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三国最后的英雄

 梦在远方996 2015-01-08
 正如很多人共同的看法一样,司马懿的一生,是非常低调而又非常沉默的一生。他那种“阴”、“隐”、“忍”的个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像曹操那样挥洒本色、纵横自如。许多人在千百年后疑惑不解:为什么轰轰烈烈的三国乱世,居然轻轻巧巧地结束在了司马懿的手中?为什么魏、蜀、吴三家拼得你死我活,结果基业竟全被司马懿不声不响地纳入了自己的囊中?


在我看来,司马懿始终能把握住,赢不能大赢,输不能大输,攻不宜太攻,守不宜大守的分寸感感。“隐”、“忍”的个性发挥到了极致。


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前期司马懿好象并没有得到曹操的重视,反而处于一种被压制或者说被监管的地步。何也?因为他---“鹰视狼顾”?后期的三国历史,此人份量几乎和诸葛亮不相上下。


司马懿的出身,可以说成分相当高,是当时鼎鼎有名的河内司马家后人。据说河内司马家的先祖是祝融氏的重黎,重黎的祖先是上古帝王颛顼,颛顼的爹就是传说中的牛人——公孙轩辕。公孙轩辕?不认识?好吧,说黄帝总该知道了吧。

司马懿的父亲叫司马防,是当时著名士人,曹操最开始就是由司马防推举做官的。司马防有八个儿子,字里都带一个“达”,人称“司马八达”。司马懿则是二少爷——司马仲达。

司马懿的兄长叫司马朗,在曹操手下做官,政绩优秀,颇受曹操器重。相比之下,司马懿的名气要小很多,许多人都不了解这位二少爷是个怎样的人,我估计而且就连司马朗自己也不清楚弟弟到底有多大能耐。
记得有一个叫崔琰的人,是司马朗的朋友。有一天他去拜访了司马懿,回来后对司马朗说:“你的二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你的才能比他差多了。”

曹操首先给司马懿安排的职位是司空府的属僚。司马懿当时23岁,在郡里担任上计掾,我怀疑相当于税务局长,是个有前途的官职。正当曹操认为司马懿一定会接受征召,准备一睹这位故友之子的风采时,却收到回报:司马懿突然患了风痹,也就是小儿麻痹,来不了司空府任职了,还一并辞去了上计掾的职务。曹操吃了一惊,随即起了疑心,早不麻痹,晚不麻痹,偏偏在老夫征召你时麻痹,一定有诈!便派人暗中监视司马懿的一举一动,不久又收到回报:司马懿整夜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估计是真麻痹了。曹操将信将疑,放了司马懿一马。


事实上,司马懿的确在装病,因为他不想为曹操做事。后来的《晋书》上说司马懿不愿出山是因为看到汉室不可兴,以及不愿屈身于曹氏。后一个原因是一种来自于血统的偏见,司马懿出身名门,拥有天生的优越感。相比之下,曹操的出身倒是很不堪。但凡对三国有点了解的人不一定记得刘备是汉朝哪个王爷的后人,但大都知道曹操是宦官的孙子(曹老板的悲哀)。因此,司马懿看不起曹操的出身,不愿为其做事也就很正常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司马懿一听说是司空府的征召便马上辞了官回家装病。

瞒过了曹操的耳目只是的第一步,因为司马懿的病一装就是七年,从23岁装到了30岁。在许多人心目中,司马懿的形象一直是位满头白发的老头子,最多也只是中年人,似乎从来就没年轻过。原因在于,他的青年时代先是耗在了病床上,后来又在蛰伏。这是司马懿的执着,
为了血统上的偏见可以把七年的生命拿来装病,司马懿的身体中存在着一个孤傲的灵魂。

这七年并非一帆风顺,至于其中的事情,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张春华。我比较相信张春华是曹丕派来的卧底,只不过这个卧底真的爱上了目标。

张春华是司马懿的妻子,比司马懿小十岁,如果说司马懿生命中有一个最重要的人,我认为这个人必定是张春华。张春华应该是司马懿装病后嫁到司马家来的,也是为数不多的知道司马懿装病秘密的人之一。但究竟是司马懿自己告诉她的还是她自己通过观察发现的,则无从得知。

关于张春华的故事,最著名的是一次突然下起了暴雨,司马懿的院子里正晒着书,因为救书心切使得他瞬间忘记自己是个“病人”,直接从床上跳下来便冲进了院子里收书。全过程被司马懿的一个侍女目睹。然而,目击者还有张春华。为了防止泄密,张春华当天晚上便杀了这个侍女,此时的张春华未满20岁。还有一种可能是,张春华在此之前也不知道司马懿实在装病,知道这时才了解秘密,并迅速反应过来,然后将侍女灭口以绝后患。


《晋书》上说,这件事之后,司马懿对张春华大为敬重。不得不说,这两个同样心狠手辣的是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我认为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强悍组合。张春华共为司马懿生下三个儿子,都深得父母真传。长子司马师和次子司马昭都是三国后期举足轻重的人物,为司马氏夺权打下了基业,三子司马干也同样深不可测。

这对绝配夫妇的感情应该很不错,但张春华后来年老色衰,司马懿于是宠爱上了侧室柏夫人。一次司马懿患了病,张春华前来探望,司马懿一看老婆子来了,心情一下子就不好了,十分不爽地说道:“你这老东西面目可憎,来这儿干嘛?”张春华觉得自己太委屈了,明明好意来探望丈夫,却被无缘无故地骂了,于是跑回屋里哭个不停。接下来就是古装戏里经常出现的一幕:司马懿的儿子们全都跪在地上劝母亲不要再哭,否则就长跪不起。司马懿无奈,只好去向张春华道歉,认完错后这件事总算是平息了。不过司马懿私底下却对人说:“我才不是可怜这个老婆子,我只是心疼我的宝贝儿子们。”听上去有种小孩子赌气的感觉。

司马懿的儿子们对柏夫人也没啥好感,很多年后,司马干还曾称呼她为“柏女”。

综合分析一下至少可以从中得出几个结论:一,张春华十分懂得权术,是家里的主心骨,儿子们十分尊重他,在他们心中,母亲的地位不亚于父亲;二,司马懿十分重视自己的儿子们,他们都是司马懿的“得意之作”,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将来必成大器;三,司马懿和张春华的关系已经达到了某种不同寻常的境界。


张春华在那个时代的女性里绝对算个非主流,她和司马懿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当时的普通夫妻的模式。两人从不隐瞒什么,即使有不爽也直接说出来。他们心中对对方都是发自内心的赞赏或者厌恶(这也是喜欢的一种...),虽然两人性格都太强而导致经常吵架,但没人能取代两人在对方心中的地位,反而不像夫妻倒像是对手或挚友。这令我想起了庄子和惠子,庄子平时老是和惠子吵架,小吵大吵甚至喊打喊杀都有,但庄子丧妻时都不曾难过,在惠子去世时却不哭不已(我突然产生了邪恶的念头...)。司马懿和张春华的关系也许类似于庄子和惠子,可以说,他们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遇见了对方。司马家的孩子们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深受这对夫妻的熏陶。


“天下尽归司马懿”这句话,应该是后人看完《三国演义》后总结出来的。魏蜀吴有什么可争的,争来争去,天下其实都归了司马懿,你们都只短暂的几十年。曹丕、刘备、孙权虽仅只差一年相续篡权或立国,但魏国只历五帝四十五年历史,蜀汉仅先后两主四十二年光阴,还出了个“乐不思蜀”的笑料皇帝阿斗,吴也仅四代君主五六十年。
  
有点不懂的地方,司马懿没有篡权,一辈子当重臣,其两个最得意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有纂权之心,但同样没有篡权,等到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真正当皇帝统一天下时节,司马懿及两个儿子早就作古了。按理应该说天下尽归司马氏或者天下尽归司马炎,
为何要说天下尽归司马懿呢?
  
真正理解这句话,只能从三国历史中去寻找答案。众所周知,司马懿是三国时期一个大名鼎鼎的智者,也是一个流传千古但却有争议的名人。任凭《三国演义》如何把他描绘得老奸巨滑,如何在诸葛亮面前心惊胆颤,但这都只是罗贯中创作的结果,只代表个人意见。事实上的司马懿智慧远远高于诸葛亮。我以前在书上看到,至今陕西一带还流传一种鼓韵,叫“得胜鼓”,就是纪念司马懿大胜孔明而编制流传的。

后面曹爽和司马懿的争斗开始了。老办法,示弱,装病,几下就搞定了曹氏。完成了如此重大三事,司马家族势力如日中天,在司马昭时期既可夺权称帝了。但司马昭没有这样做,而是仿曹操不背纂国名,这就是所谓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诸葛亮经营的蜀国很无能耐,司马昭很快完成了伐蜀的任务,但不久却病逝了。其子司马炎继位,这下没那么客气了,很快将魏换成了晋,坐上了皇帝的宝位,并在15年后灭吴,完成了一统山河的大业。


晋朝源于司马懿,始于司马懿,是历经三代努力而取得的基业。因此,后人总结“天下尽归司马懿”确实很有道理,这是世人的共识。你司马老先生作古了,但在你一生中如履薄冰,积善积德欲为但没表露出来的愿望在孙子手上得到了实现。天下不是你的吗!


中国很多朝代都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夺取全国政权的,晋朝、唐朝、清朝都是这样。盘根念祖,都会追塑标榜到老祖宗,这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面。国外国内很多知名企业、著名品牌也都是几代企业家接力赛的结果,上百年的拼搏历史,“老”字号成为了品牌,美孚石油、肯德基、麦当劳无一例外。

看来,做成一件大事,成就一项伟业,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小结:

1.说个问题:司马懿他到底想不想篡魏?

我以为是当时的环境,导致了篡魏的想法。一开始在曹操、曹丕、曹睿在的时候,他根本不敢,当时能保住命都是很不容易的。是后来的形势转变了,曹睿后期,魏的人才少了,曹氏留下的关系网里的人都挂得差不多了(大将军曹真,大司马曹仁,太傅贾诩等等...)他们不挂,轮不到司马懿出头。曹睿挂了之后,他才意识到他司马懿可以想想后面事情了。

这里提一下,他和诸葛亮的关系应该是真正的朋友,虽然没有互相吃饭,但是高手们,心意是相通的。所谓空城计,只是诸葛与司马两个高手的合作剧目而已。诸葛知道司马是聪明人,不会让自己消失,所以才玩空城计,司马知道诸葛亮存在,自己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 ...但如果是好人,能不篡国也不会去篡的。所以,司马懿是个不善良的人。

2.司马懿之所以能篡权成功,关键在于:曹氏当权的祖孙三代太短命了,而司马懿太长寿了!

3.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忍逗留。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4.司马懿始终能把握住,赢不能大赢,输不能大输,攻不宜太攻,守不宜大守的分寸感感。“隐”、“忍”的个性发挥到了极致。

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自从“三国全归司马懿”成了口头禅,司马懿就成了神乎其神的人物,感谢《新三国》告诉了世人一个真实的司马懿-----他不是一个神乎其神的人物。诸葛亮给司马懿的评价是:防守高手。陛下曹睿给司马懿的评价是:成功的拖死了诸葛亮。一个意思:司马懿从不主动出手。他喜欢藏在深处,十几年磨剑,一朝出剑,置对方于死地。他的成功是运筹帷幄的成功吗?非也。仔细分析,司马懿的成功实乃天意耶。试想,假如曹丕不是得了肺病卒于39岁;又假如曹睿不是卒于36岁而其子尚幼不能执政;又假如上方谷那天没有下一场大雨;.....

----选自见龙在田的空间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