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灯谜史料散记(一)

 醉谜斋 2015-01-07

北京灯谜史料散记

翟鸿起

谜事盛于清

“灯谜”这个名称是南宋以后才有的。我国的谜事,用一句话便可概括,它“起于宋,成于明,盛于清”。北京的谜事以晚清、民初为盛,这个时期是北京灯谜史上的黄金年代。

北京的灯谜活动,由于“地利”而具有特殊的风采。北京为皇家京都,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年号乾隆,17111799)就是一位爱好灯谜的皇帝。据有关资料记载,乾隆曾在太和殿与纪晓岚出过“小儿囱脑门谜”,其实此谜宋代就有了,而乾隆拿来给朝臣们猜射,可见这位帝王喜好灯谜,并不亚于后来的民间谜家。这段猜谜轶闻在李伯元《南亭笔记》及易宗夔《新世说》中都有记载。

清初大文学家纪晓岚,乾隆进士,才华横溢,嗜好灯谜,曾以物谜为其姻亲卢雅雨通风报信,事败充军。又曾以拆字谜讽刺权臣和坤。在清代的官宦、诗人、作家中有不少人兼好灯谜。《镜花缘》作者李汝珍(大兴人)对灯谜颇有研究,在他的著作中,有六十八则灯谜,其中大多是他自己创作的。在《红楼梦》中,描写猜谜的内容情节不只一处。曹雪芹通过书中主人翁之口,道出了他创作的、文学史上罕见的咏物诗,实际就是物谜。第二十二回元春从宫中传给贾府的一则谜,是用四句诗,猜一物;“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惜春的谜:“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贾政猜着是“爆竹”和“海灯”。当时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谜),此乃一响而散之物……惜春所作海灯(谜),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

再看第五十…回,薛宝琴的怀古诗十首,每首隐一物。自《红楼梦》问世以来,无数文学家、史学家、谜家对其隐物诗进行过无数次的研究探索,其中大多数谜至今仍无确切的答案。究为哪十件俗物,人们其说不一。芹翁是制谜能手,而且不留谜底,让后人猜了近200年,当然在这里着墨的目的不是猜谜,而是怀古。可是谁料到200年来人们一直在猜他的谜底。芹翁此举真可谓中华灯谜史上奇谜之冠。

请看其五《广陵怀古》:“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只缘占尽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有人猜“策”,有人云“柳絮”,还有人说是“柳木牙签”,莫衷一是。这些谜的出现,不仅暗示了人物的命运结局,又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道光进士吴可读,同治任工部郎中,光绪年间,因请为清穆宗立嗣,以死谏。嗜好灯谜。某年元宵节,吴在某王府悬谜,以会同好。其中“文姬归汉”(打《书经》一句,卷帘格)谜底“明清于单辞”,逆读(卷帘格规)为“辞单于清明”,意思是蔡文姬辞别单于正值清明。扣合严谨,无懈可击。主人得知惊服,待吴为上宾。

翁同和是咸丰状元,光绪的师傅,历任工部尚书、军机大臣之职,以书法名于世。他也是一位灯谜爱好者。《今世说》曾记他与当时金石家潘祖荫(伯寅)斗谜的铁事。

潘祖荫是咸丰二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工部尚书。他收藏金石甚丰,更爱谜成癖。他的“臣东邻有女子,窥臣三年矣”(打五言唐诗一句),谜底为“总是玉关情”。这里的“玉”字别解为宋玉的名字,谜面文字系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句。这则谜在当时爱好者中,很快流传开来,被誉为“隐语中之神品也”。

灯谜活动在北京的民俗史中,有着它独特的地位。北京与潮州、厦门、上海、武汉、台北、高雄等地的谜事活动,形成了一支基本上以知识阶层为代表的灯谜创作队伍,它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在文化界流传很广,尤其是晚清至民初,谜家辈出,佳作纷呈,谜社林立,谜集繁多,他们的谜作和谜事活动,也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异彩。

谜人·谜著

清代中晚期至民初,隶属北京籍的谜家计有:夏套垣,大兴人,著有《正谊山房谜稿》;辛集贤,燕山(今北京)人,著有《碧云阁谜稿》;俞培元,大兴人,著有《澹如菊室谜稿》;俞象观,大兴人,著有《山椿吟馆谜稿》;李鸣秋,北京人,著有《扫闲轩谜稿》;傅泽亭,大兴人,著有《扑萤仙馆谜稿》;刘玉才,大兴人,著有《校经堂谜稿》,辑《二十四家隐语》(丁卯社社员孙经存老先生曾谓笔者,他在丁卯社活动时,听说大兴刘某曾在本县组织过谜社,社名不详);折杏主人,大兴人,谜作收入《二十四家隐语》集中;王筱龄,大兴人,著有《聊复尔尔斋谜稿》;沈锡三,北京人,别号幻中得趣者,著有《乐陶陶室隐语》,曾参与《二十四家隐语》编选;赵煜寿,古燕(今北京)人,著有《诗书淡泊斋谜稿》;傅濬,大兴人,著有《师竹吟馆谜稿》;马骅庭,燕平(今北京)人,著有《小窗余意轩谜稿》;赵紫飏,古燕(今北京)人,著有《小琴鹤斋谜稿》;倪瑞庭,大兴人,著有《静观斋谜稿》;陈应禧,大兴人,著有《正心书斋谜稿》。此外还有李裕增、关士英、高承溥、胡思焕、张汉文、杨仲萱、张郁庭、刘心朴、范桂森、徐愚生、罗复堪(罗瘿公之弟)等人。

上述谜人、谜著是见请资料的,不曾有著述的则不得而知。

谜杜

清末民初,谜家自由结合,相互交流谜艺,增进感情,结社之风大盛。

北平射虎社

民初至30年代,北京的谜社有十数个,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北平射虎社。“虎”是灯谜的别称,“射”即猜的意思,现在的猜谜过去称之为“打灯虎”或“射虎”,用虎的难以射中,形容谜的难猜。

辛亥革命后,在京的文人隐士、遗老遗少及旅居京都的知识分子,根据自己的爱好,组织起了一些诗社,或研究古诗或创作诗词或以诗句作文字游戏。寒山诗钟社即是其中之一。该社的发起人有诗人、骈文家、谜家樊增祥,诗人易实甫,戏剧家、诗人罗瘿公。寒山诗钟社成立之后,樊、易、罗与社中的其他几位文人,除敲诗钟外,亦同有灯谜嗜好,便有意再结个谜社,以便与更多的灯谜爱好者交往。于是他们联络社外谜家张郁庭、金子乾、周效璘、佟春霆、韩少衡、薛少卿等,于民国五年(1916,丙辰)夏在宣外徽州会馆,成立了谜社,社名经薛少卿提议为北平射虎社,在社址门外右垛悬五尺长、一尺三寸宽木牌,白漆黑字,由樊山老人题字“北平射虎社”。这是辛亥革命以后,北京第一个由文人组合结成的正式灯谜组织。这个谜社,在其存在的短暂的三年中,为后来的谜社及谜事活动,奠定了基石,积累了经验,为北京的谜史留下了值得记述的一页。

[转载]地方文献中的灯谜资料——北京(1)
                谜篦子(右侧为笔筒)

北平射虎社社章规定,每月召开一次内部常会,每个社员带自己的谜作(不得少于30条),届时赴会,用谜篦子插好谜条,悬于厅中壁上,供社员相互猜射。猜射后便针对谜作进行研究评定,然后由专人整理,按人归档。每逢上元灯节、中秋节,开展大型对外征射活动,尤以上元为盛。预先将谜题披于报端,是日在社内按题公开候教。并按期油印《北平射虎社谜集》,将已揭晓之题、底公布,末猜中的谜仍在谜刊上征射。因故离京之社员,由专人与之联系。社员黎国廉(六禾)每年夏季回广东顺德探亲,秋后返京,将京都谜刊携至广,返京时又将广地谜作带入京都,促进了南北两地谜艺交流,被誉为“谜国雁臣”。

北平射虎社在知识阶层影响很大,至次年(1917)已发展社员百余人之多,经常参加活动的达六七十人。至1918年底该社宣告解散,原因不详。北平射虎社与上海的萍社为南北两大谜社。

北平射虎社三年内开展内部活动30余次,对外公开征射六次,共集谜数万条,所揭晓之谜作达两万余条,成谜刊40册。社员孔剑秋、张郁庭等曾编《北平射虎社谜集》,拟出版,但因种种原因未能付梓,实为憾事。社员陈冕亚辑社员谜作,按人排列,多次发表在上海《文虎》半月刊上。

北平射虎社社长韩光奎(字少衡,又字少恒),辽宁同昌县人,长期寓居北京,其谜学深邃,古文根底极丰。笔者曾听已故沈阳谜家韦荣先先生谈及此事。他曾撰文《一封具有考证价值的信》谈到韩少衡任北平射虎社社长一事。韦老逝世前,将自己所有的灯谜资料献给了沈阳沈河区文化局。北平射虎社的社员有:马步荪、马振彪、万赓年、孔剑秋、王砚荪、王逸庵、亢榕门、刘剑侯、刘春霖、关颖人、吴玉林、孙笃山、杜涵斋、宋敦甫、佟春霆、祁甘茶、易实甫、金子乾、宗子威、邵瑞彭、张汉文、陈淇、陈冕亚、张郁庭、张起南、张超南、林策六、高雨人、高步沄、高阆仙、夏仁虎、徐钟泉、俞赞侯、涂竹君、祥瑞年、顾震福、韩少衡、韩英麟、戚逢年、黎六禾、薛少卿、樊樊山等70余人。

北平射虎社中北京籍谜家中较有声望的当推张郁庭,大兴人,谙通词章,兼好灯谜,为北平射虎社主要成员,后入隐秀社,又组建丁卯谜社。他学识渊博,家藏书颇丰,在家乡颇有名望,早年曾联系大兴几位谜人小规模的活动,后闻北平射虎社筹建,便一同入社,并积极活动于社中。竭力提倡“北派”谜。对谜学理论进行过研究,著有《谜格释略》、《廋词大成》、《谜家小传》、《滑稽谜话》。并与赵风池合著《聊斋谜集》,这是一本专以《聊斋》篇目为谜底、谜面的灯谜集。曾担任过上海《文虎》半月刊的特约撰稿人。在北京谜界中与张起南并称为“南北二张”。

北平射虎杜谜人之作,所猜谜底多是经、史、子、传等。今选其较为通达之作列下:

祖望子孙贤(菜看名)全家福

旧棉花胎(五言唐诗句一)今人多不弹

草枯犹傍水,菜少不成畦。(字一)藩

十分道地(字一)诗

(以上顾震福作)

松涛(《红楼梦》人物)林如海

风月中人(字一)蚨

东风不与周郎便(《聊斋》篇目二)乔女、姐妹易嫁

(以上张起南作)

不知其三(《聊斋》篇目)五通二则

兹(《西厢记》句一)母亲你好多心

(以上薛少卿作)

元旦(《幼学琼林》句一)是清明前一日

(戚逢年作)

微雨经旬(字一)潭(洒十日)

(亢榕门作)

问郎花好侬颜好(春秋人名)商容

(祥瑞年作)

霍霍之声(字一)韶(刀口音)

(张郁庭作)

小霸王醉卧销金帐(汉文句一)闺房周通

(樊樊山作)

隐秀社

北平射虎社解散后,关颖人、刘剑侯、高阆仙及顾震福、张郁庭等人,便着手重新组社,社名为隐秀社,取意刘勰《文心雕龙》之“隐秀”。据顾震福撰文记载:

隐秀社,即射虎社改组,成立于九年(1920)二月。名本“雕龙”“隐秀篇”,由高阆仙改定。地址迁入西长安街铁路协会(按:后迁西交民巷)。规则与北平射虎社略同。两年以来,开会二十次,油印谜集亦得二十余册。当第六次会后,已得谜三千余则,社中同人公推关君颖人、高君阆仙、刘君剑侯操选政,选出五百余条,印《隐秀谜选》一卷。卷中所选拙作约五十则,几占全篇十分之一。颖人为前序云:“社友刘子剑侯癖于谜,尝语予吾国今日学术无一不远逊于昔,惟隐语一类,驾古人而之上,予骇异其说,然心疑末敢遽以为定谳也。既剑侯与诸同好结社春明(北京),名曰隐秀,逾半载,选印社稿,请序于予。予受而读之,叹为得未曾有领异翻新,缒幽凿险,洵足夺明远(鲍照)之席,而拔荆公(即王安石)之帜,以是知剑侯果不予欺也”云云。则是编佳作可以想见。

《隐秀社谜选》的社员名录有社员50多人:

马步荪、万赓年、王士同、王世堉、齐肇之、王凤沄、孔剑秋、亢榕门、卢谔生、刘剑侯、孙笃山、孙重甫、关颖人、关卓然、祁甘荼、吴宝彝、李云程、李松颐、李裕增、李恒蕖、李嘉绩、李嘉淦、宋绍璟、宗子威、佟春霆、金子乾、林嵩堃、张汉文、张起南、张符乾、张郁庭、陈冕亚、侯雪农、胡思焕、俞赞侯、杨仲萱、杨逢辰、赵勖庵、徐恂、徐梦莲、徐培萱、高步沄、殷人盫、祥瑞年、龚熏琴、鲁敬业、颜藏用、魏鸿渐、薛少卿、戚逢年、邵瑞彭。

隐秀社谜作因其谜集未印成,只是在社友内部保存,北京较老的谜友,曾有幸相识,但不存。只有少数几位,谜作见北平射虎社谜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