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历代007电影如何映射时局经济

 昵称19246313 2015-01-09


 


《天幕杀机》在上映的首个周末狂揽9000万美元,使得其他22部007电影就像山寨出来的一般。 



不过,这则消息真是坏透了。 



你要知道,007电影向来在经济危机时表现非常。相反,当大家钱袋满满的时候,邦德则要被留在门可罗雀的影院里奋战,陪伴他的则是种族情绪高涨的自大狂和骚气腾腾的女人。这些都有据可循,因为詹姆斯·邦德这一形象经过精心设定——专门来吸引那些正遭受严重经济挫折之人。 



1953年伊安·弗莱明出版《皇家赌场》之时,英格兰正遭受着来自二战的重创。整个国家彻底崩溃,战时对白糖和猪肉的配额供给一直持续了十年,随着纠缠不清的中东及叙利亚的武装冲突,大英帝国的国际影响力悄然瓦解——这一切看起来都跟现在的状况相去甚远。 



那时詹姆斯·邦德骤然从书架上脱颖而出,一位老练英国的绅士,他纵情滥欲,似乎拥有着无限资源和能力。他的钱够他周游世界,够他拿龙虾当饭吃,也够他把玩太空时代的高科技。他能仅凭一己机智与巧妙反击,赤手干掉那些想霸占世界的中国人和俄罗斯人。世人都喜欢他,而当十年后邦德以肖恩康纳利那带着胸毛的形象出现在荧幕上时,他便成为之后近半个世纪的经济晴雨表,精确得令人发指。 



1963年,《诺博士》上映时适逢经济繁荣,所以这部影片只是刚好凑活。但几年之后,经济衰退和越战使美国遍地都是一无所有的穷光蛋,007随后的三部电影则正好到达当时该系列的收获巅峰(已对通胀进行加权)。相应地,60年代里邦德的标志性对手是一个肥胖堕落的猪头,他穿金戴银还盘算着偷光美国一切资产。 



70年代,通胀水平先是顶到了天,而后下滑,再后趋平,就好比一大老爷们在心脏病发垂死之际还开着一架飞机,这可不是开卡车。邦德电影在70年代的成败也充分反映着市场经济的两极震荡:虽然罗杰·摩尔在每部片子里都显得那样纠结,有的片子就是获利颇丰,而有的片子则只能血本无归。 



80年代是繁荣时期(多亏了里根经济政策!),于是邦德惨了。上映了5部007,但营收超过之前电影的只有一部 。这或许跟电影请来杜兰杜兰乐队和阿哈乐队来配乐不无关系。 



90年代,比起见到钱就扔水里,人们更喜欢把它投资到“绝对”有回报的项目里,像是网络和007系列电影。此前007系列的平均预算在3000万美金左右,所以1989年的《杀人执照》,众片中最烂的一部,仍以四倍于成本的票房收场。1999年的《明日帝国》赚得更多,但制作方差不多砸了1.1个亿进去,而后又在后续两期往里填了更多钱。当布鲁斯南饰演的邦德没能使观众忘掉《窈窕奶爸》(比《明日帝国》早三年上映的电影)中那海姆利克急救场景时,他们的防弹投资泡沫瞬间破灭,跟同时代的网络科技一个下场。 



2006年的《皇家赌场》表现平平,这是因为我们又开始大手花钱——以防恐怖分子再度归来将至付之一炬。《量子危机》表现更逊,它恰好赶在经济崩溃后的一个月上映,此时群众正僵持在愤怒的克制阶段中。现如今我们盯着这幅鬼画般的萧条景象看了四年,《天幕杀机》则在世界各地刷新其票房纪录。 



所以对不住了,丹尼尔·克雷格,下部007还是惨点儿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