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comwy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关于“杨振宁三救邓稼先”
2015-01-09 | 阅:  转:  |  分享 
  
邓丹晴《关于“杨振宁三救邓稼先”》



互联网诞生之前以及之后,无论是纸媒作品,还是网媒作品,首先应受法律保护的仍然都是原创作品;包括纸媒与网媒在内的原创作品的篇名或内容若被使用,其作者的署名权不能被褫夺。

邓丹晴原创短篇传记《杨振宁三救邓稼先》最初是于2006年1月24日上午9时32分14秒发布在搜狐网“海上文滩”栏目,发布的方式是公开的主帖,标题是《原创短篇传记:杨振宁三救邓稼先》,作者署名“邓丹晴”,因此,任何机构与个人如果使用邓丹晴原创短篇传记《杨振宁三救邓稼先》的篇名或内容,皆应注明作者“邓丹晴”。

邓丹晴原创短篇传记《杨振宁三救邓稼先》于2006年1月24日在搜狐网首次发布之后,已经有很多的机构与个人使用了其内容却不注明作者“邓丹晴”,其中:有些是网媒全文转载《杨振宁三救邓稼先》而不注明作者“邓丹晴”,有些是学校在教辅资料和语文试卷里面全文印载《杨振宁三救邓稼先》而不注明作者“邓丹晴”。他们使用邓丹晴的原创作品《杨振宁三救邓稼先》,却不标注作者“邓丹晴”的名字;他们这样的行为,显然违反了国家《著作权法》。

举一个例子:广东省茂名市2008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考试的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全卷共八页,有六个大题(含二十四道小题);该试卷第四个大题里面的第二个试题组是“实用类文本阅读:杨振宁三救邓稼先”,这个试题组包括邓丹晴原创短篇传记《杨振宁三救邓稼先》的全文与三道小题。其三道小题依次是:“19.‘文革’期间,‘革命造反派’加给邓稼先的‘罪名’有哪些?证据确凿吗?(4分)”;“20.有人说‘文人相轻’,而杨、邓两人为什么不但不相轻,杨振宁反而出手相救多达三次?(5分)”;“21.作为传记文章,它一定会有传主。你认为杨振宁是传主,还是邓稼先为传主,或者这两个人同为传主?请结合本文内容和传记的相关知识作答。(6分)”。该试卷这样出题,当然是可以的,但不可以的是没有注明《杨振宁三救邓稼先》的作者“邓丹晴”。

现将《广东省茂名市2008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卷”截屏图》复制在此,也算“立此存照”吧(备注:《搜狐网2006年1月24日邓丹晴原创主帖“杨振宁三救邓稼先”截屏图》已经另行“立此存照”了)。

《广东省茂名市2008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卷”截屏图》:













献花(0)
+1
(本文系comwy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