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被盗刷 责任谁负 来源:河北法制网
□ 本报记者 张 乔 银行卡明明在自己的手上,卡上的钱却在外地被别人消费了。近日,媒体频频曝出储户银行卡被盗刷的消息。2014年12月22日,长春市的付女士正在家中休息,突然间手机响起短信铃声,一条来自银行的提醒短信让她瞬间蒙了:“您尾号为xxxx的卡14:24在POS机上支出消费850000元。”后经警方确认,付女士卡里85万元被盗刷。河南男子张先生的银行卡分6次被盗走了23万元。看到此类消息,省会的柴女士的心揪紧了,尽管她那被盗刷的14万余元通过诉讼被银行赔偿了,但她仍担心这种情况以后还会发生。
案发:银行卡里14万余元被异地盗刷
2013年5月31日,家住石家庄市的柴女士早上一打开手机就收到了数条有关其银行卡交易的信息,包括ATM机取款4万元、转账10万元、跨行交易手续费41元、POS机消费,上述交易金额共计140341元。柴女士认为此事蹊跷,银行卡明明就在自己的钱包里,怎么可能在异地消费呢?自己的银行卡极有可能是被复制后盗刷,于是柴女士立刻向公安局报案,同时到开卡银行查询银行卡的交易记录。 到银行一查,柴女士才发现,这张卡是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完成多笔交易的。柴女士认为自己将钱存入银行,银行就有义务保障自己的资金安全,现在卡还在自己手里,而卡里的钱却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消费了,银行就应该对此负责,可银行方一口咬定自己没有责任。柴女士遂一纸诉状将开卡银行告到裕华区法院,要求该银行赔偿本金及利息。
判决:银行赔偿原告全部损失
裕华区法院经审理查明,涉案的储蓄卡为柴女士个人所有。根据消费记录,该银行卡的消费地在连云港,但在此期间柴女士未去过连云港市,而其所持有的银行卡也未曾丢失,发现银行卡被盗刷后其第一时间报了警。从消费时间和报案时间以及报案时银行卡仍在柴女士手中的事实综合考量,持卡人柴女士并未持涉案卡到连云港市进行消费,由此可以认定是他人在连云港持伪卡消费。法院认为原告柴女士作为该银行的储户,在向被告银行开设账号存入资金后,原被告之间就形成了存款合同关系,同时也产生了债权债务关系。在他人持伪造的卡支取原告的存款时,相关的金融机构未能识别出假卡,其本身存在一定的过失。虽然开卡银行辩称原告银行卡设有密码,交易中必须输入密码才能成功,但是原告曾把密码告诉其丈夫蔡某并由蔡某代理原告办理业务的行为不一定会造成密码的泄露,而他人获取或破解原告密码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种,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原告的存款在连云港被盗刷是由原告自身故意或者过失造成的。 由此,裕华区法院判决被告开卡银行向原告柴女士支付被盗刷的存款140341元及利息。判决后,被告某银行不服,上诉至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中院认定原判事实清楚,使用法律适当,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提醒:储户应提高保密意识 银行要提高安全鉴别系统能力
裕华区法院法官建议,银行在提醒储户提高保密意识的同时,也要提高安全鉴别系统的防范能力。储户个人在使用方面,应注意将身份证和银行卡分开存放,避免发生银行卡和身份证同时遗失而被盗刷的情况,输入密码时要尽可能地遮挡操作,并给银行卡设置消费金额短信提醒;不点击不明链接或电子邮件提供的银行网站地址,及时更换极难被复制的IC芯片信用卡。如果发现银行卡内现金被刷,要马上到银行挂失并报警;如是被异地盗刷,可立即到附近有摄像头的ATM机或银行取款,证实银行卡在自己手上。
支招: 遇到银行卡被盗刷怎么办
临近年关,盗窃案多发。假如遇到银行卡被盗刷,可以这么做:第一,为银行卡办理短信提醒业务,第一时间掌握卡内资金余额的变动情况。第二,在收到短信提醒后,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热线挂失银行卡,将自身损失降至最低。第三,持卡人第一时间到附近的银行柜台、ATM机或POS机进行刷卡交易,留存银行卡凭证。第四,迅速携带银行卡去最近的派出所报案,以证明你人和卡都在本地。第五,在进行消费时,如果第一台POS机刷一下没刷出来,再换一台重刷时,要警惕那台没刷出来的POS机,是不是就是复制磁条信息、盗取密码的犯罪工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