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新民作品

 星河异彩 2015-01-08

    

    游新民:江西南昌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西省政协委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山水画、界画等。

    1974年师从中国画大师黄秋园先生。在黄先生的指导下临摹了唐宋以来历代山水画名迹,心追手抚,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79年黄先生仙逝后,坚持自学廿年,在山水画之外,潜心研究迄今极少有人创作的界画。作品工丽妙巧,乘除相宜,尤其是将工笔楼阁与写意山水相结合,创立了界画创作的新形式。作品在全国重大展览中二十多次获奖:其中有“中国当代工笔山水画展览”一等奖,“全国首届山水画展览”优秀奖等。先后在《中国美术报》、《美术史论》、《中国书画报》发表过多篇研究界画的文章。19901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本研究界画技法的专著《界画技法》,由中国工笔画大师潘洁兹先生作序,是目前我国内容最充实、叙述最详尽、插图最丰富的界画技法书。1999年《中国书画报》以26期的篇幅连载由陆俨少先生题写的“界画初阶”,介绍界画技法。20001月由江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界画技法》的专著。

 


艺精格高 画坛独步

——谈游新民的界画山水艺术

孙克

    界画是传统中国画的一个分支画科,古代把绘画按内容分为十三科,排列顺序区别轻重,前列者也有不同,大约以仙佛人物或山水在前,而界画放到最后则是一致的,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在宋元之后,文人画兴起,业余身份的文人画家逐渐成为主体,“逸笔草草”逐渐成为时尚,而注重写实又借重工具作画的“界画”,遂不为文人画家们看重。其二,界画是有难度的,画家要对建筑有兴趣,起码要懂得一些“营造法式”的规范知识。此外,界画也是绘画艺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画出情景意境,界画不是建筑施工图稿。如此讲来,从事界画的人就会少得多,成不了主流气候,历来不被重视也是难免的。尽管如此,历代画史仍然有杰出的画家从事界画的记录,且有精品流传,俗语讲:难能则可贵。历代界画名家之作,如今皆成为珍稀之品。

    时光流经现代,科技发达,摄影、视频技术日新月异,相形之下,人的视觉能力明显就有所不逮了。据说,19世纪照相术发明之后,一直致力于真实再现的欧洲画家们受到很大冲击,迅速地转向了现代主义,由“极似”奔向“极不似”,以致不久前西方理论家中有人喊出“架上艺术死亡”的惊人口号。虽然如此,21世纪的中国画依然欣欣向荣,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为中国画艺术展示提供的发展空间尚很广阔。即以界画这一画科来讲,还是有人在从事,且于相对寂寞的耕耘中取得不让古人的成就。当代山水画家游新民就是以界画的专擅和苦心孤诣的探索开拓,而在当今广大的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游新民不仅以“独能”而立足于画坛,更为难得的是他把界画和山水画的意境的追求、情景的酝酿、笔墨的意趣都有机地融合于一体,令他的界画山水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也大大地提高了界画山水的文化品位。

    我知道画家游新民的名字是在25年前,介绍宣传已故江西画家黄秋园的时候,知道黄秋园的弟子中游新民能画界画,传其衣钵。这些年来陆续见到他的界画山水作品,引起我的兴趣,感到游新民不但学到了老师的真本领,而且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有所发展提高。宋代严沧浪曰:“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也。”这时古人对后来学者的期望和要求,否则,学问就会一代不如一代地缩水。黄秋园先生是20世纪山水画大家,他的积墨山水独标一格,浑厚幽深,意境独道,功力深厚,其界画创作格调高迈,古朴清健,自成家法,继清代袁江、袁耀之后,300年来有突出成就的一人。遗憾的是秋园先生去世过早,流传作品珍稀,其界画之作更是少之又少。游新民传承了乃师黄秋园的界画艺术,多年锤炼,不仅技法精湛,对于现存的和古代的建筑更是深入考察研究,熟如指掌。山水画功力亦臻上乘,工写结合,相得益彰,创造出界画的崭新面貌,的确是当代中国画发展历程的一个可喜的收获。

    画家游新民1953年生于南昌,当他就读中学的时候正赶上“文化大革命”的荒唐岁月。1974年他有幸师从黄秋园先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临摹了唐宋以来的山水画名迹,打下扎实的基本功。1979年秋园先生过世后,游新民进入自学的历程,沿着老师打开的门径,潜心砥砺,功力日进。尤其倾心于难度极大、众家缩手的界画艺术,精心研究,勤学苦练,务求精到。经过几十年实践之功,游新民在界画方面取得的成就、达到的高度,应该说实现和超过了乃师秋园先生未竟的心愿,而且就界画山水艺术来讲,游新民的探索实践不仅成功地继承了宋元以来界画艺术优秀传统,更重要的是把这种古老的画种推向现代,使其具有了时代风貌和现代人的精神。

    人所共知中国画注重的是写意精神,不以精确再现客观物象为目的。所以文人画在数百年里大行其道,深刻地影响、塑造了民族审美取向与习惯。但是自古以来,人们并不把“写意”和“写实”对立起来而互不相容,因为中国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宽宏的包容精神。例如苏东坡提倡作画的文人逸趣,推崇“画中又诗,诗中有画”的王维,对他的画“敛衽无间言”,同时他对于画家吴道子的艺术,更评为达到“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顶峰高度,叹赏有加。这不仅说明东坡的胸襟博大,也说明当时并不排斥匠艺技巧的追求,所以宋画精品百代流传。中国画论有“能品”一项,列于“神品、妙品”之后,就说明虽未“推崇”但也非“排斥”的态度,界画大约属于能品范围。元代汤?的《画论》中谈到界画时,讲的话比较公道,“世俗论画,必曰画有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故人以界画为易事。不知方圆曲直,高峡低昂,远近凹凸,工拙纤丽,梓人匠士有不能尽其妙者,况笔墨规尺,运思于缣楮之上,求合其法度准绳,此为至难”。人们从来以“难能”为可贵,艺术其实一直有“难度”这个标准,在艺术方面一个人做到别人难以做到的事,是要靠天分和特殊的努力(包括师承、领悟、训练、火候等)。但是,标举内在诗意精神的文人画,倡导的是性灵、意趣、意境,对于如界画这样具有匠艺难度的画种,多少会怀着些“敬而远之”的回避态度。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属于工笔的界画,和文人画的“雅赏”要求难以无间地契合。董其昌将其一语道破:“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伯骕。精工之极,又有士气。后之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其雅。”“雅”与“俗”从来是难以统一的矛盾概念,在以文人士大夫身份为画坛主流的封建体制时代,是难以解决的。即以袁江、袁耀的界画虽然十分精工,但因其笔下缺少书卷气息而难入赏鉴,直到近代方被重视。但是,对于中国画来讲,“雅”与“俗”的分野标准是客观存在,不可忽略的。黄秋园的界画艺术之高明处,就在于他笔下虽然屋宇楼阁、台榭游廊穿插结构,繁复华丽,可谓精工,但其画风高古,线描遒劲,敷色典雅精洁。他以浑朴简洁的手法达到避俗趋雅、雅俗共赏的境界。

    游新民深得秋园艺术之三昧,并光而大之,得出蓝之美。

    当代工笔画先驱、已故大师潘絜兹先生曾说:“界画自清代袁江、袁耀之后,黄秋园先生第一,黄秋园之后游新民第一。”我认为潘先生定论准确无误。游新民继承和发扬了黄秋园的山水界画艺术,经过多年的苦心锤炼钻研,形成个人面目风格,至为难得。仔细玩味游新民的界画山水,会产生梦境般的亦真亦幻的感觉。界画的本体意义在于建筑即亭台楼阁和园林的绘画,画家要遵照营造法式中规中矩地描绘,方能令观者感到真实“可居、可游”的境界。然而好的界画并非建筑施工图谱,非仅视觉的真实而已。游新民的界画精妙之处在于通过山水树石的描绘、晴阴雨雪的烘托、月下花前的情趣,极力地营造出具体而微的生动境界,那种我们曾经在古人诗词里读到过因而一直存在于想象中的诗画般的情境,深深地启动了观者思古之幽情,令人心动、玩味不止。游新民于此独运匠心,其神思远远超过一楹一柱的精准描绘,就这个创造意义上而言,它的艺术应该称为界画山水,则更为确切。我们说游新民蹬在巨人的肩膀上又向上了一步,殆非虚言。

    游新民游心古人,钩玄辑奥,为我们创造了一幅幅古代宁静清幽的生活场景,引起许多思绪,敏感的观众或许隐约听到楼台里传出丝管萦绕的余音。但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今悬隔,令人感慨。游新民的目光还看到历经风雨兵燹的残存古老建筑,如他笔下美不胜收的皖南民居,就充分地展现了界画的魅力,倾心描绘,于古色古香中令观者更感到这些遗产的价值和保护的迫切性。《皖南纪游》系列、《周庄纪游》系列、《农忙时节》等都属于此。近年来中国画界有人提倡“城市山水画”,多采用现代水墨和写意手法,颇得新意。如游新民的此类作品正适合参与,相信会给“城市山水画”面对的我国城市面貌由于无情的“西化”吞噬而产生的文化安全问题,应该引起一些关于民族文化的深刻思考。

    要发扬光大一种事物,只靠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实力。游新民有真本领,潘絜兹先生说“界画的振兴游新民是个重要人物,他有这个基础,我对他寄予厚望”。这个基础就是扎实的笔墨功力。游新民与乃师黄秋园先生一样属于全能型画家,造型力强,笔墨领悟力高,努力钻研肯下苦功,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在艺术事业上孜孜矻矻奋进不已,工笔写意俱精,更难的是格调高雅,不落俗韵,远离江湖、市井二气。

    振兴界画是一句理想的口号,实行起来难度很大。在当下社会拜金思潮泛滥,艺术界虚浮之风难抑之际,要许多人做这样吃力而寂寞的事,恐怕尚难做到。何况艺术创作要靠足够的才华,也无须普及性大干快上的做法,只要有游新民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高质量的精品不断地出现,我们该满意了。

 

20105月于京华道不孤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