次致曲,(其次:次一等的人,即次于自诚明的圣人的人,也就是贤人以下之人。致曲:致力于某一方面的善端。曲,偏,一个方面。)曲能有诚。(一般的人致力于某一个善端,致力于某一个善端,也就能做到真诚。)诚则形,形则著。(形:这里指显露、表现。著:昭著,显著。)(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著则明,(明:光明,阐扬。)明则动。(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动则变,变则化。(变:变革。化:即化育。)(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化育万物。

    
这一章相对于上一章而言。上一章说的是天生至诚的圣人,这一章说的是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换句话说,圣人是自诚明,天生就真诚的人,贤人则是自明诚,通过后天教育明白道理后才真诚的人。贤人虽然致力于某一方面,但通过教育和修养,通过:形、著、明、动、变、化的阶段,同样可以一步一步地达到圣人的境界:化育万物,与天地并列为三。

 说到底,只要你努力奋斗,曲径通幽,条条道路通罗马,最终都可以大功告成,修成正果。

 在劝人真诚的问题上,《中庸》真可以说是苦口婆心,不遗余力的了。

【史例解读】

                      至诚而致精微

《庄子·外篇·天道》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齐桓公坐在厅堂读书。

轮扁这时正在院子里制作车轮,看到桓公读书的专注神态,他放下手中的锤子和凿子走到桓公面前说:对不起,请问您读的是什么书啊?”

桓公说:是圣贤的经典之语啊。

轮扁又问:那么,圣贤现在何处?”

桓公说:圣贤很久以前就死了。

于是轮扁就说:这么说,您所读的只是古人的垃圾呀。

桓公勃然大怒,斥责道:我正在读圣贤之书,区区一个木匠有什么资格乱发议论,何敢口出狂言?如果你能够说出一个理由,那么还可免去责罚;否则,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说法,那么,为了你刚才对于圣贤不敬的话,你就得付出生命的代价。

    轮扁说:我也只是以我的工作经验而言的。就如制作车轮,用力过大,就会导致间隙太大而松脱。用力不够,则不能安装使用。只有使力量用得恰到好处,才能做到配合精确。这种精微的技巧只能是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是无法通过语言传授的,是一种奇妙的技术。我无法把这一技术传承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这儿学到这种技术。所以我现在已经年过七十还得自己动手制作车轮。所以说,古人肯定也没能把自己领悟到的精髓原封不动地传给后人就死去了。如此说来,您所读的书难道不是古人留下的垃圾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