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评郭娜的《三中的窗》

 江山携手 2015-01-09

                     点评郭娜的《三中的窗》

                                         孙长江

古今中外写“窗”者云云,唯这出自学子之手笔的《窗》,读来更令人倍感亲切、隽永。文字是洗练的,但你却找不到一丝雕饰的痕迹。它纯净,纯净得就如同一颗凝于荷叶之上的安静的露珠。那文字更是浓丽的,每一个字眼儿,仿佛都带着小作者的一份嘱托,一份情意。小作者是聪慧的,她一定知道“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的训练,是在告戒初学写作者,小中要见大,大要由小来展示;天堂的美好应通过对一朵花的描绘让人亲切地感受到……能说小作者不聪慧吗?

                                      三中的窗

                                       高三学生  郭娜

想念你啊!这朱栏碧瓦,飞阁流丹,凝重古朴的心中圣殿。终于,小别之后,又可以徜徉在你的怀抱,细细咀嚼那窗的韵味。

三中的窗,自成一景。它是典型的中式木栏镂空窗。三中的窗,灵秀。错错落落的窗棂,精心地在窗上绘出一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空间,可谓细处玲珑瑰秀;三中的窗,古朴。那漆成黑色的窗棂,没有浮华,蕴蓄着一股深邃、高贵的气息,这份古色古香的雅韵浑然天成,可谓大处雄浑质朴。这灵秀古朴的窗,再配以窗外婀娜的垂柳,挺健的白杨,更显古朴凝重,幽深静逸。这是这精巧的窗,与那门前的石狮,飞檐上的碧瓦,拱形的门楼,汉白玉的回廊……同凝成了孕雄浑豪壮之气于古朴凝重之中的三中。

窗口,响起了朗朗书声。这窗,不仅是这座古老殿堂的窗口,更是今天焕发出蓬勃青春的年轻中国的窗口。窗内,多少莘莘学子、龙之骄傲奋发苦读;窗外,多少金发碧眼翘首惊叹。凝视着这窗,我总禁不住神思驰骋。眼前的这座古色古香的校园,不正如一团亘古不灭的青春之火在燃烧,不正像一股生生不息的青春之魂在升腾吗?蓦地,我读懂了这窗、这瓦、这圣殿的底蕴──它们正昭示出我三中“秉承中华文化之大成,真我中华儿女之风采”的洋洋校威,是啊!今天,我们也站在这三中的窗前,也正在这代表着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的窗口,托起明日的朝阳。正是:窗外花木香,窗内桃李艳!

这──便是三中的窗。

这──更是中国的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