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评何为的《淘金者》

 江山携手 2015-01-09

点评何为的《淘金者》点评何为的《淘金者》

孙长江

小的时候,读过很多民间故事,一个比一个美丽,一个比一个动人。《海螺姑娘》、《金鱼王子》、《芝麻开门》……多的是。多年没有读到如此美丽的民间故事了!倒不是“年轮”的增长,真的会扼杀掉人们那弥足珍贵的童心,而是尘世中的奔波劳碌,将笔者的那一直在追求着美的心之一隅尘封住了;时间长了,“如入饱鱼之肆,久而不知其臭”,竟然,没有发现在自己的心中,早已少了一种激动,少了一种冲动。直到读到了自己的学生写于考场上的这篇《淘金者》,忽然间,有一种终于找回了“失落”多年的“童真”的感觉,心底里不由地漾起久违了的情感的涟漪!

民间故事是美丽的。美丽的故事,究竟是靠什么来叩开人们心扉的?是华丽的语言吗?是词语的别致吗?是精巧的描写吗?……不记得自己曾被怎样华丽的语言打动过,也不记得自己的心曾收藏过怎样别致的词语,更没有过被民间故事中绚丽多彩的描写而感到激动不安的经历……但心向往之,但确有咂摸不尽的温馨积淀在心之深处。

美丽大概就是这样!不需要包裹,洒脱脱,浑脱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美丽一定就是这样,不炫耀,远矜持,少矫揉,多自然。

构思是第一位的!同样是面对着一首由命题者提供的用来阅读用来审题立意的小诗: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然而——|最宝贵的金,|就在它的里面。(《沙》)由此及彼,由“沙”与“金”,都不用展开多么丰富的联想,写一篇议论文,谈谈“平凡与伟大”的关系,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笔者的学生和为却“舍近求远”,放着省事不省事,给自己加码。他一定深知“不想标新立异的人,笔下在制造着平庸;只想标新立异的人,收获的总是事与愿违”的训诫。他也一定深知“反弹琵琶”、“出奇制胜”在高考作文必须“注重开放性,增起文学性”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究竟意味着什么……于是,他充分利用着“开放性”命题给他的最大的自由;于是,他充分地展示着自己的才能,写出了下面的这篇朴朴素素大大方方却实在不乏意境不乏哲理的民间故事!

【附件】

淘金者

高三  和为

    很久以前,在一个小村子里,有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他听说遥远的西方有一座金山,山上的黄金永远也挖不完。于是他马上辞别了家人,奔着太阳落山的方向出发了,踏上了淘金者的征途。

淘金者走了几个月,觉得差不多该到了。这一天,他看见一个农民正坐在田间的石头上抽旱烟。他就走上前去,鞠了一躬,说:“请问大伯,金山在哪里?”农民笑了,说:“你瞧,那不就是金山吗!”淘金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原来是一堆刚收割完的麦子,黄澄澄的,堆得像小山一样高。淘金者摇了摇头,走了。心中想:这位大伯脑子肯定有问题。

他一刻不停地走呀走,又走了几个月。心想这回该差不多了吧!迎面走来一位书生。于是,他走上前去拱了拱手,说:“这位兄台,敢问金山在哪里吗?”书生一笑,从怀里拿出一本书来,用手一指,说:“这不就是金山吗!兄台岂不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乎?”淘金者摇了摇头,又走了,继续赶他的路了。心想这个书呆子,脑子读坏了。

淘金者又踏上了征途。这一次他一气走了一年多。心想这回一定到了。这时,一个放牛娃骑在一头老黄牛上,迎面走来。他走上前去,问:“小兄弟,你听说附近有金山吗?”放牛娃说:“你跟我来。”说着,把他带到了一座粪堆前,说:“这不就是金山吗?”淘金者一捂鼻子,又走了。

他走呀走,走了很多地方,问了无数的人,就是没有找到金山。最后他疯了,逢人就问:“金山在哪里?金山在哪里?”

结果他走进了一片大沙漠,昏倒在漫漫黄沙中。一个维吾尔族老伯救了他。老伯一口饭一口饭地喂他吃,一口水一口水喂他喝,他终于醒了。族人们送了一顶帐篷给他,又给了他一群羊。他就在那住下了。

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伙子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一天,一个小孩子问他:“听说你以前一直在找金山,对吗?”“对!”“那你找到了吗?”老人想了一想,说:“找到了!”说完,指了指山坡上云朵一般的羊群说:“那不就是我的金山吗!”

夕阳西下,沙地上闪着点点金光,那是蕴含在沙子中的金子发出的耀眼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