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岛上易错之字
刘德进
微子墓前的正殿之西南角有石碑一通,上书“世守遗徽”,为殷重礼之子——殷恭默所立。殷重礼,康乾年间微山岛谢楼村人,邑庠生(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康熙南巡途径微山岛,殷重礼代表微子后裔出迎圣驾,呈献《微子墓碑记》并诗,因应对如流,其被康熙誉为“山中宰相”。 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康熙再次南巡,而殷重礼因病未能迎驾在微山湖,其子被召见。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殷恭默立碑。 殷重礼所献《微子墓碑记》有碑,立于微子墓正殿之西北角,正文行书,阴刻,碑面左面刻有“大清顺治十八年岁在辛丑秋九月九日文林郎知滕县事知县李含蕊撰黄门省殷应寅篆额滕庠裔孙殷重礼立石济宁后学汪起谦书”。大清顺治十八年,是公元1661年,该碑记有“凡以辈怜微子之微,伤先王之后不传,而以其文物典章与宋,世世守之。自白马宾王淫威降福,盖三十二世矣。” “色之尚白,鳦不忘玄;萋且风承,无忝广渊。”清西蜀人高元贞有诗文碑在微子墓正殿之东南角,诗曰“千顷湖光绕一丘,昭然幽爽对清流。诗传《麦秀》心惟恻,义恤宗黄器共留。山既名微忘得失,湖堪比洁任沉浮。摩残汉碣追仁迹,浩浩云烟弗胜收。白马遗徽此地存,岁时依旧荐蘩苹。贤裔已获承明誉,仁泽长昭裕后思。湖畔烟霞潆软浪,崖边林壑隐孤坟。千年犹自怀先烈,筑舍山阴依墓门。”清当地人殷贻山有诗道“绿水潆回微子灵,荒山野渡尽成名。若非怀古寻仁迹,谁肯崎岖登此程?遗徽白马在微津,爱国三仁共赤心。一死一奴一归此,古坟千秋锁愁云。漂渺湖泊泛小舟,藻思滕地上心头。留城旧址随风化,微子贤声逐水流。” 上述诗文里,提到“世守”、“尚白”、“白马”、“遗徽”,影照《礼记》之“殷人尚白”及郑樵《通志·氏族》有关微子骑白马朝周的典故。徽,美也,善也。遗徽,就是遗留下来的美德。自此,作为微子殷恭默所立“世守遗徽”之涵义,我们自然就容易理解了。 而今,在许多场合,不知是使用者有意为之,还是疏忽而成,我们见到有“世守遗徽”四字多被写成“世守遗微”。如微山岛东山之上的“微子文化苑”里,在庭院的鱼沼飞梁的当心之处安放的香炉上就铸造着这么四个字;在高高的荷香清风阁顶部的四个鎏金宝顶上,分明就镌刻着这么四个字。还有,在许多介绍微山岛的纸页里,有关于此的情形也多常见。 所以,我们大概可以认为:微山岛上易错之字大概就是“徽”字了。 201211271113 附: 微子墓碑文
〔清〕李含蕊
余承乏兹邑簿书之暇,览古先圣贤遗踪,未尝不感微子之仁孝,而叹宗坊之阙典也。巳逌考诸文献,既有,微矣。询诸父老,同然一辞。遂具繇督学刘公。公体今上德意,移檄滕胶曰:“查得殷重诚的系微子后裔,宜授以礼服,令世世奉祠微陵,垂□祀典霖替鸟越。”有周以来,殷祚兴而废、废而兴者,几百世矣。而卒不斩者,以微子之传别自有在,而不在区区兴废间也。世传微子抱祭器归武,非归周也,存商也。犹之子房椎秦归汉,非归汉也,报韩也。假使微子肉袒面缚而归武,纣虽暴,非君王哉?仁如微子,岂智勇反出子房下也?必不然矣。余观微山距留城盈盈一水,二陵相望,安知仁人杰士,旦暮往来于晦冥风雨中,有不僾然而见,忾然而闻者乎?遂为记镵之于石而颂之。其辞曰: 繄我微子,仁孝克全;商图弗凝,彝也其颠; 荷而仔而,祚系孔绵;履国维宋,文献攸传; 色之尚白,鳦不忘玄;萋且风承,无忝广渊。 七窍剖丹,九畴道宣;诸鲜祖箕,王林宗坚; 三仁一揆,六姓广延。襄公中叶,振武光前; 公子目夷,守国通权;爰有亭址,式纪其贤。 微山峨峨,嵑嶭盘旋;郁葱佳气,非雾非烟; 仁人藏斯,魂魄以恬。寝庙继作,有梃有闲; 夔夔敬止,载仰载瞻。秋霜春露,斋戒揭虔; 祚隶子乙,派衍曾玄;曾孙鬷假,终古不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