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词鉴赏

 江山携手 2015-01-07

辛弃疾词鉴赏辛弃疾词鉴赏

目录

1.临江仙·探梅(老去惜花心已懒)

2.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3.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4.水调歌头·盟鸥(带湖吾甚爱)

5.满江红(点火樱桃)

6.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千丈悬崖削翠)

7.鹧鸪天·送廓之秋试(白苎新袍入嫩凉)

8.鹧鸪天·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

9.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长恨复长恨)

10.鹧古天·东阳道中(扑面征尘去路遥)

11.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九畹芳菲兰佩好)

12.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3.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14.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春日平原荠菜花)

15.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绕床饥鼠)

16.满江红(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17.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松冈避暑,茅檐避雨)

18.菩萨蛮·书江西造石壁(郁孤台下清江水)

19.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

20.清平乐 博山道中即事(柳边飞鞚(kòng,露湿征衣重)

2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

22.定风波·暮春漫兴(少日春怀似酒浓)

23.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山前灯火欲黄昏)

24.卜算子·漫兴(千古李将军)

25.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我来吊古)

26.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

27.江神子 赋梅寄余叔良(暗香横路雪垂垂)

28.念奴娇·书东流村壁(野塘花落,又匆匆过了)

29.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青山欲共高人②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30.生查子·独游西岸(青山招不来)

31.霜天晓角·赤壁(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

32.鹧鸪天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

33.清平乐(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

34.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

35.朝中措(夜深残月过山房)

36.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37.玉楼春戏赋云山(何人半夜推山去)

38.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绿树听鹈鴂)

39.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40.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注】①剩:更,再。②竹根:指竹林脚下。

1.上阕说“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这“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

2.下阕说“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

1.“花态度”指一般的花那种讨人欢心的颜色、姿态;“雪精神”指梅花具有雪一样纯洁、高尚的品格。

2.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为梅花的“精神”、“秀色”所陶醉,不记得游览、品赏了多久,只知道返回时已是傍晚时分,月亮已经上来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②。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检校:查核。  ②床头:指酿酒的槽架。

1.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诗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

2.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试分析其中“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1.“连云松竹”,欣赏大自然美景,写精神上的满足。

分肉送酒,梨枣丰收,写物质上的满足。

2.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惟恐被人发现的神情。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梨枣儿童欣赏、喜爱之意。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1.请赏析“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两句。(4分)

2.请简要说明作者有哪些“愁”。(4分)

3.“得似浮云也自由”中“也”字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1.(10分)(1)(4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心中的惆怅无法排解的境况;(1分)首句抒情,(1分)奠定全词的情感基调。(1分)

2.(4分)山河破碎的悲愁;年华逝去的苦愁;壮志难酬的哀愁;退居田园的闲愁。(每点1分)

3.(2分)壮志难酬的愤激,(1分)故作旷达的无奈。(1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作者被投降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词人爱湖之“甚”,故对鸥鹭产生结盟之愿,运用比拟的手法,希望结盟之后常来常往,不要互相猜疑。

B.词人与鸥鹭结盟,但是鸥鹭立于水边苍苔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水藻,对词人的美意不理不睬。

C.“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两句,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词人悟出社会沧桑和个人沉浮的哲理,内心生出旷达开朗。

D.词人“甚爱”带湖,词中充溢着优游之趣、闲适之情,表现出了带湖生活的快乐自得,全词一扫被弹劾落职的落寞与孤愤。

2.本词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D(“全词一扫被弹劾落职的落寞与孤愤”的表述错误。虽有带湖美景,但纵是盟鸥,也不解已意,作者心绪可知了。可见,这首词表面是写优游之趣,闲适之情;分明是抒被迫隐居、不能用世的落寞之叹,孤愤之慨。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云:“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细玩稼轩此作,确有“不言言之”之妙。)

2.(1)直抒胸臆。词人以“甚爱”二字,表达了对带湖生活的热爱。(1分)

(2)借景抒情。通过带湖、鸥鹭、白鹤、明月、清风等意象,表现了此间生活的清静自在,委婉表达了喜爱之情。(2分)

(3)移情于物,委婉含蓄。通过鸥鹭“不解举吾杯”,表达自己落职闲居、壮志难酬的孤独、苦闷和悲愤。(2分)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

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1.“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 烟波隔。”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5分)

2.“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肠千结” 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5分)答: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茫茫无边的烟波阻隔了归路。(2分)此四句用春山、烟波,象征家乡被金国占领、政局的险恶、词人执着追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3分)

2.(6分)①此句承上启下(1分),由描写大好春光转而写怨春归去,牵动了词人被春归触动的满怀愁与恨,从而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怀念家乡的深沉悲痛。(2分)

②全诗表现了词人因春归而想家、有家难归的痛楚;自家身世壮志难酬的感叹;以及对国家悲惨命运的哀怨情绪,是作者一贯深沉悲壮的家国大恨。(3分)(注:每种情感各一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 ,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②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

【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则甚:做什么。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景色有何作用?(4分)

2.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4分)

参考答案

1.①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2分)

②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2分)

2.“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1分)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1分)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2分)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②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参考答案

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4分)

2.整首词最主要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词中哪几句表明了这种情感?请列举出来。(4分)

3.“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4.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参考答案

1.描绘一幅水天空阔,烟笼雾锁的色彩黯淡的画面;寓情于景,烘托词人和朋友分别之际的黯然与惆怅;为下文“江头未是风波恶”做铺垫。

2.壮志难酬的愤激。“功名馀事且加餐”“只应离合是悲欢?”“别有人间行路难”。

3.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途迷茫的郁闷之情。运用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等手法。

4.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参考答案

1.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古天·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捍午渐觉水沉销①。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悉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②。

【注】①香午:薰笼。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香午渐觉水觉肖: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②碧玉梢:指马菱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菱的华贵。

1.词的三四句“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分外娇”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4分)

2.简要分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的表达技巧。(4分)

参考答案

1.三四句写了层层叠叠碧绿的青山、分外娇艳的鲜花,(2分)表达了作者在劳顿旅途中见到碧山、娇花的喜悦之情。(2分)

2.使用了叠词、借代的表现手法。(2分)“历历”、“萧萧”运用叠词,生动描写出人马行进的状态,增加了语言韵味。“旌旗”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写出了队伍过桥的情景。(2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畹:wǎn古代称30亩为一畹。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léi),屈原是投湖南汩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1.词中上阕中的意象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境遇?(5分)

2.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下阕词句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以“兰佩芳菲,蛾眉 空好,宝琴弦断”这三个意象来表明虽有高尚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备受南 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嫉妒和排挤,长期不被重用,无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的悲剧性境遇。(3分)
2.全词抒发了词人自感虚度年华、政治失意、理想难以实现而又知音难觅的痛楚之情。“冉冉”句感慨年华已逝,虚度此生。(2分)“水满”“何处”二句,用汀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结尾二句,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唤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2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
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湖北漕:荆湖北路掌管钱粮的转运副使。长门事:长门,汉宫名,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以后的居所。陈皇后幽居长门,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为她写《长门赋》,以悟主上。玉环飞燕:杨玉环,唐玄宗的爱妃,后被赐死;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后自杀。
1.本词词风含蓄委婉,借景抒情是一方面,请简要分析。(3)
2.本词词风含蓄委婉,用典是另一方面,请简要分析。(3)
3.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4.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上阕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的句子进行赏析。
5下阕中国的玉环”“飞燕指的是什么人?请结合词意简要说明。
6.这首词的结尾选取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上片写景,词人表现了伤春、惜春的情感,缠绵婉转,一唱三叹。结尾几句,词人以蜘蛛吐丝结网来表达挽留残春的心情,委婉地抒发了词人惜春和伤春的情怀,写得曲折哀婉。
下片结尾几句,写危楼日暮景象,蕴涵着词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意思对即可。有其它答案,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2.下片用典,以三个没人遭到嫉妒为比喻,表现了词人怀才不遇的苦闷,词情抑郁,回肠荡气。“君莫舞”几句,写了杨玉环和赵飞燕的结局,含警告当权小人不要得意忘形之意。(意思对即可。有其它答案,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3.以反问开篇,总领上阕,奠定惜春的感情基调。

4.运用拟人手法,表达惜春之情。词人深情地请求春停住归去的脚步,因为听说芳草已长满天涯,阻断了春的归路。突出表现对春的留恋之情。但春不答话,悄然而去。突出表现无法留住春天的怅惘之情。

5.指那些妒忌别人进谗言而受宠幸的人。词人警告他们不要得意忘形,那深受皇上宠幸的杨玉环和赵飞燕不都死于非命了吗?

6.选取斜阳、烟柳等意象,表达壮志难酬、北伐无望的思想感情。词人长期被闲置、无法施展抱负,这是令他最痛苦的事;斜阳、烟柳等意象,把词人的痛苦衬托得更加深重。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①,锦襜突骑渡江初②。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③。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④,换得东家种树书⑤。
【注】

①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②锦襜(chān)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锦襜突骑:精锐的锦衣骑兵。襜:战袍。衣蔽前曰“襜”。③“燕兵”两句:叙述宋军准备射击敌军的情况。娖(chuò):整理的意思。银胡觮(原字为“革”旁加“录”,音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金仆姑:箭名。④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如《美芹十论》《九议》等。⑤种树书:表示退休归耕农田。

1.请分析词的上阕所刻画的人物形象。(3分)

2.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上阕忆旧,描绘了一个带领义军,骑着健壮的快马,穿着锦绣的短衣,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少年英雄形象。(3分)

2.对比手法,上片回忆当年领导义军进行抗金斗争的情形,下片感叹如今自己志不得伸的处境。今昔对照,深刻的概括了词人的悲剧遭遇。上片雄壮,气盖万夫;下片悲凉,心伤透骨。(4分)

参考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著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上阕。(6)
2.下阙描绘了怎样的农村景致?(4)
参考答案
1.词的上阕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前两句把农村写的恬静而又生机勃勃,白色的荠菜花开满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这样美好的景致正好衬出作者内心的愁绪、苦闷,后两句中白发正好体现出愁来,因万种思绪染白了头发,只能借酒浇愁,即使春天的美景也无法排解愁苦,反而让读者更深切受到作者无可奈何的情绪。(借景抒情,1分。以乐景写哀情,1分。分析景2分。分析情2分。)
2.下阕写出了农村的清新、恬静、闲适。村民悠闲自在,生活的井井有序,牛栏左右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春耕刚完,新蚕刚生,春播未及,不知谁家的年轻媳妇,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走娘家。(特点概括1分,分析解说3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可怜白发生意思相近的一句是__________
2.简要赏析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这两句的妙处。
3.结合全词内容,说说作者在词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4.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用了哪种手法?请简要说明
5.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2分)
6.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2分)
7.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一致吗?请依据词意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归来华发苍颜
2.屋外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渲染了词人所处的恶劣环境;句中的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的情景拟人化了。(意对即可)
3.作者在词中流露出身居荒村陋室,凄凉孤寂之感,表达了词人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的鲜明的爱国热情。(意对即可)
4.拟人手法;破碎的窗纸,随着斜风急雨飒飒作响,好像在自言自语自语两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
5.上句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1分)
6.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辛酸之情跃然纸上。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己的满头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1分)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河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1分)
7.不一致。面对如此破败凄凉的景象,词人并不因此伤感消沉,而是由此回忆起自己一生走遍南北、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里成里江山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江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反衬作用,结语突兀的转笔突出了词人宽阔博大的胸襟。
参考译文
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1.“满江红”是这首词的            。(1分)

2.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由江行沿途所见山水引发回忆,蕴含着久别重逢之慨。

B.“长为客”三字深怀忧愤,强烈地表达了长年客居他乡的寂寞与凄凉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C.“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甫的诗句“吴楚东南坼”,贴切表现出江行所见景象的壮阔。

D.“旌旗未卷头先白”用借代的手法表达战争未胜利而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的感伤与悲叹。

3.“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一句,写“梦中”所行,有和独特的表达效果?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词牌名(1 分)

2.B(3分)

3.示例:“梦中行遍”,恰恰是现实中无法做到的。现实中希望能为国请命的愿望,无数次的想,只能由梦中实现,强烈地衬托出多年来词人雄心壮志未能实现的内心的寂寞与愁苦。(4分)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注】这首词是作者罢官后居于江西上饶时所作。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上片既表现了作者赏玩山水的闲情逸趣,也流露出英雄失路、有志难骋的寂寞悲情;(2)下片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农村生活和劳动农民的感情。(2分)
2.全篇主要运用对比(或者反衬)手法。(1分)下片农民婚娶的热闹场面和上片词人闲看飞泉、醉扶孤石的寂寞形成强烈的对比,(1分)这种反差,不仅没有刺激词人倍感孤独,反而淡了词人的感慨,表达了词人豁达洒脱的一面。(2分)
(答白描、夸张手法,表现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农民的关心。得2分。)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石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的上片、下片都描写了江水和青山,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

上片以江水起兴,联想到金人南侵,人民流离失所,悲苦万千。下片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为喻,即景抒情,明写青山也许可以遮断人们的视线,却阻挡不了“东流去”的“青江水”,暗写的是尽管南宋小朝廷给恢复中原设置了重重障碍,但人民抗战的意志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1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6分)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2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1.词的上片中“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句写得饶有风味,请简要分析。(4分)

2.词的下片描写了怎样的一个人?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词描写了一个很有情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眯着眼向沙面窥视;投在沙上的影子也轻轻摇晃,大概是在梦中看见了鱼虾(2分)。词人由宿鹭眯眼假寐的生动画面想像到它梦见了鱼虾,想像合理,极富情趣。(2分)

2.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位身姿优美、性格开朗的浣纱女形象(2分)。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醇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2分)。

 

2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搵英雄泪?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一句,景物描写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2.简要分析词中划线句的表现手法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怀。(3分)

参考答案

1.用比喻,将远山比作玉簪和螺髻,写出山的多姿。(1分)借景抒情,借“献愁供恨”的远山抒发作者的忧愁和怨恨。(1分)

2.借用典故,(1分)表明作者不肯去追求享受,决心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奋斗到底。(2分)

 

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茶瓯:一种茶具。香篆: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
1.上片词人通过对少日老去时的行为表现和        的对比,抒发了      的感慨。(2)
2.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5)
参考答案
1.内心感受   春光易逝,人生易老
2.作者运用拟人手法,(1分)想像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2)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1分)想象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1)
参考译文
少年时代,一旦春天来临,就会纵情狂欢,插花、骑马疾驰,还要喝上些酒。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春风把剩下的花瓣也给卷走了,但它还是没有停息。可是我不恨它,因为花儿开放是由于春风的吹拂。想问一下,谁又看见春天离去了?离此而去的春天,被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碰上了。

 

2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耒阳:地名;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招魂:《楚辞》的篇名。借用杜甫的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分)
2.下阕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3.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作分析。(3分)
4.词作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作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上阕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冷的意境。(2分)“山前灯火欲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头来去云”写出了作者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声里数家村”以“鹧鸪”,写出了意境凄冷,(2分)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1分)

2.运用对比或用典的手法,(2分)写出了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现在漂沦憔悴、落魄江湖的诗人形象。(2分)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与郁愤。(2分)

3.上阕描绘了一幅昏暗凄清的画面,(1分)“山前灯火欲黄昏”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霎那之间的昏暗景象;(1分)“鹧鸪声里数家村”通过鹧鸪声声,营造凄凉之境。(1分)

4.①漂泊不定的凄苦,②前途茫茫的忧虑,③遇见故人的欣喜,④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与郁愤。(写到3点即可)

2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注】本词作于罢官归田园居后。

1.词的上阕提及历史上的李将军、李蔡,这种手法叫     ;这种手法在辛弃疾的诗词中常见,如          (写一诗句)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2分)

2.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词中流露的情感。(5分)

参考答案

1.用典(1分)(若写“典故”不给分)示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必须涉及到典故)(1分)

2.(1)强烈的不满之情:上阕用李广和李蔡的典故,将劳苦功高却一生未封侯的李广和人才平庸却封侯高位的李蔡进行对比,表面上为李广鸣不平,实则是词人的自我写照,表达自己备受猜忌、屡遭贬谪的不满。

(2)壮志难酬的无奈辛酸之情:下阕描写自己的农居生活:除草耕耘、修葺农宅,通过诙谐、自嘲的口吻说明自己事农的能力可以担任掌管农事的“力田”之职,实则表现了自己不能挥师北伐,完成壮志,却埋没于稼穑蓬蒿之中的无奈辛酸之情。

 

2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②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为六朝古都,历来登临者多有咏叹。②安石:即谢安,早年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后遭谗被疏。

1.请对“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两句进行赏析。(5分)

2.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运用了设问手法。(1分)作者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从建康的险要形势入手,对比六朝兴亡的历史遗迹,隐含着对南宋朝廷软弱的谴责。(2分)勾画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义愤填膺的词人形象。(2分)

2.①对国家前途的忧虑。②对成就伟业的渴望:③对报国无门的苦闷。④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激愤。

 

2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①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②: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①作者作此词时,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南京。吕叔潜字虬,是作者的朋友。②姮娥:指月中的嫦娥。

1.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被誉为“词中之龙”。 在这首词中,词人巧妙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使全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指出其中一种表现手法并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2.杜甫曾写“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以此来寄托自己对家人的思念。请结合全词内容回答:本词最后一句化用杜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示例①化用神话传说,词人由中秋赋月而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进而与嫦娥对话,感叹白发欺人、壮志难酬,使全词充满浪漫色彩。示例②比喻新颖奇特,词开篇便以“飞镜重磨”喻月亮,用秋影金波写月色,十分新奇,形象生动。画面极具动感。示例③想象神奇大胆,词人想象自己飞赴月宫,要斫去桂树,让更多清光照满人间,想象大胆夸张,极富浪漫主义气息。(三例任答一个即可,答出手法2分,分析2分。如答案在三例之外,只要有道理也可给分)

2.砍掉月亮上的桂树,让洁白、清凉的月光更多的洒向大地。(1分)作者化用杜诗,赋予“月中桂”更加丰富的比喻义,桂树遮月,借喻沦陷区百姓的悲惨生活,或朝廷投降派不思北伐的黑暗现实。(1分)一个“斫”字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决心扫荡黑暗,驱逐反动势力,实现统一,把更多的光明带给人间的政治理想。(2分)

 

2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江神子 赋梅寄余叔良①

辛弃疾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澹,②有谁知。

【注】①是作者在江西带湖赋闲时所作。余叔良,辛弃疾的友人。②冷澹:清冷炎泊。

1.作者笔下的梅花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从“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澹,有谁知”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

参考答案

1.傲雪凌霜,岁末争春,欲开未开,白里透红。

2.示例一:作者认为,为人处世不应过于清高淡泊,否则就不能得到别人的赏识。

示例二:作者认为,为人处世应该保持高洁,即使不被别人赏识,也要坚守不变

 

2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①

辛弃疾

野塘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②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③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④。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注】①作者年轻时与安徽池州东流的一位女子两情相洽。淳熙五年途经旧地,重访不遇。

②刬(chàn)地:宋时方言,相当于“无端地”。  ③绮陌:多彩的街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苍。④纤纤月:形容美人足纤细。

1.古人吟诗填词讲究炼字。请就上阕中“又”、“欺”二字选择其一,谈谈它的妙用。

2.本词的结束句“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历来受到诗评家的推崇。请你说说它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

1.(4分)(1)又:①故地重游,“又”字点明作者第一次来这里与佳人欢会也是眼下这个季节,从而触景生情,引出下文。②“又”字点明时光匆匆,与后面作者抒发怀旧之情、身世之感相呼应。(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欺:清明时节,春冷似秋,东风惊梦。(2分)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埋怨东风无端欺凌,实则写出了心中的悲苦。(2分)(言之成理即可)

2.(4分)此句意为:那时,想来她也该会吃惊地、关切地问我“你怎么添了这多的白发啊!”以想象中的普通应酬话,写出双方的深挚之情与身世之感。这白头,既意味着“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又饱含着“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悲愤,真可谓百感交集。(2分)概言之,此句妙处有三:(1)由对面着想,虚拟设问,表达蕴藉曲折;(2)虽写情事,却不专为寄男女之情而作,浸透了英雄投闲、报国无门的悲愤,主题饱满丰富;(3)运用多种方式抒情,高潮处结束,留有不尽余韵。

 

2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①。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②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的春季,当时,辛弃疾任江东抚司参议官,是江

东留守叶衡的部属。叶衡对辛弃疾颇为器重,后来他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立即推荐稼轩

为“仓部郎官”。写此词时,叶衡尚未作“丞相”,题目云“为叶丞相赋”,是后来追加的。②“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这首词上片画线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

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

参考答案

1.画线句用了拟人、比喻(或化静为动,或移情入景)的手法(1分),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2分),并借此含蓄表达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2分)。

2.参考答案一: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1分)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因愁在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明写鸟之愁,实写人之愁,(2分)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故诗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愁情。(3分)

参考答案二: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豁达的心境。(1分)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中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诗人故意发此痴想,而且拍手而笑,是对沙鸥的调侃,也是对自己的调侃,显得诙谐幽默。(2分)表明诗人虽然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而心情充满忧愤,但却想要努力驱散心中的阴霾,表现了诗人的豁达。(3分)

 

3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岸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3分)

2.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5分)

参考答案

1.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1分)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1分)是诗人想象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1分)

2.“夜夜”表非止一夜,(1分)“听读”写明月默默地听着词人读《离骚》。(1分)诗句表现诗人被贬独游的孤独、忧愤,(1分)对明月相伴的感激之情(1分)以及和屈原一样的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1分)

 

3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赤壁

辛弃疾

雪堂迁客①,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注】①雪堂迁客,即苏轼。

1.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2.有评者认为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相同,你认为呢?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分,画线处为关键得分点)上阕追忆苏轼,以苏轼被贬谪的遭遇自比,以“赋写曹刘兴废”引发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2分)结尾“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进一步道出了作者空有一腔抗战激情却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感。

2.(4分,画线处为关键得分点)可以说大致相同,该词在怀古追忆抒发感慨的同时也有写景,如“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颇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气势,都体现了奔放雄阔深沉豪迈之意境;不过从全词看,也稍有区别,苏词更显清雄超旷(清远达观),而辛词由于偏重于抒发深沉的悲愤情感,因而意境更显沉郁悲壮。

 

3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参考答案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渡险恶得多。

 

3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辛弃疾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1.说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
2.《宋四家词选·序论》说:“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试简析本词变温婉,成悲凉的风格。
参考答案
1.“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运用了夸张(也可答比喻)手法,充分表达了对心爱的人的一往情深,烘托了相思难熬的心情,增强了此词表达爱情的艺术感染力。
2.上阕写闺中少妇春夜梦见当年与心爱的人分别相送时的情景,写得情凄意切,感兴淋漓;下阕写与心爱的人长久离别,不能见面,又无音讯,只好以泪作水,汇流成河,流到心爱的人的身边了!写得形象生动,细腻感人,体现出变温婉,成悲凉的风格。

 

3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①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②。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①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②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

1.“易安”是指宋代著名词人________ (填写姓名)。(1分)

2.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美。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

3.请联系作品内容,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对本词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李清照(1分)

2.C(3分)

3.这首词多用俗语白话,自然平易,全无雕琢藻绘的痕迹,于平淡中显出清新之美(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李清照的风格)。下片的诙谐幽默,则体现了作者的创作个性。(2分)联系作品内容举例。(2分)

 

3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朝中措
辛弃疾①
夜深残月过山房。睡觉北窗凉。起绕中庭独步,一天星斗文章②。
 朝来客话,山林锺鼎,那处难忘。君向沙头细问,白鸥知我行藏。
【注】①作者写作本词时正闲居代湖。②星斗文章:天上的星斗焕发异彩。
1.从时间和表达的角度看,这首词的上下片有何不同?请对此作简要说明。(4分)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君向沙头细问,白鸥知我行藏”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①从时间的角度看,上片写“夜深”所见,下片写“朝来”(白天)接待访客。②从表达的角度看,上片描绘幽静的山居生活场景;下片则围绕山居生活与客人对话。

2.词人借主客问答的形式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你要想知道我对“山林”和钟鼎“的选择,只要问问白鸥即可知道。词人不直说,而是让客人去问白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看淡富贵功名乐于过隐退山林的闲居生活的感情。

3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2.词的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3分)

3.请简析下阕后两句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比喻和对偶。不甘而无奈。(3分,修辞2分,心境1分)

2.年华老去的惆怅;春光逝去的伤感;理想破灭的失望。(3分,每点1分)

3.以“梨花风雨”象征了作者的命运处境;将许多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貌似超脱,实则沉痛;以景作结,耐人寻味。(4分,答出任两点即可)

 

3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

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参考答案

1.B(上片中并没“觅”到“青山”)

2.D(格调雄浑粗犷,错)

 

3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②,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③、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茂嘉:辛弃疾的堂弟,时因事贬官。②燕燕:《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③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1.“绿树听鹈鸡,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营造了什么氛围?(4分)

2.分析“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一句的表达技巧及作用。(5分)

3.本词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5分)

参考答案

1.(2分)在春去秋来的时候,听到这三种悲鸣的鸟声,营造了凄凉悲伤的氛围。

2.(4分)本句运用拟人和衬托手法,以啼鸟只解春归之恨来衬托人间恨事的悲痛,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铺垫。

3.(6分)用典。离别堂弟之苦;国破家亡之恨;怀才不遇之悲。

 

3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贺新郎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亭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注】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陶渊明有《停云》诗,写饮酒与思念亲友之事。

1.词的上片,词人感慨“衰矣”的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4分)

⑵“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词的下片,词人表达了哪些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知交零落殆尽(交游零落)(2分);年华老去(1分);壮志未酬(1分)。

2.拟人(2分),对知交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对追名逐利者的讥讽之愤;积极进取,壮心不已的豪迈之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