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童行书

 若飞若扬1963 2015-01-07

图片

生娃后每日对时间精打细算,读书被发配到马桶上,从书架抽一本最薄的来进行马桶试读,居然是反映丁克族观念的《无后为大》。那就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情读吧,却读出了欢乐,为了作者那旁征博引誓把生娃之念扣死在萌芽前的书生萌态。对他感到抱歉的是,他如此用力想阐释的内容倒对我毫无打击,不痛不痒。比如全书的总结章节讲的是人类太坏了,将要灭绝,我就断后当功德了。。。作为人类,一切论题滑向反人类,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就好像问宇宙外面是什么呀,科学探讨也就变成科幻扯淡了。人类灭不灭那是老天说了算的事,妄断整个族群的前途并以为自己可以干预,何尝不是人类会思考以后不自量力的傲慢啊。我突然觉得作者并没有明白孩子是什么样厉害的事物,自己失去的是什么样的机会。

 

生而为人,不能如动物般蒙昧,我想你一定明白,无论你活得好不好,有没有实现自我价值,人生都是虚无的。无论你是改变历史的王侯将相,还是路人甲乙,最后的结局都是空,你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因为你会死,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这人生真相想得太多也就但求速死或进精神病院两种选择。年轻的时候可能还体会不深,此处是贫瘠的,未来是丰饶的,可人世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辽阔深邃,当你恋爱过,工作过,旅行过,哭过痛过笑过刺激过,哪怕没经历的也能从已经历的猜到它的滋味,突然有一天,你频繁感觉某个动作似曾相似,生活不断重演,厌倦,没意义,却发现自己还在生命的中段,又不想死,那么后面的日子该怎么过?所以你不能让自己太轻松了,在凶险人生路上必须携带一件重型佩刀傍身,它不能防止虚无这个妖魔的出现,但毕竟利器在手,运气不太差的,好歹能安全走完余下旅程。没有它,你可能早就不再有动力前进,看似活着,却烂在半途的坑里。带着它,你会间歇性抱怨又苦又累,却无法抛下它并能一再打起精神还活得挺带劲。

 

这种克服人生虚无的负重,生孩子当然算一个,这个下面重点讲。二是孕育虚拟孩子,比如创业者把公司当孩子,艺术家把作品当孩子,以此类推,今生今世达成一件事,名流千古或者一文不名,爱它信它,受内心感召或环境驱使而无法卸下的责任,足以抵抗人生的虚无。没有这两种孩子,人就只能一心向己,但自己才多大点地儿啊,技巧不好的容易把自己挖残,真熬得住这种纯粹的淘挖不带附加负重的,最后都会成为哲学家,还有一种是用玩的心态挖了填,填上再挖,以虚无对抗虚无。在某一时间点上我们曾经都是这样的人,而终生如此又不被虚无带进沟里的是只在历史传奇和小说里出现的神人,剩下的绝大多数凡人在各种不堪重负中败下阵来又没有拼命淘挖自己的狠劲,原地折腾最后变成扑腾,他们的醒目特征是对远一些的人没有任何影响,却能把身边三丈内搞得灰尘抖乱,消耗自己祸害亲友,有一分精力就要无建设性地发泄掉,直到老死不必再问生的意义。

 

百分之九十的人会有意无意地把生孩子当作克服人生虚无的方法有人反对吗?如果你嗤之以鼻,那么看看自己长辈,长辈的长辈,看看别人将要见底的人生,拉开时间距离来看,跨越国界去看,你不得不承认生孩子是最方便最容易的克服虚无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人不会割舍自己的骨肉愿为其操心一生,而养育孩子的复杂性又足够人奔劳一世。说白了这是兽性,不需要大脑思考,不学就会,一点就通,强盗恶棍大多也基本具备这种能力。而很多人怀揣着的梦想却是他们自己都无法明确的东西,人们更喜欢的是梦想这个词,实际掏出来见光会风化。少数悟性极高的人才能终其一生纯粹把别的孩子或者说得高级一些,把创造新物和帮助他人作为唯一的终极的负重,这是需要后天很努力地自我修炼才能习得的本领。而只要生命能苟延残喘的地方,人类就不会停止对孩子的爱。最坏的时代不过是物质匮乏到易子而食,或是人为有计划地打破这天然的纽带,鼓励父母不信孩子,诱骗孩子不信父母。纵观历史,好时代都有拜子女教,没有宗教的地方它即宗教,而一个强权宗教想要长治久安,不能遏制舔犊之情。

 图片

是的,我说的克服虚无的方式,跟信一个教是类似意思,说的有气质一点,人要有信仰,信仰不是崇拜,崇拜指向个人,即信一个你既不能完全了解又无法掌控还会不断改变的他人为自己灵魂的主宰,这是多么不靠谱的一件事,所以人同样不能用个人崇拜的逻辑来对待孩子——因为我付出我相信,所以你就要为我的人生负责,否则我的世界就崩塌。那些成年后因而与子女恶交的父母都是搞错了孩子的使用说明,求养老,求克隆,求自己未完成梦想的实现。你当然有权yy这些事情,做为一种精神寄托,就好像求土地求观音要钱要权要姻缘一样,但你不会真的以为神仙有求必应吧?不应就愁眉不展或哭天抢地吧!这叫搞封建迷信走火入魔,美好寄托变庸人自扰了。真正的信仰更像是游戏规则,游戏是假的,但在人生的这轮游戏里我信以为真,必须遵守。你付出再多也可能会输光筹码,关键是陶醉其中认真玩到底了,那么对游戏来说输家同赢家一样是合格的参与者。所以子女的正确用法是——无怨无悔全部奉献,不求回报。因为不求回报所以节俭着付出的,不算。你不把最重的心思放在那里,勤奋磨刀,它怎么可能成为你的终极防身利器?

 

如果让我来说服别人不生孩子,我就会说,在人生的这场游戏里,如果你用错子女的方法,你总有一天会变成折腾自己折腾别人的人渣,如果用对了子女的方法,那就是负重人生,无私奉献,自毁的道路。我想可以吓退很多人吧。

 

很惨吗?不,你会发现迷茫时有明灯,苦难时是动力,无聊时提精神,恐惧时添勇气,风风火火,忙忙碌碌,到人生终老时内心宁静。哪怕你平庸,犹疑,怯懦,你仍可体面度过人世,说,我,创造过。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

 

而且,如果你是负重能力超绝的人中翘楚,完全可以携带几样负重上路,比如居里夫人既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个好妈妈, 比尔·盖茨 既有微软这个作品又能在人生中段转向慈善。如果你是普通人也不必灰心,有余力携带其他小块宝石还是有可能的,只是在人生路上你一定会经历失去平衡的刹那,在那个刹那你要明确什么是你的终极负重什么是应该暂时怠慢或者永远放弃的。想蒙混过关,纠结原地而不采取行动的,注定一事无成。一些人养育孩子耽误梦想后,会怪孩子毁了自己的生活,可没有孩子并不能保证人生就一定能在别处找到充实,你想象的和你能不能抓住是两码事,没有抓住的话,你还能不能回头?即使找到了也不能绝对避免某一天你睁开眼,虚无已经拥抱住你让你日日抑郁,发现那并不是自己的终极负重。

 

所以无论生不生孩子,关键都是认出自己是谁,不断地认出自己,并能为以前做过的错误决定承担责任,哪怕这责任要承担一辈子。纯为逃避负重而不生孩子的人一定也会在别的负重中败退下来,生孩子和追梦想不冲突,除非你真的认出自己是那类绝对不要小孩的人。那么你要重点研究的不是那些老生常谈的生孩子哪里哪里不好,而是你为自己选择了什么替代品?以自己现在的判断能否保证一辈子不后悔?如果后悔,能否硬气地接住这个结果。每个丁克的述说都应该是个性化的,所以《无后为大》对作者本人来说是一本未完成的书,它不该结束在人类灭绝这个篇章,对其他丁克族更是意义不大。人想不清楚自己要什么情有可原,连自己不要什么都要人煽动,这不要也是很不牢靠的结论呀。而我这有娃一族只看到了作者四处找参考资料求证丁克合理性的同时就已经在克服没有孩子的虚无感了。用否定混日子的有效期总是甜蜜短暂,希望他能找到或已经找到属于自己的负重肯定项。

 

最后,如果你还在纳闷为什么是负重,负重有毛好的?亲,你有没有听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呀。。。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