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引用 【很多人不知道的H7N9真实根源】+H7N9禽流感应采用大青龙汤治疗,效果立竿见影! +运用中医经方才能根治抑郁症(忧郁症)+中医流派发展歧途与回归经方的必要性

 meijingqing 2015-01-09

首先,H9N7根本不是什么绝症,而是西医不懂在那里误治,温病派的中医则无能为力。病毒之所以无法消灭是因为变异,你不断的研发新抗生素它就不断的变异新品种(读过达尔文进化论的都应明白生物求生意志),张仲景经方派的治疗逻辑就很简单,用汗吐泻等八法把病毒请出体外,我也不消灭你,开扇门把你请出去就好了。(倪海厦这个比喻非常好)
其次,疫苗对于药厂医院是暴利的生意,其利润大到让你无法想象,医院平均治疗一个禽流感病人费用是好几万到几十万,所以其没有动力采用其他廉价有效的治疗手段。
对于H9N7,最有效的就是大青龙汤,预防可以经常服用桂枝汤(顺说一句,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吃过任何西药,平时感冒吃最多的就是桂枝汤,因为经方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远非西药能比)。

 

如果你怀疑自己得了各类流感,请按以下方法治疗:

 

第一: 桂枝汤症---你发觉自己有汗,怕风吹,头痛,有点发烧,肌肉有些酸痛时,就可以服用它,如有咳嗽气喘时加些厚朴杏仁就可以了.预防各类禽流感可以常服桂枝汤,没任何副作用。

第二: 麻黄汤症---你如果极度怕冷,发烧,身体疼痛,完全无汗时,请立刻服用它.
第三: 葛根汤症---出现项强(脖子后颈椎肌肉发紧疼痛),头痛,发热,有汗或是无汗都可以,喉咙痛时,就可以立刻服用它,尤其小孩子几乎都是葛根汤症,因为小孩好动成性,在身体出汗发热时得到的感冒,因此就出现病得自温热,这就是葛根汤症了。感冒程度较轻的可以服用桂枝加葛根汤,项强颈椎病严重的请务必加重葛根量到30-40g,葛根为引津要药,量小无解肌效果。
 第四: 麻杏甘石汤症---咳嗽不止,痰出黄粘,胃口尚好时,可以吃此方.
 第五: 大青龙汤症---出现怕冷,无汗,发烧,咳嗽重,咳出黄痰,身体痛,口渴重,喜喝冷水,没有胃口时,就吃大青龙汤,这就是H9N7等禽流感的主要症状.
 第六: 小青龙汤症---有怕冷,无汗,发烧,咳嗽重,出白痰,无渴,身体痛,没有胃口时,就可以用它了.
 第七: 小柴胡汤症---忽冷忽热,加上呕心,胸胁苦满时,请服用此方,还有女子月经期来时正好得到感冒,就喝此药,如有咳嗽气喘时加些厚朴杏仁就可以了.
 第八: 大柴胡汤症---如果出现便秘,又有忽冷忽热,胸胁苦满时,兼有发烧此时请用大柴胡汤.

 

大青龙汤处方如下: 麻黄 18克; 桂枝 6克; 甘草(炙) 6克; 苦杏仁(去皮尖) 7克; 干生姜 9克(鲜生姜则三倍); 大枣(擘) 5枚; 石膏(生) 45克; (过去有做过心脏手术的不可以用麻黄,请改用荆芥18克,防风9克,浮萍9克来取代麻黄.)

 

其他处方组成请自行百度。

运用中医经方才能根治抑郁症(忧郁症)

 2007年时,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发生的枪击事件,有许多社会贤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或说是感情不顺而引起,或说是小留学生心理孤寂而导致,或说是不被主流社会接纳而被排斥,但也有科学家从科学角度切入,认为其前额叶不正常放电所致,也有几则新闻报导,赵承熙因为有忧郁症倾向,而有长期服用抗忧郁剂的习惯,并有学者推测,这是长期服用抗忧郁剂的一种后遗症!
    其实这类的消息屡见不鲜,但是西方的制药工厂由于是庞大的利益团体,许多类似的事件只被当成个案报导,鲜少有人敢严肃讨论,于是愈来愈多的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滥用抗忧郁剂,我敢说这样的情形若不改善,那么问题的严重程度将不下于枪枝泛滥。
    如果我们仔细看新闻事件,会发现许多人在自杀时身旁都有携带一些抗忧郁剂的成药。远的不说,就拿近期的倪敏然事件,便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还有不久前自杀的精神科专科医师陈国华,以其专科医师的背景,对于抗忧郁剂的取得更为容易,结果这些药不但没有改善他的病情,反而加速他走向死亡之路。
由此可见,西方医学在对抗忧郁的治疗上,是有很大问题的,读者如果详细阅读抗忧郁剂上面有关副作用的说明书,一定会感到害怕,因为长期服用这类药物的病人,之后所造成的问题,恐怕比当初刚患病时,还要严重的多,而那些副作用,例如心悸、嗜睡、盗汗、便秘或是自杀等,每一项都会让病人在以后更加不舒服,于是更加忧郁,最后恶性循环,迈向死亡的康庄大道。
    其实人体非常奥妙,某些化学物质或神经传递物质的不平衡,有可能是中枢性的,也有可能是自律神经方面,西方医学对这些一概不加以考虑,只要认为缺乏某种激素,就一个劲的补充这类激素,而不从「调节」的角度切入,滥加补充的结果,造成两种现象,第一就是破坏人体原本互相结抗协调的平衡功能,第二就是病人从此对这种药品产生依赖性,剂量愈开愈高,而对身体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失眠」好了,刚开始只是一个小毛病,或许是自律神经的问题,而自律神经又牵涉到肠胃,或是肝脏方面蛋白质的转化,可是西方医学一概不思考说也许这些地方调节好了,失眠自然改善,反而用镇静剂强烈抑制中枢神经。如此用药,使得许多原本应该兴奋的大脑区块也一并被抑制,于是早上醒来头昏眼花,工作精神不集中,那么白天工作神经没有足够的兴奋,到了夜晚才开始兴奋,于是更睡不着,不得已又吃更多安眠药,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大脑该兴奋时被抑制,该休息时却又兴奋,不久以后手抖脚冷,而想停药却已来不及(服用镇静剂习惯之人突然停药会失心发狂),而西药厂却赚进大把钞票,实在可怜。
    汉医在这方面就比较聪明,可惜这门医学在阴阳五行的穿凿附会下使的现代人无法理性看待,老派中医墨守成规,拒绝改革,成天阴阴阳阳像道士念咒;新派中医不懂疾病「机转」,只一味追逐中药里的有效成分,于是这门可以救人的医学,外有西医打压,内有自己人扯后腿,也难怪宝玉蒙尘。
    其实汉医的药大部分是巨分子,与西医纯化物不同的是,更容易被人所吸收与调节,因为西医是直接就缺乏的产物予以补充,容易产生过与不及的毛病,也容易养成依赖性,汉医却是对「前驱物」予以补充,学过生化的人都知道,对上游的反应物予以补充,靠人体自行调节最后的产量,实在远比直接在下游给予补充高明,可惜现今多少人懂这个道理;就算懂了,又有多少人会灵活应用。
    因此,汉医治疗失眠或精神方面疾病,不从单一的补充着手,而从各方面加以考虑,有的调节肠胃,进而调节自律神经丛;有的补充钙质的前驱物,让人体自行制造钙来稳定神经,恽子瑜前辈曾说,如果能了解病的机转,何必一定要阴阳五行,盖机转不明,尽管像西医现在病名一堆,也治不好病;又或是斤斤计较于中药的有效成分,不懂汉医的妙处正在附方配伍,能够面面俱到,也是死路一条。
    比方说治疗失眠的名方酸枣仁汤,酸早仁本身有镇静中枢神经的功用,方子里面的知母,对于黏膜消炎多有奇效(古时妇女阴道发炎常以此外敷),川芎可退大脑冲血,茯苓可调节肠胃之电解质,使肠道水分正常,自然让肠道附近的自律神经丛安定,有些人加香鼓、槴子来减低肠胃发酵,使人更易入睡;如此一来,中枢、自律、肠胃等方面全部顾到,实在较一味镇静剂硬干到底不知高明多少(请参考恽子瑜金匮要略新论)。
其实大脑之不能安定,除了肠胃与自律神经外,肝脏也是不能忽略的一个大环节,盖人体的蛋白质之制造与转化,肝脏可谓是大本营,大脑之不能安定,或精神失常,表面看来好像是大脑问题,但里面的神经传导物质,哪一个不是胺机酸或酵素构成,所以调节肝胆,也是另一种方法;又治疗精神方面的疾病,有时多以昆虫入药,实因昆虫之属,多有镇静安神之效,惜世人不察尔;又如大便不通,使的肠胃蠕动变慢而失眠,若懂泻下之法,一方面兴奋荐部副交感神经,亦可帮助病人入睡,总之方法之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
    医学发展到今日,确实要有一些改革,君不见病名林立,汗牛充栋,而能用之药却少的可怜,精神病人若经适当调养,实在不须吃那么多镇静剂,抗忧郁剂度日的,吃了以后便秘、性无能、嗜睡甚至自杀等副作用不断出现,直到酿成悲剧,才在那里猜测是何原因至此,太可怜了,赵承熙与倪敏然,难道不是例子吗?!

 

   普通人也可以实现经方自我治疗

 

   经方既然有这么多好处,现在已经逐步为一些先知先觉的民众所了解。甚至一些长期备受病程折磨的病患也开始自己查方子进行自我治疗。由于普通人运用中医治疗首先要过脉诊、辨证这一关,而社会上一直以来的观点认为中医治疗只能靠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但是现行医疗体制严重倾向西医,老中医的相继故去后继乏人,使得优质的良医越来越难找。很多人千方百计挂号找到的中医专家往往是些中西医结合的“专家”,即诊断用西医,开方用中药,最后也只是“一分钟面谈”,然后草草开方了事,忙着为下一位病人服务,使得切实仔细的辨证论治成了一句空话。但这一切正在被悄悄改变。前一阵,正当国内几家中医药大学宣布还在对现代化中医四诊设备研究开发中,另一家由航天局高级工程师、伤寒名家、数字设备公司多个跨行业人才组成的中医研发团队已经成功推出了一款名叫“医管家多功能辨证仪”的数字化四诊设备,而且售价低廉富有竞争力,这将是世界首台面向民用市场的中医诊断检测分析系统。其中的自动诊脉和方证识别系统,提取了大量以往名老中医医案数据和中医的核心方法理论,采用了信息标准化、模糊数据挖掘技术、混沌识别技术三者结合,由用户输入预设的标准化证候项结合脉诊结果,则系统会自动判断主证兼证,并可按中医伤寒六经、八纲脏腑、脉证合参综合辨证得出经方结论。有两家浙江的地级市中医院协助做临床试验,把一些慢性病病人分AB两组,一组由他们的中青年医师负责,严格按辨证仪诊断,开的方子采用仪器诊断出的前5个方剂范围里选一个。另一组病人由他们科室的主任负责手工诊断开方,大都是些老中医,由辨证仪诊断开方的一组多数病人感觉效果好于主任专家组病人,大约30%的反馈差距。为什么这些还算比较有经验的中医比不过机器辩方?说到底,中医实际是科学的,尤其是方证概念,过去的一些名老中医诊断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归纳为方证逻辑,一般我们看老中医的看病过程象一个黑箱操作,把把脉、问问病情、看看舌苔就把方子给开了,旁人不理解方子怎么出来的,实际上老中医的脑子里就在匹配方证、脉证、舌证,因为他看了多了,上百个方子的证候可以熟记在脑子里,甚至成了一种本能反应,一看就知道要开哪个方子,这让一个刚学中医的人怎么可能做到?所以用计算机程序来辅助这一步的方证思考,可以比人做得更好,更精确。医管家团队后期还曾反复试验,拿一些现成的名医医案模拟证候输入系统,得出的方剂结论基本是一致的,有些甚至更切合病情。根据统计,这个版本已经可以达到名老中医功力的85%以上,是一次科技正确切入中医辨证的革命,使得中医经方应用进入普通家庭成为了可能。

感谢作者:栗子鼠

中医流派发展歧途与回归经方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性质不同的三个流派,从时间先后的角度看 ,也可以说是三个阶段:
其一,是出现最早的 “ 疾医 ” 。在《周礼 · 天官冢宰》中记述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种。从其掌管的治疗范围和后代医学分科的角度看,所谓“ 疾医 ”,大致相当于内科医生。“ 疾医 ”的特点在于:没有那么多的玄学理论学说,仅仅是根据疾病之所在(病毒所在),处以方药,从而达到迅速“ 取去病毒,故尽愈诸病疾苦 ” 的目的。先秦时代的名医扁鹊和东汉时期的张仲景,都属此类医家。尤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言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直到后来唐代的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一篇序文中说:“今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需有检讨,仓卒易知。”更是极具科学性的提出了“方证相应”的理念。所谓“方证相应”,方,就是所用的方剂,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在没有古方剂配伍学(《汤液经法》)的指导下,是不可随意加减变化的。打个比喻,西药当中的青霉素,如果随意改变了该药的某个分子结构,它就不是青霉素了,也没有青霉素的自身疗效了。中药当中的某个方剂呢,譬如“桂枝汤”,就像组合完善的“青霉素”一样,如果随意的改变了其中的一味药,甚至是一味药的药量改变,便失去了桂枝汤的自身疗效,也不能称其为“桂枝汤”。一个古方剂,有严格的治疗范围,中医叫做“脉证”,就是说,必须要见到相应的症状或者症候群,以及相应的脉象,才能用相对应的固定方剂去对治。这种理念,是中医的“魂”,严格严谨而经得起重复验证,也经历了数千年的验证,疗效显著,叹为观止。中医一旦丢掉了这个宗旨理念,便会步入消亡。这个时期的“疾医”派,后流传到日本,对日本医学影响深远。形成了目前日本的古方派(日本江户时期的古方派医家吉益东洞所著的《类聚方》是在孙思邈的“方证相对论”启发之下而形成的。这本书的质量较高,尤以临床价值不容忽视。),我们也称为经方派(广义的经典之方)。

其二,是汉唐以后逐步出现的 “ 阴阳医 ” 。这个流派最大的特点,是受到唐代王冰的《内经》运气七篇的影响,医家开始崇尚理学谈玄,不像经方派那样辨阴阳须联系临床证候,而是完全抛开证候的分析,以运气学说为工具,对古经典进行大胆的解读和发挥,加之理论的偏颇和臆断、谈玄成份的介入,并高呼古方不能治疗今病的口号,把古经典分解的支离破碎,断章取义。看似是中医辨证理论的变革和振兴,实际上,泥于阴阳五行之凿空之说;只知据此论说病因,而忽视诊察病侯,疗效已经严重变质。根源就是理论的迷失和误解、随意说理,以及在其新理论指导下,创造的方剂和随意的加减性,失去了古中医原本的方证理念。不严谨,不可重复验证,出现了一个病,十个医生看了十个结果、十个方子的怪异现象,令病人不知适从,令学者迷茫而无法掌握,导致了中医理论愈加神秘不可琢磨。而日本古方派代表人物吉益东洞认为:中国自东汉张仲景之后,“疾医 ”之道已然灭绝。所以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大行于世的都是“阴阳医”。都是“唯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尅论病”,纯属脱离实际的“臆见 ”,而不是针对疾病之所在的“明白之治”。临床治疗唯恐损元气而多用温补之药,不敢使用攻击疾病的药物进行治疗。

其三,则是晋唐时期出现的“ 仙家医 ”。此类医家的特点是试图通过炼气、服用丹药而 参与天地造化(长生不死),显然不是医学正轨。

就这三个医学流派而论, “ 仙家医 ” 为数不多,所以危害亦小;大行于世的 “ 阴阳医 ”,纯属空谈,根本不能治病。“疾医”、"伤寒家"或"经方家"可称为正统中医学,是依据黄帝内经为生理学、诊断学、病理学的主要标准;神农本草经为药物使用标准,难经为针灸使用标准,处方标准是以汉朝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及金匮中的处方为主,其临床疗效时常可令病人“一剂知、二剂已”。但这个最为宝贵的“疾医”之道,却因“阴阳医”的兴起而绝灭!

“阴阳医”发展到金元时代,张元素创立“药物归经”理论,到清朝的叶天士又发扬了“温病学说”,此派后世医家以讹传讹,发展成了现在的时方派、温病派,实际上他们把药物分成了阴阳、经脉几类,用阴阳五行之理据此论说病因,一旦认定患者体质在五行阴阳上哪不足,则药方呈现一边倒的局面。温病派认为病多由受湿热而发(与张仲景伤寒论的观点恰恰相反),故药物的运用上多以清热、滋阴,滋补、贵重药物为主。开药可达几十味(甚者80-90味),即所谓的乱枪打鸟。不但效果不佳,治疗费翻几番,由于药味繁杂苦极,对患者也造成很多服药障碍。清代温病派兴起是一次打击,近代西医进入中国又是一次打击,除了西医制药厂几十年的媒体公关、大力宣传以外,中医的辨证难以掌握,学中医利润少,形成了近年来中医里良医少,庸医多,也是导致目前很多人对中医的不信任、感觉中医无能的根源之一。

但现代人的体质,绝大多数不适合“温病学说”。公认救治无数临床疑难临危重症的李可老中医有一段访谈录,李可曾谈到:“来南方以后,看过的病人大概有一千多人, 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 如果从中医的六淫来分类就是风、寒、暑、湿、燥、火,那么我所看的病人阳虚寒湿证的十之有八九,而阴虚火热证的百不见一二,一例都没有遇到过。当时我就发现不仅是北方人阳虚,南方人阳虚的也特别多,而且南方人阳虚的几乎是百分之百,无一例外。南方气候特别热,一般人讲,有夏无冬,这麼酷热的气候,人们在这样的一个气候竟然没有一个得火证、热斑点,或者阴虚证.......在我的观察当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南方人普遍都使用空调,经常开著,把空调开到十几度。外面大夏天,气温三十几度,一进到屋里,就像掉到了冰窟窿里头了。空调是现代科学的一个发明,若说它的利和弊,我看是弊多於利,这麼一冷一热,每天经过好多次,出现很多人为的空调病。........寒湿是伤人最厉害的外邪啊,我们人造的寒邪比那个自然界的寒邪还要厉害。....... "(田园著《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 正是由于现代空调、冰箱的发明,使得常人可以不分时节的处于低温环境和食用冰饮生冷食物,体质多偏阳气不足而亚健康,使我们又回到了张仲景《伤寒论》由受伤寒引发疫病横行的时代了。

学习伤寒论经方有什么好处?有心研究经方的有志之士必须知道一点,就是因为有了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法则的基础,我们经方家就敢大剂的、大量的使用经方绝对不会出一点错,由于经方都是使用极峻的药,讲究的是一剂就知,二剂就已的效果,也由于药物的力道强劲有力,而且很多都是有毒的天然药物(日本古方派吉益东洞认为经方的优势就在于”以毒攻毒“、 “ 以药之毒攻病之毒,故疾病得除 ”,充分说明了经方的威力,“病之毒”是指身体的阴阳失衡,而“药之毒”其实就是经方使用药材所产生的用以纠正人体阴阳失衡的“八法 ”力道远远超过普通草药的意思 )。过去许多医家就是因为无法透彻了解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法则,于是自然而然就不敢轻易使用经方,同时由于《胎胪药录》的失传,造成许多医家对于伤寒论更是一知半解,也就是因为如此,所以自汉朝张仲景医圣至今,历代所出现的经方名家并不多,所以千年以来真正懂得伤寒论的医家是屈指可数的,温病派也冋时因为一些医家对伤寒的误解因而应运而生,由于温病方使用的药物不像经方那样的剽悍,都是讲究温和滋阴调养进补等等方式来治病,与经方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因为温病方少用峻药,就算吃错药物,也无多大不良的反应,疗效不显、多次反复的治疗和服药周期延长,也满足了医生以提高治疗费为优先的考量,于是就受到一般医师的喜欢,由于绝大多数的中医成为了温病派中医,终于导致千年以后造成人们对于中医的误解,都认为“中医就是慢慢来,中药是吃下死,但是也无法治病”的错误观念。这都是历代温病派的中医累积传承错误的中医知识所造成的结果。(倪海厦语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