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方的布达拉宫

 大温岭_花农 2015-01-08

前面的话

还在向往古老而神秘的布达拉宫吗?如果暂时去不了西藏这么远,老家今天要向您推荐的是有着“南方布达拉宫”之称的丽水西川古村。

古村位于丽水市庆元县五大堡的大山腹地,从庆元驱车,沿盘山公路向东南方行驶27公里即可到达。走在村中的青石板路上,那错落的黄泥房、起伏的青砖瓦,粗壮的古树、恍若翻开一沓沓厚重的历史书卷,旧味古意弥漫,让人遐思无边。

(图片说明:整个村依山势而布,高低和谐,错落有致,环境优美。

厚重沧桑的历史

据当地村民介绍,西川,又名西坑头,因其村西的一条山川而得名。西川村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当时张姓始祖张二公自张村新庄寻访到此,《张氏族谱》上记载,“地虽高峻险要而峰回水抱,其景雄伟如鲸鳌之汲浪,其来势突兀如蛟龙之腾跃,其修扬如鸾凤之翱翔,其盘旋如云锦之整暇……”认为此块是难得的风水宝地,于是置田购瓦,新建家园。

在西川,还有三个大姓分别是陈、吴、胡姓。陈姓族人的迁入始于明隆庆七年(1573)。吴姓族人始祖友义公则是在清康熙元年(1662)冬季,放牛到西川村时,见茫茫草地之间,唯其中一处积雪不化,耕牛至此则盘桓不归。友义公便视此地为人间仙境,遂筑居建宅,吴姓族人从此繁衍发展至今。

(图片说明:村庄东南高西北低,地势较陡,三面环山。

村子群山环抱,山势连绵起伏。房子依山而建,都以当地本质坚硬、耐水防腐性强的树干和黏性黄土为原料建成。远看整个村落,想像是拉萨的布达拉宫、西川的色达,难怪有画家称这里是“南方的布达拉宫”。

整个村房子层叠有致,镶嵌山涧。有的三间合围,兀立山岭;有的屋顶相连,层级而上;有的雕梁刻画,颇为精细。那些石刻和木雕上的文字和图案,虽然没法一时去考究它们的价值,但足以感觉到当时房子主人的文化气质,感受到这些村落那些大户人家曾经的显赫甚至辉煌。

(图片说明:古村建筑保持较好,全村清一色的黄泥房。

沧桑融入建筑,岁月记录文明。西川共有这样的黄泥房近200间,这种传统的泥瓦房,在丽水山区很常见。但中间没有夹杂着突兀的瓷砖水泥楼,规模又那么大的古村落,也不多见。

庆元多山多古道,其中保存最美最完整的应属西川古道。古道就地取村,用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块与泥土相嵌垒成,步步相沿,从山脚一直蜿蜒至山顶。据介绍,这条古道从五大堡濛淤起始,全程约十里,曾经是西川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古道两侧,树木参天;走在路上,鸟鸣不断;脚下所及,惊起落叶与尘土,置身其中,宛如进入无垠的时空隧道,不禁让人遐思无边。

(图片说明:古道,历经数百年,步步相沿)

古朴宁静的气息

一个村子有一个村子的味道。

庄稼还是那个庄稼,院落那是那种院落,但每个回到老家的人,都会强烈的感觉到一个村子与另一个村子截然不同的味道,甚至能用你的嗅觉,能品出一个村与另一村不一样的气息。

一个村庄的生命力,正是它所透露出来的气息。走进西川,能感受到它的灵性。进村,映入眼帘的便是沿坡而筑的一垄垄细长的地块,在一槽又一槽、一凹又一凹的地块里,随处可见生长旺盛的玉米,抑或红小豆绿小豆。

(图片说明:黄泥墙,黑片瓦,窄小巷,高门楼,锈门环,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是我曾经熟悉的风景

走到玉米地当中,仿佛进入了一片庄稼的原始森林,那些玉米一株株壮得粗如儿臂,玉米叶子宽厚硕长,杆上挂着一嘟噜又一嘟噜的豆角,整个庄稼地里湿漉漉的,有的嫩玉米棒顶端,还挂着一绺又一绺粉红色或棕黄色的玉米胡子,散发出一股股甜丝丝的芬芳。山高林密,只有山里人知道土地的珍贵。正是靠这见缝插针的功夫,养育一代又一代西川人。

走近西川,我喜欢那一份静妙的气息。触摸村中的每一个物件,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它的古老,呼吸到它的清甜,触摸到它的沧桑,好像又重新寻找到了纯朴、自然的乐趣。桃花源,不仅仅存在于传说之中,也不仅仅在陶渊明的诗词里,仿佛就在身边。

(图片说明:张大伯在自家小家晒干收获的板粟、玉米、笋干。

渐渐远去的家园

有人说,村庄和人一样是有寿命的。西川走过了少年、中年,慢慢地也走向衰弱,渐渐老了。

一个小院里,我见到两个晒太阳的老妇人。她们告诉我,曾经的西川村是热闹的,兴盛的时候有近千人居住。现在村里人大量外迁,留在村中有42人,绝大多数为上了年纪的老人,最长寿的九十三岁,最年轻的已五十二岁,全村90%的房屋是空置的。

(图片说明:农院小院里,有硕大的冬瓜,还有老人。

“这里没有学校,孩子们出去后,不会再回来了,我们守一天是一天。”老妇人的语调在阳光下显得低沉、苍凉。年轻人走了,带走了活力,村庄变得日渐孤独,而这孤独又加速了它的衰老。

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加大对古村落的保护,组织队伍入村调查,按照“美丽乡村”的要求,邀请请省内外专家规划设计,对不协调的村容村貌进行改造,使古村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同时,更加美丽动人。如今宽阔的水泥路取代了羊肠小道,村民通上有线电视、宽带。

(图片说明:有的建筑因无人居住,年经失修而倾倒

因了大山的阻隔,西川村至今还保留着与我们渐行渐远的古朴与宁静。他像一扇古老的窗户,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视山村发展的足迹。在它的身上,我们能找到几百年来,我们祖先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这里包含了梦里故园的元素,有每个走出大山人难以割舍的记忆和情感。

我不知道,像西川村这样的古村还有多少,但我知道,随着历史的一页页翻过,这样的古村会越来越少,越来越珍贵。我们要让远去家园的脚步放慢些,期待留住每一个美好的故园梦。

内容转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