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精华版)

 许愿真 2015-01-07

2011届《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精华版)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精华版)

 

一、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二、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一、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三、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

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2.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

(1)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3)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五、系统优化方法

1.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Ⅱ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的普遍性实质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途径)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三、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

(四、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五、环节: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根本途径,其实质就是“扬弃”。)

Ⅲ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一性)。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二、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三、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1.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五、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六、强调主要矛盾的原理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要求我们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中心、关键、核心、主线、重中之重、首要任务、第一要务、突出位置)。

七、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原理

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多用于分析判断形势、评价人或事)。

Ⅳ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

一、辩证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二、历史唯物主义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五、人生价值的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客观条件)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主观条件)

 

 

附:单元、课题对应知识范围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辩证的唯物论

           第二单元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三单元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否定观)

 

                                                          社会发展的规律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四单元                                       社会历史的主体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                                  价值观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创造与实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