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9十大进展09

 水共山华 2015-01-08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星 系 形成的 理论和观测研究”项目组在星 系 形成的 半解析模型、星 系 与宇宙结构的 数值模拟和星 系 巡天统计分析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 列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的 重要结论,主要成果为: 1)发现星 系 暗物质晕的 质量增长历史包含了诸多特性都截然不同的 两个阶段:早期并合主导的 快速增长阶段和晚期吸积主导的 缓慢增长阶段;发现暗晕在快速增长阶段因为物质剧烈弛豫充分混合而具有一个恒定的 密集因子,而在缓慢增长阶段因为新吞并的 物质绝大部分被添加到了外围而使密集因子随时间稳步增长;发现暗晕密集因子与其增长历史的 标度关系 ,提出精确预言暗晕密度轮廓的 方法;2)证明以往星 系 形成半解析模型的 星 系 并合时标被低估了一倍左右;发现在修正并合时标以后大质量星 系 的 数目和颜色问题得到解决;通过引入黑洞形成和能量反馈的 物理模型,合理解释了宇宙早期大质量、红色星 系 的 形成;建立了合理处理星 系 并合与黑洞形成的 高精度星 系 形成半解析模型;3)首次自洽地研究重子宏观物理过程对宇宙暗物质结构形成和对暗物质晕内物质分布的 影响,定量计算了这些物理过程对预言弱引力透镜功率谱的 影响,指出了对未来弱引力透镜实验结果的 影响;4)从星 系 红移巡天数据,系 统研究了星 系 物理性质与周围环境之间的 关系 ,发现了星 系 的 相对速度弥散随星 系 的 光度非单调的 变化关系 ,首次测量了星 系 的 成团强度随星 系 恒星 质量的 变化关系 。

2003-2006年短时间内,该项目在美国ApJ、英国MNRAS等权威天文学杂志发表42篇SCI文章。研究成果在天文学及相关领域得到普遍承认和广泛应用,已被SCI他引900余次,单篇最高被SCI他引112次,且引用次数仍在逐年快速增长。研究结果被编入了国际最著名的 天文学教科书《星 系 动力学》的 第二版,用以讲解暗物质晕的 结构与其形成历史之间的 联系 ;被Nature物理杂志的 NEWS & VIEWS综述论文称为"解决星 系 形成问题的 强有力工具";被欧洲空间局/欧洲南部天文台未来十五年的 发展报告和美国国家科学院组织的 探测暗能量的 未来十年发展报告所引用,作为在未来大型引力透镜观测研究中必须考虑重子冷却效应的 证据;成为检验理论模型和与其它观测结果比对的 重要观测结果,被目前国际最大口径光学望远镜VLT的 深度星 系 巡天组称为"检验星 系 演化的 高质量参考标准"。该项目的 研究成果被收录在科技部《十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成果集锦》,是天体物理学领域唯一的 一项。

   该成果被评为200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