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老梁:“大老粗”的科学与文化 梁希森自幼家贫,没上过学,要过3年饭,到现在认字不过几百,用他自己家的话说 “是个粗人”。但在工作中,他相信科学不蛮干,尊重人才,善于学习。 当年在玫瑰园项目中,梁希森之所以敢于顶着风险不断加大投资,源于他事先在法律上做的防范。为控制风险,他早在与利达玫瑰园签订的投资合作协议中明确规定: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以希森集团的名义办理并保存产权证,待合作方在协议规定期限内付清全部工程款后,再将产权移交。 当年,他在玫瑰园共投入2.3亿元,完成了186栋别墅的建设和市政工程,并按协议取得了186栋别墅的房产证。也正是因为手里握有这些关键资产,他才敢于提出玫瑰园破产申请,并最终成功入主玫瑰园。 在马铃薯育种项目上,开始想凭借资金实力单打独斗的梁希森,在第一次碰壁之后,很快发现了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性,主动找到孙慧生教授,实现了资本与科研的融合,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2015年的世界马铃薯大会将在北京延庆召开,而延庆争取 “主办权”最大的筹码显然是拥有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其中一个基地座落在此。希森牌脱毒种薯不但将推向全国,还将有机会出口海外,让中国农民去挣老外的钱。 “36个亿, 14年,换来的是18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做菜的、做薯条、薯片的、加工淀粉、全粉的以及营养保健的各种专用薯新品种都有了,它们是真正的‘中国好土豆’!我们中国人靠自己的能力彻底改变了以前没有自主品种、只能种国外超出知识产权保护期的老品种的落后局面。到目前为止已经有6个新品种通过了 ‘国审’,拿到了证书,其他的正在做区域试验,今后每年都会有新品种推向市场,这些中国好土豆可以大面积种植了!我们计划通过3到5年努力,把大田繁育基地扩大到140万亩,生产的脱毒种薯能满足4000万亩种植面积的需求。到那时,全国一半的种植面积能用上优质高产的 ‘希森’脱毒种薯。按保守的平均亩产2.5吨算,在不增加种植面积的情况下,一年能比现在增产6000万吨。这对农民增收、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是多大的贡献啊!”说起土豆,梁希森从内心里掩盖不住自己的兴奋。 (乐陵市委宣传部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报记者 赵红卫 尹滨 周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