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以拍《鸣梁》——观影《鸣梁海战》

 WHC超级英雄 2015-01-09

        如若你并不甚了解《鸣梁海战》的前因后果,那么可能当看了这样一部电影真的会认为李舜臣是力挽狂澜,救国于危难的中流砥柱,诚然他确是一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但绝非发挥了如电影般近乎决定性的作用,今日的韩国将电影定焦鸣梁虽无篡改历史之过,但却有着不近真实的言过其实。

  公元1592年,也是明万历二十年壬辰倭乱爆发,朝鲜根本无力抵抗倭寇的进攻,在近乎灭国如累卵的情形下求援明朝,以此才开始了明长达七年之久的抗倭援朝战争,我国近四万将士血洒疆场,方才最终挽救了面临亡国之祸的朝鲜,才有了李舜臣还能够在鸣梁小胜的战果,而鸣梁之捷确也是全局战争中,朝鲜为数不多依靠自已能力获得的胜利,这也成为了今日韩国为何不拍真正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露梁海战,而要拍《鸣梁海战》,因为如此便可完全将中国的戏份剔除殆尽,同时也能将民族意识发挥到最佳态,作为一部他国的爱国教育电影,此番手法的运用自然无权指手画脚,但如此将小胜夸大为决定性的大捷确是有失公允的。

  鸣梁海战真实的战况究竟有多大?朝鲜自称死34人而损敌8000余,但据史载当时总共参加鸣梁海战的日军尚不足八千人,由此看来扭曲历史古已有之,战果显然被无线夸大了,还好估计就连今日的韩国人也觉如此去拍太过不且实际,《鸣梁海战》至少就战争场面上还未有此番如神兵天降的以一当百,电影在经过被引进大砍二十分钟仍觉庸长的文戏后,开始真正切入正题,李舜臣率领的十二搜战船迎敌船四百搜,电影为更加突李舜臣伟大的英雄气魄,设定了副将率领战船皆畏敌不前,李舜臣伊始孤舟迎战日寇的画面,战争场面的营造近战无可挑剔,但在远景的特效上仍然尚难比肩好莱坞大片,更无需谈《阿凡达》的对比,此作票房能在韩国超越前者,更多的当是源于了韩国民众的民族情怀。

  不得不说韩国电影对于该如何煽情一直拿捏有道,整部电影架构并未将李舜臣这个在本国以如神的人物作为唯一贯穿始终,其间电影被穿插了多条小人物情感积淀的辅线,国恨与家仇,乱世中的生死绝恋,《鸣梁海战》所真正能以情动人的反倒不是唯有一身英雄气的李舜臣,而是那些战火中如哑女那般未被历史记载的小人物,他们的点滴化作了电影情感的脉络,同样《鸣梁海战》更未有丑化倭寇,那华丽的战国武士服,身中数箭仍能拼死相博的主将,韩国电影真正学会了尊重敌人来更为反衬自身的伟大。

  《鸣梁海战》有着尚能为人的感动,却了无共鸣,那肆意夸大的胜利,被隐于真实的背景,但望有一日中国能照史拍一部一如此片的《露梁海战》,也好让韩国人看看何为历史原貌。


——摘自《时光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