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业观察】出口退税对造船企业的影响

 haosunzhe 2015-01-07

我国造船企业走国际化的道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与国际接轨才能很好的实现市场的不断扩大,才能获取更加广阔的经济收益。不过也有不少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促进造船业产品升级换代,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国家相应地调整了出口退税政策,这也就对造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了相应的影响。


一、造船企业出口退税的政策背景


出口退税是我国为了提高产品的出口率,增加我国的经济发展的一种税收优惠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我国最早的出口退税政策是1950年12月2日施行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实际的经济形势和发展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2007年7月1日,国家实行了新的船舶出口退税政策,使得其在经济发展之中不断实现着转变,这是我国在进入国际市场,提高国际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的主要方式。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取消分段船舶的出口退税,主要是针对在中国投资分段船舶向本国出口的国外船企。因为近年来的全球船舶制造企业订单饱和,加上韩国、日本等造船大国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所以纷纷将低附加值造船项目转移到了我国,其中船体分段是船壳半成品,焊接在一起就组成了整个船壳,这种低层次的转移做到了一箭双雕,也就是只转移成本但不转移技术。近几年,韩国的三星重工在宁波以及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公司在烟台开发区都投资建设了船体分段生产厂。对此,我国取消分段船舶的出口退税率,增加了国际竞争对手的制造成本,这有利于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船用锚链和海洋平台系泊链属于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国内仅有少数企业能生产,而调低它们的出口税率不利于企业发展。其中完全取消分段船舶和非机动船舶出口退税;船用锚链和海洋平台系泊链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到5%,这对船舶配套企业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


二、出口退税的变化对于我国造船工业的影响


(一)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导致许多造船企业亏损


对于中国的造船业的发展,其最快阶段还是在我国进入九十年代后,当时我国的船舶工业总公司,其造船量在1992年就突破了百万的年产量,而且在此之后,每一年都在相应的增加,并且持续保持着这种发展水平。在最近的这几年中,我国的船舶工业累计产量已超过了千万吨,其出口也有上百万吨。船舶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第六大出口产业。这样快速的发展业绩是不容小视的。


在世界金融危机后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我国造船业对于其经济上的发展不但没有对应的增长,反而越来越下滑。这样连年的大面积船舶亏损,使我国的船舶行业等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调整了出口税率后,导致了我国许多的造船工业公司,因无法适应这样的出口退税制度,而产生了船舶造的越多,亏损越厉害的现象。同时,船用锚链和海洋平台系泊链属于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是国内开发生产的关键船舶配套产品之一,不同于一般资源型高耗能钢铁制品,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家企业能生产,因此应该鼓励出口,而出口退税率下调无疑对其发展极为不利,使企业开发国际市场的努力无法正常运行,最后只能丢失其国际市场的重要地位。


(二)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导致船舶销量大幅下降


目前,我国的航运业还是处在一种相对来说的发展阶段,与世界的一些大的航运国家相比,还有很多的地方有待提高。因为,造船业与航运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我们应该把两者在发展中结合起来,不能只追求片面的满足航运发展,对于造船业是很难有好的发展前景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将眼观放到国际市场中去,在那里获得更多的造船订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收益。但是,由于出口税率的调整,使我国的造船企业的订单猛然下滑,导致了许多企业的订单量只有以前年度计划的三分之一。使得造船业的国际市场业务开展严重受挫,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的脚步。


(三)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导致部分船舶成本提高


根据我国的船舶工业企业的财务统计表明,我国的近几年的船舶出口率,正在不断地下滑。其成本和出口率呈相反的方向在不断地上升。例如造一艘20万吨的散货船,现在出口价格大约是五千多万美元,但是在金融危机以前却是1.2亿美元,这等同于现在2艘同等的货轮的价格了,如果没有出口退税政策的支持,这样大的差距是国内任何一家造船企业都难以承受的。而且,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造成部分船舶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融资量增加较大,融资成本也大幅度上升,致使企业的财务成本大幅度提高。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针对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船舶企业在国际市场报价中往往只有低于别的国家,才会接到订单。但是现在由于人工、材料、融资等成本的上升,使我国的船舶企业的接单价格不能调整了,这也直接导致了竞争力的不足,使其很难接到订单。


(四)需要改变原有的造船模式和经营方式


在当前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本来还处于优势的我们,在经过了出口税率调整的后,已经部分丢失了国际造船工业的竞争优势。并且面对年年下滑的经济效益,以及一些精准的数据信息,让我们明白,我国的造船工业已经是处于劣势,而且产业现状岌岌可危。这些现状都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要发展,就要学会不断地适应新的政策和新的环境,针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和生产条件,采取不同的策略,如引进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及建造技术,减少材料、工时消耗及缩短建造周期,降低建造成本,明确企业产品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实施对应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不管怎样,在当前的国际贸易市场竞争中,国家应该相应的制定一些措施,包括调整退税政策、降低融资成本等,来加强对于造船企业的出口扶持力度,提高其出口产量;而企业自身也要做好相应的工作,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措施和战略目标,加大船舶产品开发力度,全力开拓国际市场,不能够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影响了自身的产业正常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