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式互联网思维:让死板成为跳板

 haosunzhe 2015-01-07
  2014年,当中国企业家们为是否应向互联网“全面投降”而争论不休时,还有谁敢不把“互联网思维”挂在嘴上?那就是德国。这个世界第四、金融危机以来唯一生机勃勃的经济大国。
  是德国人老土吗?是德国经济落后吗?是德国人不懂时代和创新吗?恐怕没人敢这么说。那么,德国人又为何如此“冷淡”互联网呢?
  不妨先谈谈最推崇互联网思维的美国人。美国就是一个举国支持创新的生态系统,不论是幼儿教育,还是资本市场,核心都是为了创新而展开的。比如,美国幼儿园老师在剪纸课上,示范剪出一条鱼之后对孩子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剪鱼!她示范的只是工具和方法,但她要你学会的却是创造,而不是模仿。资本市场也是如此,他们可以不断追捧微软、苹果、谷歌、脸谱,也会热购京东和阿里巴巴,哪怕它还在亏损,哪怕它来自海外。只要持续创新,就会获得资本市场的掌声。
  美国人很清楚,自己的个性应展现在创意和营销,而非制造上。于是,他们在将“制造”不断外包给全世界的同时,亦成为全世界最应该去创造和拥抱互联网及其思维的国家。显然,通过个性、交互、体验、大数据,进而持续引领创新和营销的制高点,对于无需为品质而操心的美国人来说,至关重要。
  而德国人,则选择了另一片“制造市场”。一方面,严谨的德国人坚信人类无论如何创新,都颠覆不了对产品的需求,颠覆不了对优秀而稳定的品质的需求。想想看,要将一个普通轴承做到使用寿命至少半个世纪,一台冰箱至少10年内不会有故障,一座房子至少在100年里不会倒塌,真的需要借助互联网来交互实现吗?另一方面,为品质而生的德国式扎实体制,使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拥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提到“隐形冠军”,谁能不想到令人望而生畏且动辄百年基业的德国军团?
  事实上,德国人近年提出的“工业4.0”,正是德国人基于信息化时代和自身优势综合出来的个性化战略。所谓制造工业4.0的概念,是以智能制造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把德国的传统制造技术与现代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产生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制造。
  2013年4月,德国设立了“工业4.0平台”,并提交了平台工作组的最终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报告提出,德国向工业4.0转变需要采取双重策略,即德国要成为智能制造技术的主要供应商和CPS(信息物理系统)技术及产品的领先市场。
  报告认为工业4.0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核心是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所谓的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指从事作业的机器人(工作站)能够通过网络实时访问所有有关信息,并根据信息内容,自主切换生产方式以及更换生产材料,从而调整成为最匹配模式的生产作业。与传统生产方式不同,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在生产之前或者生产过程中,都能够随时变更最初的设计方案。
  德国工业影响力的一个侧面就是标准化。以往,我们听到的大多是“产品的标准化”,而德国工业4.0将推广“工厂的标准化”,借助智能工厂的标准化将制造业生产模式推广到国际市场,以标准化提高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市场化效率,继续保持德国工业的世界领先地位。
  这就是德国式的互联网思维,不需要华丽的营销,而是将精力用于自己擅长的产品制造上,看似老土,不切合互联网潮流,却让这样的死板成为战略的跳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