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0中国天文十大进展07

 水共山华 2015-01-08

美国SDSS巡天迄今为止已在约1万平方度的 天区发现12万个类星 体,这一目前最大的 类星 体样本在研究宇宙再电离、宇宙大尺度结构和类星 体物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SDSS类星 体大多是低红移的 ,只有约10%的 SDSS类星 体红移超过2.2。而且,SDSS类星 体样本在红移位于2.2到3之间存在很大的 不完备性,尤其在红移为2.8时其不完备性甚至高达90%。导致这一不完备性的 主要原因是红移位于2.2到3之间的 类星 体由于其光谱中最强的 Lyman alpha发射线移到光学波段而导致其光学颜色与普通恒星 极为类似,而在SDSS类星 体选源判据中将大多数颜色与恒星 类似的 点源加以排除所造成的 。如何克服SDSS类星 体选源判据中的 缺陷,找到更多在SDSS巡天中漏掉的 红移在2.2到3之间的 类星 体,构造比SDSS更完备的 类星 体样本,已成为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类星 体巡天的 主要目标之一。

在前人已有相关工作的 基础上,通过对美国SDSS光学巡天和英国UKIDSS近红外巡天中类星 体和恒星 测光数据的 分析,我们提出了利用近红外颜色(Y-K)和光学颜色(g-z)相结合来寻找红移小于4的 类星 体的 新判据(Wu & Jia 2010, MNRAS,406,1583).在2009-2010年的 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试观测期间,我们利用这一新判据在部分天区选取了一些类星 体候选体进行了观测。在对其中一个5度视场天区(RA=08h58m, Dec=01o32’)的 一次曝光观测中就发现了8颗新的 类星 体(LAMOST光谱如下图),其中5颗类星 体的 红移大于1.6, 有2颗红移大于 2.4 (Wu et al. 2010, RAA, 10, 875)。这是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第一次在SDSS光谱巡天天区发现新的 类星 体。

这些类星 体的 i星 等在16.44和19.34之间,其中最亮的 一颗类星 体(i=16.44)红移为2.43,其本征光度达到太阳光度的 1015倍,属于宇宙中最明亮的 类星 体之一(Wu et al. 2010, RAA, 10, 737)。这些发现证实了利用我们提出的 新的 类星 体选源判据,我们有能力利用我国的 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即使在别人做过光谱巡天的 天区也能做出新的 发现。这些结果已引起国外同行的 重视,美国SDSS部分学者(Peth, Ross & Schneider, 2010, AJ, in press; arXiv: 1012.4187)也开始意识到类星 体近红外判据选源的 重要性,他们利用不同样本重复了我们对类星 体近红外颜色和光学颜色的 研究,在文章中明确指出他们的 测试很多已在 Wu & Jia (2010)中做过,且其结果与 Wu & Jia (2010)符合很好(very good general agreemen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