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镇新市印象(一)

 仙潭人家150 2015-01-07
       古镇新市其实一点儿也不新,据镇志记载,晋永嘉二年(308)夏,淫雨一月,洪水大发,陆市淹没,人们在一个英雄的带领下,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征途,他们来到了一处河网如织,水烟漠漠,生满芦丛的汀洲之地。然后为了纪念曾经居住的“陆市”,并寄托对全新生活的美好祝愿,他们把陆市改名为“新市”。2008年,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样算来新市已有一千七百余年历史了。
 
    新市地处浙北杭嘉湖平原,由此东去三十公里,便是乌镇与西塘;北上三十公里之外,有南浔、周庄、同里、甪直等著名江南古镇。因商业发展较早,民国时就享有“小上海”美誉;就其历史底蕴和传统文化而言,新市是绝不输给包括上述几个在内的所谓“江南六大古镇”。它似乎有“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自驾游不收门票,使古老的水乡街弄.小桥流水还是那么安逸宁静,没有西塘.周庄喧闹繁杂的商业化炒作。趁古镇还没有完全装饰进入商业化之前值得一游.一看。
    据考古发掘新市西郊的梅林村,乃是商周时代先民们居住之地,考古界称“梅林遗址”,西周时新市东栅外的杜井村亦有先民居住。夏商周三朝新市分属防风氏国与吴国长狄,后属越国瞍瞒。当时吴越二国争霸江南战争频繁。越王勾践为了抵御吴国,下旨在新市东西句城村址取土筑城屯兵,以勾城命名,东城叫东勾城,西城叫西勾城,宋朝更名句城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赢政统一中国划天下为36郡,新市属会稽郡乌程县南乡,西汉属乌程县。这也印证了我们小时候老人讲:“先有梅林街后有新市镇”的这段历史。
    
流水是水乡的血液,而桥梁则是水乡的魂魄。所以 古石桥是新市镇的一大特色,其地因水道纵横被自然分成十八块,由架在河面上充满浓郁水乡情调的桥梁连成一片,据说最鼎盛时期有大小七十二座桥,自晚清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相当数量桥梁被拆除,市河填塞,于今保存的古桥有十多座。现存古桥,充满着“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 
       史料记载新市曾有“三潭九井十八块三十六弄七十二桥”。老城区及明清建筑保存完好;小桥流水人家,一派江南水乡风光。现有明清老街西河口、陈家潭(即仙潭)、文史馆,陆仙楼,明清木雕馆,刘王庙,民间艺术馆,蚕文化馆,沈铨故居,胡旭故居,觉海寺等供人游览参观。
    仙潭三十六弄:
    五猖司弄,蒋家弄,陶沙弄,斗富弄,陶家弄,朱家弄,仰家弄,土地弄,西庙弄,界牌弄,鼓楼弄(存迹),钟楼弄,寺前弄,胭脂弄,蔡家弄,紫金弄,茅家弄,井潭弄(存迹),后弄,姬坊弄,皮货弄,丁家弄,干河弄(存迹),横弄。(以上二十四弄尚存)炮仗弄(毁),花园弄(毁),阮家弄(毁),韩家弄(毁),王家弄(毁),施家弄(毁),邵家弄(毁),淡家弄(毁),沈家弄(毁),木行弄(毁),中台弄(毁)圣堂弄(毁)以上十二弄无迹。
 
 
    七十二座桥: 太平桥(宋前.西河口北端今存),驾仙桥:位于南昌街至直街,俗称石灰桥,为拱形桥梁,青滕缠绕,古朴典雅,建于宋前,明清二朝多有重修,今存。会仙桥:建于南宋前。明朝嘉靖初年,杭州人何氏捐资重修。至清朝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重修,今保存完好。望仙桥:在陈家潭与西河口交汇处,建于宋前,最后一次重修在清代光绪年间,今保存完好。状元桥:系单孔石拱桥,南北向横跨新市镇北栅市河上,建于唐代,虹桥,宋前.又名西吴桥.洪福桥.上有‘仙潭屏障’砖雕<毁>.桥今存),广福桥:在西河口中段,建于南宋前,明清重修,最后一次系光绪年间修缮。1996年在旁建水泥平桥以利车辆通行。清风桥: 在东栅,建于明前,桥上有桥屋,故呼亭桥又曰平桥,桥名1966年被毁,桥今存。普济桥:在东栅市梢,建于明前,俗称萧家桥,今存。急水桥:在阜民桥东南,建于宋前,明清重修,近改水泥桥。齐界桥:在普济桥东,桥东南为石门县石龟村(今桐乡县)东北为孟西村隶归安县(今孟西属新市)。西北为新市郭浪圩,此桥以三县分界,故曰齐界桥,近改为水泥铁桥。迎圣桥,因位于千年古刹觉海禅寺前,故又称寺前桥,古名福地桥,建于唐代。发祥桥建于宋前东西向横跨新市镇西栅漾,今保存完好。 
 会仙桥 
    亦叫新桥,南北向横跨新市镇神驾潭与小南栅市河上,桥南通李家园,桥北为小南栅,桥长11米,宽2点5米。始建于唐以前,为无名木桥,唐宋时,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云游江南,相约在新市小南栅相会,在一夕阳衔山的傍晚,八仙果在桥上相会,为纪念八仙,镇人将无名桥取名“会仙桥”。会仙桥台杂石砌筑,清代时桥南有水阁一处,排柱为四块宽大条石,柱上横扣石梁,石梁两侧铺长二点七米花岗岩,纵向石梁,原有石栏杆,青石板横铺桥面,北坡置踏跺七级,南坡踏跺八级,桥南墩台上镶嵌独块碣石,长一米,宽零点六米,阴刻楷书“嘉庆七年三月重建”,上覆盖石凿成瓦状,此桥在江南古桥中独特造型。明朝嘉靖初年,杭州人何氏捐资重修。至清朝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会仙桥系单孔石桥一九五七年所摄电影《林家铺子》中有会仙桥外景,一九六二年所摄电影《蚕花姑娘》中亦有会仙桥外景。
 望仙桥 
    位于陈家潭与西河口交汇处,始建于唐代,明清民国时桥的二边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相当繁华,每年的正月灯会,清明的庙会,孟兰会及头蚕二蚕售茧,陈家潭上泊满各类船只,历代文人光顾亦很多,明里人沈陶有《浣溪沙;泊望仙桥月夜留客》词:“晚色轻凉入画船,云峰飞尽玉为天,疏飚自为月褰帘,细酌流霞居且住,更深风月更清妍,为谁凄断小桥边。” 一九五七年所摄电影《林家铺子》中有望仙桥外景,一九六二年所摄电影《蚕花姑娘》中亦有望仙桥外景。
  驾仙桥
   东西向横跨新市镇南栅市河上,又名日晖桥,俗称石灰桥。桥长17米,桥顶宽2点8米,拱跨6点7米,拱高4点5米。驾仙桥始建于唐代以前,因此桥为神驾潭(俗称陈家潭)与南栅市河交汇处,又因古时有仙人在神驾潭沐浴后临驾该桥,故称“驾仙桥”。明代正德间,镇人募资重建,取“旭日生晖”之意,更名“日晖桥”,乃仙潭现存最古老之石桥。驾仙桥造型古朴,青藤缠绕,拱圈石纵横交错,结合排列,拱圈型似半月,桥墩坚固,圈石采用花岗岩筑砌,桥台用青石,武康紫石砌叠,上方有两对系石外伸桥耳朵,其间有紫石制的立柱,柱上原有桥联一副,然因年代已远,风化程序严重,字迹已漫漶无迹。桥顶望柱石狮造型独特。眉间有中国猿人之韵味,考周边古桥石狮,未见此工艺,足见此桥历史久矣。两边分别置踏跺十七级,末端抱鼓石工艺精湛,有唐宋石刻之雄风,亦乃江南“市井桥”之代表。
 太平桥
    横跨西河口,始建于晋,本为木桥,无桥名。隋末,群雄割据,天下大乱。吴兴郡守沈法兴在仙潭起兵反隋,并在此桥上杀死一名绅霸,题下“天遗英豪杀不平,杀尽不平方太平”诗句,镇人将此桥称谓“太平桥”。唐宋时,改为石桥,明朝弘光元年(1645)圮,清顺治十四年(1658)、乾隆四十二年(1777)、光绪年间重修。1895年重建。造型优美,均用花岗岩砌成,无一杂石,桥长16米,宽2.5米,两边有石阶10级,望柱镌刻各异石狮。桥联为俞樾所书,上联曰:“水接三潭环如玉带,路通九陌固若金堤。”下联曰:“舟楫通渠港分南北,市廛要道路接东西。”数百年来,镇上习俗,凡是婚嫁喜事必过此桥,婴儿满月也由亲人抱过桥,以保终生太平 
  广福桥 
   系三孔石平桥,东西向横跨于仙潭镇西河口中段市河上,桥长12点3米,中孔宽2点2米,长5点2米,高2米,高1点8米。建于宋前,经明清多次重修。宣统三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成功,新市巡检司等仓惶出逃,清政府在新市机构解体,为纪念中华光复,故镇人又称广福桥为“光复桥”。一九六二年五月,电影《蚕花姑娘》摄制组来新市拍摄,将广复桥作外景。广福桥排柱纵向并列,中雕荷花阳刻图案,两坡各置踏跺六级,中孔桥栏系长方形素面条石,边上有四望柱,望柱四方起节,节上镌刻花卉图案,中孔桥梁正中刻“广福桥”,同治七年里人重建。1996年在旁建水泥平桥以利车辆通行。
 
 
   状元桥
    系单孔石拱桥,南北向横跨新市镇北栅市河上,桥长21米,宽3点5米,拱跨6点6米。状元桥原名玄武桥、东吴桥,建于唐代,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桥南吴家园吴潜中状元,后任左右丞相,被奸臣贾似道毒死循州,为纪念吴潜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镇人将玄武桥更名"状元桥"。 桥墩二侧用条石水平错缝砌置,桥拱用七条石纵联分节砌置,两坡各置踏跺二十一级,踏跺两边垂带石,桥顶定心石有圆形花卉,直径零点六米。桥面两侧各设六根方形望柱和七块护栏石镶嵌,桥顶有精美石狮四只,双目炯炯,栩栩如生。护栏石末端置抱鼓石,纹饰优雅。桥拱券上阳刻"状元桥",款"同治十二年里人重建"。桥两边镌刻隶书阳文桥联两副,桥东曰:佳气遥迎三极北,崇阑静障百川东。桥西曰:巍耕百世留陈迹,遗泽三潭启后贤。前清诗人沈颋有七律《雪后初晴舟过状元桥》诗:"新溪曲曲路迢迢,晓起初晴雪未消。野岸白垂君子竹,朝墩红透状元桥。寒沽市酒推篷去,响听冰花凝橹摇。爱煞者般清景好,归来谋向纸间描。现在不少高考学生,考试前都要到状元桥上走一走,以此给自己带来好运,高中“状元”。
    虹桥
    又称洪福桥,系单孔石拱桥,东西向横跨新市镇北栅市河上,古名西吴桥,又名拾清桥,傍建有总管祠,故俗呼总管桥。建于宋前,桥长14点4米,拱跨5点5米,拱高三米。原为三孔石平桥,清康熙八年(1670年)改为单孔石拱桥,桥北原有档火墙,上有“仙潭屏障”砖刻,此墙于文革大破四旧所毁。洪桥台由武康石砌筑,拱圈上复袱石,洞孔两侧有二对长系石,镌刻雕工精湛鳌首一对,起镇桥之用。立柱原有桥联,年代久远漫漶不清。桥面定心石刻漩涡,护栏不设望柱,两端抱鼓石纹饰清晰。桥顶有“吴王靠”,供人憩息。两坡各置踏跺十五级,北方券面石刻“洪福桥,道光十七年里人重建”,南方券面石刻“虹桥,民国十三年里人重建”。清人朱观有七律《虹桥暮雪》:“晚步桥梁风势严,雪花飞舞玉纤纤。寻梅驴背诗情写,著树鹅毛画本添。渔火微茫芦影锁,钓蓑隐约絮痕黏。杖黎扶我冲寒过,招饮前村有酒帘”。
 迎圣桥   迎圣桥在觉海禅寺前,古名福地桥,俗称寺前桥。
      龙安桥  北栅现办证中心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